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一次极为重要的历史机遇。首先,要在农村妇女中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宣传城乡协调发展给农村建设和农村妇女发展带来的机遇,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妇女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体制中解放出来,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其次,要充分利用“五好文明家庭”、“美德在农家”、“巾帼文明队”等活动方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妇女精神文明创建和道德实践活动,推动广大农村妇女树立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发展意识、创业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生气勃勃、富于创造、勇于进取的农村精神文化环境,积极引导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妇女统筹发展。再次,要对农村妇女进行“四自”教育。“四自”就是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教育广大农村妇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一个人都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要对广大农村妇女进行形势和任务教育,使广大农村妇女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形势,认清在这种形势下面临的问题,帮助她们找出原因,克服弱点,更新观念,走出困境。
2。有针对性地对农村妇女进行文化和科技教育,不断提高文化和科技素质
(1)女童教育。女童教育是提升农村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综合素质的基础。首先要加强学校教育,提高适龄女童的入学率,防止女童失学,产生新文盲。当前特别要做好女童、女青少年的入学工作,促使她们至少读完初中,鼓励她们去读高中,教育她们通过学习掌握文化知识,改善自己的地位和整个农村妇女的状况。同时,要大幅度地增加教育投入,制止各级学校乱收费的现象,并为确有困难的女童设立助学金和奖学金,调动她们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克服农村中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和一切妨碍女童教育的旧习陋俗,采取各种有效的法律、行政和经济措施来保证女童入学和上完中学。最后,还要遵循“教育先行”的原则,促进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普及,尤其应继续推动“春蕾计划”,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
(2)科技教育。“科教兴农”是党中央对我国农村实现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性选择,科技教育是广大农村妇女实现致富的最直接的手段。把农村妇女教育引入“科教兴农”的轨道,建立与大产业、大科学、大市场相适应的妇女教育体系,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文明程度的提高。科技教育无疑是广大农村妇女实现致富的最直接的手段,针对农村妇女科技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要进一步增强她们学习科技知识及技能的内在动力,采取多种形式增加科技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培养广大农村妇女树立科学精神,提高运用科学方法发展生产的能力,掌握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主动权。在技术教育的形式和层次方面,要搞好农村妇女绿色证书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高新技术培训,依据由单项技术向多项技术、由简单技术向复杂技术、由传统技术向高新技术发展的规律,使农村妇女在掌握技术方面更上一个台阶。
3。对农村妇女进行生理健康教育,提高身体素质
这是对农村妇女的特殊教育。帮助农村妇女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保护身体,顺利度过各个不同生理阶段。农村妇女的生理教育包括“五期”教育和性教育。“五期”期间的特殊劳动保护和卫生保健以及国家的妇女保护政策,应作为教育内容让广大农村妇女了解。性教育在农村妇女的特殊教育中应占重要位置。性生理、性阶段、性功能、性观念、性生活等,是农村妇女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窗口,它帮助农村妇女消除性神秘感、自卑感,正确看待贞操问题,培养对待性问题的科学和积极的态度。与此相联系,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知识、科学地解释生男生女取决于什么的问题等也应被纳入教育范围。可由县卫生局统筹领导,县妇幼保健院抽专人负责对乡(镇)医院进行培训,乡(镇)医院再给村级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建立起妇女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4。对农村妇女进行法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自觉性
从法律条文上看,我国农村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人身权利、婚姻家庭权利等。这些法定权利在现实生活中虽大都能体现出来,但不尽如人意处也比比皆是:拐卖妇女儿童、侵害妇女的犯罪活动时有出现;农村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在农村得不到承认;包办、买卖婚姻时有出现;童养媳、纳妾、娼妓活动也死灰复燃。针对当前农村妇女法治观念还比较淡薄这一问题,各级司法部门和妇联应加强对农村妇女的“维权”教育宣传力度,使农村妇女了解宪法、法律规定的男女平等的权利和各项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条款,让农村妇女真正认识到只有法律才能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学会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素质立国的今天,可以引进的东西很多,但唯有中华民族的素质无法“引进”,只能由我们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亲自培育。加强农村妇女的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的社会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项战略任务。实现这个任务,不能靠一般号召和空洞口号,而是靠扎扎实实的工作,靠国家和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靠农村妇女自身的努力。笔者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必然能使农村的现在母亲和未来母亲的素质得到迅速提高,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新的动力源。
五、绿色农业的农村妇女道路
早在1962年,正当全世界陶醉在工业文明的巨大成就中时,美国杰出的女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在她所著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中首次提出了20世纪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环境污染,随之有了第一个“世界环境日”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上,英国经济学家巴巴拉·沃德做了题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报告,她用经济学家的敏锐和女性的热忱,向世人传播着一个被人们似乎遗忘了的事实,这就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伦特兰夫人,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率先提出了已获得举世公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004年,诺贝尔和平奖第一次颁发给了一位女性环保人士———肯尼亚环境和资源部副部长旺加里·马塔伊。可以看出,环境保护史上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都是由妇女发起的,妇女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环境保护是妇女运动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世界范围的生态女性主义运动中,环境问题是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在瑞典,妇女抗议在森林里使用除草剂;在印度,妇女参加“抱树”活动,保护林木不成为炉中之柴;在肯尼亚,妇女积极植树,投身绿色运动,使沙漠变成绿洲;在英国,妇女曾抗议核导弹对生命的威胁。妇女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必将为男女平等和构建绿色农业开辟广阔的道路。
构建绿色农业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也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其思想基础是自然的环境伦理观。绿色农业是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绿色技术进步为基础,充分应用绿色高科技手段,集节约能源、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农业经济于一体,并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模式。绿色农业的构建,需要人的广泛参与和开发深层的人力资源潜力,而农村妇女与自然的相关性有着长远而深刻的历史与文化渊源,农村妇女参与绿色农业构建的过程,也将最终实现性别平等和自身的解放。长期以来,学者们在探讨环境问题时,较少进入妇女研究领域,更少下沉到农村妇女领域。本节以环境保护为切入点,从性别的角度,对如何发挥农村妇女在构建绿色农业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现实依赖:农村妇女与绿色农业的内在关联
在西方古代哲学思想体系中,自然作为活的有机体被女性化,认为地球是一位仁慈善良的母亲。在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的符号体系中,自然和物质也都是女性化的,女性的世界灵魂是宇宙中运动的源泉。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把大地看成母亲,大地和母亲都有无私的给予和不图回报的慷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妇女作为一个占农民人口一半的社会群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力量。家庭承包制的推行、第三产业的崛起和乡镇企业的腾飞,为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挖掘提供了有利条件,妇女在改变中国农村面貌、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表现出了与男人们一样的胆识和智慧。
1。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
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的发展、政治文明及现代化的程度和标准,必须以妇女发展以及妇女素质的提高为尺度。我国农村有4.8亿妇女,70%的家庭种植和养殖业是由妇女承担的,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妇女创造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60%。在广大农村,妇女学技术、学管理、比效益、比规模,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力军。当前,随着大批男青壮年进城务工,使得大量的农业劳动由妇女完成,农村中从事纯农业劳动的妇女比例占82.1%。农村妇女作为家庭饮水、食物和取暖用的燃料的主要收集者,化肥、农药的主要播撒者,她们直接承担着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工作。因此,农村妇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否兼顾环保的要求,开源节流,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构建绿色农业非常关键。
2。农村妇女在家庭消费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农村家庭70%的消费是通过妇女进行和完成的,她们在倡导家庭成员选购环保产品,避免使用产生污染的家用电器和提倡家庭成员使用无磷皂粉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妇女环境意识和消费行为的优劣不仅影响到当代人,也影响到下一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农村妇女自身选择什么样的消费品以及如何决定家庭消费生活方式,不仅影响到家庭开支,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重大意义。如果选择不良的消费品,会造成大气、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而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不仅影响着妇女自身,还会通过怀孕、哺乳等影响下一代的健康。因此,农村妇女对消费品和消费方式的选择,即能否选择一种低消耗、低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农村生产结构的改变和绿色农业的构建。河南新乡的田桂荣从普通的农村妇女到执著的“民间环保大使”,她曾以70余吨废旧电池的回收经历,诠释了农村妇女保护环境的一种执著,一个奇迹。
3。农村妇女在家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妇女素质关系到个体社会化的起点,人接受社会化的第一阶段即基本的社会化普遍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德国教育家福鲁贝尔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农村妇女担负着生产和再生产的重任,这一神圣使命使她们更能深切地感受到环境恶化将给自身及子孙后代造成的恶果,更加关注影响后代生存的环境问题。农村妇女作为母亲和家庭主妇,在带动全家、教育子女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环保习惯,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妇女的任何点滴环保活动和教育都能给子女留下最初的环保意识,如果农村中每一位母亲都能用自己的行为影响自己的孩子,使子女在生活中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就可以增强下一代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自觉性。陕西省“妈妈环保”活动组委会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理念付诸行动,倡导从家庭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社会最基础的单位———家庭得以贯彻落实。
(二)开发农村妇女人力资源:绿色农业的妇女道路构建
构建绿色农业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长期以来,我们都忽略了农村妇女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在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绿色浪潮中,我国由于其特有的“高速度、低效益”的经济特征,使农村生态环境也付出了如同城市一样高昂的代价。因此,构建绿色农业必须大力开发农村妇女这一人力资源。
1。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健康的消费应该是绿色消费,国际上对“绿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节能、环保三个方面。绿色消费的内容非常宽泛,不仅包括绿色食品,还包括物资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对生存环境和物种的保护等。如果绿色消费的理念能够渗透在每个农村妇女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之中,这一消费群体无异于一支庞大的环保大军,为发展绿色农业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否则,她们将会对已经十分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造成难以承受的重负。因此,农村妇女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是构建绿色农业的需要。
树立绿色消费观念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思想保证。传统的农业消费方式是以高投入、高消费为发展追求目标和推动力,片面强调发展中的经济目标和发展中增加农产品的数量,形成所谓“高价农业”。同时,传统的农业消费方式又忽视对资源的保护和污染的防治,忽视调整人口、生态资源和发展的协调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妇女环境消费意识的宣传和引导,发挥电视、广播的舆论导向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妇女的环保意识和消费观念,使她们主动选择绿色消费方式,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扬弃,是一种按照社会生活生态化的要求,培育支持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能力,创建有利于生态环境和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生活方式。绿色生活方式要求农村妇女充分尊重生态环境,重视环境卫生,确立新的生存观和幸福观,树立节约资源的生活消费观念,以达到农村资源的永续利用的目的。在新的科学发展观架构下,农村妇女若不能树立绿色消费这一新观念,那么绿色农业的构建就难以实现。
2。实施“绿色证书”制度
绿色农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以农村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充分开发农村妇女的智力资源,通过科学的管理来实施“绿色证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