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18600000004

第4章 有阳台的房间

1.东疆巴里坤草原的牧民既住毡房,又住土坯房。

2.俯瞰东莞樟木头镇的花园小区,即便是隆冬,依旧郁郁葱葱。

3.在岭南餐厅里看到株葡萄,和竹子长在一起。

路过海景房,车厢内说话的语气发生了改变:豪宅、楼王……这些词再一次让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加大,变得陌生,让我不断怀疑,人何以要如此贬低、摧残自己?他们说,这个豪宅区因现代、简约、高雅,一开盘就夺人眼球,这里的业主拥有率最低的车是奔驰,大多为捷豹、路虎、宝马。

我并非不喜欢现代、简约、高雅的住宅,可如果这些词汇已被寓言化,听起来便有股怪味。那些瘦长的楼房斜斜地插在海滩上,耸着肩膀,裸露而出的阳台,能让主人享受到海风、白云、日出。那不是阳台,而是检阅台,是俯瞰众生的固体云团,冷漠地高悬于半空,对楼下所发生的一切都浑然不觉,就那么敞着,像演员,定格在某个瞬间,只等照相机的咔嚓声响起。

若要参观这样的海景房,要先交五万“诚意费”……梭罗将城里人的生活总结为“与人共用一堵墙”。他说,在印第安人的符号里,房屋象征着一天的进程,树皮上画下的或刻下的一排房屋,代表着他们安营的次数。在他们的观念里,居所是可以移动的,不必死板地像螺丝钉般拧在某处。

听说海村房价很低,我兴冲冲赶去。村子位于商业区旁,公交车一路堵塞。对这个老区来说,所剩的空间已经很少了:到处是摩天大厦,楼挨楼,而炎热的天气,似乎将所有的人都驱赶到了大街上。街道人满为患,车速明显低于别处,两旁是酒店、餐厅、银行……一条停泊车辆的黄线,将那个世界隔绝于公交车之外,出入那里的人,优雅、阔绰。一拐弯,熠熠生辉的玻璃大厦变成三四层灰楼,街道依旧拥堵,壅塞着便利店、小吃店、水果摊。

问保安后得知,对面一拐便是海村。热浪夹杂沙尘,滚动在街道上,窄巷变成更小的里弄,车辆少了,到处是匆忙的双腿,人流汹涌。

终于看到两个大字:海村。这是片灰暗楼宇,近百幢混凝土建筑体饱受风吹雨打,发霉、污黑,密麻麻交织成片,一副脏兮兮、病恹恹模样。和近旁玻璃大厦的光鲜相反,这里是个颓落之所,像巨大蜂巢,无论四五层,或七八层的楼,每一幢楼和另一幢,都一模一样。从火柴盒大小的窗户里,探出各类衣服,荡在半空。这片楼宇的问题根本不是混乱,相反,步入其间,发现它有其自身的道路、结构、顺序,而且在它的顶部,笼罩着一股无法遮掩的颓败之气,那是自建成后,因无力修缮,而透露出的衰亡之气。它像个巨兽,再也无力奔跑,被远远地抛弃在某处,于是,就在那里等待粉碎、毁灭、坍塌。

中介男是个矮小的人,身材介于矮子和侏儒之间,肤色黧黑,一双异常活泼的眼睛,目光里闪烁着亮晶晶的东西。他穿白衬衫黑西裤白皮鞋,看得出那鞋子已经很旧了。他梳着分头,态度严肃谦恭,不失尊严,坚决让我先填写一张表,写下电话号码,说要给上司交代,否则就不能带我去看房。

令我惊诧的是,他不仅说的是标准普通话,且声音洪亮悦耳,发音咬字那样完美,无论平仄,不管前鼻音后鼻音,鱼贯而出,点滴不漏,使得声音与身体形成强烈的不一致。当潮水般的打工者你死我活地竞争工作机会时,纯正普通话,令矮个男凸显出来。

我填了,但写错了号码中的一位数字(他们会疯狂地拨打电话,或将信息转卖给别的中介……),于是,他立刻敏捷地伸出手,拎起蜂窝状钥匙团,迈着妖怪般的小碎步,朝一栋灰楼走去。

路边楼房不断重复自身,灰黑四方块,一簇一簇。路上走着穿汗衫的老年男子,拍打皮球的孩子,拎菜兜的妇女……看上去,这里的人们依旧生活在原来的秩序里,所有的事物都还那么固定化、神圣化,所有的人都安之若素;然而,当更高的楼房挺立在近旁时,这里的内部,已发生异变。

中介男边走边劝我,不要租房,要买房,说这里马上就要拆迁,补偿费会很可观。我停下脚步,盯视他:何时拆?他又变得支吾起来,含混地说:“周围都发展了,不可能只剩这么一块……”原来,拆迁是他个人的预测!我再次盯视他。他的脸色变得惶惑,鼻翅儿不住地扇动着,嘴里嘟哝着:肯定要拆……这幢六层楼的入口通道很窄小,简直可以阻挡住一辆汽车,进入后,大团浓烈的黑暗倾倒而下,将人罩住。建筑结构非常低,感觉肩膀上就扛着楼板。楼内是条大通道,两侧是门对门的单间,像某些大工厂的宿舍。摸索着上到三楼(楼梯上满是瓜子皮、糖果纸、黑泥、纸屑),在一间防盗门已坏的屋子前停住,中介男取出钥匙,捅了许久,像小偷作案,又用身子一挤,才将门撞开。

一股霉味扑鼻而来,我觉得眩晕、窒息,几乎要吐出来。扶住墙壁,凝神细看:其实,这只是一间房,中间靠墙是张双人床,对面柜子上有电视,大衣柜是原木色,一推,吱嘎响,小阳台旁毗邻着厨房和卫生间,面积袖珍,仅供一人缓慢转身,若转得快,鼻尖会碰到墙壁。屋里很憋闷,我站在阳台上大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后,返回,试着再次认真观察这间屋:卫生间有喷头,厨房里有垃圾桶,双人床旁有木凳……这个空间实在狭小,导致什么零碎东西,都被变形、放大、膨胀,浮凸到眼前。这房子三十平方米,卖三十五万,月租一千二百元。

另一间四十平方米的屋子,卖四十五万,月租一千五,其内部光线略明亮些,也是一间屋,被隔板分开,外部客厅,内部卧室,同样是双人床、柜子、电视;左侧厨房,右侧卫生间。这屋子的各处都要更宽松些,让人的压迫感要更少,但依旧令我皱眉:在这样的屋子里居住,人及其需求全都萎缩了,倒头就睡,就吃,就上厕所,唯一的娱乐,是看电视。

但中介男挥动他小矮人的手掌,打着魔术的手势,意味深长地说:“这种户型,出租最抢手。”他在“租”字上面加重了语气,那腔调似乎在说:“我知道你根本买不起房。”

哦,这个膨胀的城市需要帮手,需要劳力,那些来自乡下,来自更偏远省份的人,不嫌弃这些屋子狭小、低矮、幽暗,而更在意它毗邻商业区。

带电梯的房子六十四平方米,房价八十七万,不租。敲门后进入,房主是个二十七八岁的女子,黑连衣裙,无妆黄脸,拖鞋。客厅的沙发上堆着杂物,圆桌上是货单、订书机、复写纸;小卧室的单人床摊着被褥,阳台仅半米,从铁栅栏里撑出去几件衣服,大卧室里用木板搭起一层层柜子,塞满花花绿绿的童鞋盒。大阳台被主人改成厨房,各种调料罐邻近窗户,油污深重。卫生间小得出奇,架在墙上的淋浴器,垂直挂在马桶上方。回到客厅,突然,楼下嘈杂声攀缘而上,像那些阳台是葡萄藤,直逼耳膜。这间屋子没有粉碎花、蕾丝边、卡通玩具做装饰,显然,从来没有打扫过,没有擦过。女主人将这屋子改造成办公室、仓库、展示厅,事实上,它更像一间牢房,没有任何特殊风格,各处都支离破碎。这屋子从温馨居所变成交易所,这女子,从珍珠变成猪猡。

返回时的沉默是尴尬的。钥匙串发出窸窣声,像一窝蛐蛐,绝望笼罩着这个口才绝佳的男人,他不再多说一句话,一个字,活泼的眼神趋向迷幻,小小的手掌不再挥舞。他没有完成任务。而这任务,和他的午餐紧密相联。一种既怜悯又悲哀的感觉,从我心中油然而生。似乎,我活生生,从他手里抢走了装满饭菜的盘子。

这条路,他是熟悉的——他每天不知重复往返多少次。这个穷困潦倒、一事无成的矮个男人,从我到来的第一秒,就已预感到这个结局——故而,他要挽留下电话号码,以此证明他所做的一切,不是无用功。他见惯了那些来了就走,头都不回的人,于是,先发制人。

我们在中介公司门口道别后,我穿过窄小街道,朝公交车站走去。

阳光下,汽车尾气像一团燃烧的雾气。有孩子跑过,虽然衣服脏污,头发黏糊,但尖叫声却充满活力。拐弯处,闪光的摩天大厦已近在咫尺,我顿足,回头,身后的那片城中村,简直像个巨大的垃圾堆。它很快就要被拆迁?我几乎要相信这个判断。而那些出现在车站的人群,每一个,都格外干净,精神抖擞。也许他们,就蛰居在海村小屋,一旦离开那个窘迫之地,拐个弯,便陡然显得,和这个城市格外匹配……站台上,一男子穿浅蓝短袖衫,黑裤,黑皮鞋上落满灰尘,脚下是透明大袋,可见乳白色枕头,绿格被套,毛巾,旁边是深蓝手提袋,肩上斜挎电脑包。他不断抖动右腿,眉头紧锁,一脸阴郁;另一个女子,脚下是拉杆箱,肩头斜挎亮光黑皮包,怀抱淡黄狗熊——可她,显然,已超过二十岁!

我和他们站在了一起。无论我穿着怎样的衣衫,拎着怎样的包,都和他们一模一样。

我们共同构成这个城市的内里:漂泊、动荡、怪异、温馨。

我房子的前主人,若不是在中介公司看到,而是在街上,我会疑心她是翘课女生:直黑长发,无妆的脸,大而白(简直太白了,耳后的皮肤透明),湖蓝夹克晃动银链,瘦腿牛仔裤扎入深粉高帮运动鞋内,双肩包晃悠。她肯定不是富二代。公主的霸气是敞亮的,而她的眼神迅疾地从我头顶擦过后,摆明了一个讯息:除了买房,请别说多余的话,哪怕一丁点交流,都是负担。她自动维护着一种神秘。

从小镇到广州、香港只需一小时,到深圳才二十分钟,滞留于此的女人,像一场投石事件后的涟漪,一圈圈扩散,每个不难看的女人,都有复杂的前故事。

阳光从街面反射进小屋,她坐在玻璃圆桌旁的小椅上,半边身子陷入幽暗,侧脸和中介女聊天。看得出,她们很熟络。她说的是普通话,听起来,音与形完全切合,但我听得出,她并非完全掌控了普通话,词与词间,总有种微妙的生涩,即便她不断遮掩、矫正、修补,我依旧能捕捉到她的来路:她来自北方,来自乡村。

我恶作剧地朝她的胸滑眼一看:灰T恤下,弧线微弱、幼小,简直无力承担一只大手的掌控。

我说,能再便宜点吗?她拿出手机,背转身,头发淹没整个手掌,唤出英文名字:Andy,Andy……Andy……Andy,这名字像块带筋的骨头,咬在嘴里,怎么都不对劲。看不见的Andy发出魔法咒语,通过天线,遥控着她。

一切都变得古怪起来:女孩浑身上下的松垮散淡,突然被打翻,变得脊背僵硬,像演员摆脱了自身,而进入到另一个角色中。时间持续得很长,以致让我感觉,那Andy简直是在训斥她。

她终于回过头,脸像A4纸,无任何表情:可以再便宜两千。我得寸进尺:五千?

她摇头:不。我计较钱财的模样,在她看来,肯定俗透了。她的眼神突然从一贯的迷蒙,变得犀利起来,但那种锋芒,又总是回避着和我正面交锋。她的浑身上下都写着古怪、暧昧和纠结。她不再说话,沉默起来,不屑将讨价还价进行下去。她的沉默里还携带着歧视。这歧视并非仅仅来自富裕,还有年龄。

她才二十六七;知道我是文人,靠文章维生,没名气,从新疆来……这一切信息组合成团,让她投向我的目光,比刀刃还残酷。两千和五千,有那么大差别?!我浑身颤抖起来。此前,我已从中介获悉,其实,她不过是普工出身;其实,她根本不是这套房子的主人,也不是女主人;其实,她是在这三四年里,才把自己活得像个人。如果她穿着工装,端着盒饭,走在去工业园的路上,没人会注意她。

挽救了她的,是她的那种白……在南方众多黧黑的面容里,那种白,有着别样的诱人之光。除了白,她的眉毛很淡,眼梢上挑,嘴唇厚实,根本算不得标致,因匮乏文化修养,她还显得笨拙,无灵光。然而,白……当她亮出了那张底牌后,飞升而出,变成凤凰。僵局令我分外别扭,想夺路而逃,豪气地丢下句:不买了!但我喜欢那房子。装修是半年前搞好的:棕黑木门,细纱蚊帐,厨房柜门果绿,沙发靠垫上紫花纷飞,背景墙橘黄。这个按少女情态布置的屋子,一切都是九成新。最重要的是,客厅之外,有个大阳台。阳光直接照射在瓷砖上,反射出银光,让那里像块硕大的美玉。阳台外,是荔枝树和大王椰、簕杜鹃和紫玉兰。我猜想这屋子能治愈我的失眠症,而我已持续一年多,无法安然入眠。我的焦虑让内脏的某些器官隐隐作痛。

我无法继续与那张白脸抗衡,最终妥协:我要了。于是,中介女带着我和她,一起去房子查水电,结算物业费。一路上,女房主和中介女相谈甚欢,她说自己刚来小镇时好傻,看到第一套房,就买下来,以为要住一辈子,倾力打扫,买花养鱼,没想到,几个月就搬走了。她为何搬家,此后,又住过几套房,最终变成现在这样,我不得而知,现在,她们的话题转移到香港,新款LV包、安全母子奶、防潮肉松、双层巴士……聊得热烈时,她的舌尖弹跳出一个字:中。

从“LV”转换到北方乡村的“中”,这之间,似乎只花了一秒钟。她那年轻的身体仍旧保持着一团稚气,和她幼小的乳,灵敏的臀,混在一起;但同时,她的身体里又散发着一种怪诞的粗俗,她的花蕊里有腐烂之气。

结算费用时,煤气几乎没用,水电费少得可怜,显然,屋子装修好后,基本没人住。她卖它的理由是:打理起来太麻烦。她走后,中介女告诉我,她住在小镇最贵的小区,一套两百多平方米的房子中,光装修,就花了五十万。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个房产交易中心。她的世故令我瞠目:在最后一刻,她不愿接受转账,要求付现金。我是外地卡,要第二天才能到账。但是,不,她精明到苛刻,她不能等,哪怕一夜都不行!

她不相信允诺,她的要求是:现在、立刻、马上……付现金!当她在表达此意时,那个说“中”的稚气女孩不见了,在她那貌似少女的体态内,闪烁出一个充满戒备、防御和决绝的女人。她空有少女的壳,而其内里的鲜明艳丽,早已干涸,她不仅是个熟女,还是个冷女。

僵持中,中介女提出,由中介提现金付给她,而我转账到中介。于是,她点点头。她那黑直长发,紧绷、狭小而隆起的臀部,几乎不存在的乳,女学生式的脸……在我看来,都像隔夜菜,样子完好,却已变味。我看不透她:这个住二百多平方米房间的女孩……她早已不是女孩!她比我更紧张、焦虑、没有安全感;甚至,比我更老。她的衰老根植于她的体内,像根钢弦,使她在某些关键时刻,豁然释放出狰狞。当她不顾一切,绝望,乃至诅咒般地说出——现在——时,其实,已说出了她的人生哲学。

三个月后,我从中介女处得知,她已和Andy分手。她用六十万的分手费,买下两套装修高档的两居室,每月可收租金三千元。

她会有男朋友吗?我好奇。中介女大笑:穷小子多得很。

去香港旅游,除了带回两袋巧克力,还有一个词:阳台。在那个东方明珠,导游每到一处就说:那是某某人的豪宅。判断房屋是否是豪宅,有个简单标准:是否有阳台。每当她慨叹“只有非富即贵的人,才能住上有阳台的房间”时,我就将手指在裤兜里并拢成枪,暗自举起,喉咙里发出无声的一声:砰。

我并非讨厌那具喋喋不休的躯体,而是讨厌那种赤裸裸、毫无羞臊感的世俗哲学。

我终于住进这间有阳台的房子。拉开玻璃门,倚栏远眺,看到位清洁工,伞状雨帽,灰色雨披,中裤,拖鞋,持长柄大扫帚,哗啦啦扫落叶。我想起乌鲁木齐: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大雪正降落在那个中亚的中心。那个孤独、硕大、总被闲置的地带,曾是我的家。突然间,那个清洁工在我的脑海里发生了置换,我看见手拿铁锹,穿着过膝羽绒服,嘴喷白哈气的自己,在乌鲁木齐南方,正在扫雪。那是一九九三年的冬日。

有朋友建议,我应该在阳台上摆个铁艺圆桌、两把靠背椅;我应该在客厅里铺上地毯,挂上油画或国画;我应将咖啡或普洱,倒进边缘镶银,鼓凸部饰有玫瑰花的白瓷杯;我应该……而我却什么都不愿做。我宁愿阳台空空荡荡,墙壁空空荡荡,地板空空荡荡。

一切都显得空空荡荡……在乌鲁木齐,我占用过太多资源,现在,那些曾属于我的圆桌、地毯、油画、白瓷杯……皆堆砌在箱子里,一摞摞,放进储藏室。当它们不再被主人使用时,它们便死了,尸横黑屋。多久?还需要多久?我才能回到家,重新翻腾出那些杯子、地毯、油画?我是在离开乌鲁木齐后,才发现,一个人随着离开故乡而失去的,要比那片有限的土地多得多。

这间岭南小屋,面积是我从前屋子的三分之一,所幸,它有个赤裸的阳台,能看到屋外的树木,层层叠叠,风景画般。在南方,我痴迷地看着各种各样的阳台:栏杆涂着蜡白色、铁青色、淡黄色、亮黄色、赭石色或浅桃红色,装饰着屋宇。人们走出走进,说话声毫无障碍地传到街边。而在北方,阳台是封闭的,人们安装上双层玻璃,用双面胶贴住缝隙,从十月开始下第一场大雪起,到第二年五月,阳台都紧紧关闭,玻璃上凝着冰霜。直到六月,主妇才会将阳台上的玻璃窗打开,迎着暖风,擦净玻璃。

南方阳光不似北方那般干练果断,总含有太多水分,一件衣物吊挂在阳台,居然一天都干不了。而在我的家乡,号称“日光城”的哈密,湿衣服晒在外面,一两个小时即可干透。在南方,人们洗衣服要抬头看天气。称职的主妇,在晴天的大早,便会将被单、床单、窗帘等大件洗好,拧干,放在盆子中,抱到小区的体育器械旁,将单杠、双杠都变成晾衣架;甚至树杈上,也挂上小孩的衣裤。

各种地方都被用来晒衣服:大铁门上、摩托车后座上、两幢楼房窗户间的铁丝上、工厂宿舍敞开的长方形阳台上;各种衣服都被晾晒出来:衬衫、T恤、牛仔裤、长筒袜、短裤、胸罩、手套、袜子、连衣裙……当它们被吊挂在半空时,摇摇晃晃,飘飘荡荡,像主人某部分活着的生命特质,还留存在里面。

在北方,人们很少当街悬挂衣物;尤其在北方乡间,女主人绝不会把内衣裤赤裸裸吊挂出来(那将是对邻居的最大羞辱,甚而可以引发械斗)。而在南方,我目光所及的,那些正在晾晒的衣物,实在太多,简直,比街上的行人还要多。

如此之多的人,如此随随便便!最初,我的眼神像被强光照射,异常难受;半年后,我逐渐原谅了这样的举动:他们也想将衣服搭在阳台上……然而,他们没有带阳台的房间。

故而,某些在农业时代积攒下的禁忌,到了工业时代,土崩瓦解。

住进这间有阳台的小屋后,我写下我所看到的南方,南方阳台,南方那些常在晾晒的衣衫。离开故乡,我成为名副其实的无产者,没有任何生活资料,只能靠写作维生。我每天都坚持写作,从不怠惰。每当灵光闪现,我即刻将它记录下来。我写下我所看到的,体验到的,不是要将个人琐事自恋式展览,而是觉得,只有将自己的个人体验,连血带骨地掏挖出来,才能和整个民族的历史经验叠合。

我是个多余的人吗?从乌鲁木齐离开,再回到那里几乎是不堪设想的;而我在这里,将居住到何时?也就是说,我的未来,永远是大海中漂泊的那艘孤舟,完全听凭上天的召唤。与其说漂泊者是我的生存状态,不如说,它就是我的人生态度。

思考——写作!写作——思考!这几乎是我到达岭南的全部生活!

在这里,我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没有同学,没有社交,没有同情,没有嫉妒,只需在凌晨时分,将自己启动,燃烧起来,便可。我坐在书桌前写作,全然不顾这是唐吉诃德式的挑战。我写,发疯似的写,没有任何力量能让我停下来。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

我停止敲打键盘,被这清脆的歌声所惊骇。

——歌声从邻居家敞开的阳台,毫无阻挡地,来到我的赤裸阳台,再粘附到耳膜上,每一个音符,都那么清晰、准确、有力。

我的邻居,一个香港老人,精瘦身材,雪白头发,金丝边眼镜,裤缝笔直,浑身干净异常,总是蹑手蹑脚来,蹑手蹑脚走,窗帘永远关闭,自行车永远挂着锁链;可是,他居然克制不住某种古怪嗜好,这一天,拧大音响,播放出《我们新疆好地方》。在岭南四面果绿的空间,这些陡然出现的“戈壁……沙漠……积雪……”,饱含着偏执和孤傲,甚而,有种不合时宜的美。之后,他输送给我的,是《送战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甚至,还有《二○○二年的第一场雪》!

他曾是支边青年?他曾有过一个新疆女友?他知道他的现任邻居从新疆来?或者,很简单,他只是喜欢新疆歌曲中那种简单的欢快?然而,当这些欢快的音符回荡在我耳畔时,我却感觉它们像是在呜咽和哭泣。不……我并不想在这样的环境里,听到这些歌,这歌声让我沉重而难受。我心绪慌乱,从电脑前起身,在屋里来回踱步。哦,一个人想凭借汽车、火车和飞机,在短时间内迁徙别处,借此忘记过去的想法,多么幼稚!我依旧生活在过去的习惯、过去的思维、过去的场景中;我依旧,佩戴着“新疆徽章”。

恍惚中,我看到自己在乌鲁木齐冬日,在阳台上跑步。窗户开了条缝,吹进冷冽的空气,像刀刃,搅拌着胸腹里的肠胃。我在挥臂抬腿时思考:是继续滞留,还是离开?

某个时刻,眼泪止不住流下面颊;但也有不同的时刻——不是悲愤,也不是绝望——而是勇敢的时刻,我感到身上重新焕发出一种力量:我将对任何人都不再存有希望,也不再对周围环境寄予厚望,我将变得不需要依靠外物,自己去寻找活路。如果……如果黑暗通过所有感官所加于心灵的,是伤害,那我将义无反顾地选择漂泊。

新生以独特方式开始:命运将我推至岭南。在当代中国,没有比珠三角,更开阔、更自由之地了。所有的植物:无论芭蕉、荔枝、芒果,都因猛暴抽长而遮天蔽日;所有的声响:无论鸟鸣、蛙叫、蝉声,都因生命力旺盛而肆无忌惮;所有的城市,无论街道、楼房、人群,都因欣欣向荣而更适合个人奋斗。

骑着自行车,在东莞小镇四处转悠时,看到那些阳台外挂着浓重雨痕的矮楼时,景色突然变得疏远起来,我想起乌鲁木齐,那些挂着冰柱的灰色楼宇。啊,乌鲁木齐,冬日的夜晚,万人空巷,白雪覆盖;而东莞小镇,宵夜才刚开始,虾粥才端来。啊,一个城市已经睡去,另一个城市才开始亢奋。

从乌鲁木齐出发,来到东莞;从一个写作场,来到另一个。西北是我的根部,是传统的那部分;而岭南,是我的枝丫,是敞开的那部分。

我终于找到了有阳台的房间。在这个屋子里的我,像被重新制造出的另一个自己;从此,我便像钉子一样,牢牢楔入南方的墙板。我不愿丧失信心,怀着逆风而行的奢望,为自己寻找着更理想的生存场。我在这间屋子的内部获得了安全感,又通过阳台,获得了蓝天、白云和青山的垂青。哦,我在人间的居所如此奢侈,正是这种奢侈,让我感到头颅的高贵。

不仅要活,还要活得更庄严、更顽强、更自由一些。

同类推荐
  •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本书围绕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展开论述,内容包括班主任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从怎么办到怎么做、做学生心灵的捕手、班主任要会开展人格教育。
  • 悦读MOOK(第九卷)

    悦读MOOK(第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客观与偏见:美国主流报纸台海问题报道研究

    华报道是美国媒体的重要报道领域,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这种趋势越发明显。就整体而言,美国媒体涉华报道以负面为主,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肯定,在报道台海问题时,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本书引用英文报道原文,通过解读1992年以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台海问题报道,揭示其对两岸报道立场的严重偏差。
  •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

    您也可以尽览全书,在闲暇之余,您可从《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中觅到华丽词章,让您在休闲时光里与美词相伴、满口生香。中国人历来爱热闹,婚丧嫁娶、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众宾客齐聚一堂之时,怎能没有司仪、主持以妙词新语为气氛添砖加瓦?更有各种酒席、宴会,也少不了祝酒致辞。如果您还在为“理屈词穷”而愁上加愁,就一定不能错过《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婚礼、宴会、生日、节日、葬礼、商务庆典及其他多种喜事庆典主持辞及经典致辞,《红白喜事主持辞及典型致辞》应有尽有,您尽可取己所需,在四方来客面前风头尽显。
  •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研究

    国内第一本从民商法学视角考察中国报业集团法人制度变迁史的学术专著。全书以新闻出版改革为背景,以转型期各报业集团法人定位的不同时段为经,以各家报业集团在三个时间段的不同表现为纬,深入细致地论述中国报业集团从事业法人走向企业法人的转变原因、发展进程、组合模式、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异同,旨在探寻建设中国一流报业集团、实现中国文化产业腾飞的发展路径。对于深度了解当代中国报业集团的体制机制改革,为中国报业集团的做大做强提供理论支撑,对丰富和发展中国报业理论有一定意义。
热门推荐
  • C,那时开始的我们

    C,那时开始的我们

    人们经常这样说,相遇就是缘分。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在这个偌大的世界上,有的人认为,能够彼此遇见已经是几世修来的福气……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校园里,青春的时光像空气般,仿佛萦绕四周,却又捕捉不到。幸福、温馨、彷徨、孤单,这些在青春期里总是普遍出现的词汇交织在一起,究竟会变成怎么样不平凡的故事呢?
  • 白云观传奇

    白云观传奇

    重庆南部綦江县石角镇境内有一座雄伟的大山叫瀛山,山上奇峰兀突,怪石峥嵘,悬崖千丈,寒谷幽深,古树参天,山花灿烂,银湖泛波,清泉潺潺,白云缭绕,雾起山间,山上山下梯田重重叠叠。来到瀛山,春可赏花,夏可纳凉,秋可观景,冬可看雪,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美不胜收。还有更让人惊叹的是,一千多米的高山上,竟然有只能在河边才能看到的数米厚的鹅卵石层。真是造化钟神秀,奇山佳景多。
  • 女人要懂点催眠心理学

    女人要懂点催眠心理学

    催眠是一门严谨的、系统化的心理科学。很多时候,催眠都具有神奇的效果,它能帮助人们克服许多人生难题,尤其是可以深入人心,探知人心深处最为真实的心理意识。催眠心理学之于女人,更是实用至极。无论是女人希望通过催眠自己的心灵来获得宁静与幸福,还是想要通过催眠他人来探知他人的内心,都需要掌握相关的催眠心理学知识。本书从催眠心理学的历史开始谈起,运用趣味的语言来将看似难懂的催眠心理学简单化,从而使更多的人掌握并熟练运用。跟随《女人要懂点催眠心理学》,跟随心理催眠师上官文姝一起去修炼心理催眠技巧,你将拥有开启潜意识、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力量,从而获得成功、幸福、快乐的心理秘方。
  • 末日惊变

    末日惊变

    宅男阿飞像往常一样守在电脑旁,紧张的盯着屏幕上Boss的血量值,绚烂的技能在老牛头怪上炸开了花,然而激烈战斗的阿飞却没有注意到窗外的景象。窗外血色蒙蒙的一团团云彩向地面越来越近,一朵朵红云劈下一柱柱黑色闪电,如同游戏中法师的末世审判技能一样,隆隆作响,阿飞被雷声吓得一屁股坐起来,鼠标都扔到一边去了道:“我日这是什么鬼?红色云彩还劈雷你当这是刷怪呢?"阿飞急忙穿上拖鞋,奋力打开窗子,卧槽真是NB这是什么状况我是不是没睡醒呢?”一道紫色的闪电以惊人的速度划过天际,只听一声惨叫:"卧———槽————”自此一个乱世魔头就此诞生,掀起了一方风云...
  • 死亡空间ol:救赎之战

    死亡空间ol:救赎之战

    DS3一年后,血月们对地球发动总攻,地球如临末日,玩家守贤在这末日中和4位同伴寻找着自己的救赎之路。最后会是血月的力量带来绝望和毁灭,或是人类的反抗会迎来黑暗的曙光?全新高能理论颠覆之前的大大们的解释。这一次,让我们以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感受游戏带给我们的平凡,没有逆天的能力,也没有过人的才能,只因我是一个普通人,从头到尾都是普通人...........每周更新敬请期待与评价...
  • 哈利波特之诸神降临

    哈利波特之诸神降临

    黑魔王是他的先行者,食死徒是他的家人。他被视为纯血的骄傲。他和哈利波特终究做不成朋友。他为斯莱特林敢勇于面对格兰芬多怒火。这个世界很大,想多走走看看,当诸神降临,万物苏醒,请做好准备!
  •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麦克阿瑟(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他曾经打过败仗,然而,他却把失败的捕猎当作磨练自己技能、增添对成功渴望的手段。有人说他是一名笑对失败、超然前进的将军。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耀眼的将星,美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杰出将领。
  • 阿婆主我们不约

    阿婆主我们不约

    有些人总是吵着要日狗,狗来了可人却没有去。念如雪想这些人一定是很幸运的,因为她总是说着要日狗没有去日,现在狗追着打着要她日他!“大大约么?”“不约不约,旺财我们不约。”有时候自己约的炮,含着泪也要打完。“念如雪,现在你是要叫我老师,还是要叫我旺财?”“……QAQ老师我错了。”就算是FFF团想要烧了你,也要从我身上跨过去。“你看看B站的人都吵着要烧了我们,你有什么想法吗?”“放心,他们不烧真爱的!”是的,他们不烧真爱,所以我们永远都会在一起。【报复社会,配上辣条食用更加】
  • 倘若时光不远

    倘若时光不远

    这个故事,请认真看好好吗?毕竟,这是,他们真真切切疼过、哭泣过、绝望过的青春岁月啊。我遗忘过,我失去过,我绝望过,到现在,我还有什么不能承受的?我一定,不让你再次哭泣了。等我,拥抱你。
  • 开天之我主大荒

    开天之我主大荒

    无神功,不能脚踏九州!没宝典,不能威震八荒!处不在世家豪门,无万千宠爱于一身!生不在仙门道宗,没神女、仙女投怀!这只是一段悲怆的草根崛起史!这只是一段小人物向天挣命的燃血岁月!让我们望穿迷途,从那支离破碎里,去寻找残缺的真相!让我们栉风沐雨,以那一曲曲的辛酸苦辣,来谱写人生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