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谓“农民工”
所谓“农民工”,就是“农民工人”。“农民”是他们的身份,他们是拥有土地的居民;“工”是职业,他们从事的是非农业的工作。所以,所谓“农民工”,是指“身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农业户口的工人”。农民工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我国大陆的农民工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开始大量涌入城市而渐渐出现的。从全国来看,最开始的农民工主要以建筑业为主,接着就是制造业。改革开放以后,农民工流动的规模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流动迁徙的形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跨地区流动,随着沿海地区工商业的快速发展和劳动力的不足,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大量短期甚至长期迁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种人口流动也称为“民工潮”;另外一类流动则是农民就近流动到快速发展的本地城镇。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2亿人。
尽管农民工在城市里干着最累、最脏、最苦的活,但他们的工资却大大低于干着同一工作的城里人,而且常常被拖欠。这对农民工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
尽管如此,总体上说,农民工进城打工获得的收入还是比他们原先在农村干农活所获得的收入要多得多。这是农民工能够继续呆在城里、我国2亿农民工能够继续存在的重要原因。尽管这很不公平,但这种代表着城乡差别的社会现象恐怕在短期内不会消失。好在党和政府已经开始关注农民工问题,采取了、并将继续采取许多措施以改善农民工的劳动和生活条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2.农民工的收入
农民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劳动收入,又通过省吃俭用逐渐积累自己的财富。尽管农民工之间在职业、收入等方面差别很大,有的通过创业成了大款,有的通过自我奋斗升为高级白领,当然更多的仍然在打工,但总体上说,他们的收入增加了。
据调查,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长5.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2.1%;600~800元的占5.2%;800~1200元的占31.5%;1200~1600元的占33.9%;1600~2400元的占19.7%,2400元以上的农民工占7.6%。受雇人员的收入和自营人员的收入差异明显,受雇人员月均收入1389元,自营人员的月均收入为1837元。一些有知识或有劳动技能的农民工,一年的收入要远远超出万元,有的达到几万元。
农民工的收入增加了,生活改善了,或多或少有了些积蓄。这样,农民工就有了理财的物质基础。
3.农民工希望理财
农民工有着强烈的理财愿望。据国内某著名网站所作的调查显示,近80%的农民工有存钱计划,其中大多数人的存钱目标在5万元以上。
调查又发现,农民工存钱的目的依次为:
排在首位的是为了投资做生意。调查显示,如果有10万元钱的话,选择投资做生意的农民工高达65%,远高于盖房子、结婚、购物等消费性选择。
其次是子女教育投资。
再次是建新房。
最后是储蓄。尽管储蓄的利息很低,但大多数农民工认为储蓄有保障。
上面说的“存钱计划”以及存钱的各种目的(投资做生意、教育投资、建新房、储蓄等等),实际上都是“理财”。这说明,农民工很希望能把自己的财理好。俗话说:“不会挣钱穷一时,不会理财穷一世。”农民工很懂得这个道理,只是苦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这本书,讲的就是农民工理财的知识。希望农民工朋友读了它以后对他们的理财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