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2900000033

第33章 功业成败: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7)

高澄之死,他临事不慌,秘不发丧,很快控制了局面。观其隐秘陈元康之死而虚授中书令之职的做法,可见他有识人之明。高澄死后不到三天便果断前往晋阳先声夺人,真正控制高澄的全部武装力量,可见其善谋而能断。半年后,高洋于梁简文帝大宝元年(公元550年)五月代东魏自立,建立了北齐政权。

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必须学会等待时机。儒家典型的原则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不能因为自己眼下的处境地位不如意而丧志,不能因为时间的消磨而灰心。古往今来功成名就者,有少年英雄,也有大器晚成。不管怎样,急于露头角就难以成气候,急功近利不足成大事,急躁情绪持久便容易患得患失,容易失望悲观。只有守正而待时,善于抓住机会而又坚定志向,才有可能走向成功。

【原典】

草木才零落,便露萌颖于根底;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于飞花。肃杀之中,生生之意常为主,即是可以见天地之心。

【译释】

花草树木刚刚枯萎时,已经在根底露出芽;季节虽是到了寒冬,终究会回到温暖和煦的飞花时节。在萧条的氛围中,却蕴含着主宰时势的无限生机,由此可见天地化育万物的本性。

零落露萌,凝寒回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太阳西去了,明天还会升起;花儿凋谢了,明年还会再开。大自然肃杀之中总存有生生不息之机。世间事物在不利时,也存在有利条件,《易经》中有一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李嘉诚起家于塑胶花事业。在塑胶花界拼杀几年之后,他就被视为行业大王。此时他的事业正在蒸蒸日上,众人都以为他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时,李嘉诚却出人意料地宣布退出!

1966年,香港的局势动荡不安,有钱人纷纷外逃,急于把物业抛售出去。香港地产有价无市,许多极其廉价的物业竟无人问津。富有远见的李嘉诚便乘机低价吸纳地盘物业。1968年以后,香港的局势趋稳,原先最为疲软的楼市复苏了。因此,地产也就以超常的速度开始发展。

李嘉诚所囤积在手中的“便宜货”顿时身价百倍,日攀月升。1958年的楼宇面积只是12万平方英尺,到1971年,已扩展到35万平方英尺。

淡出塑胶业,专营地产的李嘉诚,此时又赢得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商机。就在这一年,香港股市步入高潮,年底的恒生指数达到3414点的历史最低点。在1972年年初,另一个香港股票交易市场成立了。显然现在的公司上市,已经不像一会独霸时期那么可望而不可即。众多华资公司都在酝酿上市。李嘉诚不失时机地推出了自己的谋略。

在李嘉诚看来,现代的商业机构愈来愈集团化、社会化。传统的独家经营与合伙经营,很难在投资浩大的地产业大有作为。而股份制公司的优点在以小博大,能吸纳社会零散资金聚集成财力雄厚的集团。李嘉诚正是基于这样的科学判断,认为既然自己已经成功地迈出第一步,现在应该迈出第二步——踏进上市公司之列。

头脑冷静的李嘉诚丝毫也没有被眼前的成功所蒙蔽,他清楚地看到了股份公司的缺点——股份公司的经营时时被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公司的“自有性”随时都有丧失的危险。但是天生就喜欢挑战的李嘉诚,却决定要把它的缺点变成优点,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1972年,11月1日,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市了。

上市之后25小时,李嘉诚的长实公司股票就上涨一倍多。又由于当时的恒生指数持续攀高,月增长达13%之多。因而,炒股的盈利远远高于地产。股市陷入了疯狂,小投资者上市炒股,连上市公司也纷纷大做炒手。地产与旺市的兴衰相互依存,股市旺,地产亦旺。令人惊奇的是,不少地产商弃地抛业,套取现金去炒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香港岛民都已经陷入了疯狂之中。

面对这种形势,李嘉诚的头脑异常冷静,在众人都疯狂时,他却大逆其道:暂离股市。运用大量的现金去购买别人低价抛售的地皮物业。

股市的火暴持续了没多久,之后股市一泻千里,市值暴跌七成。众多的公司市值大跌,有的人前夜还是公司的大老板,一觉醒来之后却穷得一无所有。还有的老板因欠下巨额股债跳楼自尽!而李嘉诚个人的实际资产却受损无几。他拥有大批地皮物业,并且趁地产低潮,继续低价收购物业。从此,在地产界没有多大名气的李嘉诚,由于闯出了一片天地,渐渐引起世人的瞩目。

从1973年开始,李嘉诚频频抛出大手笔,先是发行新股并用现金收购中汇商业大厦,然后又宣布在加拿大上市,把长实推向国际市场。到1976年其资产净值近六亿港币。

草木枯荣、冬夏交替都是大自然机理所在,花开花谢、风暖风寒也是人间常理。萧条之中,生机盎然,零落之后,生机茂盛,其中无限奥妙。生意场上也是如此,高价与低价交替,“便宜货”的后面就是“身价倍增”。所以高明的人不为表象所惑,而深入事物内部,看清事物内涵的精神。

【原典】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骂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译释】

波涛滚滚,巨浪滔天,坐在船上的人不知道害怕,而在船外的人却感到十分恐惧;席间有人猖狂谩骂,席中的人不知道警惕,而席外的人却感到震惊。所以有德行的君子即使身陷事中,也要将心灵超然于事外才能保持清醒。

身在局中,心在局外

超然于事外,超脱于尘世

人处于事中,不仅易迷,且往往被其势所左右,变得激情磅礴,不能理智思考和冷静处之。故处事应身在局中,而心在局外。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意外得到了一只漂亮活泼的小鹞(即雀鹰,可帮助打猎),喜出望外,戏逗入迷。忽见魏征进来奏事,怕魏征责怪自己玩物丧志,忙将鹞子藏到怀里。魏征佯作没看见,却故意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等魏征退下,唐太宗才敢取出鹞子,可它早已被闷死了。又有一次魏征出外办事,回来后对李世民说:“听说陛下要外出巡幸,浩大的装备都已布置妥当,怎么迟迟不动身呀?”唐太宗笑着说:“前阵子有些打算,想到卿必定要来劝谏阻止的,所以干脆在卿谏阻前打消了念头。”……魏征是贞观年间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谏官,在短短的几年里,魏所陈谏的事情多达二百余件,且多被采用,深得唐太宗的赞赏。

魏征虽然有名,但当时敢于直言忠谏且劝谏有功的大臣绝非只有魏征一人。贞观年间,君臣共商国家大事,谏诤蔚然成风。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史上的特异光彩,也是唐初“贞观之治”之所以引人注目的重要方面。像王珪、刘洎、房玄龄、褚遂良、杜如晦……甚至包括长孙皇后,都是敢于忠言犯颜且卓有成效的进谏者。

王珪被荣封为侍中,便奉诏入谢。见有一美女侍立在李世民身旁。王珪觉得面熟,便故意盯着美女看。李世民只好向他说明:“这是庐江王李缓的姬人。李缓听说她长得漂亮,就杀了她的丈夫而娶了她。”王珪听后故意问:“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李世民答:“杀人而后抢人妻子,是非已很清楚,何必要问?”王珪说:“臣听说齐桓公曾经向郭国遗老询问郭国败亡之因,遗老说是因为善的不用而恶的不除。今陛下纳庐江王侍姬,臣还以为圣上要肯定李缓的做法,否则便是想自蹈覆辙了。”李世民一惊,接着说道:“不是卿来提醒,朕差点要怙恶不悛,坚持错误了。”等王珪一离去,李世民即把美女打发走了。

贞观六年3月,一次罢朝后,唐太宗大声怒骂道:“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田舍翁!”长孙皇后忙问田舍翁是谁。唐太宗道:“就是魏征!他多次在我身边絮叨,还常在大廷上屈辱朕躬,必杀了他,才泄朕心头之恨!”长孙皇后听后大吃一惊,随后赶快退下。一会儿,她正儿八经地换上了上朝司礼用的严整朝服,向唐太宗拜贺道:“妾听说君主清明,臣下才会忠直。当朝既有魏征这样的忠直之臣,便可以想见陛下当政无比圣明了。”唐太宗听后,立即转怒为喜了。

贞观年间谏诤之风盛行一时,犯颜直谏、面折廷争的事例屡见不鲜,实在是举不胜举。当时上自宰相御史,下至县官小吏,旧部新进,甚至宫廷嫔妃,都不乏直言切谏之人。人们不禁要问:“何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单单在贞观年间出现如此令人惊喜的开明局面呢?”这不能不归功于唐太宗“恐人不言,导之使谏”的“采言纳谏”之计了。魏征说得好:“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如果陛下本是个不愿采言纳谏的君主,下臣们哪里敢触犯忌讳,以卵击石呢?”唐太宗非常欣赏“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哲理。有一次,他把生平所得而珍藏的数十张“良弓”送给工匠验看。不料工匠看后却说,这些弓木心不正,脉理皆邪,统统不是良弓。于是唐太宗感叹说:“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既然人无完人,就只能依靠“采言纳谏”来弥补。他对大臣们说:“朕高高居于皇位,无法看清天下的各种细节。卿等分布各处,应该力求像朕之耳目一样,帮助朕增长见识。”

唐太宗既深知不“采言纳谏”,必使自己愚昧固执,使国家昏暗衰败,因而千方百计要使“采言纳谏”之计得以切实施行。因此,他竭力鼓励极言规谏。早在他刚被立为皇太子时,就“令百民各上封事”,广泛提出治国意见与建议。登基后,为打消臣下进言的顾虑,力求使自己和颜悦色,诚恳和气,并多次表示,既使是“直言忤意”,也决不加以怒责。

不仅如此,唐太宗还从制度上来促进广开言路、“采言纳谏”的施行。他沿袭了隋朝三省六部制,同时他又让一些职位稍低的官员以“参与朝政”的名义,加入最高决策层。特别规定重要政务都须经过各部门商量,经宰相筹划,认为切实可行时,再向他申报。如果诏书有不稳妥之处,任何人都必须扣住,不准顺旨便立即施行。而应恪尽臣下上谏之责。唐太宗还特别重视对谏官的选择,并敢把杰出的谏官一步到位提到宰相的位置。

一个人做事就怕沉迷于事中却不自知,这样可能会把谬误当真理,把错误当正确。而要超然于事外,超脱于尘世,除了要有自身的高尚修养与较好素质,还要学会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多了解实际情况,所谓当局迷而旁观者清,偏信暗兼听明。

同类推荐
  •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修订版)

    《道德经》体现了唯物主义思想、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的内容,是一本十分富有哲理的书。虽然有些思想受到时世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它对于中国的文化发展、教育以及指导人民都具有积极且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说理透彻,文笔优美。老子的一些语言,如“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长地久”、“知足常乐”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言。
  •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生活问禅: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禅理小故事中的大智慧,说禅事,讲禅理,禅里禅外话人生。本书将通过讲述一个个禅理小故事,为你禅释生活大道理。当你疲倦时,当你内心迷茫时,在本书中畅游一番,就会感到有一个风月无边的广大天地。你心中的迷茫便如拨云见雾一般消散开来,啊!原来一切如梦亦如幻!请不要执著,速速把心清净下来!不要让尘境污染你的纯真心,不要让世情剥掠你的爱心,赶快埋弃一切妄想是非,就此泅出生命的苦海,恢复你内心和谐光明的理想世界!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一主讲古代哲学。
  •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回首那盏明灯:品味中国哲学经典

    本书选取了众多国学典籍里面最具知名度,也最具永恒生命启示意义的20部哲学经典,对之进行了原汁原味的品读。
热门推荐
  • 古代刑罚与刑具

    古代刑罚与刑具

    在王权至上,法自君出的封建社会,鞭笞、棍打是最常见的惩罚。历代酷吏在拷讯犯人时,往往违反刑罚规定,诸刑并用,还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各种稀奇古怪的用刑方式,在残虐人性时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刘洋编著的《古代刑罚与刑具》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刑罚与刑具的有关内容,对中国古代主要刑罚与刑具分门别类地作了介绍并揭示其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
  • 战心之路

    战心之路

    战心,一位仙帝之子,却因故落入凡界。丹田破碎,不能修炼?仙妖佛魔,孰正孰邪?且看他如何重回仙界。“即使困难重重,我也要战出一片天!”
  • TFBOYS我们曾在一起

    TFBOYS我们曾在一起

    古代的悲惨,现代的仇恨一切源于对方的不信任,对不起,我错了。-白沫兮为什么会变这样?-易烊千玺你们要好好的,我可能坚持不了那天了。-白诺晨凯源玺,我们曾在一起。对吗?
  • tfboys虐心爱恋

    tfboys虐心爱恋

    tfboys和校花陈晓钰的斗争之中居然擦出了爱的火花,原本的死对头居然相恋了!!!面对三人的追求,他会如何选择,兄弟情谊会破裂吗?。。。。。。
  • 慢慢仙山

    慢慢仙山

    八千年后的‘自己’找上门来,就是为了念头通达,不留遗憾。
  • 大唐军火商

    大唐军火商

    原本是设计好的一场阴谋,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把自己给坑了,且看一位超级天才如何在古代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创造一段新的历史篇章。
  • 炼气师之魔龙传奇

    炼气师之魔龙传奇

    这是个不朽的传奇,在这英雄辈出闪耀光芒的时代。躁动的热血燃烧起来能够照亮无尽的黑暗。每一个时代都有不朽的故事,那是英雄逐鹿的宏伟篇章。如果你没听过他们的故事,那么请保持一腔热血,随我去见证那令人振奋的英雄史歌。
  • 军户小娘子

    军户小娘子

    江南的小家碧玉随父充军到北方边城,军户家的小娘子在绝境中,也要挣扎出一条幸福之路……
  • 神荒仙侠记

    神荒仙侠记

    一场出生就被冰封的命运,一场千年之前的预谋,一场惊心动魄的经历。她、他们将何去何从?又该以何种方式面对对方。当一切阴谋即将识破。当真相即将大白。一个是天下苍生。一个是无情之父。他又将作何选择?
  • 佛引牒

    佛引牒

    我,本是个普通的专科生,但是在一次古董鉴赏大会上,一个叫沈万金的老男人,告知我一直以来带在我脖子上珠链乃是名为佛引牒的东西之后,身边的一切便开始发生了翻天的改变,亲人的失踪,扑朔迷离的身事,诡异的怪物,兀自闯入我人生的怪人,那些追逐名利、那些疯狂寻求永生的人,层出不穷的展现在我的面前!我到底是谁,到底是什么牵引着我的命运,这一切的终点又在哪里,快让它结束吧!我多么希望回到过去那平凡的生活,忘却这一切恐怖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