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是一种源于大自然,源于生活的艺术,与绘画、书法、瓷器等艺术一样占据着同等重要的地位,盆景像玉器,只有懂玉的人才会欣赏玉,懂得它的精美之处;同样,只有懂盆景的人才会深得盆景构造中存在着的美的价值,盆景也因此成为了一群有鉴别能力的人的爱好,在这一领域突出了一群独具慧眼的人——盆景艺术家。
盆景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独立的产品展览、销售等文化市场,而且将各大流派不同艺术风格的盆景汇聚到一起,营建起来的盆景园,数量居多堪比园林。通讯与交流的成果——网络,将各种文化融入其中的同时,盆景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也在其中独树一帜,一些较大型的网站,例如:盆景艺术家协会,盆景艺术在线等,爱好盆景的人士纷纷“晒”出自己的作品,参与论坛互动,解决盆景方面的问题,推动盆景艺术精益求精。
第一节盆景艺术家
早在1989年,著名盆景艺术家耐翁就呼吁盆景的学术研究。他认为盆景艺术家是中因盆景事业的中坚力量。在盆景事业迫切要求进一步发展的今天,盆景艺术家必须真正地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并有端正的艺术道德、高超的艺术风度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切实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以获得社会的拥护和尊重。当前。盆景艺术家所承担的使命首先是应大力提倡学术研究。这是提高和发展盆景事业的主要手段,我们的方针是在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应该反映生活,作为形象艺术的盆景也应如此。而作为盆景创作者的艺术家们不仅仅要用作品反映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和人们现实生活,更要在新的社条件下积极探索和总结盆景艺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特别要善于运用新材料,吸收新技术,寻找新题材。反映新生活,创造新形式,为传承和创新我国盆景艺术提供正确的理论导向。只要盆景艺术家们将创作中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样投入学术理论研究中,必然会积累和产生丰厚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必将孕育出更多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盆景艺术的发展历程,展望2l世纪的中国盆景艺术前景,我们充满信心,因为在新的世纪里是人材辈出、艺术繁荣的时代,只要我们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不断进取,中国盆景艺术还将在世界艺坛上展现出强国的风采。
一、盆景艺术家协会
盆景艺术起源中国,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在历代盆景艺术家的创作和实践中,成为我国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后,又有新的发展,它融合绘画、园林、诗词、书法、科技为一体。中国盆景又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一种商品。适应中国盆景艺术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经过近一年的筹备,于1988年4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现有会员近2000人,聚合了中国盆景艺术界的全部精英和大师级作者。
1988年4月20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徐晓白为会长,苏本一为常务副会长,刘颖南、李特、胡乐国、赵庆泉、夏佩荣、付耐翁为副会长,李特兼秘书长。1989年又增补潘仲连、贺淦荪为副会长。
1993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徐晓白连任会长、苏本一连任常务副会长,副会长为赵庆泉、夏佩荣、潘仲连、胡乐国、贺淦荪、陆志伟、付耐翁、李特,秘书长苏放(郝少军)。1997年9月27日召开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增补陈树国、张远信、袁国娣、王选民为副会长。
1999年4月23日在北京召开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苏本一为会长,赵庆泉、陆志伟、王选民、潘仲连、胡乐国、张远信、袁国娣为副会长,秘书长张世藩。国家规定,协会领导人年龄不能超过70岁。是年,苏本一已73周岁,经上级批准,由郝少军(苏放)出任协会会长至今。
2005年9月3日在北京召开了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郝少军(苏放)连任会长;苏本一为名誉会长;选举张世藩、赵庆泉、陆志伟、鲍世骐、王选民、袁国娣、刘洪、章征武、杨永木、魏绪珊为副会长;秘书长徐雯。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是以中国盆景艺术工作者为主体,同时吸纳关心支持盆景事业发展的党政工组人员、企业家、盆景艺术收藏家、教育家组成的民间社团,其中心任务是开展盆景艺术的理论研究和记忆创新;传播盆景艺术理论知识,造就大批创造盆景艺术的后备力量,促进中青年盆景艺术家的成长;指导盆景的生产。引导消费,开拓国内外销售市场,推进中国盆景艺术事业的大发展。
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的工作主要是动员组织协会的理事们和广大会员成为推进所在地区盆景事业的中坚,团结广大盆景艺术工作者和爱好者,开展盆景创作和理论研究,不断总结推广艺术经验;组织技术培训,培养造就盆景艺术人才;开展盆景资源和市场调查,举办各种展销活动,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搭桥铺路”,指导生产,引导消费,拓展盆景销售市场。许许多多的会员发挥了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与此同时,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还直接组织了一些活动。
1.举办学术交流和联谊活动。
1991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来自美国、日本、荷兰、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贵宾及全国19个省市的300多名代表欢聚一堂,盛况空前。大会编辑了论文集,有十多人在大会上宣读论文;赵庆泉、陆志伟、林凤书、刘天明、仲济南等艺术家作了现场盆景制作技艺表演。
1992年9月在南京召开了中国海峡两岸(含香港、澳门)盆景及名花研讨会,这次盛会聚合了中国盆景艺术界的精英,深入讨论了中国盆景艺术向何处发展的问题。
2000年9月,在广东湛江市召开了中外盆景艺术家联谊会议,有10人在会上宣读论文,台北的梁悦美、新加坡的朱勤飞,以及赵庆泉、陆志伟、刘传刚、冯连生等作了现场盆景制作技艺表演。
2001年9月,在成都市举办了中国盆景赏石社团负责人联谊活动,交流社团工作经验,赵庆泉、陆志伟、杨永木、刘传刚、冯连生、邹秋华、胡世勋、盆景艺术大师陈思甫指导子女陈凡等作了现场制作技艺表演。
2.举办盆景艺术展览
在社会各界和有关地方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协会先后举办七次全国性盆景艺术展览,即1988年协会成立时的盆景精品展,1991年在北京和1992年在南京举办了《中华杯》全国盆景艺术展,1997年在桂林举办了香港杯全国盆景精品展,1999年在厦门举办了澳门杯全国盆景雅石花卉精品展,2001年在成都市举办了蜀汉杯全国盆景艺术作品展,2001年在江苏如皋举办了绿园杯全国盆景精品展。这些盆景展览会对加强盆景艺术界同仁的友谊和团结,传播盆景艺术知识,拓展盆景的销售市场发挥了巨大作用。
3.培养盆景艺术人才
协会采用举办培训班的办法培养人才。协会先后在北京、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如皋、淄博、桂林、厦门、湛江、成都等地举办了14届园艺与盆景艺术培训班,有1400多人参加学习,学员来自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有60多位著名盆景艺术家、园林艺术家、根雕艺术家先后为培训班授课,他们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着重讲授实际应用技艺和他们的经验体会,每期培训班都有几位老师现场做盆景制作表演。因此虽是短期培训班,却使每个学员学到了他们急需的知识,许多学员认为获得了超过预想的收获。
培训班还起到了为学员们广交朋友、切磋技艺、交流信息的作用。
近十几年来,是中国盆景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特点是盆景艺术的创作队伍空前壮大,技艺交流广泛多样,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盆景艺术理论研究走向深化,盆景艺术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许多企业家投巨资于盆景艺术,成为发展盆景艺术事业的新动力。对中国盆景艺术事业出现的这种大好局面,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做出了自己的历史性贡献。
中国盆景艺术事业是一项前赴后继的伟大事业,在近十多年中,几十位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为这个事业耗尽了他们毕生的精力,贡献出全部智慧才华,离开了我们。他们为中国盆景艺术事业所做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二、盆景艺术家
1.盆景艺术家叶德铿
叶德铿是一位懂艺术、擅绘画的盆景艺术家。他从小酷爱绘画,读高中时就约了几位同学举办个人美术展览。从业之后,仍然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画艺,兼而热爱花卉盆景艺术。不但师法自然、埋头实践,而且虚心好学,多次参加美术和盆景艺术培训,并趁培训、出差之机,到处拜师学艺,得到了陈从周、贺淦荪、傅耐翁等名家大师的指导,并在实践中不断体验、探索和创新,因而他的盆景作品与众不同,显示出浓厚的诗情画意。
如他实践陈从周教授关于盆景宜小不宜大、小中见大;宜简不宜繁、简中显繁的指导,为被评为“中国竹子之乡”而作的《疏影横斜》,左边置一块奇石呈现出竹子咬定青山岩谷的环境,大小几竿葫芦竹前后远近,位置得当,如见幽林。数簇枝叶取舍巧妙,有聚有散。更令人叫绝的是在阳光下拍摄的照片,竹子与投影相互映衬,如在月下赏竹所见窗前清风摇影,似在晨起看竹所见月影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或见描画前后之枝施以浓淡墨彩,足见其绘画功底。
还有他的求变作品《知音难觅》,粗看植物与标本搭配不伦不类,认真赏析却是多艺并用,大胆创新,以画理构图立意,用盆景的景、盆、架配套法则布景,借鉴现代雕塑的装置艺术(成品组合)表达手段,创作了耐人寻味的盆景佳作,中间一盆太和坛(也叫孔雀尾)多片叶片喻为世间芸芸众生,左右两只小鸟标本上下相向而立,神志茫然,一件天然根雕几架托起大干世界,表达了人海茫茫知音难求的内心情感,也实践了绘画、盆景、雕塑三艺合一的大胆尝试。
2.盆景艺术家韩学年
一九四九年八月出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人。筑《缘园》、《品松丘》作培育交流园地。
受地方盆景氛围影响,自幼已对盆景产生兴趣,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动手参与种植,以自娱自乐、增加生活情趣为目的,盆景创作喜欢自己动手,想弄些有点个性的东西。不拘题材,丛林、附石、树桩、“素仁格”等都玩弄下,但对山松情迷些。
生活的圈子在岭南,因而技艺离不开地方风格,但在作品的创作中,从选材到构图都少随波逐流,尽量使盆景表达出自然环境中的生长意境。跨十年先后做的两个附墙式榕树盆景《生存》、《适者》,表达了岭南地方多见的榕树“飞榕”的顽强生长状态,构思造型都表达出自己的个性。
二十多年山松盆景的培育,选材不拘一格,形态多样,具较明显的个性,近两三年投稿《花木盆景》杂志数编山松盆景内容的稿件,把自己对山松盆景的过程心得体会作了表述。
收藏的大型黄杨《天人工物》,经修剪整理,也有一点影响。
“其作品劲瘦洗练,形态各异,立意新奇,意蕴深邃,耐人寻味,在视觉上会给观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愉悦和冲击力,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和突出的个人风格。”郑永泰如是评述韩学年作品之特色。
自然随意,简洁精炼;狂放多变,遒劲潇洒。这种风格与传统岭南盆景“素仁格”一脉相承,却又有所丰富与发展。有人亲切地称之为“韩松”,亦有人将之推崇为“韩格”。近年来,在广袤的岭南大地上,模仿、学习这种风格者日益增多,“韩松”、“韩格”其风蔚然。
这种风格的创立者,即是当代著名盆景艺术家韩学年先生。
韩学年为人谦和,处世低调。他第一次给全国盆景界留下深刻印象,当是在2004年泉州第六届中国盆景展上。由他所独创的附墙榕式作品《适者》甫一亮相,即吸引来无数赞叹的目光。
南京园林学会盆景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煜龙先生后来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对《适者》颇多溢美:“在泉州的十天里我曾十余次去欣赏《适者》”,“我赞赏《适者》作者韩学年先生的大胆创新,我赞赏《适者》的巧妙构思,赞赏她的自然,她的人性化,我更赞赏她在展览会上的鹤立”。
诚然!以水泥、瓷砖造就的残壁作“盆”,而又大胆超越传统意义上“盆”的局限,将一株富有生机的榕树根植于一截残壁之上,残壁所传达出的“衰败”与榕树所表现出的勃勃生机,两种意象之间的鲜明对比和整件作品带给人的强烈视觉冲击,使得《适者》大放异彩。这种创作手法和表现方式也无怪被称为不拘一格,“大胆创新”。然而,这一“大胆”的举动却并非刻意标新立异,故弄玄虚。
艺术总源于生活。信步于南国的山野巷陌,时常可见裸露的山岩和墙壁上,凌空附生着大大小小的榕树。这些榕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飞榕”。历经岁月剥蚀,山石墙体逐渐风化残破,那一株株榕树却生生不息,展露出大自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命画卷。就在韩学年第一次为那股顽强的生命力惊叹的瞬间,这幅他从小就熟悉的画面,便深深沉淀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