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大的记忆容量够用
张祎喆对面——1畅5米左右坐着一排老师,看得出个个都是人物。
“你说说看,我们凭什么要招你?而且是要加分招你?简单一点说,两三句话。”一个貌似是主审的老师开始发难了。张祎喆回答:“第一我知识面比较广,第二我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这是某高校自主招生考生面试场景。
“你说你知识面比较广,你说话要负责的啊!”
“你知道四库全书吗?”(啊,报应来了!)“哪朝,谁编?”“清朝,纪晓岚。”
“是哪四库?”“是不是经史子集?”
“你说说经库里有什么?”“嗯,是指古代社会中的政教、纲常伦理、道德规范的教条,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还有吗?”“我说不出了。”
“你说你知识面很广的啊?”(好刁难啊)“杭州有很多历史遗迹,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良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哪里?”“余杭区。”
“是什么?”“是以玉文化为主的,有很严密的祭祀体系。作为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群,范围广阔,内涵丰富,分布于以莫角山遗址为中心的50余处。
其中以反山墓葬群、瑶山祭坛和莫角山土筑金字塔等几处最为重要。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有力的证据。……(说到玉琮,老师要求说明是什么样的,张祎喆用手比画,直到老师满意点头为止。)然后换成了一个女老师:“你接触过哪些媒体?你了解新媒体吗?你知道人肉搜索吗?”
旁边一个老师问:“巴以问题由来已久……为什么?”
“除了历史因素和主权问题上分析,还有什么?”
张祎喆又开始从大国因素、资源(水和土地)争端、宗教信仰分析,直到他说“可以了”。
最终,他获得了自主招生加分。
虽然随着网络的普及,很多知识可以快速搜索,但如果头脑中空空而完全凭借查找,效率肯定很低。张祎喆的好记性令人羡慕,该记住的东西记得全,不用记的内容也记住了不少,面试的时候才可能灵活运用,对答如流。
有些人确实有着惊人的记忆能力。据说,已故的美国费城管弦乐队指挥托斯卡尼,能记住250部以上作品中的管弦乐乐章,以及100部歌剧音乐及剧本。
有一次,在圣路易斯音乐会演出前,第一巴松管手惊慌地对托斯卡尼说,他使用的巴松管的最低音键坏了,可能会影响今晚的演出效果。托斯卡尼略为沉思了一两分钟后,说道:“你不用担心,今晚节目中的所有乐章,都不会用到这个音键。”
英国数学家艾特肯对数字的记忆能力更是非凡。他在小学时学习平平,并无出众之处,但13岁时,他开始学习心算,将圆周率(π值)记到1000位,在当地成为名人。
我们不禁要问,每个人的记忆水平差异是否很大?如何才能练就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本领呢?
19世纪中叶,爱尔兰哲学家威廉·汉密尔顿(William Hamilton)观察到,如果将一把弹子撒在地板上,人们很难一眼看到超过7颗弹子。1887年,雅各布斯(M.H.Jacobs)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无序的数字被试能够回忆出数字的最大数量约为7个。心理学家用字母、音节、字词等各种不同材料进行过类似的实验,所得结果都约是“7”,即我们头脑能同时加工约“7”个单位的信息。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George A.Miller)教授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明确提出人们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即一般为7并在5~9之间波动。这样看来,人与人之间短时记忆能力的差异并不大。
神奇的7±2效应给我们最直接的提示就是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不要幻想一口吃一个胖子,一下子记住大量的识记内容。我们在安排学习任务时要考虑到7±2的特点,比如现在的外语课强调阅读和知识性,课文中新单词多,学生不能较好掌握单词的读音,学生就不能接受,总觉得很累,单词听写的情况就会很差。高中文理分班时,不少理科困难的学生选择文科后发现上当了:“没有预料到考文科要背那么多东西,历史、政治、地理加起来厚厚的几本,背了忘、忘了背,摇摇荡荡;还要在此基础上以史鉴今、针砭时弊,真是难上加难!”
既然短时记忆量没有差异,那么记忆的差距从何而来呢?艾特肯如何记忆排列毫无规律的圆周率π不得而知,但有古诗词爱好者把3畅1415926535897932384626变成“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就很快地记住了这一长串复杂的数字。可以看出,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无穷无尽而且毫无规律的数字,被切割成数个“组块”,并赋予了特殊的意义来增强记忆。
这方面的经典研究是心理学家德格鲁特(A.D.De Groot)对国际象棋大师和新手的研究。他给被试呈现一些实战情境中的棋局,每次呈现5秒钟,然后要求他们在另一张空棋盘上将刚才看到的棋局再现出来。结果发现,大师可以正确摆放20个左右的棋子,而新手只能正确摆放4~5个棋子。而当接着把棋子以随机的方式放在棋盘上,要求他们再现棋局时,却没有发现大师和新手之间有明显差异。大师的记忆优势在于他们的头脑中关于布局的知识多,但他们面对随机放置的棋局,优势就不复存在了。这样研究者就得出了大师和新手的主要差别在于他们知觉棋盘的模式不同。
这就意味着,工作记忆中的组块与人的知识经验相关。数字学习轻松的学生,记数字公式越容易;喜欢背诵古文的学生,记忆古文的能力越强;英语单词背第一遍所花的时间数倍于背第五遍的时间。音乐家能够快速默记乐谱。因此,一个人是否是“专家”,不是看他的基本能力或素质如何,而是根据他是否具备该行业或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或特殊能力。至于自己领域外的活动,专家与常人的表现从本质上来说无异。一个人记忆的容量是专项增加,而非全面的提高。要过目不忘,只有获得了该领域大量的专业知识,并能在处理问题时随时调用。如果能灵活地利用各种方法来划分短时记忆的组块,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而且可以减轻记忆的压力,省出更多的空间和精力来处理更有意义的思考任务,使你自己变成一个有效率的学习者。
四、左脚抬起时能迈出右脚吗
2004年雅典奥运会射击赛场上出现了最戏剧性的一幕。男子步枪3×40决赛还剩最后一枪未打,美国人马修·埃蒙斯领先中国选手贾占波3环,位居第一。这意味着,埃蒙斯只要不打出低于7畅1环的成绩,就将金牌收入囊中。
然而,就在人们以为埃蒙斯将稳稳夺冠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埃蒙斯的最后一枪击出后,电子记分屏上却久久没有他的成绩显示。几分钟后,主裁判认定二号靶位的选手埃蒙斯的最后一发子弹打到了三号靶位的靶上,成绩为0环。打飞煮熟的鸭子,这种情况在国际大赛中非常少见。
2008北京奥运会射击男子50米步枪三种姿势决赛,埃蒙斯重现了雅典的一幕。最后一枪只需打出7畅6环就稳获冠军的他,出现离奇失误,只打了4畅4环!将到手的金牌再次拱手让于中国选手。埃蒙斯看到这个成绩时,摇了摇头,一脸的茫然,他哭了,像4年前打错靶时一样失望,而且重复的失误可能更令他难过。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命运吗?
不少同学在考试中也有类似的烦恼。消极的想法具有隐秘的自我暗示、自我期待作用,会使得当事人对自己的评价变得不客观。尽管有些话可能是讲给别人听的,但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想法对自身的影响要远远超过他人。
“考试的日子慢慢迫近,我感到原来学过的东西几乎忘得一干二净,整个晚自习在烦躁中度过。今晚我也肯定睡不着。这样下去,我会不会得精神病?”
“我每逢考试就丢三落四紧张的不行,医生请您给我开些好药,助我一臂之力。”
“我的儿子最近变得神经兮兮的,有一次还在房间里大喊大叫。我就这么一个孩子,宁可他不参加高考,也不愿意他把自己逼出问题来!”
“我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每逢考试就生病,最近她身体特别差,又感冒又拉肚子,真不知道考试这几天她能不能撑得住?”
“考试时,学科巡视老师在我面前转来转去,俯下身子看我的试卷时轻叹一声。我估计是哪里做错了?我查了好一会儿,解题思路全乱了,心烦气躁地直到听到结束铃声。”
“每次考试听见同桌粗重的呼吸声,听见别的同学翻卷子的沙沙声,我都莫名地惊慌烦躁,没考就先败下阵来。”
“我没有人家准备得那么充分,这次考试的结果一定是非常糟糕”、“万一这次考试失败,我的前途就完了”……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看出这些问题出自某些担忧:对应试准备不足的担忧,或者对未来前途的担忧,或者对自我形象的担忧。担忧会产生不良的身心反应,导致行为变化。
曾有人做了一个心理学小实验:把生长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平均分成三组,在每只小白鼠的前爪上都拴上一根细细的电线,通电时小白鼠会感到灼伤,但对它的身体绝对无害。
第1组小白鼠,每隔5秒钟就会遭到一次电击;第2组小白鼠,大约1小时才可能受到一次电击,运气好的时候会长时间平安无事;第3组小白鼠,每10分钟内会遭到2~5次的电击。你估计哪一组小白鼠日子过得最不爽呢?
小老鼠虽然不能开口谈感受,但动物解剖实验的结果暴露出它过得很不好。第3组小白鼠大都患有严重的胃溃疡,生活质量最差。
肠胃病很多是心因性引起的,因为高度紧张的生活、焦躁不安的情绪导致植物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造成消化道消化液分泌不正常。这是件十分糟糕的事情,pH值很低的胃酸灼伤胃黏膜,使动物患上胃溃疡。小白鼠的胃诉说着它的生活景遇和内心的感受!
显然,第1组小白鼠慢慢地适应了频繁电击的痛苦;第2组小白鼠是幸运派,难得一击,电击并没对它们的生活造成任何干扰。而第3组可怜的小白鼠,不知道危险何时向它袭来,随时随刻地准备遭受痛苦,它恐惧、担忧,却又无能为力,焦虑煎熬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