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教授的礼物
人们通常用“白衣天使”来形容护士这一崇高的职业,英国妇女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便是“白衣天使”中的表率人物。她因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进行护理而闻名,被誉为“提灯女神”。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南丁格尔曾在德国新教徒慈善机构办的一所医院里学习护理,她在护理事业上能获得如此卓越的成就,也得益于她丰富的护理知识。
南丁格尔在护理学校学习期间,有一天,学校里来了一位老教授,他给护理学校的学生上了一堂精彩生动的护理课,受到了每一个学生的热烈欢迎。当老教授结束了他对这所学校的拜访,欲赶赴他处时,许多学生依依不舍,老教授也不免为之所动,当下答应学生,下次再来时,只要谁能将自己的课桌椅收拾整洁,老教授将送给这名学生一件神秘礼物。
老教授离去后,每到星期三早上,所有学生一定将自己的桌面收拾干净,因为星期三是每个月老教授例行前来拜访的日子,只是不确定老教授会在哪一个星期三到来。南丁格尔的想法和其他同学不一样,她一心想得到老教授的礼物留作纪念,生怕老教授会临时在星期三以外的日子带着神秘礼物突然到来,于是每天早上,她都将自己的桌椅收拾整齐。但往往上午收拾妥当的桌面,到了下午又是一片凌乱,南丁格尔又担心老教授下午会来到,于是下午又收拾了一次。想想又觉不安,如果老教授一小时后出现在教室,仍会看到自己的桌面凌乱不堪,南丁格尔便决定每个小时收拾一次。到最后,南丁格尔想到,若是老教授随时到来,仍有可能看到她的桌面不整洁。终于,南丁格尔想清楚了,必须时刻保持自己桌面的整洁,随时欢迎老教授光临。
老教授最终并未带着神秘礼物出现,但南丁格尔已经得到了另一份神奇的礼物。那就是,南丁格尔发现自从桌面保持整洁以后,自己在学习时更专心了。
南丁格尔通过时刻保持桌面整洁的方式,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因此使自己更专注于学习,不致因为书桌上有其他东西而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由此可见,舒适、整洁的学习环境,对提高学习效率是有一定帮助的。那么,如何为自己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呢?首先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
一位心理学教授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为了测试学习环境等外界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这位教授找到了50个水平相当的小学生,把他们分为A、B两组,分别安排在两个教室里学习。他让教师着重培养A组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时书本及学习用具的管理,对学习材料的整理,以及对教室环境的维护等。而对B组学生则仅限于教授知识。
一个月后,教授发现,A组学生学习时的专注程度明显高于B组学生。A组学生的教室每天都有专门的值日生打扫,每个人都注意保持自己学习区域的卫生,整个教室看上去干净整洁。而B组学生的教室中随处可见堆放的杂物,卫生也无人管理。课堂上,A组学生的桌面只留该堂课需要用的书本,其他书本则被整齐地码放在桌斗里,学习用具都摆放在固定位置,需要的时候,学生们马上就能准备好,课堂上几乎不会因为准备东西而耽误时间。教授还注意到A组学生每人都准备了分类夹,各科学习资料都分类装好,贴上标签,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而B组学生则截然相反,桌面上各科的书被堆放在一起,铅笔、橡皮、直尺等用具就埋在书下面,当老师说道:“下面我们开始做练习,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下面的学生有的扭头在书包里翻找,有的在桌面的一摞书本中一本一本挑,一堂课往往找书本就耽误了七八分钟。翻找书本的过程中,由于桌面杂物太多,同学们很容易把学习用具碰到地面上,教室里总会时不时响起碰掉东西的噪音,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授从教室后面看去,B组学生的桌斗里也是杂乱无章,有的学生的桌斗满得甚至往外掉东西。另外,B组学生没有分类整理学习资料的习惯,所有资料都胡乱塞进书包里,致使很多资料在书包里被揉得破损、无法使用了,而且需要的时候也不容易找到。
最后教授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检测,他发现A组学生的成绩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或多或少的提高。相反,B组学生的成绩普遍明显下滑。并且,A组学生的学习热情都很高涨,总是保持着积极的情绪,课堂上与老师配合得很好,课上得有声有色。而B组学生却经常在课堂上“溜号”,老师提问时,只有几个人跟着回答,整体听课效率很低。
通过这组实验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很多教育界人士都提出,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习习惯,初中阶段重在培养学习方法,把握好这两个阶段的培养,高中阶段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日渐成熟,学习时就会更加如鱼得水。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的重中之重,那么,哪些学习习惯有助于营造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呢?
1.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充沛的精力,以确保第二天听课的质量。
2.保持学习区域卫生,保持桌面、桌斗整洁,为自己营造整洁干净的学习环境。
3.要善于管理自己的学习用具,用具不宜过于复杂(如结构复杂的全自动铅笔盒),以免分散注意力,经常检查完善自己的学习用具(如自动铅笔里装好铅芯,中性笔有水),以免需要时手忙脚乱。
4.要善于管理自己的学习材料,准备分类夹,各科材料分类收纳,便于取用。
5.放学前检查书本用具是否带齐全,以免把回家要做的作业遗落在学校。上学前再检查一遍书包,重新整理当天要交的家庭作业以及当天上课所需的书本,以免因遗落东西而影响听课质量。
教育是什么,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在习惯没有养成之前,取个正当适宜的开端,集中心力,勉强而行之。渐渐地不大觉着勉强了,渐渐地习惯成自然,可以行所无事了。这就是好习惯已经养成,足够一辈子受用。如果开端不怎么正当适宜,到后来就成了坏习惯。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
2.一鸣惊人
苏菲·莱斯出生在美国迈阿密附近的一个贫困家庭。小时候非常好动,而且喜欢不停地说话。或许人们不会想到,日后成为著名播音员的苏菲小时候却口齿不清,因此,她被送到当地小学中一个专门为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开设的特教班。
高中毕业后,苏菲成为一名环卫工人。但是,她一直怀揣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电台的一名音乐节目主持人。周围的人听了忍不住嘲笑她,像你这样连话都说不清楚,还想去当主持人?苏菲听了也不生气,心中暗暗告诉自己:“我一定会成功的!”
每天晚上,苏菲都会在她那间狭小的房间里抱着收音机专心地收听电台的主持人谈音乐,而且,她按照自己的想象做了一个电台模型,用一把梳子当作麦克风,向想象中的观众介绍唱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菲始终坚持不懈,终于有一天,她鼓足勇气来到了当地一家电台,告诉台长她可以做一名主持人,但被婉言谢绝了。
在接下来的那个星期里,苏菲有空就去找台长,让台长给她一次试用的机会。为了让苏菲知难而退,台长同意让她打杂,但是没有薪水。苏菲的工作是为那些不方便离开播音室的播音员送咖啡、打饭。这对苏菲来说,是接近梦想的第一步,每天在优雅、整洁的办公环境里工作令她心情舒畅,更为重要的是,她每天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著名的播音员,看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此后,在电台大楼里,人们会看到苏菲忙碌的身影,无论人们让她做什么,她都愉快地接受。干完自己该干的事情,苏菲就全神贯注地在一旁默默地观察播音员们的一举一动,分析他们为什么会受到听众的喜爱,他们的节目有什么特色,而自己还欠缺什么。晚上,回到自己的卧室,苏菲就一遍又一遍地认真练习。
一天下午,苏菲照例来到播音室的门外,一位名叫罗克的主持人来接班了,他是主持综艺节目的。当罗克从她身边走过时,苏菲感到他满嘴酒气,她不由得暗想:也许罗克先生坚持不到节目完毕就烂醉如泥了,果然,进入播音间罗克就语无伦次了。正在这时,电话铃声骤然响起,苏菲拿起听筒。台长在电话里焦急地说:“苏菲,我看罗克出了问题,你能打电话通知其他播音员,让他们过来接替他吗?”苏菲放下电话径直走进了演播室,她轻轻地把罗克移到一边,坐在了她期盼已久的工作台前。她打开麦克风的开关,坚定而自信地说:“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苏菲·莱斯,您忠实的音乐使者……”
这期节目播出后,苏菲大获成功。几年后,她成了美国最受欢迎的音乐节目主持人,最终实现了她的梦想。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既是精妙的人生哲理,也是我们课堂学习应该遵循的法则。无论做什么事,准备得越充分,效率就越高。苏菲能够一鸣惊人,成为最受欢迎的播音员,得益于她漫长的准备阶段所付出的努力。同样,我们要想获得好的听课效率,课前准备就必不可少。
课前的思想和心理准备,直接关系到听课的效果。我们都知道,在重要的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固然取决于平时的训练,但是临场发挥如何,则关键在于他的“竞技状态”,而这种“竞技状态”又和他赛前的思想、心理、情绪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心理负担过重,压力过大,或是过于“轻敌”,思想不够重视,都会使运动员不能达到最佳精神状态,以致影响运动成绩。上课,不是体育比赛,但是,就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取得效果的关系来说,两者有相似之处。
上课时需要的是饱满、高昂、振奋的精神,稳定、踏实、集中的情绪,这与课前准备有很大关系。那么,要想具备这样的精神状态,在课前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首先,正确认识新课的难与易。在知识准备的过程中,可能产生几种思想情绪:一是发现新课浅显容易,于是有的同学便产生了“轻敌”的思想,上课时精神不够集中,懒散、疲沓。有一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发现凡是预习比较容易的,自认为掌握得好的,上课听讲就不太认真,因而出了不少错;相反,那些比较难的,由于思想上高度重视,上课精神比较集中,反而没有出错。这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二是发现新课艰深难懂,于是怀着一种过分紧张的心理去听课,产生了畏难情绪。有的学生在难点面前缺乏自信,虽然上课能听懂,但是未能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因而不如其他的课收获大。三是发现新课枯燥无味,上课提不起精神,激发不起学习兴趣。有的知识,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趣味性,而有的知识,特别是某些基础知识,缺乏趣味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但在学习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同时,也应注意克服完全凭兴趣出发的学习习惯。总之,在知识准备中出现的种种情况,都可能左右你的情绪,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新知识的难和易,使自己能以饱满的热情、稳定的情绪去听课。
其次,上课前要有一种安静的气氛和环境。有的同学慌慌张张地踩着上课铃声进教室,上课几分钟心还平静不下来;有的学生在课间进行剧烈活动,上课了,还气喘吁吁。这样,老师开讲几分钟的重要内容没有听好,必然影响听课效果。为了上课时能够有一种稳定的情绪和集中的精神,课前的平静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每天应提前到校,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课间休息要有利于稳定情绪。
我们通常把课前准备分为五个方面:
1.知识准备。一般来说,新的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的。实践证明,人们可以从旧知识的复习中得到新知识。所以,要学好新课,一方面要复习好旧课,另一方面要预习好新课。这样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课,效率自然更高。
2.物质准备。课前要准备好包括课本、文具在内的课堂必需的学习用品,以备不时之需。不要等到老师讲课了才找这找那,这样不仅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而且还会打乱听课思路。
3.精神准备。提前几分钟入座,稳定精神,并可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进行知识回顾,上一节课学了什么?这一堂课将要学习什么?这样有助于上课后很快进入角色,相反,如果不做好精神准备,怎么能专心听讲高效率听讲呢?
4.心理准备。听课不能带着情绪,不能凭对老师印象的好坏,更不能凭对某学科有没有兴趣。无论哪一科、哪一位老师上课,都必须认真去听。不同的老师对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不可能适应几十位同学,每位同学要在摸清老师的教法特点的基础上去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心理准备导致不同的课堂学习效率。有的学生一见老师进教室就分外高兴,总盼望上课时能向老师多学点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种心理状态就必然使课堂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若缺乏这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学生要努力调整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