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如果——
历史会改变,但是方向却不会掉头,在那个上层贵族与庶族交织的时代,那个均田制与府兵制渐行渐远的时代,即使不是武则天,也会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来把舵,为时代,为历史,为所有,铺垫下时光岁月的渺渺余音。
幸而不幸,历史把这个重担,交给了这个女人。
仙女的失宠
因为一个人,武则天的命运改变了,王皇后——她未来的情敌。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生来就好命,锦衣玉食且身份高贵,平平静静且一帆风顺,王皇后,就属于这种。她出身真正的高门大姓,高贵的门 第,良好的教育,如花的美貌,14岁顺利嫁给皇子李治,随着丈夫高升又顺利地进封太子妃、皇后,可谓一帆风顺。
一个人一辈子一直很顺利,并不是什么好事。
可能就是因为太过好命,史书说她“性简重,不屈事上下”,这辈子什么都来得太容易,就不会懂得珍惜,就不会懂得争取。人,都这样。
当然,更为致命的是,她是仙女,不对老公的胃口。
不要忘记,周芷若虽然倾城绝代,虽然名门正派,虽然天作之合,张无忌还是喜欢了武林公敌赵敏。性情相投是没办法的事情,张无忌的本性决定,在他的生命中更需要一种刚毅而杀伐的冲击力量作为补充,从这个意义上,周芷若太正。
同样,对于李治来说,王氏太正。
出身正,长得正,性格正,可是他偏偏喜欢妖精,因此,他们夫妻关系并不怎么好。只不过在那个时代,夫妻本来就是一种利益结合,王氏是那个时代最正点的妻子,李治还可以有很多自由选择其他喜欢的女人,因此,这种关系一直还是稳定的。
但是当登上皇位的时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王皇后突然发现自己没有孩子,而丈夫似乎越来越偏宠那个萧淑妃。本来丈夫爱谁,她是不在乎的,她只要做好自己的正牌夫人即可,但是随着萧淑妃生下一子二女,随着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被封地雍王,皇后害怕了。
在当时,雍这块封地很少封给嫡皇子以外的儿子。李治此前生的三个儿子,都是身份不高的妾室所出,而素节是淑妃所出,萧家亦是当时的高门大姓,其出身并不输于她。淑妃又受丈夫宠爱,如果这位妃子再闹腾两下,素节变成太子,淑妃变成太子之母,她皇后又往哪里摆?
她害怕了,丈夫的爱,她可以不在乎,但是皇后之位,她不可能不在乎。
她必须想办法。
摆在她前面有两条路:一是重新获得丈夫宠爱,并生下皇子(可能性不大);二是引进新人,以分淑妃之宠,但这就存在一个潜在危险,如果这个新扶植起来的嫔妃不服管教,成为第二个淑妃怎么办?
就在这个时候,王氏听到一个致命的消息。
李治登基第二年五月,正是太宗忌日,他派使者去昭陵拜祭,自己则就近去禁中的感业寺行香。这个时候,史书记载了戏剧性的一幕:上因忌日行香见之,武则天泣,上亦潸然。
《唐会要》
这个情景《旧唐书》、《资治通鉴》都记载了。史官们不是言情写手,没那么多精力去意淫皇帝跟庶母如何旧情复燃,因此我们可以确定,这个情形应该是很多人见到的,并真实发生。当然,这也就否定了另外一个推断——李治跟武则天是事先约好的。
想想,如果你是李治,跟庶母情人约好躲过这个风头就接进宫……你会不会当众跟她对泣?戏不是这么做的,背后搞鬼,表面上就一定风平浪静,悄悄进宫,表面上就一定若无其事。何况两人身份尴尬,一个是当今皇上,一个是先帝嫔妃,如果有点准备,谁会上演当众对泣的哭戏?
这场戏,起码对于李治来说,是没预料到的。
他当时正盛宠萧淑妃,今日不过依例上香,看望先帝嫔妃时,突见昔日才人,满头青丝变佛衣闾巾,貌美如花成憔悴支离,想起先父病重时刻的心心相印、患难相助,而今咫尺天涯,斯人独憔悴,怎能不让他泪流满面?
这是个柔软的男人,虽然善忘,但并非薄情。
但是对于武则天,我们就很难说无意。
皇帝要来感业寺,她一定提前很久就知道了,这一年里的寂寞与空度,蚕食着她的青春与壮志,那些漫不经心的过去与些许生命闪光都付诸东流,对于这位激情多志的尼姑来说,前面没有路。她不会真的信佛,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或者以后,佛永远是她拿来用的工具,她只信自己,可是荒诞的命运只给她安排两条路:死,或疯。
突然想起《肖申克的救赎》里的安迪,被诬入狱之后被同性恋的同伴看中,经常被围堵凌辱。在监狱里呆了20多年的瑞德看在眼里,他说:“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我不知道安迪会怎样……”强大如安迪,如果不是遇到一个事件挽救了他,他也会崩溃。人,在命运面前,就是这样弱不禁风。
正在武则天要被岁月掩埋时,皇帝要来进香,她的机会终于来了。
设计后的“爱情”
机会,老天可以给,但是救赎,却只能自己给。
当她处心积虑地站在前排,望着从前欣赏甚至崇拜过自己的恋人,想起从前相互扶持的岁月,如今他是光芒万丈的当今圣上,而自己,就要在这寂寞空洞的寺庙里消弭无踪吗?泪水,突然夺眶而出,憔悴的面庞梨花带雨,越发楚楚动人,引得李治亦“潸然”。
《如意娘》那首诗,就是这个时候写给李治的——恍惚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憔悴支离回忆过往,那曾经的恩爱与欢乐,那曾经的心心相印,都化作片片相思,如果你不信,开箱看看那石榴裙里上的斑斑泪痕吧!
这符合武则天当时的心境,也符合当时武则天的用心。
太宗病重时,是李治需要她的安慰与支撑,她还带着几分庶母的矜持与尴尬,彼此之间顾忌太多,爱得痛苦且爱得内敛。现在则不同了,太宗死了,命运掌握在这个男人的手中,如今天上地下,她要救赎,先要得到这个男人。
因此“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为什么要怀疑李治“不信”?
因为从前的暧昧里,她的感情独立而自然,矜持而内敛,李治是那个主动偎依者。现在,为了不疯或不死,不被窒息,她必须主动出击,因此她哭,她要证明给李治看,她非常爱他,她相思入骨,她把她的石榴裙都打湿了,她很可怜。
一份带有心机和目的的爱情,往往更富有戏剧性和感染力,更能打动人。因为做戏的肯夸张,看戏的就更容易被感染。
上学的时候,一男生追同宿舍的一个女孩,追得可谓惊心动魄。女孩生日,他在宿舍楼前布下十几米的布告条:“×××,我爱你!”并真的买了九千九百朵玫瑰送给这个女孩……女孩感动得泪流满面,当众答应交往,并发下“爱你一辈子”之类的誓言……可是几年之后,我们很遗憾地看到,佳偶变成了怨偶,男孩事业有成以后,出轨离婚,像扔抹布一样地抛弃了女孩,女孩怎么也不相信曾经那么爱她的男人会薄情如此。其实,说穿了很简单,在那些惊天动地的爱情秀背后,是一个现实又可怕的动机:女孩是北京人,亲戚开一家公司,男孩需要留在北京,并需要一份工作——就这么简单。
人世间,至爱无声!你爸妈一定是最爱你的人,但你见过他俩天天做深情状,“孩子,我爱你,我爱你”吗?
因为内心感情不足,才需要夸张来填补空虚,在那些戏剧性的爱情秀背后,隐含的,总是些很无奈很现实的功利动机——圈套。
但天下哪有不上感情当的痴男怨女?
李治动心了。像这样多情的男人,对感情的过敏度本来就低,从前慕恋的旧情人又如此楚楚可怜,让他如何不心动?但心动并不能就行动,他是新皇,舅舅老臣们正虎视眈眈,如此弥天大罪他不敢,所以只能哭,不仅在寺庙哭,回宫也哭。估计还拿着武才人给他的情诗迎风流泪,怅然望月,感叹红颜薄命,咫尺天涯,天道无常。
这个时候,皇后跳了出来。
宫里生活的人,谁都不是混饭吃的,作为权力中心的皇帝,是真的万般宠爱,随口吐痰都会成为传闻、传奇、传说,何况“当众对泣”这么有色彩的新闻?皇后不会不知道。而今皇帝对着先帝嫔妃哭泣,虽然可以解释成共同回忆先帝光荣事迹的伟大的神圣,但是那份暧昧的味道,聪明人都能闻得出来,何况回宫以后李治的举动,实在太过明显了。王皇后虽然性格“简重”,但不傻。
她做了个可怕的决定,招武才人进宫。
当时看,这是上策。因为皇后顾虑的不是皇帝究竟爱谁,而是她的地位是否稳固。她一直没有孩子,出生同样高贵的萧淑妃又生了儿子,还十分受宠,离她的位置并不远,但是武才人离她的位置,实在太远了。封后是要大赦天下的,武则天门第不高,老臣这关过不去,身份尴尬,礼法这关也过不去,她就不信自己那个懦弱的丈夫敢冒这个大不韪!
因此,与其再招一个出身高贵年轻美貌的女人来树敌分宠,不如招一个无论如何也做不了皇后的小才人进宫。此举既可以分淑妃之宠,又能取得皇帝的欢心。她,贤德地能冒这个险为李治做如此不敢为之事,李治日后对她还不感激涕零?
实话说,皇后的打算并没错,这也是正常的事态发展。那个时候谁都不会想到武则天能成为皇后,进而成为皇帝,连武则天本人都没这么想过,王皇后自然更想不到。
永徽(李治年号)二年五月,皇宫传来密旨,令武则天暗中蓄发。永徽二年八月,李治丧期已过,头发长得已经足够戴假鬓的武才人秘密进宫,被悄无声息地安插在皇后宫中……站在远处的历史老人,微微而笑。
武才人的魔界
一年以后,武才人又回来了。
吃了万般苦,削了万般青丝,费了万般情思,用了万般手段,终于,再次进宫,为了,重生。
此时,论年纪,堪堪26岁,与新近入宫的青春少女比起来,早已不再年轻。论模样,女人最经不起的,是岁月,长得再美,还能过几年?论地位,先帝才人的过去,就是她终生的死穴,目前只能在皇后宫殿里,做一名没有品级的侍女……与当年的美貌、才华和地位的辉煌相比,简直跌至零点。
但是有一点,是不同的,一种根本性的不同——从她在感业寺刻意勾引李治开始,一个新的武则天横空出世了,不是年轻气盛的媚娘,也不是矜持内敛的小才人,更不是楚楚可人的五品女尼,而是武则天,真正的武则天。
如果说太宗后宫里的武则天,还奔波在常人的轨道上,出身于新贵功臣,长得美丽但性格冲动,能干多才但不受天子喜欢,刻意表现了几次仍然不对口味,因此便汲汲然按部就班地走下去。如果,如果太宗活得比她长,她可能也就是武才人,也只能是武才人,不幸福,但也不痛苦,不满足,但不崩溃,像所有的正常人一般被岁月抹杀于平淡无奇里。
她是个普通人,那个什么贵为天子的神奇预言不过后人胡扯,那个时候,她也只能是个普通人。
但是二进宫以后,一切将不再相同。
置之死地,才能后生。
因为你已经死过一次,因为你已经无路可退,因为你后面就是万丈悬崖,不是生就是死,世界从来不同情弱者。
看破之后,仙道,即魔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