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鬼窟内灯火通明,女鬼们各自忙碌。小莲在读谋略之实例,刻苦钻研。今生已然错过,小莲不希望来生悲剧在身上继续上演。姥姥拄着拐杖过来,看小莲在用功学习,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姥姥没有打扰小莲,拄着拐杖弓着腰慢慢走上台阶,在一众女儿殷勤的服侍下,吃着水果。
今天姥姥手头上没有其它任务,谋略之术也懒得去讲了。靠智慧的权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该讲的也讲了,不明白的也解释过了。接下来能否灵活运用,全靠个人的悟性以及天资。
姥姥懒洋洋的躺在石椅上吃着水果,偶尔看一眼各自忙碌的女鬼们,再看一眼用功读书的小莲,闭上眼睛沉沉睡去。
夜里,皇宫大内,清云宫。
一名十三四岁,宫装打扮的小丫鬟手拿纸张,匆匆忙忙跑进清云宫。“公主公主,白学士又有诗词现世了。”
“哦!拿来我看看。”白纱做成的帐子后,伸处一只芊芊素手来。小手肌肤洁白如玉,手指纤细修长。长长的指甲染成一层薄薄的淡紫色,更显得皮肤白皙,嫩出水来。
公主接过纸张,小声读起来,清脆的声音犹若黄莺出谷,格外悦耳。“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公主读毕,低头沉思,久久没有言语,闺阁陷入一片沉寂中。
“到底好不好?”丫鬟急了,委屈道:“奴婢好不容易才求来的,据说外面都传唱开了。是白学士写给一个青楼女子的。”
“青楼女子?”公主闻言,娇躯轻轻一怔。借助灯光映出的影子,可以清晰的看到。
“是啊!”小红说道:“奴婢仔细打听过了,词名叫《相见欢》,正是白学士写给青楼女子的。”小红继续说道:“据说两个青楼花魁掐架,争京城第一这个名头。白学士当场作词一首,送给其中一个青楼女子。助其击败对手,得到京城第一花魁这个称号。”
“无聊!”公主轻轻摇头:“为了青楼花魁之争而作词,白学士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庸俗了?”公主悠悠叹道:“不过这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倒是写得很好。写出了深宫女子的寂寞愁绪,确实是百般滋味在心头啊!”
“当真写的好?”丫鬟小红问道。
“的却不错!难得的一首佳作。”公主轻声叹道:“如果不是写给青楼女子的,那就更好了!”
“总算不枉我一番心血。”小红喜上眉梢:“得公主一声赞,奴婢就是累死也值得。”小红说完作揖欲退下,忽然想起什么,猛一拍脑袋:“哎呀!还有一首诗呢,差点被我给忘了。”
“什么诗?谁做的?”公主被小红夸张的动作勾起好奇心,轻声问道。
“诗名叫《致贾府玉郎》,至于谁做的,奴婢倒是想不起来了。”小红道:“总之没什么名气,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书生。内容是……”小红略微想了想,终于回忆起诗的内容: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好诗!”公主闻诗点头,小声赞了一句。喃喃道:“可惜这首诗名叫做《致贾府玉郎》,如果是写给当朝名士,指定更上层楼,可惜了!白白便宜这个叫贾玉郎的家伙,此诗一出,倒是助涨了他的名气。”
“公主,这诗有典故的。”小红见公主夸诗做得好,自己一番打探的辛劳没有白费。得意之余,小红卖弄起来,好显得自己不遗余力,只为讨公主欢心。
“哦,说来听听。”公主也很好奇,想知道:何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句诗是因为什么缘故而来。
“据奴婢探来的消息,在北方青花镇,有一户姓贾的人家。”小红娓娓道来:“贾府富甲一方,随富却为人豪爽,乐善好施。据闻他们对于所有家境贫寒的学子,不遗余力相助。只要领到贾府信物,在镇上所有客栈食宿全免,并且可以得到贾府十两纹银的义助盘缠。”
“嗯!不错!”公主轻轻点头。
小红继续说道:“贾府更是许以上等文房四宝重奖,只要留诗一首,得到府内先生认可,即可得此奖励。于是这首诗就这样被做出来了。”
“好!”公主抚手赞道:“义助贫寒学子,奖励文房四宝,此等高风亮节,当真称得上:何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贾府玉郎,好!”公主再赞一声好。
“公主!”小红好奇了,问:“你赞了两声好,到底是夸诗做得好,还是夸贾府这种善举好?”
“两者皆好!”公主娓娓道:“诗做得好,贾府行善之举更好。得此诗而传颂贾府善举,引天下人纷纷效尤,更是好上加好!小红,你辛苦了。”公主说道:“去账房领十两银子,算是你辛苦打探消息的奖赏,下去吧。”
“奴婢谢公主赏赐。”小红面露得色,万福之后退出公主闺房。
公主一个人坐在梳妆台前,喃喃道:“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好一个寂寞,好一个滋味!”
公主幽幽叹道:“这等意境,更应该形容我们这些身处皇宫大内的嫔妃公主,而不是青楼中人。别是一番滋味,别是一番滋味。”公主想着,想着,心头确实涌出百般滋味。
凌晨醒来,何玉生带虎子哥一起下楼吃早饭。下楼时何玉生对虎子哥说:“带上银两,今天出去要买点东西。距离会试日子不远,我要好好准备一番。今后没空陪你,无聊的话,自己出去转转。”
“知道了。”虎子点点头,取出包袱里的银两,贴身放好。
吃过早饭,两人一起向东城门方向走去。东城这边,有一处庭院。院子里耸立着一位前朝文人石像,受万人敬仰。
按理说,前朝遗留的种种,在本朝应该被推翻,怎么可能竖立石像以示敬仰之意?这种情况,史实记载的不多,本朝也仅此一例。
一位文士,在国破家亡之际,慷慨赴死,写下豪气冲天的不朽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此等豪情,此等胸怀,被立像留念,视为文人楷模,绝对称得上实至名归。本朝立此石像,既有褒奖缅怀又有鼓励本朝文人之意。
何玉生对这位文士钦佩已久,每读一次这句诗,总感觉到心中豪气上涌,似有烈焰在熊熊燃烧。如今来到京城,自然要亲去瞻仰一番。
这位文士石像高大,坐落在厚实方正的石头底座上,更显得高大伟岸。何玉生抬头仰望,躬身作揖。瞻仰过这位文士,何玉生和虎子哥一道,去街上找卖文房四宝的地方。
这一段在山东探亲访友,不能回访回复亲们的支持,致歉了!作揖拜谢,谢谢!等我回来,咱们再把酒言欢!收藏推荐还需亲们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