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32900000032

第32章 功业成败: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6)

他的人生之路每一步都走得一帆风顺,都是让人眼热的大单位。然而张思民背靠大树不乘凉,人要走进阳光,他说“要太阳注视我”!

“要想干大事,还是要办自己的公司”,他终于在一天早上起床之后把所有的问题都翻来覆去想通想透了。“到深圳去,那里改革的大潮正猛,是大展宏图之地”,他把这个严肃的决定告诉新婚不久的妻子时,得到的是理解和支持。

此时,正值中信公司派员赴深圳投资部工作,张思民积极报名并获批准。

1988年11月,他怀揣美丽的梦想,携妻离开了首都,离开了刚刚营造好的小家。

一日,一个人手拿着一个海洋开发的科技项目来到了中信公司深圳分公司,声称海洋开发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只要稍作投资便可大获收益。财大气粗的中信公司也许是正忙于更大宗买卖而无暇他顾,或许是觉得这个项目太小而不值得花太多工夫,便拒绝了来人的要求。

张思民在一旁暗暗着急,他凭直觉觉得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项目,海洋开发当时在国内虽属刚刚起步但却有着无限的潜力,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个项目就是日后闻名全国的海洋滋补保健品,也是海王集团拳头产品的金牡蛎。

1989年5月,26岁的张思民郑重地向中信投资部递了辞呈,同年7月8日,属于他自己的深圳工贸公司(海王集团前身)在蛇口石云村住宅楼里的3间普通民房里宣告成立。开始迈出了商海生涯的第一步。

落实到人们自身,“自然”就是指人的天然本性,也就是人的真性情、真思想,所以“自然”又与虚伪相对。在老庄那里“真”与“自然”是一个意思——真的也就是自然的,自然的同样也是真的。

自然是一个人性情真诚的极致。

就当今做事来说,要想做大,要想做好,依然当有蛟龙腾云入海之志。绝不可自甘平庸、故作清高,而是要善于“走得出,进得来”。走得出,就是要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追求,这是学习与见多识广的绝好机会,是充实内在功力的重要方面。进得来,就是要通过知识面的扩展,以及内在功力的增强,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抱负,开辟美好的事业。

【原典】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正英雄。

【译释】

在细枝末节的小事上也要处理得一丝不苟,不能留下漏洞;在无人所见的暗处也要心地正直,处事公正;在遇到窘迫的境地时也不放弃追求。这样才是个真正的英雄好汉。

大处着手,小处着眼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期隐

意志、品德、待人,无不从小处做起,而能成大事者关键是志向远大,胸怀宽广。周恩来在国宾馆看到工作人员把口水吐到了地毯上,并没有去训斥,而是亲自用手巾把口水擦掉。身教胜于言教,小事中见伟大。大人物如此,小人物同样,欲有为者应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大学的校园里,并肩走着两个人:一个中国大学生,一个外国留学生。中国学生已经大四了,学国际经贸的,他很想走出国门看一看;外国留学生热爱中国悠久的文化,他到中国来是为了学习汉语。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一个为了练习口语,一个为了多打听国外留学的消息。

一天,两人又在校园的大道上边走边谈,照例中国学生又问了许多关于出国留学的事,外国留学生也仍旧细心地回答,最后,外国留学生问道:“你出国以后还想回来吗?”

“你觉得呢?”中国学生反问道。

“多数留学生出去以后,只要有机会,他们都是不愿意回来的。除非他们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外国留学生笑了笑。

“我是愿意回来的……我觉得祖国还是很需要我们的,特别是需要那种从国外能带回来本领和技术的人才。以前这种人才的确回来得很少,难怪有人说中国的留学生是为外国的企业准备的……不过我是爱国的那种。”两个相视一笑。

中国学生伸手往裤兜里掏烟,忽然,“砰”的一声,一个小东西从他裤兜里掉了出来。两人几乎同时向地上看去,一枚一角的硬币躺在两人中间。中国学生“嘿”了一声,不屑地对着沾了土的硬币就是一脚,硬币“嗖”地飞出去了三四米。

外国留学生大叫一声:“Oh!NO!”

中国学生惊讶地呆望着他,不知他为什么说“不”,不就是一角钱吗?

“难道你不知道,硬币上有贵国的国徽吗?”外国留学生一字一句地说道,显然有些愤怒。

中国学生什么也说不出来,呆呆地站在那儿……

虽说大礼不辞小让,可是许多生活中的细节都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它关系到其他人的利益和整个社会的秩序和风气,同时也是自身教养的充分展现。一件小小的事情就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越是小的地方,越能体现出一个人格的高贵与低劣。

【原典】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译释】

潜伏得越久的鸟,会飞得越高,花朵盛开得越早,也会凋谢越快。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可以免去怀才不遇的忧愁,可以消除急躁求进的念头。

伏久飞高,守正待时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待时而动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的道理,但不丧失一切可能的机会、把握火候则是衡量人的能力大小高低的标志。

高洋在未发迹前,就是靠待时而动而得以成功的。

高洋是在他长兄高澄被杀、形势极端复杂的情况下显露出才华的。北周政权的基业是由高欢开创的。高欢本是东魏大臣。在镇压尔朱荣残余势力中掌握了东魏的实权,专朝政长达十六年之久。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立。高澄心毒手狠,猜忌刻薄,上无礼君之意,下无爱弟之情。高洋当时已十八岁,已通晓政事,走上了政治舞台,对高澄的地位构成威胁。如果他精明强干、才华外露的话,必然受到乃兄的猜忌防范,也会引起属下僚佐的注意。

高洋字子进,史书上说他颇有心计,遇事明断而有见识。小时候,高欢为试验几个儿子的才气智能,让小哥儿几个拆理乱线,“帝(指高洋)独抽刀断之,曰:‘乱者须斩’,高祖是之”。仅此一事就深得高欢的喜欢和重视。后封为太原公。

高欢死后,高澄袭爵为渤海文襄王。因高澄年长,阴有戒心,高洋“深自晦匿,言不出口,常自贬退。与澄言无不顺从”,给人一种软弱无能的印象,高澄有些瞧不起他,常对人说:“这样的人也能得到富贵,相书还怎么能解释呢?”

高洋妻子李氏貌美,高洋为妻子购买首饰服装,稍有好一点的,高澄就派人去要,李氏很生气,不愿意给,高洋却说:“这些东西并不难求,兄长需要怎能不给呢?”高澄听到这些话,也觉得不好意思,以后就不去索取了。有时,高澄还给高洋家送些东西来,高洋也照收不误,决不虚情掩饰,因此兄弟之间相处还相安无事。

每次退朝还宅,高洋就关上宅院之门,深居独坐,对妻子亦很少言谈,竟能终日不发一言。

高兴时,竟光着脚奔跑跳跃。李氏看到不觉诧异地问他在干什么,高洋则笑着说:“没啥事儿,逗你玩的!”其实他终日不言谈,是怕言多有失。如此跑跳更有深意,一则可以彻底使政敌放松对自己的警惕:一个经常在家逗媳妇玩的人能有什么大志呢?二则借经常光脚跑跳之机,锻炼身体,磨炼意志,一举两得。正因如此,高澄及文武公卿等都把高洋看成一个痴人,丝毫没有放在眼中。

东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渤海文襄公高澄在与几人密谋篡位自立的时候,被膳奴即负责做饭进餐的兰京所杀,重要谋士陈元康以身掩护高澄,身负重伤,肠子都流了出来。当时事起仓促,高府内外十分震惊。高洋正在城东双堂,听说变起,高澄已被杀死,颜色不变,毫不惊慌,忙调集家中可指挥的武装力量前去讨贼。他部署得当,有条不紊。兰京等几人本是乌合之众,出于气愤才杀死高澄,并没有任何预谋的政治目的,故不堪一击,片刻之间全部被斩首。

高洋下令,脔剖其尸以泄杀兄之忿。接着,就在其兄府中办公,召集内外知情人训话,说膳奴造反,大将军受伤,但伤势不重,对外不准走漏任何消息。众人听了,都大惊失色。夜里,高澄的得力谋士陈元康断气而亡,高洋命人在后院僻静处挖个坑埋掉,诈言他奉命出使,并虚授一个中书令的官衔给他。高澄手握大权时,高欢的许多宿将都铁心保高氏,但当时尚属意高澄而未注意到高洋。所以,高洋的这些应急措施奏效。外人都不知高澄已死,更不知高澄的重要谋士陈元康也被埋在土里,所以马上就稳住了局面。

高洋直接控制了高澄的府第和在邺都的武装力量后,当夜又召大将军都护太原唐巴,命他分派部署军队,迅速控制各要害部门和镇守四方。高澄的宿将故吏都倾心佩服高洋的处事果断和用人得当,人心大悦,真心拥护并辅佐高洋。

高澄已死的消息渐渐被东魏主知道了,暗自高兴,私下里和左右幸臣说:“大将军(指高澄)已死,好像是天意,威权应当复归帝室了。”高洋左右的人认为重兵都在晋阳,劝高洋早日去晋阳全部接管高欢及高澄的武装力量方可真正无忧。高洋以为有理,遂安排好心腹控制住邺都的整个局面。甲午日高洋进朝面君,带领八千名全副武装的甲士进入昭阳殿,随同登阶的就有二百多人,都手持利刃,如临大敌。东魏孝静帝元善一看这种情形,心中恐惧,高洋只叩两个头,对魏主说:“臣有家事,须诣晋阳。”然后下殿转身就走,随从保卫也跟着扬长而去。魏主目送之,说:“这又是个不相容的人,我不知会死在什么时候了。”

晋阳的老将宿臣,一直以来都轻视高洋,当时尚不知高澄死信。高洋到晋阳后,立刻召集全体文武官员开会。会上,高洋英姿勃发,侃侃而谈,分析事理,处理事情全都恰如其分,且才思敏捷,口齿流利,与往常判若两人。文武百官皆大惊失色,刮目相看而倾心拥戴。一切就绪后,高洋才返回邺都为高澄发丧。

高洋早有代魏称帝的想法,一直在窥测风向蠢蠢欲动。但他不是明目张胆死打硬拼,或拉帮结派打击异己,而是“守正”待时。平日里自贬自谦,与兄长融洽相处。但其居安思危,养尊处优时不忘锻炼自己,且能注意时局之变化,注意人才,确是有心计之人。

同类推荐
  •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

    《老子著经大传(上下册)》中国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他著的《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哲学体系,处于主干地位。当年的老子是怎样著这部博大精深的《道德经》呢?尽管《道德经》的注释本不下几百种,但没有一本能解开老子是怎样著经之谜的。这部书的出版,正好填补了这个历史空白,对研究道家学说是有益处的。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一主讲古代哲学。
  • 加缪的思想世界

    加缪的思想世界

    这是一部围绕阿尔贝?加缪思想展开的文学批评著作。在全面梳理其文学创作、哲学思辨、伦理实践以及社会活动之轨迹的基础上,通过话语分析、语境还原与文本批评,对20世纪法国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展开了尽可能细致、深入的评论与诠释。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孟子

    孟子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热门推荐
  • Father and Son

    Father and S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唐僧传经记

    唐僧传经记

    小说《后记西游》共计三十六回,12.9万字。主要描写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后,又奉如来的佛旨和唐王之托,再次结伴即到各地传经说法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不但延续了原创《西游记》中的情节,如高老庄惩恶婿、七仙女复仇、女儿国情结、牛魔王复仇等,而且又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如花果山的新主人、再灭火焰山、遇险宿鹰山等。剧中孙悟空师兄弟降妖魔、惩恶霸、斗贪官、救苦难,进一步体现了孙悟空的勇敢、坚强和大无畏的精神,体现了孙悟空三个师兄弟合力保护唐僧的智慧和勇气,又体现了唐僧的宽厚仁慈。故事曲折、风趣、动人,不但战胜了邪恶,而且弘扬了正气,十分具有可观性。
  • 混沌城:千秋阴蛊

    混沌城:千秋阴蛊

    她称霸恶魔界,凭一世美貌争夺了安大校草--安井辘。杀阁祭仙君,谋得“镌劫之书”,普知天下之人历尽的困险,掌握天下恶魔的不可告人的秘密,凭借超强“噩耗力”打败嗜血族的头领,谋得篡位,改族灭亡。但一切的一切,都被他人掌控其中,被利用,害的自己种族就此灭亡。终究,惭愧的自己痛不欲生,将自己永垂不朽的心脏移植给了蛮麟,最后,身体被葬在了千年冰湖之中。蛮麟复活变善,失忆。最后已那颗曾经记载了千秋阴蛊的性格特点的心脏使得自己变成了第二个千秋阴蛊后赢取了安井辘的芳心。
  • 古界圣灵

    古界圣灵

    一圣一邪,当六脉神剑对上阿波菲斯。你究竟是谁?我想让你看到我的样子。你是来...救我的吧?
  • 最后一个吻

    最后一个吻

    爱是恨的影子,我给你的吻是彼此的毒药一沾便上瘾,从此深陷其中苦苦纠缠,我们到底要牺牲多少才能携手游出这片爱情的沼泽之地?有一个人一段故事仿佛在她生命中从来没出现过,可是她还是不停地在脑海中里闪现,在安静的教室里看着外面清澈的天空,微笑着流泪,她坚强的告诉所有人,她叫朱献。
  • 光影过隙

    光影过隙

    百环曲折,逆骨犹存;尘埃万千,唯他出众。天地予亡,日月函生;未雨绸缪,络绎何哉。桀骜之辈,等闲无畏!
  • 《圣元大陆之与君携手覆天下》

    《圣元大陆之与君携手覆天下》

    她,本是千世大陆上古杀手世家的嫡系弟子却因情断终生穿越到圣元大陆。她,遇到了他,他的深情软化了她内心的坚冰!异世大陆谁与主宰,看这对璧人如何覆手翻天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重回2002

    重回2002

    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小人物重生在2002年。那年世界杯,那年腾讯还不是巨无霸,那年还没有360,那些年油价还不高,房价更是低。且看小人物如何从2002年开始改变轨迹、完善生活。
  •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仁

    青少年仁义礼智信释读:仁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仁者,仁义也。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