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22200000017

第17章 学习动机与中学生高效率学习(2)

学习内驱力与学习期望是学习动机结构中的两个基本成分,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相辅相成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最根本的动力,这种动力是来自个体内部,这种内部动机在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是学习期望产生的前提条件,只有个体的学习需要与个体可以达到的目标相互作用才能形成学习期望。

3.中学生学习动机与高效率学习的关系

在第三章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关于动机对学业发展水平的影响,与高效学习的关系。国内已经有不少有关动机与中学生高效率学习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佐斌、谭亚莉以初中生为被试的研究发现:学业自我效能、学习动机是学业成绩的良好预测变量源。刘志华、郭占基以357名初中生为被试,研究了初中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学业成就动机和学习策略对初中生学业成绩产生同等程度的影响,且两者在我国初中被试身上没有显着交互作用。刘加霞等同样选取了398名中学生为对象研究了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业成绩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都有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学习动机除对学业成绩有直接影响外,还通过影响学习策略从而间接影响学业成绩。

张学民、申继亮以初一至高三的1180名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其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学业成就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个体的学业成就状况。

王凯荣、辛涛和李琼以398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自我效能感和归因量表为工具,探讨了不同年级和成绩水平的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归因的特点以及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为了考察归因和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绩的关系模式,采用路径分析技术对研究数据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自我效能感直接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而归因是通过自我效能感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

一般认为,学习动机越强烈,强度越高,对学习活动的影响越大,学习效率也越好;反之,动机的强度越低则学习的效率也越低。然而事实并非这么简单。

有时随着学习动机的增强,学习效果反而下降。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不是线性的关系而是倒U型曲线关系。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存在着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但最佳动机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任务的难易有所变化。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率有随着学习动机的提高而上升的倾向,中等偏高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在比较困难的任务中,学习效率反而由于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加而下降,中等偏低的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在中等难度的任务中,学习动机水平为中等时,学习效果最好。随着任务难度的不断增加,动机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

这一现象是由心理学家耶基斯和多德森(R.M.Yerkes和J.D.Dodson)于1908年通过动物实验发现的,心理学上称之为耶基斯-多德森法则。

耶基斯-多德森法则找出了不同的任务难度水平上的最佳的动机水平,这对我们有较大的启发意义,但这一结论是动物实验的结果,它未能考察学习者的能力水平在其中的作用,因此,对此结论应该持谨慎态度,比如对同样困难的任务,对能力水平低的学习者来说,其最佳动机水平是在中等偏低处,但对能力水平高的人而言,最佳动机水平可能在中等偏高处。对于广大中学生,在遇到相对自己能力水平较难的学习任务时,应该注意自己的动机水平,太过渴望解出难题,反而可能使注意和直觉范围过分狭窄,记忆和思维也都受到影响。当然,一个人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缺乏一定的学习动机也肯定是学不好的。

同时,这一法则也提醒我们动机与高效率学习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只有较深入了解动机的相关理论,我们才能认识学习动机,通过学习动机的调控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二、学习动机的理论及其启示

1.归因与动机

(1)关于原因和控制的信念:归因理论

对动机的一种众所周知的解释是,我们努力想搞清楚我们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的原因和解释。为了理解我们的成功和失败,尤其是我们所未曾预料到的结果,我们都会问一句“为什么”。学生会问自己:“为什么我期中考试不及格?”

“这个学期我为什么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他们可以把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归因于能力、努力、心情、知识、幸运、帮助、兴趣、明确的指导、其他人的干扰、不公平的政策等。为了理解别人的成功,我们也会对之进行归因——别人成功是因为聪明、幸运或努力学习。动机的归因理论认为,个体怎样对自己或他人的成功进行解释、判断、申辩,会影响到他们的动机。

归因反映的是个体对于引起某个事件原因的认识,因此,由归因所得出的原因其实是个体的一种主观解释,未必是引起事件的真正原因。但是,这种未必正确的主观解释往往比真实的原因更能影响个体的情绪、行为等各个方面。

例如,我们假设刘强在一次考试中不及格,于是他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太笨、能力很差;而事实上他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他的低分只是因为阅卷老师的失误。在这个情景中,客观的原因是评分失误,但刘强主观的解释是自己的能力差——虽然事实并非如此,但真正能影响刘强的却恰恰是后者,由于他觉得自己笨,因而感到自卑,羞于见人。

着名的归因研究者伯纳德·韦纳指出,归因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归因研究的价值正在于归因是上一次行为和下一次行为之间的重要环节。具体地说,对上一次行为的原因的解释将对下一次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如果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太笨,他就会自暴自弃,因为聪明和笨是自己无力控制的;相反,如果他将失败归结为自己不够努力,他就会为了下一次的好成绩而付出努力,刻苦学习。从这个角度而言,归因是影响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2)归因的维度说

韦纳是把归因理论合理运用到学校教学中去的主要的教育心理学家之一。

根据韦纳的观点,多数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①控制点(原因的控制点是一个人的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也称为“原因源”);②稳定性(这个原因是可以改变的还是相当稳定的);③可控性(个人自己是否可以控制)。

对这三个维度进行交叉,因而归因的三维结构模式(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中就有了八种情况:内部稳定不可控、内部稳定可控、内部不稳定不可控、内部不稳定可控、外部稳定不可控、外部稳定可控、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和外部不稳定可控。

每个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都可以根据这些子维度来进行归类。例如,幸运是外部因素(控制点)、不稳定(稳定性)、不可控(可控性)因素。指向努力的归因,比如“这次考试前我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去复习教材”是一种内部的、非持久性的、可控的归因。换言之,学习时间不足是源于主体的内部决定,下次可以改变。这是一种积极合理的归因,因为它会让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负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相反,把失败归结为外部的或不可控的因素,如运气不好或试题的难度问题,就是一种消极的归因,因为它不会带来任何主动的行为变化。

如果你认为没通过测验是因为当天运气实在不好或者测验的题目偏难,你多半会寄希望于下回运气好些,而不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韦纳相信这三个维度对动机有重要的意义,它们会影响期望和价值,如稳定性维度,可能与对未来的期望密切相关。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如科目太难,那么,他们在未来对这个学科的期望将会是失败。如果学生把这个归因于不稳定的因素,如情绪或幸运,那么,他们在下次将会期望得到好一些的结果。内部/外部控制点与自尊感密切相关。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成功会导致自豪感和增强动机,而失败则会降低自尊。可控性维度与情感关系密切,如生气、同情、感激、羞愧。如果我们觉得我们应对失败负责,那么,我们就会感到内疚,如果我们觉得我们的成功是我们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们会感到自豪。同样,对学习的控制感可能促使我们选择更难的任务、做出更大的努力、用更好的策略、坚持更长的时间等。

(3)学校中的归因

当一贯成功的学生失败时,他们经常会归因于内部的可控因素:如他们误解了指导语、缺乏必要的知识或仅仅是因为努力不够等。这样做的结果是,在下一次,他们通常会把重点放在成功的策略上。这个反应也通常会导致成功、自豪和更强的控制感。

如果学生把失败归因于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就会产生最严重的动机问题。这样的学生可能会消极地接受失败,沮丧、无助——就是我们常说的“动机不明”。这些学生会把失败的原因着重归于自己的不足,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会进一步恶化。如果学生认为失败的原因是稳定的、不可能改变的,并且超出他们的控制能力时,他们漠视失败将是符合逻辑的反应。此外,这样看待失败的学生将会较少去寻求帮助,他们相信没有什么可以帮助他们。

(4)教师的行为与学生的归因

记住,我们对其他人的成功和失败也会进行归因。当教师把学生失败的原因归于学生不能控制的力量时,老师倾向于同情或避免给予惩罚;当教师把学生失败的原因归于学生努力不够时,老师可能愤怒、生气或谴责学生。

反过来,教师的行为也会影响学生的归因,这些行为构成某种暗示。当老师对学生的错误报以同情或者主动提供帮助时,学生更可能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不可控的因素,即自己能力的缺乏。例如,有研究者就此做了一个实验:给不同年龄的学生看录像,并对录像中看到的学生的努力程度和能力进行评分。

录像中学生在学习时,老师在班上转来转去。老师停下来看了两个同学的卷子,没对第一个学生做任何评论,但对第二个男孩说:“让我给你一个提示,不要忘记你的……”这个男孩并没有要求帮助,也没有表现出被这个问题难住。看了录像的所有年龄组的孩子,哪怕是最小年龄组,都觉察到受到帮助的男孩比没受到帮助的男孩的能力要差一些,就像老师说:“可怜的孩子,你没能力做这样难的问题,所以我会帮助你”一样。这是否意味着老师的这种行为应受到批评或老师不应提供帮助呢?当然不是。但是它提醒我们对失败的“带有安慰性质的表扬”或者过于热切的帮助可能会传递意愿之外的信息。许多学生可能会成为来自老师的善意的怜悯的受害者,多余的帮助可能意味着:“你没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所以我不介意你的失败。”学生可能因此而放弃努力。

相反,如果教学者和学习者一起制订一个更有效的学习计划,学习者会认为这是一种肯定的信号,“这样做下去,你能行的”。

教学者需要鼓励学习者将学习结果归为内部的可控的原因。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控制学习任务的难度,保证学习者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就能获得成功。换言之,任务的规模的和复杂程度应该适应学习者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同样,要选择适合学习者的先前知识和自信心的教学结构。其次,教学者要为学习结果的出现找出内部的可控的原因,比如努力,并且清楚地向学习者表达自己的这种看法。要对学习者取得成就报以一种积极期待的态度,要强调主观努力的作用。

2.目标与动机

(1)设定目标的作用

目标是个体通过努力要完成和达到的结果。当我们在努力阅读这一章时就涉及目标引导行为的问题。在追求目标时,我们通常知道目前的状况(我现在看到第二小节)、理想的状况(我要读完整章内容)以及目前的情况与理想间的差距。为了减少“他们现在在哪里”和“他们想要到哪里”之间的差距,目标会激励人们去行动(继续读下去)。

因此,目标设置对我们来说通常会很有效。可以说,人们是在目标的引导下从事各种活动的。除了常规任务,如吃午饭,不需要我们太多关注外,我们常常为每天设定目标(goal)——比如今天你打算完成这一部分作业、围操场跑3圈、洗一堆衣服。如果决定的事情不能完成,你就会感到不舒服。

那么目标的动机作用机制是怎样的,或者说,目标是如何影响学习动机以致最终影响学习成绩的呢?洛克和莱瑟姆提出,目标的动机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情况、努力程度、坚持性水平和任务策略的运用。

同类推荐
  •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打动人心的60秒心理操纵术(教你成功丛书15本)

    本书是为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的你量身打造的。你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到人性的复杂及其根源,学会如何洞察人的心理,懂得如何建立威信、施与影响,进而掌控你周围的人。另外,你还可以了解到如何与领导、同事、下属、客户、朋友、同学、亲人、陌生人等周围最常见的人相处,懂得如何洞察他们的内心,并自信自如地与之交往,从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心理学家为你揭秘政界精英、商界精英的交际技巧,本书教你运用不露痕迹的心理战术,迅速化敌为友,结交死党,让你拥有超强人气,成为人生的终极赢家。
  • 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学

    生活中的博弈心理学

    弗洛伊德说:“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却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显然,任何一个人的内心都是有迹可循的,不管他掩盖得多么严实,只要用心观察,总能发现蛛丝马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懂得运用一点心理学,那么你不仅能读懂他人内心,更能洞悉人性、利用人性,在人际交往、职场博弈、商务谈判、情绪控制等方面做到事半功倍。本书通过分享大量鲜活、真实案例,将日常行为与许多有趣的心理学知识有机结合,提炼出一系列独特、实用的心理操纵术,帮助读者活学活用心理学智慧。
  • 家庭心理健康小顾问

    家庭心理健康小顾问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方面。怎样判断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如何纠正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本书要介绍的内容。本书上篇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问题,包括家庭中儿童、青年、妇女、老人等各类人的心理特征及健康标准;各种心理困惑及其预防;如何面对及解决性、恋爱、婚姻、家庭、处事、人际关系、职业等各方面的心理问题。下篇就各种心理疾病的治疗进行阐述。本书适合社会广大读者阅读,愿你读后拥有一个好心情。
  • 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寓言中的心理学诡计

    寓言是智慧的载体,它以假托、拟人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本书辑录了古今许多精彩的寓言故事,每一篇寓言都蕴涵了丰富的人生智慧,通过对寓言哲理般的阐释,加以心理学诡计的点拨,使这本书成为智慧的盛宴。它可以帮助你全面地了解自己,清晰地洞悉对手,也可以帮你避开心理误区,掌握心理操控术,游刃有余地面对复杂的竞争,让你在轻松阅读中获得精辟的生存智慧。一个小小的智慧也许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生活中不是缺少智慧,而是缺少发现,用心参悟,你也能成为智者。细细品读你手中的这本书吧,会为你点亮智慧的火把,照亮你仍在摸索的前进之路,它将是你成功路匕的必修课!
  •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哈佛大学第一堂心理课

    本书献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包括什么内容,自己以往对心理学的理解是否是正确的,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分为16章,从浅入深,由个人到社会,大略介绍了心理学最受关注领域的基础知识,并结合了一些案例,可以让读者朋友们拥有更快速的阅读体验。本书还结合生活,提出了一些立足于实际的建议,希望能为您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热门推荐
  • 我画鬼牌的那几年

    我画鬼牌的那几年

    爷爷留书说我只剩十年阳寿,要想活命,必须学鬼道夺回属于我的阳寿。灵牌就成了我十年人生的起点,我从此踏上了一条夺命的路,而灵牌里不光有阴魂厉鬼,红衣煞鬼,还有……【新人求收藏、推荐……】
  • 火焰焚天

    火焰焚天

    这浩瀚天地本就是被诸神统治的......修炼一途:一是为了保护至亲至爱之人,二是为了守护家园不被侵犯毁灭....一个少年怀着自己的英雄梦也怀着天下人的梦想及希望,踏上了守护家园的征途.....少年以火焰般的意志,立誓要焚尽诸天万界!
  • 史上最强锦衣卫

    史上最强锦衣卫

    作为锦衣卫中的一个小角色,杨凡本想老老实实把祖上传下来的铁饭碗传承下去,却不想误入风起云涌的夺帝之争。洪武二十四年,传奇皇帝朱元璋已垂垂老矣;温文儒雅的朱标太子风华正茂;雄才大略的燕王朱棣威震边关。那一年朱允炆无忧无虑;一代宗师张三丰已云游四方;朝朝第一奇人姚广孝正郁郁不得志。也是在那一年,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明朝。靖难削藩,迁都修典,征蒙古,下南洋,巡云南。平内攘外,大小事件,都掩盖不住他的足迹!他执法如山,别人说他是酷吏,他忌恶如仇,人们说他牟私利。有人称他为青天,神探。但暗地里却喊他杨扒皮,侩子手。飞鱼服,绣春刀,在这样的历史之中,一个来自现代的小人物,如何翻云覆雨,成就自己的无限辉煌?
  • 灾难日—行尸走肉

    灾难日—行尸走肉

    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超能力没有金手指。仅仅是会一些功夫,会一些技术的普通人。。。。。
  • 贾小军那点事

    贾小军那点事

    很久以前,就有打算写一本关于中学生校园生活的一本小说。5年前,在读初中的我有幸读到了韩寒的成名作《三重门》,曾为书中所讲述的故事所震撼,并引起的自己的一些想法。《三重门》以写初中生林雨翔从童年到中学时代的种种经历,表达出作家韩寒对现行教育体制、当代功利化校园的种种质疑。书中内容,通过故事情节,涉及到对教育培养方法、教育考核制度、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等诸多方面内容的探讨。我写《贾小军那点事》,借鉴了《三重门》的结构框架,同样从塑造一个当代中学生形象入手,以一名普通的中学生的生活背景为基础,探究当代90后学生所遇到的诸多问题。
  • 宋史通俗演义(二)

    宋史通俗演义(二)

    后儒之读《宋史》者,尝以繁芜为病。夫《宋史》固繁且芜矣,然辽、金二史,则又有讥其疏略者。夫《辽史》百十六卷、《金史》百三十五卷,较诸四百九十六卷之《宋史》,固有繁简之殊,然亦非穷累年之目力,未必尽能详阅也。柯氏作《宋史新编》凡二百卷,薛氏《宋元通鉴》百五十七卷,王氏《宋元资治通鉴》六十四卷,陈氏《宋史纪事本末》百有九卷,皆并辽、金二史于《宋史》中,悉心编订,各有心得,或此详而彼略,或此略而彼详,通儒尚有阙如之憾,问诸近今之一孔士,有并卷帙而未尽晰者,遑问其遍览否也。
  • 云慕歌之天下为娉

    云慕歌之天下为娉

    云涟后来时常想,如果当初没有遇到他,会怎么样呢?会怎么样?云涟自己也不知道。和他的相逢,是她一生最美的遇见。在这个以武为尊的世界,她变强,杀敌,身世之谜,灭门之恨,她在这条路上浮浮沉沉。某男坏笑:涟儿,别胡思乱想,快到为夫怀里来。他说:我这一生,被抛弃,被利用,尝尽人情冷暖。唯有云涟,是我的阳光。她比我的命还重要。她要变强,我陪她。她要报仇,我陪她。与天下人为敌又如何?这条路一定要我陪她走!男强女强,一生一世一双人,欢迎大家跳坑。
  • 逐梦漂流

    逐梦漂流

    如果有梦想,为什么不去追逐,说不定能实现呢?
  • 不娇不惯教女孩100招

    不娇不惯教女孩100招

    “让孩子吃点苦,他会倍感生活的甘甜。让孩子享受在风吹雨淋中搏击的快乐,让孩子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地成长和成熟。从长远利益考虑,让孩子从小适度地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并非坏事,这对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许更有好处。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一一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她们的任性要求,她们就可能成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
  • 狂凤归来至尊魔言师

    狂凤归来至尊魔言师

    五百年前,她的父亲为了她那同父异母的妹妹,不惜将她关进炼狱极地,囚禁了她的师傅,弄丢了她的大哥,五百年后,她终于出来!她会让所有人知道,那风天雪域的主是如何归来,是如何步步手刃敌人,风天雪域的主,从来不是温顺的菟丝子,等着吧!但是,她好像惹了位不该惹的人,,,神王殿下,求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