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没有文字的部落在近代重复古人的创造文字。看看近代人的图画文字,可以想象古人的造字经过。战后中国对少数民族的调查,发现多种为原始宗教服务的民间文字,可以帮助了解文字的早期发展。
文明古国都有文字之神。中国传说,汉字是黄帝之使仓颉所创造。黄帝可能是中国最早建立部落联盟的一位首领,这时候需要文字是合乎情理的。“仓颉四目”,“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能增进知识,知识能改善生活(天雨粟),并帮助控制妖魔鬼怪的横行(鬼夜哭),这也合乎情理。但是有了文字就万事大吉,那是神话。
文字是人造的,并由人不断加以改进。世界各地的文字,不是一盘散沙,而是一个有序系统。人类文字的历史分为图画文字、古典文字和字母文字三个阶段。了解一些人类文字的历史事实,可以去除关于文字的神秘观念。非神秘化是一切科学的起点。
这里用浅显的笔墨,简单地叙说人类文字历史的要点,可以作为知识青年工作余暇的知识性读物。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北京?时年九十三岁
(《人类文字学浅说》,人民文学出版社二00九年第一版)
《字母的故事》前言
为什么要讲《字母的故事》
《字母的故事》是字母的传播繁衍及其结构和形体的演变的轮廓画。
为什么要来研究字母的故事呢?
首先,为了文字改革,我们要研究字母的故事。
文字改革要求我们研究许多问题。例如:文字改革可否以简体字为最终目标?拼音文字应当采取音节制呢,声韵双拼制呢,还是音素(音位)制呢?字母应当根据方块字来创造,还是采用世界已经通用的字母?字母的好坏标准何在?字母的民族形式究竟决定于什么东西?用怎样的步骤来进行文字改革最为合适?诸如此类的问题,要得到正确的解答,必须研究字母的故事,在丰富的历史教训中来提高我们的认识。
其次,字母的故事是文化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史料多数是文字的记录。字母的流传代表文化的流传。从字母在国际和民族间的传承关系,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历史。假如缺少了字母的故事,就不可能有完备的文化史。
再次,字母的故事和考古学有密切关系。十九世纪以来,古代许多碑铭和写本,原来是久已无人认识了,却被耐心钻研的学者们陆续“解读”了出来。例如,古代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古代埃及的埃及字,以及其他好多种古文字,在遗忘了千余年或几百年以后,又重新成为我们所能阅读的文字。在中国,甲骨文和敦煌石室古写本的解读,也获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文字,除了少数几种是形声字以外,多数是字母制或半字母制。只有对于字母掌握充分知识的学者,才能够打开这些古代文化的宝库。由于这些古文字的解读,十九世纪以来的近代人,比古代人知道了更多的古代历史。所以说,字母是历史的钥匙。
由于字母的知识对于文化史、考古学以及文字改革都有这样的重大关系,研究字母的专门学者逐渐增多起来,字母的知识形成了“字母学”的科学分支。假如我们要培养一株字母学的树,今天就得先投下一粒字母的故事的种子。
字母的故事不是炉边闲话或消暑读物,而是这样一门严正知识的“开篇”。
《字母的故事》讲些什么
《字母的故事》里面讲些什么呢?
首先,它讲字母的历史流传。文字是多源的,许多民族都曾创造文字。可是,音素字母制度的创造,据专家的考证,来自一个源头。地点是介乎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之间的国际通道上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地中海东岸),时间大约是公元前十七世纪(已发现的最早字母碑铭是公元前十三世纪的遗物),创造者是北方塞姆人(即闪族人)。
原始的塞姆字母流传为四个主要系统。第一是南方塞姆字母系统,后来在非洲东部厄梯欧比(阿比西尼亚)等地流传。第二是卡那安·腓尼基字母系统。它向西发展,在地中海各地流传。第三是希腊字母系统,这也可以看作是卡那安·腓尼基的一个特殊分支;近代两种重要字母(斯拉夫字母和拉丁字母)都是它的后裔。第四是阿拉马字母系统,它从小亚细亚向东流传,成为亚洲西部、中部和东南部的各种字母;阿拉伯字母是它的重要后裔之一。此外,印度(婆罗迷)字母在流传历史上自成一个系统。多数学者认为印度字母源出于阿拉马字母,那么,它是阿拉马字母的一个特殊分支。许多种面貌很不相同的字母,追本溯源,原来都是伯叔兄弟一家人!
有的民族在接受音素字母制度的时候,自行另造字母形式,这不能算是创造字母,而只是创造(改换)字形。
其次,《字母的故事》讲文字结构(构造)的演进。人类的文字从图画(象形)文字开始,发展成为概念(会意)文字,再进一步就走入记音文字的领域。记音文字最早是意符(类符)和声符合成的所谓形声字;后来从声符中产生出音节字母,把音节字母和形声字混合应用,更进一步就是纯粹的音节文字;最后发展到分析语音的音素(音位)符号,产生了真正的字母。字母的发展也不是一步完成的。塞姆字母原来只有辅音字母,元音字母是希腊人补充的创造。字母到希腊人手中才开始完备了音素制度。
有名的古文字例如钉头字、古埃及字等都是形声字。形声字是文字史上第一个重要阶段。中国的汉字中最大多数是形声字。汉字、钉头字和古埃及字在文字的历史发展上同属于一个阶段,可说是人类的三大形声字。中国的文字改革就是使文字走出形声字阶段,进入音素文字阶段。简体字只能简化字形,不能提高文字的结构水平。
再次,《字母的故事》讲字母形体的演进。最早的字母形体脱胎于以图画文字为基础的形声字;虽然字形已经不像牛头马面,但大都是屈曲无度、零乱不齐的。它逐步演进,成为简单、明确、对称、齐匀、美观的字形。由于铭刻、印刷和手写的要求不同,字母分化为楷体(铭刻体或印刷体)和草体(手写体或行书体)。为了使表达力丰富而精密,字母又分化为大写体和小写体。历史上各民族的字母形体,或同出一源,或相互模仿;在印刷术发达以后,字母形体日益趋向共同一致,形成共同的国际文化交流的科学工具。
文字的基础是它的结构。音素字母制度是最高阶段的文字结构。可是字母的形体也很重要。假如字母的数目多,笔画繁,印象不明,书写不便,独树一帜,抱残守缺,那么它对于文化的发展也将发生一定的阻滞作用。
文字一方面需要稳定,另一方面需要演变。稳定性和演变性是文字的二重矛盾性格。没有稳定性,文字就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不能流传久远。这是许多已经掌握了文字工具的知识分子反对文字改革,甚至连简体字也反对的原因。可是,文字到了脱离了语言或落后于时代的时候,又要求改革。这时候演变性就发挥作用了。没有演变性,文字就没有进步,也没有字母的故事可讲了。历史上凡是脱离人民大众的学院(寺庙)文字(例如汉字和梵文等),都能不顾时代而长久保持它的稳定性;凡是与人民大众的生活相结合的日用文字,就不能不跟着语言和书写工具的变化以及文字学的进步而表现它的演变性。中国在几千年间保持着落后的形声字和文言文,这是文字脱离人民大众的结果。解放以来,“解放体”流行,这是文字与人民大众的生活一旦结合起来的必然现象。当然,“解放体”并不能提高汉字的结构水平,并不能解决文字改革的问题,它只代表文字形体简化的要求,它的发展前途至多只能像古代埃及字从碑铭体演变到僧侣体和人民体一样。
在这一本《字母的故事》小书里,不能面面俱到地细讲一切字母的故事。这里只有粗线条的轮廓画,其中缺少许多应有的东西,留待将来再谈。笔者由于知识的限制,所谈一定有不少错误,请读者多多指正。本书所用参考资料,主要是D.Dirjnger的《字母史》(一九四八年),此外还有多种参考书目,不另一一注明。
下面,请开始看《字母的故事》吧。
(《字母的故事》,人民文学出版社二00九年第一版)
《今日花开又一年》序言
张建安先生喜欢看我的书和文章,又喜欢看我的夫人张允和的书和文章。他在阅读之后,剪裁我们二人作品中的一些段落和篇章,巧妙地编织成这本轻松的休闲读物,题名《今日花开又一年》。这个书名,意味深长,促我反思。
休闲读物,可以随手丢开,闭目养神。可是,在不经意中看到某个章节的惊人记载,会使你跃忽而起,眼前浮起许多亲朋好友的不幸故事。
时代过去了。灾难也会随着时代过去吗?
张建安先生介绍我和张允和两人,不是因为我们有什么生活特色,而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生活非常平凡,既有平凡的幸运,也有平凡的灾难,可以代表即将逝去的一代知识分子中的平凡阶层。
“今日花开又一年”。
年年花开。愿今日的花,不是昨日的重复,而是昨日的升华!
二0一一年五月十八日
(《今日花开又一年》,中国文史出版社二0一一年九月第一版)
《现代汉字学》序言①()
人类的知识是不断发展的。在时间上向古代和未来延伸;在空间上向全球和全宇宙扩展。人类学把历史推前了二百万年。气象学每天在预报未来的天气。古人“登泰山而小天下”。今人登月球而小地球。
文字学也是一样。原来只知道钟鼎文,后来发现了甲骨文,知识延伸了。原来只知道“六书”是汉字的造字和用字原理,现在知道“六书”是同类型古典文字的共同原理,知识扩展了。汉字在人类文字的历史中处于什么地位,在文字类型学上属于什么类型,正在从主观的臆想进而成为客观的论证。
一百年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汉字文化圈日益缩小。越南独立,正式废除汉字。朝鲜独立,北方废除汉字,南方大量减少汉字。日本在战后实行文字平民化,法律和公文只用少量常用汉字,其余用字母。可是,文字有坚韧的连续性。汉字在故乡中国,连续性最强。
在中国,汉字已经有字母作为注音工具,帮助担任汉字不便和不能担任的工作。字母成为小学生的常识,应用日渐频繁。但是,字母在今天只是文字以外的辅助符号,汉字是书写汉语的正式文字,将在中国继续使用下去。
既然要继续使用下去,就应当对今天和明天使用的汉字加以研究,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做多角度的研究,探索它的现代特点,改进它的现代用途,减少亿万人民的学习困难和应用不便。这样,传统汉字学中就自然地派生出一个分支:“现代汉字学”。传统汉字学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形音义的历史演变。现代汉字学研究现代汉字的现状和实用问题。
“现代汉字学”的名称虽然到一九八○年才在刊物上提出①(),事实上民国初年以来就在不被重视中开始萌生了。例如,一早就有人尝试改进查字法,提倡简化字,后来进一步有小学用字统计等科学研究。在日本,革新的研究开始得更早。所以现代汉字学是“播种于清末,萌芽于五四,含苞于战后,嫩黄新绿渐见于今日”②()。它是时代的产物。
一九八四年,上海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先后开设“现代汉字学”课程。后来,各地有更多大学开设同样的课程。“现代汉字学”已经诞生了。初生的婴儿不会说话和走路。初生的“现代汉字学”要经过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这部《现代汉字学》的出版,宣告这个婴儿要开始学习走路了。当然,要想健步行走,还必须有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研究者来共同抚育培养。
中国的现代化要追上两个时代:工业化和信息化。已故的胡愈之先生多次说:语文的现代化是工业化的前提,西方如此东方也如此。信息化更需要语言文字现代化。希望这部《现代汉字学》的出版,以及对这个汉字学分支的不断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改进汉字作为信息和知识的承载体的功能。
(一九九0年七月十五日)
《比较文字学初探》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