第三节盆景艺术特点
徐晓白先生有诗说:“要知盆景妙,画意与诗情。神似超形式,无声胜有声。”这是对中国盆景艺术最出神入化的概括。在中国艺术种类中,盆景是与绘画最接近的艺术,盆景是中国画的延伸形式。山水画不是空有山水的面目,而要有诗情,盆景重视画意,就是重视盆景的境界创造。
欣赏盆景,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既可娱乐身心,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又可净化心灵,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盆景,或则苍劲雄浑,或则潇洒飘逸,无不是美与力、情与景、物与理的结合。它常能打动欣赏者的心灵,使人驻足流连,神驰天外。一联“剪裁三尺江山,任君十日盘桓”,正是其艺术魅力的写照。然而盆景的欣赏,非人人能达到一种完美境界。鉴别是欣赏的基础。若不掌握正确的鉴赏方法,实难领略其艺术的真谛。
盆景与诗、书、画、雕塑、摄影等同属形象艺术。它们都是通过创造艺术形象去表现自然界的生活,都是自然景物和生活的描写和反映,它们源于自然和生活,又高于自然和生活。盆景以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为创作素材,选取其中一个角度或侧面,加之作者的想象力和理想蓝图,运用缩龙成寸的艺术手法,在小小的盆盎之中,构造出一个个生动美妙的景观,以达到“以小见大”、“咫尺千里”的艺术效果。正是在这一点上,盆景被美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因此,盆景与诗书画等艺术相通。
诗书画等艺术的鉴赏方法,亦可借鉴于盆景。当然,盆景不是诗,亦非画。鉴赏盆景,除要懂得它与诗书画的联系外,更重要的要懂得它与诗书画的区别。这个区别,首先在于艺术媒介不同,诗词用的是语言音韵,书画用的是水墨颜料,而盆景则用花草树石;其次在于创作手段不同,诗书画为画写涂抹,而盆景则为栽培裁剪;再次在于艺术视觉不同,书画是平面图象,而盆景则是立体空间图象。此外,盆景与诗书画等的最大区别,在于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其创作需要时间,经多次甚至几十次的反复加工方能成功;况且它富于变化发展。因此,鉴赏盆景,还须从技艺和发展的角度来衡量。
一、盆景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
造园是把自然景物缩小在一定的范围内,而盆景是把景物缩小于飓尺盆中,谓之微观造园。因此,它比一般造园更概括、更集中,因而也更有利于表现大自然的风光面貌。高不盈尺的树木,却具有虬曲苍古的风姿,令人想象犹如参天的百年古木。一勺盆水内,巧妙地布置几块山石,却能显示出广阔的水域和起伏的峰峦。正如中国山水画论中所谓“飓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小中可以见大。
二、盆景是“活的艺术品”
树木花草作为盆景造型的主要材制,具有生长发育的生命特征,决定它在制作加工上的连续性,艺术欣赏的可变性。由于季节的更换,可以看到春花、夏绿、秋果、冬姿规律性的四季景观。所以盆景的制作必须具备植物学的科学知识和园艺学的栽培技术,根据选用树种的习性、树龄的老幼,决定采用何种造型技艺,运用何派、何地造型风格,目的是以能表达主题思想,形神兼备,才为上品。生气盎然的盆景,是艺术美的创造,欣赏盆景佳作,不仅使人清心悦目,还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三、盆景形式的多样性
人们对艺术的要求本来就是多样的,随着时代文化的发展,生活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盆景艺术也趋于更加多样化。旧有的形式已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创新成了当务之急。
我国盆景从传统的几十个树种,发展到今天近两百个树种,在树木、山水两大类别的基础上,又创新了水旱、微型及花草、果树等类别,盆景的地方风格更是不断涌现。由于各地盆景艺师巧匠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促进了推陈出新,使盆景造型千变万化。综上所述,可看出现代盆景艺术,正向着多样化发展。
四、盆景艺术的个性
盆景艺术的个性,即是不断创新发展。由于盆景作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性格、艺术才能及文化素养的不同,其作品往往会出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即所谓“个人风格”。
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对艺术个性表现十分重视,总是喜爱富有鲜明个性的作品;千篇一律,程式化的盆景已不受欢迎。中国盆景历来讲究诗情画意,追求意境深远,其中就包含了个性的表现。这个优秀的传统,正推动着现代盆景艺术不断创新发展。所以说,盆景的发展将越来越趋向个性化。
五、盆景艺术的自然性
人类来自大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类的本性,由此才产生出表现自然的盆景。然而,作为一种艺术,盆景又必然离不开人的创造。
旧时代,由于盆景欣赏者受审美情趣的影响,盆景中的人工成份越来越多。如中国盆景中的某些传统式样——游龙式、方拐式等,一味追求技干的弯曲,脱离了真实,这说明最初源于自然的盆景艺术又逐渐失却了自然美。
今天,随着社会趋向现代化,人们远离了大自然,而又向往自然。作为大自然景物。缩影的盆景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正好迎合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也趋向于自然形式。近些年来,中国盆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进行创新,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注重造型自然。当然,这种对自然的趋向,并不意味着不要人工,而是不可让人工占据太大的比例,以使造型合乎自然之理,所谓“七分自然,三分人工”。而这三分人工,也须力求不露痕迹,尽量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成。”
六、盆景创作的艺术性
这是创作盆景的最基本要求。盆景的形式多种多样,造型更是千变万化,主要是看艺术表现手法如何。
表现手法首先要根据主题,主题的确立,又重在立意,所谓“意在笔先”。盆景造型要具有艺术美,而内涵意境更要深远,使人们在欣赏的时候,不仅看到了景,而是通过景激发出感情,因景而产生联想,从而领略到景外的意境。
如水旱盆景《归樵图》一景,徐晓白教授因景触情而赋诗一首:“小桥流水斜,深处有人家。远径归樵晚,无心间落花。”这就是盆景艺术的意境。盆景的艺术性,还表现在“对比”的手法,对比有主客、高低、大小、远近、疏密、繁简、虚实、藏露、刚柔、巧拙以及色彩等内容,要求做到对比能调和,变化能统一,达到“平中求奇”和“不似之似”的境界。
盆景所表现的题材内容很多,主要为自然景色,如江、河、湖、海、溪、塘、潭、瀑等。各种水景;峰、峦、岗、壑、崖、岛、矾、坡等各类山景,以及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景物。从名山大川到小桥流水,从山林野趣到田园风光,它都可以表现。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局限性,盆景自然也不例外,这主要由于盆景材料的特性决定的。如树木造型受到树种特性和树肢的自然形态所限制;山石的造型受到石料质地和自然形状所限制。经过培育加工的树木,常常不能使干、枝、叶、花、果各部同时缩小到协调的程度;不少花、果类盆景,由于修剪整形频繁而影响开花结果。所以盆景艺术要善于“因材造景”。
第四节盆景艺术鉴赏及创作原理
中国盆景艺术发端、发展、形成过程中,中国历代文学家、诗人、画家、民间艺人或亲自创作盆景或用诗歌吟咏盆景,或用绘画描绘盆景,或著书论述盆景,使园艺栽培的盆景,升华形成为具有意境的盆景艺术。中国创作的盆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不仅欣赏形象美,同时欣赏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情境与情调,诱发欣赏者心灵的共鸣,进入艺术作品境界神游,故中国创作盆景都给予题名,通过题名概括意境特征、神韵,表达主题,使欣赏者顾名思义,对景生情,寻意探胜。
中国盆景以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为最佳作品。
一、盆景的艺术鉴赏
盆景与雕塑、绘画、摄影等同属于形象艺术,它们是通过创造艺术形象来表现自然界的艺术美,都是自然景物和生活的描写和反映,这源于自然和生活,又高于自然和生活。
盆景是运用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为创作素材,选取一个角度或侧面,加之作者的创造和延伸,运用缩龙成寸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的盆央之中,构造还原本真的自然美妙画面,以达到“以小见大”“咫尺千里”还原真象又富含艺术想象的造型效果。
艺术的鉴赏,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主观的认识过程。正确的鉴赏方法,就是要以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艺术,即依照该艺术(盆景)固有的特征去认识它,亦即要了解和把握盆景的特点和风格,若不正确掌握鉴赏方法,便不可领略其艺术的真谛。
二、盆景与艺术文化的联系
盆景是呈现于盆器中的风景或园林景观的艺术缩制品,经创作者匠心布局,精心剪裁与养护,能在咫尺之内体现山川神貌和园林艺术之美,犹如立体的山水画,因此盆景被美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正是在这一点上,盆景与诗书画等艺术相通。诗书画等艺术的鉴赏方法,亦可借鉴于盆景。当然,盆景不是诗,亦非画。
鉴赏盆景,除要懂得它与诗书画的联系外,更重要的要懂得它与诗书画的区别。这个区别,首先在于艺术媒介不同,诗词用的是语言音韵,书画用的是水墨颜料,而盆景则用花草树石;其次在于创作手段不同,诗书画为画写涂抹,而盆景则为栽培裁剪;再次在于艺术视觉不同,书画是平面图象,而盆景则是立体空间图象。此外,盆景与诗书画等的最大区别,在于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其创作需要时间,经多次甚至几十次的反复加工方能成功;况且它富于变化发展。因此,鉴赏盆景,还须从技艺和发展的角度来衡量。
章法原是指写文章所运用的起承转合的手法,尔后演绎为书画金石的结构布局。在中国盆景中章法用来处理结构之间的照顾,呼应,曲直,疏密,聚散,形势,刚柔,巧拙,粗细,轻重,增减,反复,争让,穿插,掩映,离合,变形,写实与留白,光洁与残损等关系。
盆景将之分为大章法和小章法来说。在中国盆景艺术的应用中,“大章法”可以说是整个作品的“布白”,为什么这里不用围棋中“布局”这个词,而用书画中“布白”的说法呢?我们常说“盆景是立体的画”。盎尺之盆,竟尺之树,可藏天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盆景一道是古文人遣兴的小玩意,可小玩意有大文章。老子云:不出户牖而知天下。古盆景之道就是天人合一之道。一盆之景,以抒胸臆。这盎尺之盆就是画纸,竟尺之树就是笔墨。古人论画有“计白当黑”的说法,这树是笔墨,盆中虚空处就是留白。如何处理这笔墨和留白的关系当然应该叫做“布白”。
中国盆景中树与盆的关系;树的栽植位置;配盆配几的大小,色泽,式样,质地;铺苔,置石,缀草,安放摆件等属于“大章法”的范畴。
中国盆景中景树的根与杆的关系;杆与枝的关系;枝与枝的关系;枝与叶的关系;整树与花果的关系称作“小章法”。昔董其昌云:“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事,盖所谓行间茂密是也。余见米痴小楷,作《西园雅集图记》,是纨扇,其直如弦,此必非有他道,乃平日留意章法耳。右军《兰亭序》,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小或大,随手所如,皆入法则,所以为神品也。”中国书画与中国盆景一义相承。
专论“小章法”,小章法明白了,大章法也就通达了,这两种说法是二而一,一而二的事。
凡作景树,须大枝与大枝间顾盼呼应(多干树作大枝解),小枝于大枝间随势而安,前枝后枝递相映带,左枝右枝伸缩挪让。如是自能神完气畅,精妙和谐,产生“枝里精生,叶间气润”的效果,有精气尔后神生。
整树不论布枝大小多少,须一气以贯之。所表现的轻重,虚实,疏密等的关系各得其宜,做到轻中含重,重中寓轻,轻重相衡;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生;疏中知密,密中显疏,疏密相形。如古之名将排兵布阵,首尾相应,奇正相生,进退有法,聚散合度,令行禁止,和谐统一。而又在和谐中生变化,形聚而不塞,势放而不乱。牝牡其相衔,脉络其相注。
老子《道德经》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二就是阴阳,所以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的关系就是对比而统一。阴阳的理论是中国一切传统学科的奠基理论。也是中国独有的,属于中国盆景造型总的指导理论。在这样的指导理论下做出来的中国盆景无论大小,长短,远近,皆骨肉匀停,生机勃勃,壮不痴肥,瘦不残废。宛若天成,不假人工。
三、盆景的创作原理
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有原则可循。所谓“原则”就是创作原理或规则。盆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珍品,在其长期发展演变过程当中,形成了特有的创作原则。中国八大盆景艺术流派的创作原则虽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都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下文具体介绍了盆景的创作原理。
1.学习自然,师法造化
所谓“自然”、“造化”,即包括世间的万事万物。盆景正是名山人川、奇百老树的艺术概括和艺术再现。创作盆景,最重要的是须胸有丘壑林泉,而后才有概括和"再现。
学习自然、师法造化,是收集素材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创作的前提。当然,既是创作,就不是人日然景色的照搬、照抄,不是照镜子似的“缩影”,而是现实主义札浪漫主义的结合。千里之出岂能尽奇,万里之水焉岂能尽秀。盆景创作,必无对出山水水、参天老树作仔细地观察、研究,认真进行一番剪裁、取舍、渲染、夸张的艺术加工,才能集中、更典型地再现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