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32400000036

第36章 康有为、梁启超和严复:竭尽心灵焦虑的维新志士(6)

第二,由于中国是被外来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国门的,因此,旧的封建文化和封建顽固势力仍以其强大的惰性和惯性向前发展,一般的民众也仍处于不知不觉中,只有少数知识者觉察到了这种外来的冲击和外界新文明的深刻含义。正如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所说的,中国犹如一座“没有窗户的铁屋子”,里面是“昏睡将入死穴的人们”,随着几声震动,只有“一个人”醒了。少数知识者作为最先受到西方思潮冲击洗礼的觉醒者,成了唯一一支引导中国实行变革的力量,因而,他们要承担双重使命,既要启蒙大众,唤醒国民,还要首当其冲,亲自去进行变革实践。面对封建意识弥漫的状况,少数觉醒者在开展变革实践中,必须要向全社会开战,必然要承受社会上保守势力的迫害和旧顽固思想的阻挠,其道路必然崎岖,其命运必然坎坷。而面对“百分之九十九”(梁启超语)的冷漠旁观和昏睡者,变革的先驱者们又会因缺少支持者而感到形单影只。他们在呐喊启蒙中、在变革实践中,会因没人响应而感到身心憔悴,内心孤独和悲哀。

总之,一方面因救亡之急迫而焦虑,另一方面又因现实的冷漠而感到孤独和身心憔悴,这正是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变法过程中的基本心态。康有为早在1888年第一次上书时,就曾因“九门深远,拾不得达”,不仅光绪帝没有看到上书,反而引来“守旧分子的一片嘲笑声”。他几乎心灰意冷,深感“虎豹狰狞守九关,帝国沉沉叫不得”,一度萌生赴国外讲学甚至移民国外的想法。梁启超也因为国民的“无血性”和“旁观”而“深为此惧”,几乎失望。

但是,他们毕竟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中国知识分子,是中国的“脊梁”,他们没有知难而退。康有为经过反复权衡,很快打消了去国外的念头;梁启超也坚定地拿起了他那支颇具感情穿透力的笔杆;严复则艰辛地穿梭在贩运西学的路途。这是他们的可贵和可敬之处。然他们实在是回避不了这种价值追求与现实悖论中的心理冲突,他们的心理困境和矛盾仍会时时刻刻地表现出来。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梁启超不能彻底摆脱的“西学中源”式的考证,严复刻意寻找旧学凭藉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表现。

我们先看看康有为。康有为是提倡并实践“仿洋改制”和变法的先驱、领袖,但他的变法在当时的中国显然不会被守旧知识阶层及政治上的顽固分子所接受。具有“严华夷之辨”文化传统心理的中国士大夫阶层,更无法理解中国何以要向恃强欺侮我中华的西方列强和日本学习。强大封建势力的存在,使康有为变法图强的建议在执行上遇到严重障碍。面对这种现实矛盾和心理困境,怎么办呢?康有为不得不祭起“孔子改制”的大旗,借重孔子,把孔子打扮成改制的圣主,借以在孔子的权威下获得改制的认同,其内心冲突中的煞费苦心可见一斑。同时,他还不得不以重新解释文化传统为手段,以达到变法维新的目标。比如,他说,“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是中国图强的根本。中国之所以应当这样做,固然无需否认有向西方学习的成分在内,但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事实上也是“上师尧舜三代”,“实得吾先圣之经义”,与中国传统精神相一致。根据康有为的解释,“孔子拔乱升平,托文王以行君主之仁政,尤注意太平,托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然其恶争夺而重仁让,昭有德,发文明……圣人之意,其犹可推见乎?后儒一孔之见,限于乱世之识,大鹏翔于寥廓,而罗者犹守其薮泽,悲夫!”这就将他心目中向往的君主立宪政体托之于孔子,希求在“至圣先师”的招牌下推行变法改革。这其中当然含义颇多,但有一方面不正是反映了康有为迫于现实的悖论而采取迂回救国的无奈之情吗?

再看梁启超。面对极其冷漠的社会现实以及国人对西学的拒斥,梁启超同样常常要苦心设计自己的思想理论方案,以缓解自身所受到的外界旧思想、旧观念的压力。如他在大力提倡西方文化时,仍忘不了指出中国文化并未枯萎,甚至在《西学书目表后序》中,在竭力推崇西学之后,还要加上“要之,舍西学而言中学者,其中学必为无用,舍中学而言西学者,其西学必为无本,无用无本,皆不足以治天下”。他还多次和其改革同伴及好友言及内心苦衷。1897年春,他在致严复信中谈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为我有。”而这恰好是在梁启超写完“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的《古议院考》之后,其内心矛盾可见一斑。同年3月他又和康有为谈及改革之艰难,说:“今日中国之事千条万绪,互相牵络,将欲变甲,必先变乙时,又当先变丙,事事相因,苟欲专办一二事,则如千荆万棘中直是无插足处,且成一事之难也,其中层累曲折,阻力重重,变幻不测,非屡经历其事不能知也。”他甚至直言告诫乃师康有为“著书立言,应持极慎重态度”。次年,他又在给友人信中慨叹:“人情闭塞如昨,至可忧耳。”甚至为“输入欧美之学术”,也还顾及“社会嫉新学如仇”,不敢“公然行事”。梁启超对现实的认识是至为深刻的,冷漠的现实对他的刺激也是极为强烈的。1900年,他在著名的《呵旁观者文》中认为,“吾中国四万万人,皆旁观者也”,其中既有“不知人间有应做之事”的“混沌派”,也有认为“办此事而无益于我”、“亡此国而无损于我”的“为我派”;有“以天下为无可为之事”的“呜呼派”,也有“责人而不责己”的“笑骂派”;有“以我为无可为之人”、“望人而不望己”的“暴弃派”,还有“旁观天时”的“待时派”。因此,与其像今日研究者说梁启超时常处于价值与历史感情的冲突之中,还不如说他处于价值与现实冷漠这一矛盾的悲苦境地。他并非历史感情特别浓厚者,“三千年教宗”在“四彝交侵”中有“坠地之惧”,使他感到向历史求救之无望,唯有学西学。实在是这现实之寒心,使他“不知其如何而可”。传统之如此顽固,现实又如此之冷漠,加上他如此具有“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精神与社会责任感,使得他不得不迎合现实,以传统为保护色行其西学之目的,以自身的内心冲突来换取现实的成功。

康梁是这样,严复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然,严复和康梁有所不同,他并未直接参加变革实践,因而也就较少地体会到现实的无情和冷酷,表现出更多的对西学的美好向往,而对儒家文化的批判,绝对超过康有为等眼睛向后、托古改制的人。严复对中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揭露和批判;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宋学义理、汉学考据、旧形式的文字游戏辞章之学)都予以推翻;他翻译《天演论》,试图运用进化论和西方科学方法在中国建立一种全新的文化体系,以从根本上取代无实无用的传统文化。应该说,严复因价值追求和现实冷漠而引起的心理冲突较康梁轻,但也并不是没有,他作为一个启蒙思想家,同样感觉到了现实的阻力。其实早在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最严厉批判的时候(如他在翻译介绍《天演论》的时候),就存在着企图调和西方新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之间的矛盾的端倪,根本的实际上就是调和价值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他说:“近二百年欧洲学术之鉴,远迈古初,其所得以为名理公例者,在在见极,不可复摇。顾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此非傅会扬己之言也。”并断定《周易》中就包含有许多近代科学的东西,如牛顿关于机械力学的三大原理在《周易》中就有所表现。

显然,一方面是中西文化两极冲突极其严峻,另一方面,顽固守旧势力将西学视为洪水猛兽,深深担忧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方“蛮类”文化所同化和淹没,他们惊呼:“狂澜不挽,将有滔天之忧;毒焰复延,必成燎原之祸。”在这种历史条件和现实困境下,严复自然也没有忘记到传统中去寻找凭藉,承认传统文化中也包含西学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因素,以此来缓解这种冲突,以达到宣传西学的目的。

由此可见,无论康梁还是严复在倡导变革中,都曾采取过迂回策略,这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无奈和心理的矛盾处境。同时也不能否认,这种新旧学冲突也来自于自身。这些新学知识者也都是从旧学中走过来的,多多少少都带有对旧学和传统的感情,因而,他们也乐于采取迂回策略,这样不仅能缓解价值追求与现实矛盾所引起的心理冲突,同时也将缓解自身思想深处的新旧之争。因此,一旦现实状况过于冷酷,以致超过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之时,他们就容易走向守旧;一旦身心憔悴,就容易走向复古。事实也正是如此,康有为最终走向舍身保皇,梁启超后来也对自己的宣传产生怀疑,严复更是走向了复古。这一切都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之冷酷,也反映了中国要真正完成现代转型,还需走很长的路。

同类推荐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

    本书共分13章,介绍了国有资本预算体系的构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执行和监督;国债投资转国有资本的预算管理等内容。
  • 产业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研究

    产业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研究

    本书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对集群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该研究围绕三个问题而展开:集群内部知识传播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异质性是否存在?集群知识分布对集群企业知识传播有何影响?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哪些因素?通过浙江大唐袜业集群的案例研究,作者有三点发现:第一,大唐袜业集群的知识分布在技术知识上呈现出一定的同质性,而在市场知识上则具备较高的异质性;第二,大唐袜业集群的知识分布特征,在认知共同体过滤效应和封闭效应的作用下,深刻影响集群内部知识传播,使集群内企业的技术知识传播表现出高度活跃和均匀的特征,而让市场知识传播呈现出较高的非均匀性。
  •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践

    本书在大量吸收我国最新的区域经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密联系我国区域经济实践的思路,系统地阐述基本理论。
  • 世纪之争:中国,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

    世纪之争:中国,一个经济大国的崛起

    本书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对外关系等广泛领域,论证详尽,自成体系,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和启迪意义的见解。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前言、引子:一个世界性话题、再次走向辉煌、重大历史机遇、传统文化的突破、通向经济增长的路、区域经济一体化架构、迈向繁荣道路的矛盾和艰难险阻、来自外部世界的威胁和挑战、对“世纪之争”的推测、“中国世纪”国家战略、尾声:把握机遇、参考文献。
  • 汽车保险的创新和发展

    汽车保险的创新和发展

    全书共三篇14章,包括第一篇汽车保险基本理论与实务:第1章汽车保险的发展及现状、第2章汽车保险概述、第3章汽车保险费率、第4章承保、第5章汽车理赔实务,第二篇我国汽车保险市场实证研究:第6章我国车险经营状况、第7章车险费率市场化的反思与评估、第8章当前我国汽车保险消费问题研究、第9章我国汽车保险费率厘定因素和免赔额分析、第10章目前我国车辆保险产品比较研究、第11章车贷险的风险控制与发展问题思考、第12章我国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问题研究、第13章车险产品与经营创新、第14章我国汽车保险实践中的纠纷和法律争议分析,第三篇机动车辆保险典型案例评析(60个案例)。
热门推荐
  • 星辰神印

    星辰神印

    【玄幻爽文】双月同现,天机无限,两轮红月屹立在紫霞之巅。混沌古域之中,残缺不堪的灵魂,因一张古老而又神秘的契约,得以重生。少年怀揣着一颗复仇之心,星辰之印刻于额间,立誓要成为这莽莽天地间的主宰!……无尽领域之上,浩瀚苍穹之下,遥遥之路,谁主沉浮?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倾世绝恋

    倾世绝恋

    慕康俊是一介穷书生,在元宵节的夜晚与富家小姐叶依依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叶老爷却把叶依依许配给京城恶少吴顺,叶依依连夜与慕康俊私奔,叶老爷和吴顺四处猛寻穷追。穷途末路,慕康俊、叶依依牵手双双跳下万丈险崖。幸得一位郎中救了慕康俊和叶依依,两人终究会怎样、、、、、、本书纯属虚构,作者(徐芹姐)原创!本书未经作者(徐芹姐)本人同意,任何人不得转载或作其他用,违者法律追究!
  • 梦缘轮回的爱恨情仇

    梦缘轮回的爱恨情仇

    前世的遗憾,只能来世弥补。千年前,吕布遗憾死下邳城,从此,貂蝉便踏上了寻找吕布转世的路途。终于,在某日她集齐了五神器扭转了时空,来到了新的世界两人在某种原因下参加了当时最火爆的帝国梦幻游戏对决赛,却发现,事情远远不像他们想的如此简单。热血的世界,生死的爱恋,将为您慢慢展开.(拒绝俗套,拒绝跟风,独特的写作线索,全新的设定,耗时三年,值得收藏)群号415206743浩然殿广招书友加入其中一起聊天探讨,娱乐休闲。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那个约定只有你我知道

    那个约定只有你我知道

    暗恋成真,她应如何表达,面对五人恋,她应如何向他表达自己的喜欢,她应如何战胜闺蜜?他面对她和她的闺蜜,他应如何?他应选择谁,谁对他才是真心的!
  • 九转神符

    九转神符

    萧凌在神迹中获得了一枚神符,陨落之后本身一分为九,历经九世,终于于楚铮这一世觉醒,曾经的弟子已经成为了仙界的巨头,也有红颜终不敌岁月的侵蚀凋零于世,楚铮必须要找到他们,收集到所有的神符,才能获得重生...
  • 复仇者之特种兵王

    复仇者之特种兵王

    在华夏大地上,有一个军队名曰“龙巢”其中精英济济执行无数的3s任务,一次任务改变的这个孤儿的命运,让他开始了疯狂的复仇,这是为什么?_?详情见书
  • 打破第四面墙

    打破第四面墙

    第四面墙指的是虚幻与现实的界限,小说、漫画、电影中的人物不会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就是因为第四面墙的存在。但这一切,在某天被一个颓废少年打破了,因为他发现了“作者”的存在。而作者本人,此时正目瞪口呆的看着电脑屏幕上不断出现的文字。虚幻化为真实的血腥盛宴才刚刚拉开帷幕...——————————————————ps:前两个世界只是铺垫。
  • 谋杀地狱

    谋杀地狱

    在我最孤单无助的时候,我努力回忆着那个火红的夜,祈祷光明的来到,祈祷黑暗的万劫不复,祈祷她,能够最后再看我一眼。
  • 奈何桥上多奈何

    奈何桥上多奈何

    她,本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界公主,却在惊鸿一瞥间遗失芳心,他,是桀骜不羁的魔界之王,却在凤凰树下对她一见倾心。然而,仙和魔,本身便是水火不容,十万年的仙魔大战终将展开。她和他,该怎么办?“念倾,我很庆幸我能遇到你。”在仙界大军攻破魔界大殿时,寂离深深地看着眼前的少女,然后转身走向那条轮回路,却在喝轮回酒时,一滴泪落在酒里,缠缠绕绕,三世之久她,在亲眼看着他毫不留情地走向轮回路时,一滴心头血就这样喷向了三生石,决然地追随着他的脚步,走向轮回之路...三生三世,他们兜兜转转,是回到原点,还是终成眷属?奈何桥上多奈何,一身叹息,是在感慨谁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