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各种各样的借口:上班迟到是因为“路上堵车”,工作没做好是因为“我没有接受过类似的培训”,任务完不成是因为“我最近太忙”,在办公室打瞌睡是因为“昨晚加班了”,合同没搞定是因为“那个客户太挑剔了”,等等。借口似乎无处不在,很多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整天在借口中打发日子,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
凡是不良习惯,都会给人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借口带来的危害绝不容轻视。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责任,就是把属于自己的过失掩饰掉,把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转嫁给社会或他人。
在2008年9月16日的《检察日报》看到郭树合写的一篇文章,文章说,一些被查处的腐败分子总结自己的堕落原因时,都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礼尚往来,不好拒绝”;“领导干部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大环境就是这样,我也没办法”;“你不送礼,就争取不来项目,要不来资金”;“你不收礼,就会与人家疏远,在社会上就无法立足”;“你不跑不送,只能原地不动,甚至会被淘汰出局”,等等。正是这些“理直气壮”的借口,让一些党性不强的党员干部陷入泥潭不能自拔,最终在“你送我也送,你收我也收,你干我也干”的扭曲思想支配下,走上不归之路。
殊不知,借口是做错事的“挡箭牌”,是敷衍别人、逃避责任、原谅自己的“护身符”。一个人做了错事,若想给自己找借口,可以有成千上万条理由响应你、支持你。结果呢?这些借口并不能掩盖已经出现的问题,这些理由不会减轻你所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卸掉。
很多人在工作中喜欢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为自己遇到的问题开脱,他们好像有找不完的借口。
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借口可找,他们自然就对工作疏于努力,也不会去自省;不是想方设法争取成功,而是把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面。
久而久之,这类人就会形成这样一种状态:出现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加以解决,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来辩解为什么事情无法完成。把“事情太困难、太花时间”等借口合理化,以换得他人的理解和原谅,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借口在这里变成了他们的一块“挡箭牌”。
有一位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因为学识不错,形象也很好,被北京一家很有实力的公司录用了。但她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就是做事不认真,碰到了困难总是找借口推卸自己的责任。
刚开始上班时大家对她印象还不错。但没过几天,她就开始迟到,老板提醒了她几次,她总是找这样或那样的借口来解释。
一天,老板安排她到清华大学送材料,要去三个地方,结果她仅仅去了一个地方就回来了。老板问她未完成工作的原因,她解释说:“清华好大啊。我在传达室问了几次,才问到一个地方。”
老板生气了:“这三个单位都是清华有名的单位,你跑了一下午,怎么会只找到这一个地方呢?”
她急着辩解:“我真的去找了,不信你去问传达室的人!”
老板心里更有气了:“我去问传达室干什么?你自己没有找到地方,还叫老板去核实,这算怎么回事?”
其他员工也好心地帮她出主意,谁知她不但不理会同事的好心,反而还很不服气地说:“反正我已经尽力了……”
那位老板很生气,心想,你尽了全力也就这种办事水平,以后也不会有提高的,于是就把她辞退了。
在职场上像这位女孩这样的人,肯定不少,这件事没办好,就找借口把过错推卸到另一方面。而另一件事又没办好时,他又回头把责任推卸到这一件事上来。一句话,不是我不行,实在是客观原因太多。
这样的人,一旦找到了一个好借口就能把他的失败遮掩过去,就把它当做“挡箭牌”,把自己没能尽到的责任,全部推到“挡箭牌”身上。
遇到问题或犯了错误,一些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勇敢地去承担责任、去面对问题、去有效地解决问题,而总是想方设法为自己的过失寻找或多或少、或合理或不合理的理由,目的就是推卸责任,为自己的过失开脱。借口成了一块“挡箭牌”,这本身就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一种执行力不强的表现,也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总是为自己寻找借口的人,常常沉浸在借口为自己带来的暂时的舒适和安全之中。殊不知,正是在种种借口之中,人的进取心不知不觉地丧失了,责任感也渐渐委顿了,人变得懒惰起来,做事拖沓,没有效率,甚至消极怠工,无所事事,最终一事无成,一生就此荒废。借口虽是你推卸责任、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却也是一剂人生的“麻醉剂”,会一点点地麻醉我们的精神和意志,让我们一生糊里糊涂,错过许许多多的发展机会。
有位哲人说过:“原谅自己的第一次错误,就有可能原谅自己一千次、一万次。”面对自己的过失,不给自己任何借口,敢于纠偏改错,才能正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梦想,人生才会事业蓬勃、家庭幸福、前程似锦。
阅读思考
1.你曾经用过借口这块“挡箭牌”吗?当时的情境是怎么样的,最后又出现了什么样的结果?
2.想一想,把借口当做推卸责任、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的人,在单位里会获得老板的器重和同事的尊重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