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第四章第四节光伏市场的忧虑:供大于求
近些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各地均把目光投向新兴的高科技替代能源产业。江西新余市政府宣布,以世界最大太阳能硅片制造商赛维LDK为代表的光伏产业集群开始兴起,这是江西省重点建设的三个千亿元产业之一。新余市政府的目标是建设一个世界级的光伏产业基地。而江苏省作为国内光伏产业第一大省, 2007年江苏20家主要光伏企业的产值达到130亿元。其他诸如湖南、浙江、山东、广西等也都纷纷表示要大力扶持光伏产业。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5月,中国共有34家厂商开工建设高纯多晶硅提纯项目,其中新光硅业、洛阳中硅、东汽峨嵋、江苏中能等4家企业已经拥有批量生产能力,在建生产项目共37个,完全投产后产能总和为6.8万吨,项目大多数在2009、2010年两年进入试生产。让人吃惊的是,这些厂商已经公布的远期生产规划之和超过了17万吨,规划中大多数产能将在2012年前实现。这还不算另外16家已经备案或正在筹备开工的企业以及一批年生产能力几十吨的企业。
对于国内目前各光伏企业纷纷上马的多晶硅项目,一些业内人士表达了他们的隐忧。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08年底中国在建的硅料项目约33个,总投资近千亿元。有业内专家敲响警钟,多晶硅未来将面临产能过剩的危险,如果中国30多个在建的多晶硅项目全部实现达产,年产能将达17万吨,而至2010年,全球的多晶硅需求仅为8万吨。而美国著名电子业咨询机构iSuppli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太阳能电池安装数量达到3.8GW,但2009年因大环境不景气,安装数量只会增长9.6%,达到4.2GW,而市场供给量却由7.7GW增加62%至11.1GW。供求严重失衡。
但是彭小峰并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现在投资在多晶硅行业的资金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即使如统计数据显示的千亿资金也没有达到市场应有的规模。“我们之所以要启动年产1.5万吨的硅料项目,就是为了把硅片成本进一步降低。只要硅片价格降下来,光伏组件才能降价。我们的短期目标是将光伏发电成本降到风电之下。” 彭小峰觉得,任何一个行业大量资金进入不是坏事而是好事,这首先证明了大家都看好这个行业,只有更多的资金、人才、企业参与,光伏行业才能兴盛起来。所谓过剩是很多企业根本没有达到产能的优化规模,无法把光伏行业发电的成本降下来。行业很热时,大家都闷头进入,在硅片卖到两三百美元时即使较高的成本都会有赢利,但他们是没有竞争力的。“一旦行业整合,这些就会是过剩。行业整合一旦出现,这个行业的春天也就快来了,因为价格比较高的时候它的市场是有限的,一旦出现整合价格就会大幅下降,大幅下降意味着,大规模用太阳能发电。”
目前所谓的需求量是基于市场没有扩大的前提。而市场没有扩大还有个前提就是光伏产业的发电成本居高,深究下去的话,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国外的企业掌握了核心的硅料生产技术,多晶硅料生产涉及9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高端化工技术,这也成为国内硅料厂商发展的瓶颈,太阳能电池70%~80%的成本是硅片,而硅片中70%的成本又来自硅料。所以,这个成本被外国人把控着,国内光伏发电的成本就始终下不来。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目前国内生产的多晶硅片绝大部分都销往国外。所以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很强,但国外市场毕竟是有限的,国外市场打一个喷嚏,国内的光伏企业便要患一场感冒。
彭小峰之所以要上1.5万吨的项目,就是要先打破第一个限制,向光伏产业链上游拓展,自己掌控价格,等到把价格降下来的时候,那么国内和国外的市场都被打开到无限大了,这个时候的需求量就是无限大的。为此,赛维加速启动1.5万吨硅料生产计划。除了募资2亿美元用于硅工厂建设,赛维还紧锣密鼓地购买国际先进的多晶硅生产设备,先后与GT太阳能国际公司和ABB签署了购买协议,以保证多晶硅生产计划顺利进行。
国内的光伏产业则涉及到扩大内需的问题。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太阳能仅占0.51%。2007年,中国光伏发电安装量还不到世界份额的1%,与光伏第一生产大国的地位相差甚远。启动国内市场,对六大光伏巨头来说才是最为直接的刺激。虽然国内高纯多晶硅的产量高达4110吨,但目前供应国内市场的却不超过三成。2009年春节前,光伏企业先后上书国家相关部委,提交“1元/度”光伏发电方案,称2012年实现光伏发电1元/度完全可行。国内的光伏企业正在争取政府的支持。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理事长石定寰曾经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透露,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在研究光伏发电政策扶持与补贴措施,通过招标办法按照大约4元左右电价来收购,以进一步打开国内应用太阳能发电的新局面。这对于光伏相关企业无疑是个大利好,多晶硅下游发电企业的收入及利润将得到保障,而随着下游市场行情的看好,多晶硅产品需求的增加也将为上游的多晶硅生产起到拉动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认为,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发展障碍主要来自于成本过高,发电价格昂贵。目前,光伏发电的成本为每度电2~3元左右,相当于火力发电的4倍,与商业化应用尚有相当距离。要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完全依靠市场驱动,光伏产业将举步维艰。因此,政策扶持已成为当前推进光伏市场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一个重要的着手点是“上网电价”政策的完善问题。尽快实施上网电价法,启动光伏内需市场,已成为中国光伏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中央“保增长、拉内需、调结构”方针的一项科学、有效的举措。
而对于拉动光伏产业内需,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光伏分会主任赵玉文表示,中国只要有1/3光伏产品安装在国内,金融危机对光伏企业的影响就不会显现。同时会创造千万亿元的内需市场,增加数百万就业岗位,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