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69100000031

第31章 游踪漫记(8)

青年志愿队给蒲边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友谊和信任,成为全国城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楷模之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蒲边同时也造就了志愿队员志存高远、胸襟宽阔、心系农村、热爱人民的优良品德。于是,这儿走出了一个个党和人民满意的公仆。这是蒲边人的骄傲,也是连江的光荣。在人们的心目中,也许“人走茶凉”。但作为青年志愿队员来说,蒲边的日子,卧薪尝胆,摔打滚爬,生生息息,情系如山,永志不忘,更多的是回报。他们远走高飞了,仍然时时心系第二故乡,蒲边似是磁场,一直牵扯着志愿队员们的心魂。每年春节,他们总要千里迢迢地跑到蒲边,看一看、聚一聚、叙一叙、帮一帮。如果说,山清水秀的蒲边,让人感到宁静、平和的话,那么青年志愿队员的感受则更丰富多彩了。他们带着纯真的情结,送来了一缕缕现代文明的曙光。村前的清溪亮了,廓外的青山醉了,父老乡亲笑了,希望工程风光了。看到这儿的山,这儿的水,这儿的人,他们更多的是深深的思索和奉献。正是由于这种融融的亲情、乡情、友情,即使在隆冬,蒲边也同样充满着生机、活力和温暖。

初来蒲边村,与其说是游山玩水,不如说是身临其境,探索当年青年志愿队员一路放歌、一路坎坷、一路成长的征程,我从中领略蒲边是志愿队员生动的档案、珍贵的摇篮、斑斓的画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回顾历史,觅迹英踪,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真情永续,彪炳史册,那分明是心灵的产物,人格的魅力,精神的火花,责任的使然。“椿萱春不老,兰桂色常新。”蒲边蕴含着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要继承他们的光荣传统,学习他们的高尚精神,锤炼勇于拼搏的坚定意志,扎实推进连江各项事业建设。

2012年4月21日

岩下“留耕堂”古民居

连江东湖镇岩下村,坐落在炉峰山脉西南麓的青山绿水间。这里有名闻远近的“留耕堂”古民居,给人以幽远古朴的气息。

留耕堂的传说

据当地王氏族谱记载,王审知入闽后,一支王氏始祖携妻带子来到岩下落脚谋生。由于这一带山高岩多,筑茅岩下,繁衍生息,聚成村落,故称“岩下村”。

传说,有一次,王家祖母进山砍柴,日暮而归时,偶然发现一只受伤的母鹿在哀鸣,动了恻隐之心,放下柴薪,爬上悬崖,采下一把青草药用口嚼烂后,为母鹿疗伤。野鹿得到她及时救治,顷刻间伤愈站立了起来,向这位祖母叩谢救命之恩。由于为母鹿采药疗伤耽搁了回家时间,日落西山,山野渐暗,山道难辨。此时,野鹿身上发出金灿灿的光芒,在前头为救命恩人引路。肩挑柴火的祖母便尾随母鹿走着。可是,走到一峭壁山洞前,母鹿瞬间消失。王家祖母只好在山洞里度过一夜。五更时分,祖母被一阵山风吹醒,她张开双眼一看,身旁金灿灿,原来放着3锭金元宝。祖母寻思,这一定是那只神鹿答谢回报的礼物。

回到家里,祖母把3锭金元宝中的一块用于置田产,留给子孙作为读书、做生意本钱;另一块用来兴建“留耕堂”大宅;还有一块施舍给贫穷乡亲。对于祖母而言,基建大宅堪舆术很关键。选址那一天,地理先生问祖母,看重荣华富贵?淳朴的祖母认为“官家不如农家好,早去暮归转回家”,于是应声答道:“还是子孝孙贤、发家致富好。”

这个美丽的传说,让“留耕堂”的存在多了些许神秘。

走进古民居

留耕堂古民居,由王光天、王光祖兄弟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合建,历经8年才告竣工,占地13800平方米,土木二层结构,建筑面积7380平方米。主厝坐东北朝西南,为二进十二扇院落。前有门斗房,花岗石垒成门头结,素朴、淡泊、古典。镶嵌在门第的大联为“启土无堵地,开闽第一家”,大有追本溯源之豪气。进门后,便是石板铺成的天井,上揽蓝天白云,下接四合回廊,洁净光敞。递进为五柱三开间房屋,其主厅高大宽敞,古色古香,插屏匾额题着“留耕堂”三字,流溢着耕读传家的祥和寓意。整座留耕堂拥有大大小小、宽宽窄窄、高高矮矮共108间房,分列主厅两侧,犹如群星拱月一般,又似庞然大物,静卧山野之乡,在天光云影下,散发出高深莫测的气息。

走在留耕堂回廊上,望着它与两侧披榭房屋相通,二进房又与头进相通,如同置身于迷宫一般。大厅的后壁摆放着落地屏风,屏上镂花雕,多是花鸟虫鱼等图案,玲珑精细,巧夺天工。厢房的门窗隔扇均是嘉木制成,精雕细刻。还有堂前一对檀香大木头双狮抡球镂雕,可惜大部分在“十年动乱”间遭到破坏。除大厅外,其他房间皆是二层木结构。后厅架设固定的木楼梯,踏上去“噔噔”直响,仿佛叩响历史的洪钟。后院不开后门。这样的大厝,这样的结构,具有防风、防盗、防匪的功能。

穿行于古宅大厝,呼吸着杉木的陈年气味,令人顿觉在翻阅一本发黄的史册,一种弥漫久远而依然香馨的古风浸染胸背。房宅内石臼、石槽、石磨以及宽大且冗长的廊前石,都令人过目不忘。所以,不难想象,在清末,留耕堂就以它的宏伟大度、精美结构而闻名,曾被誉为著名的“十二扇大宅”。

现在,留耕堂居住着王氏后裔76户368人。他们中大多在外地发展,常住在大宅里的人不太多。

古宅修旧如旧

不久前有人提出整修留耕堂,立即得到能人贤士的响应。于是,群策群力,集资几十万元,对古宅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修葺,留耕堂耕读传家的精神得以发扬。金秋十月,迎来留耕堂古宅修复竣工揭牌仪式,留耕堂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四方宾朋,娓娓地诉说着远古的故事。

2009年11月28日

南海神坛往事今生

闽江口有双龟锁口、五虎把门、长门坚炮、南海守神四大景观与胜迹。其中,南海守神说的是“南海神坛”福斗寺。

福斗寺,位于琯头镇粗芦岛定岐村,始建于北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后圮,明永乐七年(1409)重建。

古时,粗芦岛荻芦丛生,形成流峡,故名“荻芦峡”。明人何其伟有《荻芦峡》诗:“篆数天人书,江川日夜流,犹慧秦地月,长照荻花洲。”写的就是粗芦岛当时的情景。福斗山位于粗芦岛南端,状似熨斗而得名。福斗寺像个冲天崎角,屹立在山上。

粗芦岛与川石、壶江、琅岐三岛屿,分布在闽江入海口,构成福州港要冲,福州的第一道屏障。粗芦岛较之其他三岛更有优势,它有天然的避风港。渔民中流传一句话:“海涛狂似虎,不到芦花洲。”再大的风浪,也无法侵扰福斗港的安稳。因此,从明永乐三年(1405)起,直至宣德九年(1434)止,太监郑和率领庞大船队,曾屯师粗芦岛福斗港,养精蓄锐,而后“总率巨船百艘,发自福州五虎门,维绡挂席(帆)际天而行”,从这里浩浩荡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很看重潮汛风信,很相信妈祖的慈悲护航。他每次出海都要筑坛祭祀海神妈祖,在福斗山也是如此。

福斗寺从此声名远播,晨钟暮鼓悠扬。站在寺前四望,三面环山,一面朝江。闽江水从寺前流过,水激岸礁,腾起千层波涛,万朵浪花,势如万钧雷霆,撼天动地。寺周种植香樟、榕树、天竹桂等,形成绿色护栏与防风带。在海岛能见到如此蔚为壮观的植被实属不易。它给寺院平添了幽静肃穆的氛围。

福斗山民众中流传着许多海神的故事。据传,有一次,郑和船队从马来西亚森美兰群岛返航回国,到闽江口,时值黑夜,又是大雾迷茫,舵工迷失方向。不知所措之际,忽见前方出现一盏“神灯”,冲破迷雾发出耀眼光芒,给船队指引航向,于是船队转危为安,顺利抵达福斗港内。事后,大家说这是妈祖显灵,神灯庇佑。为了表达崇敬心情,郑和做出决定:在福斗山下挖一口淡水井献给当地百姓。不多时,一口外径1.18米、内径1米的深水井挖成了。于是,这口井成了军民连心井,从此海岛有了源源不竭的淡水,人们就把这口井称为“上官井”。如今,这口用整块花岗石砌成六瓣形状的光滑井环,周围地面铺花岗石板的井,依然喷涌着清冽甘醇的泉水。

福斗寺“神灯”屡屡为沿海渔民和来往商船指引航向,传为佳话。相传又有一次,海面上来了浙江商人驾驶的蝉头形船队,在大海里遇雾迷航,他们得“神灯”指引,安然无恙。为感恩,浙江商人特意运来木材等物资修葺福斗寺。事后,他们在福斗寺内的妈祖殿前留下两艘蝉头形船模,以表心意。

走近福斗寺,可以见到它的巍峨雄姿。它坐北朝南,从山脚向上,分三进,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错落有致,亮丽壮观。然而,连这样的庙宇日本侵略者也不放过,1939年,日军出动飞机轰炸,将福斗寺夷为废墟,只留下了残垣断壁。1992年2月,定岐村耆宿邱正泉等18位乡亲首倡发起重建福斗寺。粗芦全岛信士响应,募缘资金,重建古寺,历经十载艰辛,终于使庙宇香火再度传承。目前建筑面积达1238平方米。福斗山俨然是一个佛国域界,一方净土。岛外是涌天波涛,寺内是佛经轻颂,让人顿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登上粗芦岛,一条水泥公路直通福斗寺,然后沿着大石阶,可上大殿。寺前有一个1500平方米的妈祖广场,是举办妈祖文化和民俗活动的场所,也是观海上日出的好去处。

沧海桑田,时代变迁。古迹焕发春光,妈祖重塑金身,海峡和平共处,人民安居乐业。这是人神的共同祈盼。

2011年11月29日

烟雨炉峰寺

在炉峰山脉顶峰,一座明清仿古建筑的佛寺,静静地矗立于山峦中。相传这儿是里人章寿修炼羽化成仙的场地,又是“一心中国梦”郑思肖故里的地理重心,也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连江10英烈忠贞不渝思想的中心。

经过岁月的洗礼,它已今非昔比,但从其高大的寺门,鎏金庄严的佛像,还有那斑驳的古钟,寻觅古井泉水叮当的梵语经声,依旧能清晰地感受到文化厚重的气势。它,就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炉峰寺,它见证了连江佛教的发展史。

炉峰寺简洁而朴实,可以这样刻画:一座天王殿,一座大雄宝殿,东西两边是斋房,屋顶有飞檐,四边角高翘,灰墙黄瓦。这是连江古城明清时期典型的建筑风格。炉峰寺占地是那么小的一片,土木结构,砖混砌就,但是它庄严自显,神韵自现。

最有名的就是出神入化的寺前水井。所以民间文学有很多关于它的神奇传说。比较有趣的一则是有个木工师傅怠慢了寺院住持,他说法师建寺,棵木没见,空谈误事,法师就在井边,口念咒语,把先前在福州大桥头购买的一批木料,从井底一棵棵提了出来,弄得木匠莫名其妙,一看如山的杉木,连说够了。由于古井太有灵气,最后一根木头也就留存井中。

炉山上只建了这座炉山寺,近处没有农户,没有噪音,没有垃圾,一切都很宁静,好像注定了这就是宗教信仰的地方。农户聚集在炉山主峰下的山腰、山脚、山麓,离炉峰寺都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并没有影响信众对佛寺的信仰。

农户的房子今非昔比,墙面普遍贴瓷砖,平顶水泥屋面,是朴素的高楼,排在山腰和山脚,有些像国画。这和炉峰寺比,是截然不同的。农户的房屋是百姓生活的必备居所,邻里和睦,鸡犬相闻。炉峰寺是精神聚会的场所,它建筑在世俗的生活之外。这儿十里八乡的人,求子、求财、求仕、求平安人络绎不绝。它建筑在父老乡亲的精神世界里,它的高度已经是心境的高度。

炉峰寺之内,天王殿供奉着一尊大腹便便的弥陀塑像,而大雄宝殿鎏金的释迦牟尼塑像端坐殿上,形象高大,慈眉善眼。远道涉足,行香许愿,进厅求欲熏心,各有千秋。来到佛像前的人,不是下跪、鞠躬、就是叩首,口中念念有词。

炉峰周围,除了东海之滨天高海阔之外,最诱人的景致是万亩茶园。虽然都生长在山上,但这里雨多、雾多、露多,土壤质地肥沃,矿物质含量丰富,茶树郁葱,远离世俗喧闹,独守一隅,凛然自为,不从流俗。旺长的茶叶,碧绿,高洁,口味香醇,是天地所生,是保健佳品,是长生的佳树,从历朝历代开始扎根,吸吮了山水养料和灵气,难怪1911年,巴拿马世博会上,鹿池茶一举成名——荣获世界银奖。到如今茶山还是这样繁茂呢。

我在炉峰寺外转悠,一层层茶园一道道绿,茶叶的郁香,非常舒服地袅进我的肺腑,这种具有文化味的香气,不停地撩拨我的心弦,激发我的忧思。炉山茶园,我为什么看到你感到亲切,为什么对你这般眷恋?在茶园和黄土地之间,曾经濡染过我辛酸的汗水和心血,鲜红的、美丽的,也是壮硕的,它是性情的树,铺展醉人的叶。它的浓香,让我感受到了现代的气息。这是怀念的热土,是家喻户晓的茶树。父老乡亲种茶乐此不疲。每年,它走进阳春三月,生机盎然,正好与美丽的故乡增光添彩。

满山茶叶满山歌时,炉峰寺里也会热闹一阵子。要么是当地的一些信众开一年多度的佛会;要么是一年一度的九月九重阳登高,十里八乡的善男信女,尤其是文学、书法、摄影、美术等爱好者,不约而同,陆陆续续来到寺里朝觐,到野外各展技艺;要么就在这样的时间段里,来几位追逐诗情的游客。这样的日子,炉山,炉峰寺就显得更加引人注目。

同类推荐
  • 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老舍作为一个杰出的风俗(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世态画家,其散文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趣。他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除了让人捧腹发笑之外,也让人从他诙谐幽默的文字中品味出生活的现实与严峻。
  • 轻逸与沉重之间:“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

    轻逸与沉重之间:“现代性”问题视野中的“新浪漫派”文学

    本书对中国现代的“新浪漫主义”文学流派进行研究,作者对徐訏、无名氏两位作为浪漫派的代表、置身于其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主潮之外的两位作家的创作、作品进行解析。
  • 薛飞自述:我在匈牙利的日子

    薛飞自述:我在匈牙利的日子

    作者曾是我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辞职远赴匈牙利,在异国摸爬滚打、艰苦创业十年,如今回首这段蹉跎岁月,令他感慨万千。《薛飞自述:我在匈牙利的日子》将作者在匈牙利十年的心酸体验与奋斗故事逐一娓娓道来,全方位、多角度地真实呈现了作者别样的处世方式、人生经历与情感之路。是一部披肝沥胆、吐露心声的励志佳作。
  • 慧卿思语

    慧卿思语

    《慧卿思语》共四章,里面记载着作者对亲情、友情、生活、自然的点滴思考与感悟。作者将多年生活、工作的记忆点滴,罗列成文,内容涵盖幸福和快乐、感动和忧伤、相遇和别离等诸多情感经历。
  • 张强文集·国画与思潮观察卷

    张强文集·国画与思潮观察卷

    五卷本的《张强文集》收入了我从1983(《四僧艺术略论》)到2009年的160余篇文章、300余首诗歌,跨度达26个年头。 其实,这个学术履历,远远不能包括我的研究范围,甚至无法构造出一个基本的框架。而我的学术研究的重心,已经逐渐地凝结成为三个基本的走向,即“中国绘画学”、“中国本土艺术现代化”、“视觉文化研究”,这同时也是我在山东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带硕士生的三个培养方向。 “中国绘画学”方向包括了如此的内容:《中国画论体系》、《中国绘画美学》、《中国山水画学》、《中国人物画学》、《现代国画形态》。
热门推荐
  • 上将,我去准备一下

    上将,我去准备一下

    她是现世最年轻的少将,却被未婚夫和小三联手暗算。重生后,她一步步爬上神坛,在以男为尊的世界素手擎天。情之一字,被她一刀砍得稀烂。“你想死还是想活?想活就滚远一点。”“我想死在你的石榴裙下。”某男泪眼汪汪。“我是将军,军法如山,军内不能谈儿女私情。”“那我们就公开谈。”某女死缠烂打。异世阴谋阳谋,征战沙场已让她疲于奔命,还要应对这朵朵桃花,从此,她的脸上刻下四个字:生人勿近。“认识这么久了,怎么能算是生人?”
  • 最强弃少混都市

    最强弃少混都市

    医术,他熟用草药,一针见效;武道,他拳脚勇猛,所向披靡;金钱,他身价百亿,无以伦比;美女,他左拥右抱,好不得意!一个古武大陆的少主,居然穿越到世家废柴身上,险些丧命!他又是如何化险为夷,抱得美人归,玩转花花都市,又一路修炼登峰造极,称霸两界?
  • 缔造的神国

    缔造的神国

    这个是要效仿前人,编写出属于自己的史诗乐章,编织另一个时间空间观念。以前人们总劝诫我们不要装逼,而现在,装逼已便是一生。欢迎加入书友群,群号码:541296833
  • 团圆奇遇(人猿泰山系列)

    团圆奇遇(人猿泰山系列)

    人猿泰山系列是一部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的书,是一部教给孩子动物是朋友、大自然是家园的温情冒险小说,是一部中小学图书馆和孩子的书架上不得不放的书,是父母与孩子共同阅读的睡前故事。小说情节奇谲精彩,主人公强悍而无畏,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充满着浪漫英雄主义的丛林世界大门。译者的话: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在读初中时,《人猿泰山》作为世界名著,曾经风靡一时。每逢课间十分钟,同学们几乎满教室争说泰山。当时,这部奇趣曼妙的小说,已经在我们心里扎根了。1988年,我俩六十岁退休后,曾到各地旅游,顺便到各省大图书馆、大学图书馆查询此书,不但译本遍寻不得,连原文本也没有了。
  • 双生乱

    双生乱

    他是飘零宫的大祭司,却不过是她用来敛财和收集力量的工具;他是未来的储君,甘心成为她的傀儡;他是想要修仙的道人,她是他最后的一道劫,接近她,爱上她,带来的却是伤害。原来一切,不过是一场阴谋,他们,都只是其中的棋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

    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

    每一个男人,无论地位的高低,无论财富的多寡,都希望自己能够实现征服世界的梦想,从而成为女人眼中的唯一。征服欲,是男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男人要想征服女人就必须先征服世界。征服世界,征服女人,男人们的征服运动在这里即将拉开帷幕……
  • 五月刀

    五月刀

    讲述一个小白玩刀塔传奇,进入全服第一公会,以及公会的兴衰历史。
  • 极品转校生

    极品转校生

    “我的特长吗?十八般兵器,三十六门道,七十二绝学,我都有涉猎。我还会推拿正骨、手机贴膜,最拿手的是看手相,沈老师要不要试试?很准的!喂……沈老师你别走啊……”林初看着沈语心窈窕的背影,暗暗苦笑,我说的可都是真的啊林初,自称玉林小白龙,在玉林市的一个小山村中被师傅师姐摧残了十七年,一朝踏入都市,只为解开压在身上十七年的秘密……
  • exo之红玫瑰

    exo之红玫瑰

    很多事我们都介意,只是习惯了总是笑着说没关系。。。你不能忍受我的无理取闹,而我却默默忍受着你的冷暴力…………请别再说你爱我。。。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