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八年秋季到一九五九年初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开设“汉字改革”课程。这就是课程的讲稿。当时匆促开课,未及编写讲稿,只分发简单的油印提纲。事后一年间,陆续把讲稿编写出来,并把其中几部分在《中国语文》和《文字改革》杂志上发表,征求读者意见。因为是事后编写的,所以有可能把当时口述讲稿作一些修正,并且把事后新的事实发展(大体到一九六○年年中为止)补叙进去。这个课程是一个新的尝试。限于我的水平,这本讲稿还只能说是一种不成熟的个人初步研究。
讲稿分六章。
第一章“文字改革和文化革命”,说明文字改革是文化革命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易学便用的目的应当按照文字发展规律进行文字的改进和革新。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也可能有文字改革,可是只有在社会主义革命时代文字改革才从少数知识分子的活动发展为劳动人民自觉的群众性文化革命。
第二章“汉字改革运动的历史发展”,扼要叙述六十多年来的经过。第一时期切音字运动的主要收获是辛亥革命以后拟订了注音字母。第二时期广义的拉丁化运动的主要收获是解放以后诞生了汉语拼音方案。现在已经开始了第三时期,即汉语拼音教育的普及和汉语拼音文字的逐步成长时期。
第三章“汉语拼音方案”,系统地解说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技术,以及现阶段方案在语文教育上、科学技术上和少数民族制订文字时候的各种作用。①()
第四章“汉语拼音正字法”,说明正字法有些什么问题,并对其中三个主要问题(连写法、外来词、同音词)的性质试作原理上的探讨。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以后,正字法的研究是促进汉语拼音文字成熟起来的重要工作之一。
第五章“汉字简化”,叙述汉字在历史上的简化演变和五十年来简化汉字的各种尝试,归结到解放以后汉字简化的实现。
这一讲原来是曹伯韩同志讲述的。不幸他未及编写讲稿就因病去世了。这里我以他的遗稿《汉字简化问题提纲》为主要基础写成这篇讲稿,借此向这位汉字改革运动的战士致悼念的敬意!
第六章“汉字改革运动的新发展”,叙述汉语拼音方案诞生以来汉语拼音教育在各方面的发展,并且说明为什么汉语拼音必须经过相当长期的发展过程才可能成熟成为现实的拼音文字。
有些章节后面附录了参考资料。
本讲稿承王力教授多所指正,在讲课时候承郭锡良、孙庆生两同志协助,特此致谢。
(《周有光语文论集》第一卷,上海文化出版社二〇〇二年版)
利用拼音,帮助汉字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诞生
五十年代初期,我国为了扫除文盲,使人民大众迅速提高文化,把研究和制订一套比较合理而实用的汉语字母作为重大工作,由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领导。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经过三年精心的研究,设计了“汉语拼音方案”,简称“拼音”,在一九五八年二月十一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公布。当时得到国内和国外的广泛赞成和祝贺,认为这是清末以来中国人民自己创制汉语字母的最佳成果。
当时也有不赞成的意见。例如:有人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为什么几个字母也不能创造自己的民族形式,而要借用英文字母呢?有人说,拼音不能区分同音异形的汉字,应当仿照汉字把“清蜻鲭”等分别书写清楚。有人说,中国方言各地不同,用了拼音之后中国就会像欧洲那样分裂成为几十个国家!这些意见,今天坚持的人可能不多了。
周总理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一九五八年一月十日)中说,汉语拼音方案的用处是:“给汉字注音”,“拼写普通话,作为教学普通话的有效工具”,“编印拼音读物和注音字典”,“帮助外国人学习汉语,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为各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还有其他方面的各种用处,例如可以用来音译外国的人名地名和科学技术术语,可以在对外的文件、书报中音译中国的人名地名,可以用来编索引,等等”。周总理申明:汉语拼音方案“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
周总理又说:“我们采用了拉丁字母,经过我们的调整,使它适应了汉语的需要之后,它已经成为我们自己的汉语拼音字母,已不再是古拉丁文的字母,更不是任何一个外国的字母了。字母是拼写语音的工具,我们用它来为我们服务,正像我们采用火车、轮船、汽车、飞机来为我们服务一样,正如我们采用阿拉伯数字来计算,采用公历来纪年,采用公里来表示距离,采用公斤来表示重量一样。”
一九一八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简化汉字形式的“注音字母”(后来改称“注音符号”),代替繁难的“反切”注音,现在台湾还在使用这套字母。由于“注音字母”不便对外使用,一九二八年南京政府教育部又公布国际通用字母的“国语罗马字”。后者的拼写方法过于繁复,推广困难,台湾在一九八六年把它改为“注音字母第二式”简化了拼写法,跟“汉语拼音方案”十分相近。第二式在一九九九年开始用于拼写台湾地名。台湾同时用两套字母,对内用“注音字母”,对外用第二式,很不方便。中国大陆对内对外用同一套拼音字母。
早在清朝末年,英国人威妥玛设计一套拼写官话的字母,后来称“威妥玛式”,在欧美各国使用一百多年,流传很广。由于它的设计不很合理,例如“居区朱储”等音容易混淆,人们早就希望改革一下。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后,欧洲各国的出版物和图书馆很快就采用了拼音,但是美国迟迟没有采用。一九九八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决定改用拼音,准备以三年时间,花费几千万美元,把馆藏七十万部中文图书的目录全部改成拼音。
一九八二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经过三年的反复讨论,得到国际投票通过,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也采用拼音作为拼写中国地名(台湾除外)的国际标准。
从清末到现在,汉语字母经历了多次变化:从外国方案到中国方案,从民族形式到国际形式,从内外不同到内外一致,从国家标准到国际标准。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文化一步步走向现代世界。
二利用拼音帮助汉字
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和推广到今天已经四十多年了。拼音字母作为中国语文的表音符号已经成为青年一代的常识,发挥了多方面的作用。
一九五八年秋季开始,拼音字母成为中国大陆的小学必修课,小学生首先学习拼音字母,利用拼音字母学习汉字。黑龙江省使这种识字方法系统化和理论化,成为“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学法,许多省区模仿推广,成为今天识字教学的主导方法。这种方法跟一千年前创始于日本的假名识字法是原理相同的。日本利用假名帮助汉字发展了现代教育。
字典用拼音字母注音开始于五十年代底的《新华字典》。这本小小的字典曾经在全国发挥统一汉字读音的作用。后来《现代汉语词典》用拼音按词注音,分词连写,排列正文,开创了辞书注音的新技术。《辞海》用部首排列正文,用拼音作为索引。某次比赛证明,先查拼音索引,再查正文,速度可以加快三倍。《中国大百科全书》用拼音排列正文条目,这是拼音序列法的应用扩大。汉字不便作索引,拼音开辟了新的索引途径。图书馆的中文目录,利用拼音,以电脑代替卡片,可以多处图书馆联网,这是图书馆检索技术的革新。
汉语人名的字母拼写法原来十分混乱。鲁迅有二十多种拼写法。以前中国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每到一国就变成一种不同的人名拼写法,连本人也搞得莫名其妙。后来利用拼音统一人名拼写法,姓名分开,双姓或双名连写,大家觉得方便。出国护照要求汉字姓名之外要有规范化的拼音姓名,实行以来,成效极显著。
中国地名利用拼音统一拼写法,已经编印《中国分省地图》(拼音版)、《中国地名录》等规范化的地名工具书,便利跟国际地名标准化接轨。拼音地名已经在邮电局普遍使用。国际互联网络上的华人电子邮件地址,已经包含拼音人名或其缩写。
聋人用的《汉语手指字母》在一九六三年按照汉语拼音方案设计公布,采取各国的优点,去除各国的缺点,得到国际的好评。盲人用的汉语盲文还没有跟汉语拼音字母接轨,以后需要研究改进,便利盲人和明眼人的文字交流。
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基础设计少数民族的新文字,是五十年代以来实行的一项重要文化措施。这项工作取得卓越的成绩,已经公布施行了壮文、布依文、侗文、苗文、景颇文、载瓦文、白文、哈尼文、傈僳文、纳西文、拉祜文、佤文、土文等多种拉丁化新文字,其中壮文印上了人民币。少数民族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时代已经过去。
中文信息处理有多方面的工作,在电脑上输入中文是共同的第一步。中文可以用语音输入,也可以用于手写输入,但是利用字母键盘打字输入是经常和大量的实用方法。打字输入可以用“拆字编码法”,又可以用“拼音变换法”。“拆字编码法”已经有一千多种,一般由职业打字员用于誊清原稿,所谓“看打”。“拼音变换法”对学过拼音的青年不要特别训练。以语词、词组、成语、语句等的拼音作为输入单位,实行“以词定字”,能够自动变换成为汉字文本。在电脑上写信、写文章、写文件,自己起稿,不用誊清,输入拼音,立刻变成汉字,这是高效率的起稿方法,所谓“想打”。日文的输入问题比中文复杂,日本从一九八○年开始完全采用“假名变换法”,输入日文成为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汉字注音,拼音可以音节分写。拼写普通话,需要“分词连写”,因为普通话是以语词作为表意单位的。阅读汉字文章时候,我们心中都默默分词。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读成“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八八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正词法的主要内容是“分词连写”。
对外汉语教学利用拼音字母得到普遍成功。外国来华留学生首先学习拼音汉语,再学汉字中文,进度之快,令人惊异。他们实行“分词连写”,充分利用拼音帮助汉字,发挥了拼音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汉语拼音方案是信息化时代的有用工具。利用拼音帮助汉字,可以方便中国文化在国际互联网络上传播到全世界去。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四日?时年九十四岁
(《中国教育报》,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二日)
《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前言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的文明古国,现在正在积极地向现代化前进。汉字从甲骨文算起有三千三百年以上的历史。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以来,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发生了时代性的变化。了解今日中国,不能不了解今日中国的语文情况。
语言和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平时变化非常慢,甚至不容易觉察到有什么变化。遇到社会急剧变动的时候,语言和文字就会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
秦并六国,统一天下,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大变动。这时候实行以秦国文字为标准的书同文政策,废除了六国文字。古代交通困难,各地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实行书同文已经极不容易,进一步实行语同音是不可能的。
一九一二年推翻帝制,建立民国,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变动。这时候,语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方言分歧的汉族开始要求大家学习国语,实行语同音;白话代替了文言,成为文学正宗,统一汉字读音,反切改为注音字母。这是中国语文向现代化前进的第一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五十年代是又一个中国历史大变动时期。这时候除继续辛亥革命之后的语文改革外,简化了三分之一的通用汉字,淘汰了一千多个异体字,制订和推行汉语拼音字母,并使汉语拼音字母成为国际标准。
“五四”白话文运动是中国文化史的古今分水岭,它引发了整个中国文化的革新思潮。历史家把这个运动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历史的道路虽然崎岖不平,但是总方向是向现代化前进。“五四”运动要求文化和教育面向群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步和落后的区别要以这三个面向为准则。有了准则,无谓的争辩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历史进入信息化时代。语言和文字是传递信息的基本承载体。我国的语言和文字需要继续提高规范化水平,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向二十一世纪前进。
这个小册子,用平易的笔墨,简单地叙述中国语言文字的现状和问题,供读者作为一本入门读物。
(《中国语文的时代演进》,人民文学出版社二00九年版)
《人类文字学浅说》前言
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
人类在三十万年前进化成为真人的时候,开始发展了语言。五千五百年前,从采集到耕种的农业化迅速发展,出现城邦和城邦联盟,人类开始需要能按照语词次序书写语言的文字。三百年前的工业化使全民义务教育成为建设国家的首要任务,识字从少数人的权利变为多数人的义务。
一万年前,古人在陶器和其他器物上刻画记号,叫作刻符。又在岩洞和山崖上画出鸟兽和人形,叫作岩画。刻符和岩画是文字的种子,但是不能组成语句。无法说明跟后世文字的联系。人们把结绳和编贝作为文字的萌芽,但是这些非线条的记忆方法不可能是线条文字的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