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之二——内省,通过自我描述的方式来揭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动机或推理活动等过程的方法。最常见的一种用于研究学习策略的内省法是“出声思维法”,即在思维的同时将自己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用于了解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以及学习过程,形成符合学习者个性的学习策略,这是形成有效学习策略的重要的方法。是否能有效地进行这个过程是学习优秀者与学习一般者、熟练学习者与新手之间的差异所在。
方法之三——调查,对现实情境中的学习者进行观察,通过了解日记、笔记、引导性交谈、访问等方式了解高效学习者的学习策略,广泛收集高效学习者使用的各种策略。若能激发高效学习者的交谈热情,对学习策略进行较为细致的描述,而后对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可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方法之四——策略学习,按照自己学习的需要定向学习对应的学习策略,关于学习策略已有大量很成熟的理论和技巧,可以按照任务类型挑选针对性强的学习策略,严谨设计、策略地使用这些方法。
众多研究表明,学习过程中各种学习策略并不是单一使用就能奏效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多种学习策略相结合的方法,如观察和内省同时进行,这样才能提高策略的掌握水平,使策略使用的更为有效、可靠。
3.学科学习策略训练
结合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策略训练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作为当代的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策略,使学生学会学习。学科学习策略即指与特定学科知识相联系,适合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是结合具体学科进行学习策略的研究。
(1)学科学习策略训练的内容
学科学习策略的训练是与具体学科的内容紧密联系的,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学习策略,有利于学习者迁移。目前对各种具体的学科学习策略的训练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外语三种学科。语文学科主要集中在对阅读策略的训练上,尤其是快速阅读的训练。如阎国利等人对中学生进行了快速阅读的训练研究表明,对初中学生进行快速阅读训练可以使其阅读的速度、有效读速、答对的题数明显增加②。国内学者刘电芝等人对学科学习策略进行研究,构建了学科学习策略的教学系统,对中学语文、中学数学和中学英语学科的学习策略内容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学语文学科的学习策略包括四大板块:字词句学习策略、自主阅读策略、心灵表达策略和实践活动策略;中学数学学科的学习策略包括五大板块,数与代数的学习策略、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策略,统计与概率的学习策略、解题策略和实践与综合学习策略;中学英语学习策略也包括五大板块,词汇学习策略、语法学习策略、听说学习策略、阅读学习策略和写作学习策略。
(2)学科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
对学习策略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的方法,如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法等。方平等①在对北京市六所中学437名初二学生数学学习动机和策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普通中学257名学生为被试,考察了数学学习策略训练的不同方法、不同时间和不同性别对训练效果的影响。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的策略训练方法(讨论法、学生出声思维与实验人员指导相结合、教师随堂渗透讲授)对训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经过讨论法进行策略训练效果最差,经过出声思维和实验者讲授相结合的策略训练对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策略有一定的帮助,经过随堂渗透的讲授方法进行的策略训练效果是最好的,同时研究发现策略训练时间的因素以及性别因素都会对训练效果造成影响。张宏武等人对高中生的记忆组织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效果的研究发现,②在常规的教学情境中结合英语学科教学进行记忆组织策略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效果,且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记忆组织策略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背景知识的完整性。刘电芝认为尽管提高学生学习策略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应激发学生学习策略的认知需要,都应保证这些策略的有效性,每一种方式都能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每一种方法都应尽可能多地说明其运用的多种可能性,都应使学生明确策略的使用条件,都应使学生明确策略为什么有用。
此外,刘电芝等人还提出了学科学习策略五环节,包括策略的选择、策略的完整教学(兴趣,策略剖析,学生的自我复述和自我解释)、策略运用、策略反思和教师评价;学科教学策略的两种主要模式渗透教学和专门教学,渗透教学即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科策略的知识,以学科教学为主,策略教学为辅;专门教学即在已有的策略知识基础上,结合具体的学科知识,专门教授策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为系统的学科学习策略的知识。
当代认知心理学主张以过程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强调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掌握,反对只关注学生思考的结果(答案和分数)及对结果的反馈与评价(强化),认为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教学。但在学科教学中如何真正做到这一点呢?
以作文教学为例,关注过程和关注结果的作文讲评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当老师在作文评语中给学生写上“主题不突出”五个字的时候,就表现出了一种“结果中心”的倾向。老师针对学生作文(结果)的批评是无济于事的。学生虽然认识“主题不突出”这五个字面的意思,也知道这是对自己的批评,但他还是不知道自己作文的主题怎么不突出,怎么才能突出。如果他知道的话,他的作文早就主题突出了。因此学生得到的是打击,而不是帮助。这样很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感”,悲观绝望。老师辛辛苦苦地改作文,其结果却是实实在在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促进学科学习策略提高的作文讲评应该是:采用师生或生生讨论的方法共同决定一篇作文该怎样评价、修改,教师会结合作文讲一些使主题突出的方法,然后可以由学生以组为单位互评互改,这样的练习课每次主要针对一个标准(如主题突出)进行讲评和修改。久而久之,学生就明白为什么自己的文章主题不突出,以及如何去突出主题。
研究还发现,即使是理科教学中常用的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也会有结果中心的偏向。第一,传统的启发式主要是问答式,学生学会了“答问”,却没有学会“提问”,学得被动、消极,没有创新性;第二,老师的问题过多、过细,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答案,结果容易引起学生对老师“启发”的依赖,学生离开了老师的启发就不知思维的方向,不会“自我提问自启发”。第三,传统的探究是形式上的探究,往往是去套现成的结论,没有探究就已经可以填写报告了,学生无法从知情行方面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通用学习策略列举
通用学习策略是相对于学科学习策略而言的。所谓通用学习策略是指不与特定的学科知识相联系,适合各门学科知识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学习过程中常见的通用学习策略,包括信息选择和编码策略,阅读理解策略,高效记忆策略以及问题解决策略。
1.信息选择和编码策略
(1)信息选择策略
信息选择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的情境中能够激活或者维持学习的心理状态,能够将注意指向或集中在所需要的信息上,能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警觉,又称为选择性注意策略。从信息选择的内容角度而言,信息选择策略可以分为简单策略和结构性策略。简单策略则只是将注意力集中于课文内容之上,而结构性策略则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内容的大小标题以及每一段主题句或是导言、目录等具有概括性的提纲。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有的信息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有的信息则不容易引起注意,注意资源分配的不同直接导致了学习者选择信息的内容、方法不同。研究发现,学习目标、问题的类型和位置,刺激物的特点以及学习者个体的情绪状态等都是影响学习者信息选择差异的重要因素。学习目标对学习者的学习起着定向和标准的作用,是学习者对学习结果的预期。
学习目标不同,学习者选择信息的内容和方法就会存在着差异。如有研究者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请小学二年级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回答问题:“如果要求你必须记住所有的单词,你的读书方式有所改变吗?”分别有33%和80%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同时学习者对学习目标认知程度的不同,也会影响学习者的信息选择,进而影响学习者学习的效果。问题的类型和问题的位置也是影响学习者信息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问题的类型涉及材料的基本结构,学习者则会更多地关注材料的主要内容;如果问题类型涉及材料的性质,则学习者更多地注意材料的细节;如果问题出现在阅读材料之前,则学习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多关注材料中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如果问题出现在阅读材料之后,则有利于学生的偶然学习。
刺激物的特点(如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以及变化等)也影响着学习者的信息选择过程。如变化的刺激物要比静止的刺激物更能吸引人的注意;相对新异的刺激物要比普通的刺激物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等。此外,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期待以及良好的学习心态、情绪状态等也都会影响学习者信息选择的内容、方法。
(2)编码策略
编码策略是指学习者能够通过选择性注意获得新的信息,并且能够根据新信息的特征和类别对其进行整理、归类。编码策略实质上就是学习者通过对材料进行充分的感知、学习和体验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材料一定的意义,使新学的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结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并将其纳入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可见,编码策略就是将信息由繁到简,由无序到有序,从无意义到有意义的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经由编码策略加工过的信息就如图书馆经过编码之后的书目一样,不仅利于学习者迅速查找、提取信息,而且可以加强和提高学习者对材料的理解和表达。研究表明,优秀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更善于使用编码策略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工。
常见的编码策略包括归类整理、列提纲、利用图解、画组织结构图、利用先行组织者等。对所学材料进行归类整理主要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归类、整理,建立起知识内容的层级结构,即信息在记忆中是以金字塔的形式呈现的。一般的、具有概括性的上位知识在金字塔的上层,而较为具体的知识概念则处于金字塔的下层结构。经过组织信息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列提纲的学习策略是学生一般较为熟悉的,也是学习过程中运用最多的一种策略,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以简要的词语写下主要和次要的各种观点。列提纲与归类整理一样,都是金字塔的组织结构,最具有概括性的观点是上位概念,之后是支持性细节以及细节下面的各种主要的观点,以此对材料进行简化。
提纲可以借用材料中的各种标题、主题句或者是关键句,也可以是学习者自己概括出来的语言。
图解策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较为复杂的问题,即利用图解的方式说明某个过程之间的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的。这种方法直观、形象,概括性强,即可适用于文科,也可适用于理科,即适合年龄较大的学生使用,也可供小学生使用。
比如,议论文通常直接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运用充分的证据合乎逻辑地证明作者自己观点,其结构包括三部分:论点、论据、论证。议论文主题纲要框架如下:组织结构图就是以图解的方式画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画组织结构图要求学生先提炼材料的各种知识点,之后用图解的方式描述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相比较列提纲而言,组织结构图更简明、形象,更能体现出上下层次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
又如,被子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以及其中染色体组的变化规律。
先行组织者是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是指对新材料提供框架和引导性的信息。合理的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有效统领所学知识,加深学习者对新知识的领会,增强记忆。以基因突变和生物个体的生长和发育的实质为例,按照以下的流程进行新内容概念的教学设计。教学分成这样几个层次展开。
例1:领会基因突变(术语)的含义
①将“基因突变”与它所代表的概念联系起来。
②造句,在其中使用“基因突变”。
③指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变异”、“转基因”这些术语之间的不同。
例2:理解生物个体的生长和发育的实质
①陈述“个体的生长和发育”的概念。
②解释生物基因表达或基因关闭的异同。
③讨论“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基因的表达情况”的关系。
④从基因的视角看,个体的生长和发育其实质就是来自受精卵的基因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按一定的程序选择性表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