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5400000035

第35章 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中文化(6)

2.对教学物质文化方面影响与制约

教学物质文化是指学校创造的直接满足教学所需要的那些物化文化产品,它是实施教学的必要的物质条件。目前,相对地,农村中小学教学的物质文化普遍贫穷。城乡二元结构在经济上将发展城市置于优先地位,导致了农村在经济上远远落后于城市。这在教育方面也得到反映,明显表现为城市学校享有较多的优质教学资源,而农村学校发展缓慢,教学资源匮乏。

首先,从教育投资上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笔者的一项关于农村中小学办学经费状况评价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办学经费只能勉强应付日常开支的人数最多,占被调查总数的36.6%;认为比较困难的次之,占被调查总数的27.4%;认为有严重困难的人数居第三,占20.4%;认为比较充足的人数居第四,占14.2%;认为十分充足的人数最少,只占4.4%。可见,当前农村中小学经费是十分匮乏的。

其次,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偏差。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农村中小学除少数示范学校硬件条件要好一些外,其他的学校教学硬件都较差。笔者的一项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的问卷调查表明,认为当地教学硬件比较差的人数占被调查总数的比例最高,为32.7%;认为很差的次之,为24.8%;认为一般的居第三,为21.3%;认为比较好的居第四,为15.8%;认为很好的最少,只占5.4%。从教学设施上看,一些农村学校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没有图书室、实验室、活动室,更不用说电教室、微机室。

下面是S乡C小学校长对村小教学条件状况的表白:

新课程的设计就是为城市学校设计的,不考虑农村的实际问题。像很多课要求学生去查资料,要进图书馆、要上网。城市学校有图书馆、有电脑,我们学校除了几间简陋的教室,四十几副扶贫结对帮扶学校送来的课凳桌,就几乎没有其他的教学设备,我们的学生到哪里去查资料啊?我们也知道农村的孩子出去以后视野比城市孩子狭小,但我们没有什么办法!

再看任运倡等研究者在他们所着的《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中描绘的“笑话”:我们课题组成员曾经到重庆市最边远的城口县调研,在那高山之巅的某村校,我们问孩子什么是电脑。全校2-4年级近30个学生当中,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出一点儿明堂。其中一个大胆调皮而又有些想象力的孩子说:“电脑是不是一个像人的脑袋一样的东西,要用电。我想它反正有脑袋,脑袋里面有电……”

我们又问图书馆是什么,近30个学生当中没有一个敢举手。愣了片刻,其中一个男孩子扭扭捏捏而又小心翼翼地问:“是不是大人吃饭喝酒的一个饭馆,里面挂着图书?”我们没有做出任何表示。这时,另一个孩子表态了:“不对,我想是专门管理图书的官儿。我好像在电视机里面见过。”多么标准的笑话!

然而,对于这样的笑话,我们谁笑得起来?一个个原本天真幼稚而又活泼可爱的孩子,居然可怜到了不知电脑和图书馆为何物的地步,我们谁还会笑得起来?

不过,令我们感到更为悲哀的是,上述现象并非个别。……

由于农村中小学的物质文化缺乏,使得很多理论上可行的计划在实施时难以取得预期成效,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陷入“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再次,教学资源不足也严重影响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农村中小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教学条件与城市里的孩子是根本无法比拟的,教学质量就更无从谈起。当城市学生在优越的校园中享受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现代化学习资源,并在老师的带领下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课程理念时,农村学生却仍然要拥挤在狭小的教室,备尝学习条件的艰苦。同样的教材,城市学生可以凭借优质教学资源获得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很多农村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学习情绪低下,教师没有成就感,工作情绪严重受影响。

3.对教学内容方面的影响与制约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课程论专家M.W.阿普尔在其所着的《意识形态与课程》中指出:“对课堂中教什么、能教什么和应当教什么这些问题的讨论不能想当然地等同于一些无关紧要的论述。它们从根本上关系到数百万儿童、父母、教师的希望、梦想、担忧和特定生活现实。如果这一点还不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话,无论智力上还是实践上,那么再没有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了。”迈克尔·W.阿普尔提醒我们,课程就是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文化选择,它界定什么样的知识可以定为“学校知识”或“教育知识”,亦即“学校知识”或“教育知识”的选择有一定的文化偏向。目前,我国中小学实行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内容方面较多的是依据城市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城市儿童发展的需要而确定的,而较少考虑农村儿童发展的需要和反映农村的实际状况。更缺少农村“实用性”的农业技术知识和因地制宜的农作物种植和栽培方法等内容。教学内容脱离农村实际、脱离农村儿童生活。

新课程有明显的忽略对农村的关注而偏向城市的特点,对农村经济社会关注不够,对农村学生成长关注也不够,教学目标上在强调为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发展、培养新一代农民等方面体现不充分。李书磊先生在对我国小学课程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教学内容严重的城市文化偏向。

事实上,现行小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对工业、城市与现代生活的向往与羡慕,这种内容面对乡村小学及其学生时愈发显得突出。城市在这里成了工业、现代化与幸福生活的象征。这种内容也许是课程与课本的编订者下意识设定的,但它们在乡村学校中则会被接受为一种明确的意识。

现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中忽略了城乡的差异,特别是忽略农村中小学在教学观念、条件、资源和社区环境等方面与城市的巨大差别,提出了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刀切”的做法,造成了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困惑。

4.对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的影响与制约

城乡二元结构文化对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素质和结构也有重要的影响与制约:一方面,由于城市的条件远远优于农村,大部分师范毕业生愿意留在城市工作,不愿到农村从教。这使得城市拥有更多的高学历教师而且可以挑选更优秀的教师。另一方面,这些年来随着农民不断涌进城市“淘金”,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往城市流动,这是社会变革带来的。随着流动,他们把自己的子女也带到城市去。这几年城市学校学生数急剧膨胀,这样就需要大量老师。城市学校凭着自己各方面的优越条件,就向农村学校“挖”优秀教师了。于是,具备一定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几乎都要远走高飞。“留守”农村学校的教师基本上是教学水平偏低的老教师和教学经验还欠缺的年轻教师。这样,更加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业务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

于此,有两位曾赴某县一所偏远农村中学支教的教师有这样的感叹:这所学校上百位教师中,真正大学本专业毕业的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各1人,其余90%以上的教师均为中师毕业生或非师范类毕业生。2002年暑假一过,仅有的3名骨干教师也被选调进城工作。由于没有专业对口的教师,这所学校在任课教师的安排上非常随意。一位教师可以教数学,也可以教语文,还可以教历史,学音乐的也可以教生物。更令人惊奇和无奈的是,近20位英语教师中,竟没有一位受过专业训练。我们从这所中学的师资状况可以想象,农村孩子受到的是什么样的教育……中国有句老话:“学而优则仕”,现在的农村学校则是“教而优则进城”。农村孩子也需要优秀的教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剥夺农村孩子接受优秀教师教育的权利!

于此,就有农村学校校长的哀怨:农村学校教师流失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待遇的问题。农村学校教师的收入跟市区的相比,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上头都喊学校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但待遇上不去,我们农村学校就休想留住人。

于此,就有论者的评说:从农村走向城市,这种单向的师资流动,极大地牺牲了农村学校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优质学校的发展,是剥夺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为代价而取得的。

由于受农村条件的拘囿,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不愿赴农村学校任教,农村学校已有的骨干教师又流失,这使本来处于弱势的农村中小学犹如釜底抽薪,严重地制约与影响了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拉大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农村中小学教师业务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优秀骨干教师的缺乏,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像老牛拉火车——谈何容易?

5.对农村学生学业成功机会的影响与制约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文化是一种不同于财产、货币、贵族头衔的隐蔽遗产和资本。文化过程对于维护现存社会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通过被构建为有利于统治阶级的文化而实现了文化再生产:教育体制传播的文化与统治阶级的文化更为接近,统治阶级的习惯被转换为学校的一种想当然的文化资本。这样,那些已经拥有统治阶级文化资本的人就更容易取得学业成功。“这种文化资本是通过家庭生活渗透到下一代头脑中去的,是以‘身体化’的形态出现的,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又被学历、文凭制度化了”,“而不属于上层社会家庭出身的学生处于一种劣势地位,往往在学历考试这一筛选装置中被淘汰了”。“个体在出生以前,在进入学校以前,在进入劳动市场以前,就已经获得了他的阶级身份。……这决定着他住在哪儿,上什么学校,将来可能从事什么工作,等等。”尽管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人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由于二元社会结构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农村中小学学生在获取与分配这种隐蔽遗产和资本的过程中明显处于不利地位。其一,从外在环境上看,由于多数农村地处偏远地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低,所以在获取信息方面远远不如城市那么快捷和准确。这往往影响了农村儿童的视野范围和思想的活跃程度,使得农村儿童在接受以城市为主导的文化知识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或者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汗水。其二,从家庭环境上看,由于农村儿童长期生活在一个与“正统”文化联系较少的家庭环境中,这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布迪厄提醒道,在考虑经济资本的同时,不能遗漏最隐蔽的、最具决定性的教育投资——家庭所输送的文化资本,将来教育行为中所产生的学术性收益直接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的文化资本。城市绝大多数儿童不仅享受比农村儿童优越的物质文化,而且“在家庭中耳濡目染,在无形的熏陶中继承了正统文化”,家长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从而使其得以间接或直接地参与指导、评价他们下一代的教育能力越来越强,方法也更得当。

因而他们“不仅具有更高的学术成功率,而且在几乎所有领域中,都表现了与其他家庭出身的学生不同的文化消费和文化表现的类型。”然而,农村的儿童很少拥有这样的权利和机会。农村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城市存在巨大的差距,使得农村家庭为儿童早期输送的文化资本如父母的文化水平、家庭所拥有的文化耐用品、文化参与、教育投入、教育期望等远远不如城市家庭。譬如农村的孩子基本上没有进过幼儿园;上学后,除了课本外,很少有课外读物;由于交通等原因,很少与外界接触;有部分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祖父母管教,学生的发展受到影响。这样使得农村学生在教学中处于文化的劣势,大大地影响与制约了农村学生学业成功的机会。

三、传统农村文化的影响与制约

作为文化变迁的一种表现方式的教学改革,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中实现的,离开教师和学生生存于其中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则难以理解教学改革。因此,要理解教学改革,必须将其还原到特定的文化情境中去考察。作为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特定生态环境的农村文化,对它的实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师爱:教育可以如此智慧

    师爱:教育可以如此智慧

    本书是“中小学教师教学丛书”中的第三十二册,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教育如何改革,师爱都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本书将为您细致阐述在这种无价的爱中如何使您的教育充满智慧。其中技巧、情感、沟通等搭建的方法全都融会于本书之中,是一本教师必备的实用手册。
  •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梁晓声说:我们的时代与社会

    自20世纪80年代,梁晓声就已经开始了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整体思考,这也是他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之外另一个重要写作路径——具有作家个性化特征的梁晓声式的政论文和杂文的写作。在本书中,梁晓声站在平民的立场,以作家、思想者、学者等多维视角谈论和分析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状况和社会生态。
  •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书是人类认识的载体。有价值的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现于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中,也储存于这个民族长期流传的典籍书册中。书——人类生命的灯。读书是学,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知识。在学习的同时还要思,进行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在今日看来还是正确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参阅古今中外的名著,这是研究学问的必由之路。
  • 媒介形象

    媒介形象

    事物的形象往往比事物本身还要重要。媒介形象就是一种延续历史、承载当下,更指向未来的力量。全书首次提出了媒介形象系统的设想,分析了媒介形象的内涵和认知规律,探讨了媒介形象的结构和功能,打通了“媒介的形象”和“在媒介上再现的形象”。给读者提供了媒介形象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可以帮助一些读者深刻理解媒介及媒介再现问题。
  •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粮食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本书包括“十五”甘肃省粮食工作回顾、“十一五”甘肃省粮食行业发展规划、粮食政策法规选编三部分。
热门推荐
  • 豪门重生:异能庶女

    豪门重生:异能庶女

    我们人啊,总在得到和舍去之间犹豫徘徊,在没得到的时候去羡慕,得到之后又不好好珍惜,又去羡慕更好的,到最后,却是竹篮打水。前世,受苦受难,多灾多难,总是相信人心和世界不会抛弃自己,可却总是第一个被抛弃的,渐渐死心,却又被更大的阴谋笼罩。嫁给了一个帅气多金的男人,却总是得不到温暖,就奢望有个人能照顾自己,却被自己的姐姐抢走一切,最后痛苦孤寂的了却残生。再睁眼,她重回15岁,一切都还来得及,带着神秘空间斗渣母,玩渣姐,开公司,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揭开身世之谜。在所有事情结束之后,事业有成,蓦然回首,只见一个骚包在家里关心她,温暖她。这一世,我不后悔。
  • 暖风吹过梧桐夜

    暖风吹过梧桐夜

    或许,终究是她不对。明明你在身边,却还是失去了,是她做的太过分了吗?就算以前她们这样对她,长大后她也不能报仇吗?我们还是分开吧,分开或许一切都好了
  •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新潮涌动(近代卷)

    中国历史大事详解:新潮涌动(近代卷)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1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 回首前的默念

    回首前的默念

    徐莫文和徐莫配出生于富家子弟,一直大手大脚,但双胞胎的他们,唯一的区别就是徐莫文在别人心目中是男神,徐莫配在别人心目中是暖男;而凌霏霏的父母和徐家公子的父母还是青梅竹马,凌霏霏是少有的人才,学习好、人漂亮,也总是秀外慧中;付萌萌和依霄霄还有凌霏霏也是好朋友…………但其实霄霄也是后来才知道………………后面还有更多的故事,谢谢观赏!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挥别一时的青春

    挥别一时的青春

    夏筠瑶是蓝婧雪的高中同学,两人关系却十分要好,各自有着喜欢的人,喜欢的事,但当这一切都停止时,是否她们、他们还能够彼此笑一笑说一声“你好”叶辰炜和刘云苏是夏筠瑶的发小,他们小时候关系非常亲密,随着时间的变化,渐渐的就不再有往来了,而他们的关系又该走向何处呢。
  • 嘲风学院

    嘲风学院

    我叫江雨,好读诗书,偶尔修炼,也有时候和东华大帝切磋切磋。东华自恋,江雨自负,所以江湖上送了我们个外号“东华西雨”,可气又可笑的是他就叫东华而我不叫西雨。其实我喜欢东方,可我却生在了西方,也许是造化弄人吧。我建议东华:我们把华和雨换一下,叫‘东雨西华’好不好?他说:不好不好,你这听起来就像是‘稀里哗啦’。我说:你上次就是这么说了。他说:哦?我下次换句台词。无论多少个下次,他总是这么说。直到后来,我再也没有机会问他。
  • 奈何志:吾问桥边柳

    奈何志:吾问桥边柳

    替哥哥从军一觉醒来我变成了一株柳树不仅如此还去了趟地府每天游戏山水也不错为什么又让我去人间在历个劫?难道我还不够惨吗?
  • 火影之血色天使

    火影之血色天使

    说了那么多废话,你也差不多该去死了吧...
  • 江懿凉于兮缠绵

    江懿凉于兮缠绵

    于兮,把我整个20年的人生算在内,我就希望生活可以慈祥点,对我慈祥点,对你慈祥点,对苏见信慈祥点,对陆凡慈祥点,顺便可以告诉我有些人、有些事是可以勉强来的,那我们的生活不至于此,你说对不对。江懿,爱怎么样,不爱又怎么样,谁没有经历过狼狈。陆凡,过得好么。苏见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