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基于利益关系人的分析[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2] 范文耀,马陆亭。国际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与财政拨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张进,尹农。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界说[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5):63~66。
[4] 程凤春。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操作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国务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http://www。gov。cn/2006lh/content_553165.htm。
[6] 姜安丽。21世纪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及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2):1~3.
[7] 姜安丽,朱玲玲。护理本科模块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理论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34~535.
[8] 姜安丽,王建荣,朱京慈,等。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展望。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9):1~4.
[9] 姜安丽。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10年实践与发展的思考。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3~6。
[10] 姜安丽。护理教育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22.
[11] 姜安丽,詹林。美国护理教育评估及其与中国护理教育评估的比较。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5):18~20。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42~743.
[13] 林蕙青,郭立。中国高等医药院校课程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629。
[14] 李秋萍,杨支兰。护理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华护理教育,2006,3(2):77~78。
[15] 沈宁,顾询。我国本科护理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683~685.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04.http://www。moh。gov。cn。
[1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0):721~723.
[18] 张景龙,沈宁。护理专业不同层次毕业生应具备专业能力的调查分析。中华护理杂志,1996,31(9):527~530。
[19] 刘迪成,黄惟清,王富珍,等。护理专业不同层次毕业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6~428。
[20] 李雪莉,余永贵,殷翠。21世纪护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5):416~418。
[21] 储静,王志红。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质量评价的现状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J],2003,20(8):46~48。
[22] 王凯。美国课程标准之评价标准的比较、评价与借鉴。比较教育研究,2004(1):38~43.
[23] 张东娇。美国教育标准实施中的几个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3(10):82~86。
[24] 梅人朗,陈刚,杨益,等。医学教育全球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5] 肖化移。审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与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6] 布伦南。高等教育质量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7] 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8] 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9] 赵中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框架[J]。全球教育展望,1997(5):37~42,50。
[30] 刘广弟。质量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44.
[31] 周明圣。教育系统质量管理体系[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32][瑞典]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
[33][美]安德谢杰·渥依切克。医学教育的最低基本要求和标准[J]。徐旺志译。教育评论,2002(6):94~97。
[34] 孙勇。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的政府、社会和学校[J]。教育探索,2003(9):33~34.
[35] 潘懋元,谢作栩。试论从精英到大众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2):1~6。
[36] 戚业国。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质量观[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2)。
[37] 房剑森。21世纪高等教育质量的概念与标准[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1)。
[38][美]菲利普·库姆斯着。世界教育危机[M]。赵宝恒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3.
[39] 马树杉。大众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及其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1(22):18~20。
[40] 王培根,王玮。高等教育质量观多样性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2):62~63,66。
[41] 房剑森着。高等教育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92.
[42] 周朝琦,侯龙文。质量管理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43] 杨晓江。高等教育质量观必须与时俱进[J]。全球教育展望,2002,31(1):22~25.
[44] 赵蒙成,周川。高等教育质量:概念与现实[J]。江苏高教,2000(2):32~35.
[45] 林正范。高等教育评价:质量的观点[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69。
[46] 马树杉。大众阶段高等教育的质量及其管理[J]。中国高等教育,2001(22):18~20。
[47]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中国高教研究,2000,(1)。
[48]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与社会特别工作组。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危机与出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9] 程伯基。对执行医学教育标准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3,3(4):1~4.
[50] 孙诒丹,金祥林。新时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4(4):36~37。
[51] 潘孟昭。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8~40。
[52] 佟术艳。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J]。护理研究,2000,14(4):183~184.
[53] 王通讯。微观人才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54] 白玫,沈宁。试述护理人才的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28~830。
[55] 周泉兴。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特征、价值取向及结构体系[J]。江苏高教,2004(3):8~10。
[56] 严雪怡。试论人才分类的若干问题[J]。职教通讯,2000(8):9~12.
[57] 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3~6。
[58] 严加红。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分类与思考[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1):140~144.
[59] 赵月望。论高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J]。高等技术教育研究,2004(3):1~5.
[60] 沈宁。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01,1(1):40~42.
[61]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62] 谢民,丁雅娴,张黎。浅析《国际标准教育分类》[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1998(5):27~29。
[63] 楚江亭,郭德侠。关于建立我国教育标准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4):79~84.
[6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J]。杨金土,孟广平供稿,严雪怡译。机械职业教育,1997(10):41~45.
[65] 潘懋元。分类、定位、特点、质量--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3(2):103~108。
[66] 赵万宏。和而不同:素质教育理论与其他几种现代教育思想之关系[J]。教育探索,2006(4):57~58。
[67] 白月桥。素质教育课程构建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68。
[68] 文辅相。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00(3):19~21.
[69] 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0(8):3~5.
[70][美]R·J·斯腾伯格着。成功智力[M]。吴国宏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
[71][美]H·加德纳着。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72] 韩庆祥,张军。能力改变命运[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73] 石伟平。职业能力与职业标准[J]。全球教育展望,1997(3):59~64.
[74] 王海澜。职教课程开发中的任务分析法[J]。现代技能开发,1999(1):14~15.
[75]中国CBE专家考察组:CBE理论与实践。中加高中后职业技术教育合作项目出版物,1993:47~51.
[76]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OECD国家的职业资格鉴定制度[J]。中国培训,2006(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