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760900000053

第53章 余光中先生大事年表(1)

梁笑梅黄维樑编

1928年

重九日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父亲余超英(1895—1992),母亲孙秀君(1905—1958)。

幼时就读于南京崔八巷小学(今秣陵路小学)。

1937年

抗日战争开始,随母逃难,流亡于江苏、安徽沦陷区。

1938年

随母逃难至上海。

1939年

乘船经香港抵达越南,再经昆明、贵阳抵达重庆,与父亲团聚。因日机经常轰炸重庆,无法正常上课。

1940年

入南京青年会中学,当时校址在四川江北县悦来场。

1945年

抗战胜利,随父母由四川回南京。仍在迁回南京的青年会中学就读。

1947年

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分别考取北京大学及金陵大学,因北方不宁,入金陵大学外文系(该校20世纪50年代并入南京大学)。

1949年

年初为避战火,随母自南京迁往上海,再去厦门,转入厦门大学外文系二年级下期。开始在厦门《星光》、《江声》两报上发表新诗及短评。7月,随父母迁往香港,失学一年。

1950年

5月底,从舟山乘船到台湾。开始在《新生报》副刊、“中央日报”副刊、《野风》杂志等报刊发表新诗。

9月,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三年级。

1952年

从台大毕业。译海明威《老人与大海》于台湾《大华晚报》连载。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联勤陆海空军”编译人员训练班。

处女诗集《舟子的悲歌》出版。

1953年

入“国防部总联络官室”服役,任少尉编译官。

1954年

与覃子豪、钟鼎文、夏菁、邓禹平等人共创“蓝星诗社”。

出版诗集《蓝色的羽毛》。

1956年

退役。在东吴大学兼课。

9月,与范我存女士成婚。

1957年

在台湾师范大学兼课,教授英文。主编《蓝星》周刊及《文学杂志·诗辑》。

《梵高传》和《老人与大海》中译本出版。

1958年

6月,长女珊珊出生。

7月,母亲去世。

10月,获亚洲协会奖金赴美国进修,在爱荷华大学修文学创作、美国文学及现代艺术。

1959年

6月,次女幼珊出生。

9月,回台湾任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

主编《现代文学》及《文星》之诗辑。加入现代诗第一期论战。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1960年

主编《中外》画刊之文艺版。

诗集《万圣节》及《英诗译注》出版。诗集《钟乳石》在香港出版。

1961年

5月,三女佩珊出生。

在《现代文学》发表长诗《天狼星》,引起现代诗第二期论战。发表《再见,虚无!》,宣告回归古典。与“国语派”作家在《文星》展开文白之争。赴菲律宾讲学。在东吴大学、东海大学、淡江大学兼课。

与林以亮、梁实秋、夏菁、张爱玲等合译《美国诗选》,在香港出版。

英译《中国新诗选》在香港出版。

1962年

获台湾地区中国文艺协会新诗奖。赴菲律宾出席亚洲作家会议。毛姆小说《书袋》中译连载于《联合报》副刊。

1963年

《缪斯在地中海》中译连载于《联合报》副刊。

散文集《左手的缪斯》及评论集《掌上雨》出版。

1964年

举办“莎士比亚诞生四百周年现代诗朗诵会”。

应美国国务院之邀,赴美讲学,先后授课于伊利诺伊、密歇根、宾夕法尼亚、纽约四州。

诗集《莲的联想》出版。

1965年

3月,四女季珊出生。

任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英文系副教授一年。

散文集《逍遥游》出版。

1966年

返台。升任台湾师范大学副教授。在台大、政大、淡江大学兼课。当选台湾地区十大杰出青年。

1967年

诗集《五陵少年》出版。

1968年

主编“蓝星丛书”五种及“近代文学译丛”十种。

散文集《望乡的牧神》先后在台港地区出版。《英美现代诗选》中译两册出版。

1969年

前往香港出席中文大学翻译座谈会。应美国教育部之聘,赴科罗拉多州任教育厅外国课程顾问及寺钟学院客座教授两年。

诗集《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天国的夜市》出版。主编《现代文学》双月刊。

1970年

开始中译《录事巴托比》和英译《满田的铁丝网》。接受摇滚乐。

1971年

由美返台。升任师大教授,在台大、政大兼课。主持寺钟学院留华中心及中视“世界之窗”节目。推广摇滚乐。

英译《满田的铁丝网》及德译《莲的联想》分别在中国台湾地区及德国出版。

1972年

获澳大利亚政府文化奖金,暑假应邀访问澳大利亚两个月。

11月,应世界中文报业协会之邀,赴香港参加第5届年会,发表题为《用现代中文报道现代生活》的演讲。转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主任。

散文集《焚鹤人》及中译小说《录事巴托比》出版。

1973年

应香港诗风社之邀赴港演说。

9月赴韩国汉城出席第二届亚洲文艺研讨会,并宣读论文。

主编政治大学《大学英文读本》。

1974年

主编《中外文学》诗专号。主持雾社“复兴文艺营”。应聘转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诗集《白玉苦瓜》及散文集《听听那冷雨》出版。

1975年

在《今日世界》写每月专栏。

6月,回台参加“现代民谣演唱会”,同年杨弦谱曲之“中国现代民歌集”唱片出版。

7月,回台出席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会议。

8月,出席香港中英翻译会议。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系主任。

《余光中散文选》在香港出版。

1976年

出席伦敦国际笔会第四十一届大会,并宣读论文《想象之真》。

诗集《天狼星》出版。

1977年

散文集《青青边愁》出版。

1978年

5月,出席瑞典国际笔会第四十三届大会,并游历丹麦及西德。

《梵高传》新译本出版。

1979年

黄维樑编著《浴火的凤凰——余光中作品评论集》在台湾出版。

诗集《与永恒拔河》出版。

1980年

9月起休假一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满6年,得以休假12个月),回台担任师大英语系主任,兼英语研究所所长。担任《中国时报》及《联合报》文学奖评审。

1981年

6月离台回港。

9月,出席在法国里昂举行的国际笔会年会。

12月,出席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40年代中国文学研讨会”,初晤柯灵与辛笛,并宣读论文《试为辛笛看手相》。

《余光中诗选》、评论集《分水岭上》及主编《文学的沙田》出版。

1982年

发表长文《巴黎看画记》,以及一组评析游记之论文:《山水游记的艺术》、《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中国山水游记的知性》、《论民初的游记》。赴吉隆坡和新加坡演讲。《传说》获金鼎奖歌词奖。担任《中国时报》文学奖评审。

1983年

赴委内瑞拉出席第四十六届国际笔会年会。

诗集《隔水观音》出版。

中译王尔德喜剧《不可儿戏》在台湾出版。

1984年

赴东京出席第四十七届国际笔会年会。《不可儿戏》由香港话剧团演出,杨世彭导演,连满13场。获第七届“吴三连文学奖”散文奖,并以《小木屐》再获金鼎奖歌词奖。

中译《土耳其现代诗选》在台湾出版。

1985年

发表五万字论文《龚自珍与雪莱》。为《联合报》副刊写专栏《隔海书》。出席新加坡“国际华文文艺营”,担任新加坡“金狮文学奖”评审。先后赴马尼拉及旧金山主持文学讲座。《不可儿戏》在香港重演14场满座,随即在广州公演3场。暑假偕妻游英、法、西班牙一个半月。

9月,离港返台,定居高雄,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外文研究所所长,行前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举办“余光中惜别诗会”。获《中国时报》新诗推荐奖。《香港文艺》季刊推出《余光中专辑》。

《春来半岛余光中香港十年诗文选》在香港出版。

1986年

担任“木棉花文艺季”总策划,并发表主题诗《让春天从高雄出发》。6月,偕妻赴德国汉堡出席国际笔会年会,并畅游德国。

9月,诗集《紫荆赋》出版。

1987年

主持高雄“木棉花文艺季”。

5月,赴瑞士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散文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出版。《不可儿戏》由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1988年

1月24日,发表《送别》,悼念蒋经国。

1月26日,与文友在台北北海墓园以余光中主编《秋之颂》一书焚祭梁实秋先生。

5月,为纪念五四,应《世界日报》之邀,赴曼谷演讲。

6月,赴港,在中文图书展览会演讲。重九日,六十大寿,在五家报纸发表六首诗。

本年起主持“梁实秋翻译奖”,年年担任评审,支持此奖,从未间断。

四川诗人流沙河编《余光中一百首》并附评析,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凭一张地图》出版。

1989年

1月,《余光中一百首》在香港出版。

赴吉隆坡,主持中央艺术学院讲座。

5月,主编的十五卷《中华现代文学大系——台湾:1970—1989》出版,并获本年金鼎奖图书类主编奖。主持“五四,祝你生日快乐”之多场演讲会及座谈会。5月,《鬼雨:余光中散文》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

9月,赴加拿大参加国际笔会大会,并应“加京中华文化协会”之邀在渥太华演讲。

1990年

1月,《梵高传》重排出版。散文集《隔水呼渡》出版。

3月,诗集《梦与地理》获台湾地区第十五届文艺大奖新诗奖。

7月,在纽约主持长女珊珊与栗为正之婚礼,再前往荷兰参观梵高逝世百年纪念大展,并在巴黎近郊奥维吊梵高之墓。

8月,《不可儿戏》在台北国家剧院演出12场。

9月,当选为台湾中华笔会会长。

1991年

2月,参加高雄中山大学访问团访问南非各大学。

4月,应邀赴港参加“山水清音:环保诗文朗诵会”。

5月,《不可儿戏》在高雄演出3场。

6月,应美西华人学会之邀,赴洛杉矶发表演讲,并接受该会颁赠“文学成就奖”。重九生日,在五家报纸发表诗五首。

10月底,参加香港翻译学会主办的翻译研讨会,并获该会颁赠荣誉会士名衔。

11月,赴维也纳参加国际笔会大会,并游历匈牙利。

1992年

2月,父亲余超英逝世。

4月,赴西班牙巴塞罗纳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7月,访问巴西。

9月,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首次回内地一周,在北京做演讲《龚自珍与雪莱》,并访故宫,登长城。

10月,参加珠海市“海峡两岸外国文学翻译研讨会”。继应英国文艺协会之邀,与汤婷婷、张戎、北岛参加“中国作家之旅”,在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6城市巡回朗诵并与听众座谈。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龚氏访问学人”。中英对照诗选《守夜人》出版。中译王尔德的戏剧《温夫人的扇子》出版,并在台北、高雄先后演出6场。

12月,赴巴西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1993年

1月,福州《台港文学选刊》推出《余光中专辑》。

2月,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邀请担任“到访杰出学人”。

3月,赴纽约看新生的外孙栗飞黄。

4月,会晤大陆歌手王洛宾,并由王洛宾将《乡愁》一诗谱曲。

5月,赴港参加“两岸暨港澳文学交流研讨会”,并发表论文《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6月,《20世纪世界文学大全》第五卷纳入一整页余氏评传,由钟玲执笔。

7月,主持“梁实秋翻译奖”评审。

8月,参加《联合报》短篇小说奖及《中国时报》散文奖评审。接待湖南评论家李元洛来台。

9月,与高天恩赴西班牙圣地亚哥,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10月,诗文合集《中国结》由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4年

1月,应邀菲律宾中正学院之邀赴马尼拉讲学一周,并在菲律宾大学演讲。评论集《从徐霞客到梵高》出版,并获本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

6月,参加苏州大学“当代华文散文国际研讨会”,发表论文《散文的知性与感性》。继访上海作协,会晤作家柯灵、辛笛。

7月,在台北举行的“外国文学中译国际研讨会”上发表专题演讲《作者、学者、译者”。

8月,在台北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诗人大会”上做专题演讲“IstheMuseDead?”。

9月,中山大学聘任为“中山讲座教授”。

重九日,黄维樑编撰的各家论余氏作品之选集《璀璨的五彩笔》由九歌出版社出版。

10月,赴布拉格出席国际笔会大会。

1995年

4月,参加厦门大学74周年校庆,应邀演讲,并获赠客座教授名衔,此为阔别母校46年后首度返校。

11月10日,台大50周年校庆,文学院邀请杰出校友演讲,主讲“我与缪斯的不解缘”。中译王尔德戏剧《理想丈夫》出版,并由台湾国立艺术学院在庆祝40周年校庆晚会上演出。

诗与散文纳入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的《现代中国文学选》。

1996年

1月,散文选《桥跨黄金城》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4月,赴香港参加翻译学术会议,发表论文《论的的不休》。

6月,参加《中央日报》举办的“百年来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大陆作家也有多人出席。应邀致词时,呼吁“莫为五十年的政治抛弃五千年的文化,并望两岸交流,多来作家。”

10月,《井然有序》出版,并获《联合报》“读书人本年最佳书奖”。

11月,应四川大学之邀前往成都演讲,并首次会晤流沙河。诗集《安石榴》出版。

1997年

1月,在香港举办“香港文学节”研讨会。

2月,应马来西亚沙巴留台同学会之邀前往演讲。

6月,应高雄市政府之请拍摄《诗人篇——春天从高雄出发》,在TVBS播出,赢得普遍佳评。

6月,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研究所钱学武以《余光中诗主题研究》为硕士论文题目,取得学位。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余光中散文》。

同类推荐
  •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五代政治局势的转变过程,简单介绍这一动乱时期的政治家和武将们的大致情况,第二部分讲述宋太祖,第三部分围绕宋太宗的统治,叙述了中国走向统一,实现中央集权的过程。
  •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本书作者回首往昔,叙述了她与父母坎坷的生活历程,特别是他们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际。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松树的风格、淡定的秋色和永远的怀念。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4)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李自成第五卷:三雄聚会

    李自成第五卷:三雄聚会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我和溥仪

    我和溥仪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
热门推荐
  • 白身姑爷

    白身姑爷

    一个年轻资深管理顾问,被特意招进了危机四伏的清氏家族,成了一名新贵――姑爷。
  • 穿越千金:邪王快走开

    穿越千金:邪王快走开

    她,淡漠无双,拥有绝美的容貌和无人能比的智商和势力。年纪轻轻,却是黑道上吃喝风云的第一黑帮‘荨阁’阁主。他,上帝的完美作品,霸道冷酷,这个名叫伊雪儿的女孩打乱了他的人生。
  • 重生大天尊

    重生大天尊

    巧合之下,意外穿越。“这个混沌怎么跟小说中的不一样啊……”“哥,你开你的天,剩下的事我帮你!”……“青琴,等我!终有一日,我会把你带回来!”“吴迪,把你那张欠扁的脸从我的法宝上移过去,哈喇子都快滴上去了!”“说多少遍了!老子叫无敌!还有我这么帅的,会流哈喇子!?”……这是一个热血、兄弟、情离又充满着不屈的传奇!
  • 首席宠妻无度

    首席宠妻无度

    五年,足以改变一切。沈汀然做梦也没有想到,她出狱的第一天就惹上了不该惹的人!“女人,我要你。”“女人,别人不疼你,我来疼你。”他的确是很疼她!每天都折腾得她身上很疼!该死的,沈汀然一直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惹上了这么一头狼呢?把她吃得连骨头都不吐!
  • 妙手丹仙

    妙手丹仙

    药王谷谷主刘一帆,世上最年轻的超级炼丹师,偶得一副至上药方,名为九转天神长生丹,传说吃了可以长生不死,可是要练此丹最少要达到炼丹的最高境界……困苦重重,他终克服天灾地难,不畏生死逆天而行,炼造乾坤仙丹,成就妙手丹仙!
  • 篮踏辩歌

    篮踏辩歌

    一个回不去的梦。一个曾让我们无数次感动得红了双眼。一个让我们多次被他幽默的言语动作而捧腹大笑。还记否,那一句“教练,我想打篮球”曾经的憧憬,曾经的热血,曾经的遗憾。灌篮高手虽然早就已经完结。可是,樱木花道、流川枫,大猩猩队长等等这些身影,却永远留在我们记忆深处,从来不会忘怀。愿能与您一起,去追逐那些不应该逝去的记忆,回忆起我们的青葱热血岁月。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毒医邪妻:废材也嚣张

    毒医邪妻:废材也嚣张

    她身世不明,在族中她受尽族人嘲讽。六岁的一次家族殿试,使她背负“废物”之名,在逃出族时,她无意救了身受重伤的他,却换来他的真心相待。一次来自灵魂深处的测试,唤醒了她那远古的记忆,原来,她不属于这个世界。后来,她以一支惊鸿舞来了结前世红尘,却不料它在兜兜转。再次相逢,她猛然发现他竟是如此的像他……一身医术,绝代风华,起死回生,独占天下!“触我逆鳞者,轻则死,重则生不如死!”“挡我路者,诛九族也不为过!”“若天要我亡,我便要天亡!”
  • 异界最强作死

    异界最强作死

    “叮,场景符合,任务生成中......”“叮,任务发布——走光的王家二小姐。”“叮,任务简介:将王家二小姐的裙子扒下。任务奖励:造化丹*1。任务失败惩罚:不用系统惩罚,宿主想必会被受害人活活打死。”“叮,任务期限:十分钟。”看着那壮的跟人形妖兽似的王二小姐,叶欢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这是一个关于无节操少年碰到一个无底线系统的故事。————————————我们的口号是:“不仅要作死,作大死,而且还要精通各式花样作死。”
  • 缉拿宠妃:皇帝提枪上阵

    缉拿宠妃:皇帝提枪上阵

    第一次,她用身子为他解毒。第二次,她用身子为他谋欢。第三次,他尝尽她的美好,执意留她在身边,成为他的女人,要拼尽热血,以繁华江山衬她无双之美。他是傲视天下的帝王,黄沙点兵,从未想到会捉到一只美艳的她。从漠视到深情,仿佛只用了一眨眼的时间,又仿佛已爱了千年万载。他是她青梅竹马的恋人,也是心怀野心的异国质子,隐于闹市,以为会成就霸业,不想却只成就了一片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