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62000000036

第36章 政书

政书,是专门记述典章制度的史书。政书范围极广,它广泛搜集、汇聚历代或者某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制度方面的文献材料,并分门别类地加以编排和叙述。政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文献编纂的性质,但由于其内容丰富,编排有序,有时又可以作为查阅某类历史事实的工具书使用。政书与类书虽然都具有对材料搜集和排序的特征,但二者是有着显著区别的:政书并不像类书那样直接整篇或整章地辑录史实典故、名物制度、诗赋文章、骈词丽语等各种现成材料,而是要进行融会贯通的论述。

一、政书概述

我国的政书编纂有着一个漫长的历程。根据各个时期政书的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孕育期

我国的先秦时期是政书编纂的孕育时期。由于社会各项事业都处于萌芽阶段,因此,这一时期,并没有出现“政书”的名称,也没有出现各种政书的专著。不过,某些文献中已经出现了有关典章制度。比如,在我国档案史上第一部档案文献史编《尚书》中,就出现了反映原始社会末期社会制度的《尧典》和《舜典》;《尚书》后的《周礼》和《礼记》中,也出现了诸如《王制》、《月令》等反映先秦时期典章制度的篇章。

(二)萌芽期

从汉代开始,我国的政书编纂进入了萌芽期。秦代以后,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发展,为了安邦治国,各种典章制度变得异常繁复而具体,统治者也开始重视各种典章制度的编纂,政书开始得以萌芽。司马迁的《史记》成为真正系统记载典制的开端,司马迁以“八书”(即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平准书)记述了上古至汉代的礼乐、律历、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制度规章。班固的《汉书》,则在“八书”的基础上加以合并、增补而改写成律历、礼乐、食货、郊祀、天文、五行、地理、沟洫、艺文等十志,使记载更为详细。后来的《后汉书》、《续汉书》等也大都在八书的基础上进行增改,以史志反映各种典制。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期的各种志书大都属于断代类,缺乏古今会通之意,要纵观各种制度的因袭变化,往往并不方便。

(三)确立及发展期

唐代著名史学评论家刘知己之子刘秩取《周礼》六官所职,采经史百家之言,将唐代以前的各种文献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进行汇集,并分门别类加以排列,写成《政典》一书。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政书,开创了我国政书体例的先河。自此,我国政书的发展进入了确立期。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政典》的体例并不完备。

继刘秩之后,唐代宰相杜佑得刘秩《政典》,认为其条目未尽,于是在此基础上,加入开元时代所编礼乐书等材料,将其充实修纂为《通典》。全书上起传说时代的黄帝,下迄天宝,凡200卷,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刑、边防等九大门类,专详历代典章制度,奠定了政书的体例。《通典》是我国史学中第一部全面、系统的专详历代典章制度的辉煌巨著,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政书,为后代典志体史书的编写开创了优良的先例,同时也为我们查考古代制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以《通典》的出现为标志,由唐代迄于明清,政书的编纂逐渐引起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政书开始大量出现。主要有:宋代郑樵修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修修纂的《文献通考》,清乾隆年间代为“三通”编修的六部续书———《续通典》、《清朝通典》、《续通志》、《清朝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文献通考》,近代刘锦藻修纂的《清朝续文献通考》,等等。

二、政书的类型及作用

(一)政书类别

根据政书的时限,可以将其分为通史与断代史两个大类。

所谓通史,是指历述各代典章制度的史书。通史体的政书,以杜佑《通典》为起始,历朝相继编纂或续编,学术领域先后出现了“三通”、“续三通”、“清三通”以及“十通”等各种不同称谓的政书。“三通”即是上文所提到的《通典》、《通志》和《文献通考》,因三种书皆以“通”字命名,并有“会通”之义,所以后人称其为“三通”。所谓“续三通”是指继“三通”之后,先后出现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续三通”产生于18世纪中叶。当时,清乾隆帝标榜“稽古右文”,命诸臣辑录宋、辽、金、元、明及本朝事迹,参考前“三通”体例,相继推出了《续通典》150卷、《续通志》640卷、《续文献通考》250卷。而“清三卷”是指清朝乾隆年间官修的《清朝通典》100卷、《清朝通志》126卷、《清朝文献通考》300卷。以上各书,也被称为“六通”、“九通”。“六通”是指“三通”加上“续三通”,而“九通”则是在“六通”的基础上再加上“清三通”。到了清朝末年,学者刘锦藻又编出《续清文献通考》400卷,该书下限直至宣统三年(1911)清朝灭亡。于是,人们又将该书与“九通”归并一起,称为“十通”。

所谓断代史,是指专详一朝典章制度的史书。断代典制史又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会典和会要。其中,“会典”如《唐六典》、《元典章》、《明会典》、《大清明会典》等;“会要”如宋代王溥编修的《唐会要》,南宋徐天麟的《西汉会要》、《东汉会要》,清代杨晨等修编的《春秋会要》、《秦会要》、《三国会要》、《明会要》等。同作为断代史政书,会要和会典也有显著差别:首先,在编排体例上,会要一般以事类为中心,分门别类地记载一代的典章制度。会典则以官署机构为中心,分门记述行政机构的职掌、事例。会要一般按材料性质分为食货、官制、宫殿、舆服、历象、学校、仪制、四裔等门类,所记典制史实都隶属于这些门类之下,古称“依类纪事”。会典一般按职官设置分为吏、礼、兵、户、刑、工等门类,所记典章制度及史实分别属于这些机构之下,古称“以官统事”。其次,从内容看,会要所记的多是典章制度的兴废沿革,但也涉及一般的史实,内容较广,资料较丰富。会典记述制度法令本身,是制度法令的抄录汇编,一般不记载史实。再次,从编者上看,会要多为私人修纂,会典则纯属官修。

此外,还有一类专记一种典章制度的政书,如清代官修《历代职官表》。

(二)政书的作用

古代编纂政书的目的主要是记录前代典章制度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状况,作为统治者安邦治国的借鉴。到了现代,利用政书,查检历代典章制度,可以了解我国几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及其发展演变的情况。

三、重要政书简介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政书数量极多,品类各式各样,这里仅对“十通”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通典》200卷,唐·杜佑撰,1935年商务印书馆“十通”本,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又有中华书局版、岳麓书社版校点本。

杜佑曾历任地方官、淮南节度使,德宗宪宗时,又两任宰相,他对典章制度有深入的研究,对唐代各种制度沿革更有深刻的了解。大历元年(766),杜佑开始撰写《通典》,“年逾三纪”,直至贞元十七年(801),前后历时35年才最后完成。该书记载了我国古代典章制度的沿革,起自远古黄帝、尧、舜时代,终于唐代天宝末年(肃宗、代宗朝间有沿革的,也附载在其中,若无变化,则略)。其材料主要来自前代的史志部分,但编纂次序和论述详略则与史志有明显区别。全书共分8门,即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门下再分若干子目,如“食货典”再分田制、水利田、屯田、乡党、赋税、历代盛衰户口、丁中、钱币、漕运、盐铁、鬻爵、杂税等目。

该书作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有系统、有门类的典章制度专著,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资料丰富。该书的取材范围除正史外,还涉及经传注疏和汉魏六朝人的文集、奏议等。第二,体例严谨,记述详略得当,确立了通记历代典制体政书的编纂方法及其历史地位。以后的政书,基本上都是遵循着此书以“事类”为中心,按年代顺序系统记述各类典制的沿革及有关史实这一方法,既“分门别类”罗列有关史料,便于查考,又概述其产生发展演变的沿革,便于了解某一典制的历史,同时还介绍有关的史实,便于了解某一典制产生的原委。第三,在内容安排上,重视对国家经济、政治制度的记述。全书以《食货》开始,反映封建礼仪制度的《礼典》约占全书内容的一半,与社会政治、经济有直接关系的《职官》、《兵刑》也写得较为详细。

然而,本书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兵刑》只谈了历朝的战略、战术,而没有涉及兵制的发展变化,全书也没有文化典籍制度的内容,等等。

《通志》200卷,南宋·郑樵撰,1935年商务印书馆“十通”本,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又有中华书局1995年王树民《通志二十略》校点本。

郑樵不仅博学多识,而且雄才大略,一生著作极富,现在可考者也有近60种。之所以编纂《通志》,旨在发扬孔子编“六经”,子长修《史记》的伟大精神,以一人之力著成一部纵贯古今社会沿革、横通驳杂自然现象的通史。大约绍兴十九年(1149),郑樵开始撰写《通志》,历经千辛万苦,直至绍兴三十一年(1161),该书终于得以完成。此书是一部兼有纪、传、表、志多种体例的纪传体通史,起自上古,终于唐。其中,该书的本纪、列传等的体例并没有多大创新,内容也大多因袭旧史,又欠考订,故罕有读者。尤其是本书的纪传部分更为突出:由于“《唐书》、《五代史》皆本朝大臣所修,微臣不敢议,故纪传迄隋”(《通志·总序》),于是郑樵不敢任意删节《唐书》《五代史》而把人物纪传止于隋。

《文献通考》348卷,元·马端临撰,1936年商务印书馆“十通”本,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马端临是宋末丞相马延鸾之子,家富藏书,其父历任史官,故他对宋代的典章制度也非常熟悉。宋亡后,他隐居不任,用了20多年的时间,专心撰写《文献通考》。该书仿《通典》,以事类为中心,记述上起上古,下到南宋嘉定末年的典制史实。全书分为24门(考),即田赋考、钱币考、户口考、职役考、征榷考、市籴考、土贡考、国用考、选举考、学校考、职官考、郊社考、宗庙考、王礼考、乐考、兵考、刑考、舆地考、四裔考、经籍考、帝系考、封建考、象纬考、物异考。其中,19门是《通典》旧有的,经籍考、帝系考、封建考、象纬考、物异考则是新立的。该书所有的材料来源,宋代以前的用诸史及《通典》,宋代以后的则采录国史、会要及诸儒的议论。与《通典》相比,此书内容更加丰富,材料更加详瞻,分类也更加详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该书说:“然其条分缕析,使稽古者可以案类而考。又其所载宋制最详,多《宋史》各志所未备。按语亦多能贯古穿今,折衷至当。虽稍逊《通典》之简严,而详瞻实为过之,非郑樵《通志》所及也。”

《续通典》150卷,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敕修,1935年商务印书馆“十通”本,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本书为杜佑《通典》的续书,上起唐肃宗至德元年(756),下至明崇祯年(1644)。其材料来源,自唐天宝以后,取材于《通志》、《文献通考》,而有所增益;宋嘉定以后,取材于《续文献通考》,而有所裁剪。其中以明代史料最为详备。其分门除“兵刑典”分为两门外,余同《通典》。

《清朝通典》100卷,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敕修,1935年商务印书馆“十通”本,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该书上续《续通典》,记清代典章制度,自清初至乾隆中叶止。分类同《通典》,唯细目因古今沿革有异,故略有删改。

《续通志》640卷,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敕修,1935年商务印书馆“十通”本,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该书是郑樵《通志》的续编,体例仿郑志,分本纪、后妃传、二十略、列传4部分。每部分起讫年代,因郑志迄年不同而不同。纪传郑志至隋,该书自唐至元。二十略郑志至唐,该书自五代至明。

《清朝通志》126卷,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敕修,1935年商务印书馆“十通”本,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该书只有二十略,无纪传、年谱等。每略的分目,较郑志略有删补。除了《清朝通典》不收的氏族、六书、七音、校雠、图谱、金石、昆虫草木等略外,其他记述典章制度的略,与《清朝通典》相类似,重复之处极多。

《续文献通考》250卷,清乾隆十二年(1747)敕修,1936年商务印书馆“十通”本,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该本书前,明·王圻曾撰有《续文献通考》254卷,分30门。除《文献通考》原有24门外,增加了氏族、六书、道统、节义、谥法、方外6门。上接《文献通考》,下至明万历初年。清乾隆时修《四库全书》,认为该书有违碍处,将其列为禁书,并下令重修。

清修《续文献通考》便以其为蓝本,又参考了宋元以来的史书、史评等,作了大量修改考订。该书起自宋宁宗嘉定年间,至明崇祯末,门目仍参考《文献通考》,但将郊社考细分为郊社考和群祀考,宗庙考细分为宗庙考和群庙考,共26门。

《清朝文献通考》300卷,清乾隆十二年(1747)敕修,1936年商务印书馆“十通”本,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该书上接《续文献通考》,收录清代开国至乾隆年间事迹。体例依循《文献通考》,子目略有删减。

《清朝续文献通考》400卷,刘锦藻撰,1936年商务印书馆“十通”本,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本书上接《清朝文献通考》,起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止于宣统三年(1911)。所分门类,在《清朝文献通考》26门的基础上,增加了外交、邮传、实业、宪政4门,合30门。各门子目也根据清代中叶以后的情况作了增补。

以上十种书,合称“十通”,是历代文物典章制度的总汇,内容广博,规模宏大,其系统完整地记录了中国历代典章制度沿革发展情况,对于我们了解、研究上起远古时期下至清朝末年历代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制度方面的资料,有着重要作用。

四、政书的查检

政书是我们查找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工具书,利用政书查检典章制度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了解历代制度的沿革,主要查“十通”;第二,查一代制度,可以查会要、会典;第三,要将二者结合使用,不能截然分开,如利用“十通”查各类制度的历史因革,可以参考会要、会典,利用会要、会典查一代史实,也可参考“十通”。

(一)利用“十通”查历代制度

“十通”有多种版本,目前较为流行的是20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十通”本和1988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

前面已经对“十通”作了简要的介绍,这里不再多作叙述。查检时,辨认好待检对象的年代、所属门类等大体情况后就可直接查阅政书。比如,春秋末期的“初税亩”政策,这是我国历史上田赋政策的重大变革,也是确立封建制的土地所有制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其进行大致判断后,直接翻开《通典》卷四《食货·赋税上》和《文献通考》卷一《田赋一》,即可查得“鲁宣公十五年初税亩”等资料。但需要注意的是,“十通”因其内容广博,篇幅浩繁,如果不了解各书的大体内容和分类情况,直接进行查检会有一定的困难。商务印书馆合印本附有《十通索引》一册,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该索引分四角号码索引和分类索引两个部分。四角号码索引是把“十通”中所记载的制度名物和篇章节目,凡成一名词或可独立为一条目的,都用四角号码法编码排列,下面详细注明其所属书名、页码以及栏次。如查“国子监祭酒”,就按“国”的四角号码检得“国”,再依第二字“子”的一二角数17中检得“国子监祭酒”条,它的著录是:

国子监祭酒

典二一八四中

志七一五四下

考五六一一中

其中,“典”代表“三通典”,“志”代表“三通志”,“考”代表“四通考”。因此,“典二一八四中”就是指“三通典”的2184页中栏,其书是《清朝通典》,这里可见到有关“国子监祭酒”的记载。其余类推。

这种索引是为专查某一特殊事物,或者任何人名、地名而设立的。如果想要知道某种史料的大概,某一种制度的内涵,或者某一时代的人物、地理,则可以使用第二种索引。

第二种索引是分类索引。由于“三通典”、“三通志”和“四通考”内容各异,因此分为三编。第一编是混合“三通典”的详细目录,按《通典》的原有各门,分为8类,即食货、选举、职官、乐、兵、刑、州郡、边防,以下再分细目;第二编是混合“三通志”的详细目录,按原书的二十略及本纪、列传等,以下再分细目;第三编是混合“四通考”的详细目录,也是按《通考》原有的各门分为28类,以下再分细目。这一索引,是将“十通”中的简单目录化为三种详细的目录。每一编中,各按原书的门类节目,把从各书中所摘出的详细目录,分类排次,注明页数起止。这样,凡是同类的文字,其目录均并列在一处,可以一目了然。

(二)利用会要、会典查一代制度

会要、会典中的材料极为丰富,是重要的史料宝库,对于我们查检典章制度,是较为重要的工具书。使用时,按查找资料的朝代、门类来找。现将一些重要的会要、会典简要情况分列于后,仅作参考。

《春秋会要》4卷,清·姚彦渠撰,中华书局1955年校点本。该书取材于春秋三传及各家注疏,与其他会要体例有所不同,只列2门。一为周、鲁、晋、齐、秦、楚、宋、卫等国世袭,附执政和后夫人妃;二为吉、凶、军、宾、嘉五礼,各分若干子目,以类相从。

《七国考》14卷,明·董说著,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本,1956年中华书局排印本。该书记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的典章制度,分为14门,即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群礼、音乐、器服、杂祀、丧制、兵制、刑法、灾异、琐征。材料以《战国策》、《史记》为主,兼收先秦诸子及杂史。

《西汉会要》70卷,宋·徐天麟编撰,有光绪年间各种版本、中华书局1955年据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重印本和197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本。该书成书于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它仿《唐会要》体例,以类相从,各条都注明出处,共分帝系、礼、乐、舆服、学校、运历、祥异、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法、方域、蕃夷15门,367目。总的说来,此书取材范围过窄,史料价值不大。

《东汉会要》40卷,宋·徐天麟撰,有清光绪年刊本、1955年中华书局重印商务《国学基本丛书》本和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该书成书于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体例与《西汉会要》相同,分15门384目。但与之相反的是,该书汇集众多史书材料,除范晔《后汉书》外,还引用刘珍等《东观汉记》、华峤《后汉书》、司马彪《续汉书》、袁宏《后汉记》,以及《汉官仪》、《汉杂事》、《汉旧仪》等书。另外,《西汉会要》不加论断,而该书间附按语,也有引用别人的议论。大体说来,《东汉会要》略胜于《西汉会要》。

《三国会要》22卷,清·杨晨撰,光绪二十六年(1900)江苏书局刊本,1956年中华书局校点本。本书以《三国志》及注为主,并从150余种书籍中辑录魏、蜀、吴三国有关典章制度的记载,仿徐天麟两汉会要的体例,分类编排。共分为帝系、历法、天文、五行、方域、职官、礼、乐、学校、选举、兵、刑、食货、庶政、四夷15门90多目。本书材料广博,极具参考价值。

《南朝宋会要》,清·朱铭盘撰,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该书取材于《宋书》、《南史》和《隋书》等正史,记载了公元420—479年间南朝宋代典章制度。全书共分帝系、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乐、舆服、文学、历数、封建、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方域、蕃夷19类。每类下又设若干子目。

《南朝齐会要》,清·朱铭盘撰,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该书主要取材于《南齐书》、《宋书》、《南史》等书,记载了公元479—502年间南齐王朝的典制。该书体例与《南朝宋会要》相同。

《南朝梁会要》,清·朱铭盘撰,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该书主要取材于《梁书》、《陈书》、《宋书》等,记载了公元502—557年间梁王朝的典制。体例仍然与《南朝宋会要》相同。

《南朝陈会要》,清·朱铭盘撰,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点本。该书主要取材于《陈书》、《梁书》、《南史》、《隋书》等,记载了公元557—589年间陈王朝的典制。体例与《南朝宋会要》相同。

《唐会要》100卷,宋·王溥撰,有清光绪年间各种刊本,1955年中华书局重印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江苏书局本为底本,参以聚珍本和上海图书馆藏的四个抄本,校点出版,并附录《玉海》中的《唐会要》佚文36条,按原目编次。唐德宗时,苏冕撰成《会要》40卷,记唐初至代宗时典故。宣宗时,杨绍复、崔铉等人撰《续会要》40卷,记德宗至武宗时故事。至宋代,王溥采择唐宣宗以后故事加以续补,撰成《唐会要》,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正月进呈。《唐会要》共分514目,另在不少条目下有杂录,将与该条有关联又不便另立条目的史事列入。书中所记史事有不少为两《唐书》和《通典》所无。唐起居注、实录已亡佚,部分内容多靠此书保存。《唐会要》所记,以宣宗前的内容较丰富,宣宗以后因编者无所因循,加之唐末历史资料散佚,故所述较为简略。《唐会要》至清代仅存传抄本,脱误颇多。嘉庆年间才以木活字排印并补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所据旧抄本原缺卷七、八、九、十共4卷,后人以《旧唐书》、《册府元龟》、《开元礼》诸书中有关资料辑补。原目卷七封禅、卷八郊议,今卷八补辑的也是封禅,与标目不相应。

《宋会要辑稿》200卷,清·徐松辑,1936年北平图书馆影印辑本,1957年中华书局影印本,精装8册。此书共分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重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17门,往下未分细目,合订成8册,约800万字。该书材料丰富,是研究宋史的重要参考书。

《明会要》80卷,清·龙文彬撰,清光绪十三年(1887)永怀堂刻本线装20册,中华书局1956年点校本。本书分帝系、礼、乐、舆服、学校、动历、职官、选举、民政、食货、兵、刑、祥异、方域、外蕃等15门,子目为498事,可供检索明代制度资料之用。

《清会要》也正在编修之中,由北大教授、著名明清史学家商鸿逵先生任主编,拟分20门,约300万字。

此外,还有一些专重制度法令的书,如《元典章》、《明会典》、《大清会典》等,这些书资料丰富,也可作为参考。但其大都比较庞大,而且没有索引,查检时有所不便。

除了可以利用“十通”和会要、会典进行相关的查检外,很多时候,还有一些相应的专门论著可供参考,这也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所不能忽视的。如上文提到过的清乾隆年间官修的《历代职官表》72卷,对于了解历代的官制情况,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该书以清代官制为纲,每类先列表,把上古至明的职官名称排比对照,以便知道清代官职相当于前代何官。表后是考证,援引古书说明历代管制的沿革置废。

同类推荐
  •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优秀教师课堂掌控的艺术

    本书围绕教师如何掌控课堂这一技能核心,着重介绍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课堂掌控的策略和方法。例如,打造高效课堂,如何营造妙趣课堂,如何创新新型的课堂,如何塑造有序的课堂,如何锻造和谐课堂以及如何缔造成功课堂等掌控课堂的有效方法。
  •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尖子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本书介绍了尖子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内容包括给学生一颗仁爱之心、发挥自身魅力使课堂讲解更精彩、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播种一颗希望的种子、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欲、纠正学生的攀比心理、编排座位不以科学性为标准、带领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等。
  •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未完成的历史:中国新闻改革前沿

    市场的深入和成熟的过程也是市场规模扩张和范围分化的过程。随着企业数量的增长和产品供应量的丰富,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激活了企业间竞争,进一步刺激和加速了企业间的分工,迫使企业从无差异市场转向差异性目标市场,不少企业进而选择范围更小的集中性目标市场,它们不再追求在整体市场上取得较小占有率而是在一个或几个小市场上拥有较高市场占有率。
  •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发展略论

    宋代私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问题研究中的一部分,本书纵观宋代私学发展的整体状况,从宋代私学整体发展入手,对其进行全面的把握。 运用系统理论和实证分析法,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宋代私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办学人员和学生来源、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地域性差异等几方面进行系统的考察和分析,揭示宋代私学对宋代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对后世私学发展的影响。
  •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中非致力于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非传播史中国对外传播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为中国对非传播提供了生动范本,从中可选择中国的对非传播战略和外交战略。本书以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为研究起点,详细剖析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的关系,认为非洲形象是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的产物。进而提出中国对非传播实施精英化与大众化起头并进的传播战略,从而巩固中非关系,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从事国际新闻报道、非洲问题报道、非洲问题研究、媒体传播技巧研究、对外传播研究等工作和学习的读者能从本书收益。
热门推荐
  • 华里胡韶

    华里胡韶

    我这辈子做过的最奢侈的事,就是用整个青春来爱你。可能是老爸打了十年麻将稳赔不赚的缘故,也可能是恐龙灭绝的缘故,在那个开学时开着豪车溅了我一身泥的富二代竟然和我同班同桌且同床,最后竟然还把我睡了!!!本以为会平平淡淡和他度过一生,没想到命运之轮却不肯让我们这么幸运。百转千回,最终结局如何?在这平凡的一生中,惟愿我们无岁月可回首,且以情深共白头。超好看,快戳!
  • 炎玄九变之玄冰大陆

    炎玄九变之玄冰大陆

    炎玄九变的第二卷(庞飞烟著)此书以玄冰大陆的故事为主,看沐凌一统天下炎玄九变2(清墨阁著)
  • tfboys的Deargirl

    tfboys的Deargirl

    “对,我就在欺骗你的感情”陌夏“夏夏,你都是在跟我开玩笑的对不对”王俊凯对陌夏吼到,”笨蛋,你一直被我骗了我就是因为要跟你闹绯闻才跟你在一起的我根本不喜欢你”陌夏冷冷的说的"我明白了,我不会再纠缠你了,再见“王俊凯已经绝望了,王俊凯走后陌夏踏上了回韩国的飞机....................
  • 蒂坟

    蒂坟

    上古龙蝴蝉变幻化成坐骑,不甘失去自由的她挣脱了束缚,带着古斛闯入上道,上道王闻后大怒,自古七界有规定,谁也不能越过界限,因此事剔除了龙蝴灵体,废除了古蒂坟王国,几百年之后,古蒂坟未记载的古斛重现,那么,古斛到底是什么?
  • 校园战妃:战王我护着

    校园战妃:战王我护着

    苏战:星辰高中绝对势力,学生会帝国会长,成绩优良,也有颜值,But!!!!这是个外傲内娇的女孩纸。讲真女主不是白莲花女主,wuil苏战性格可谓睚眦必报,“道歉?不好使,打了个巴掌给颗甜糖就好了么?当然要还回来啊。”而且我们可爱的女主还有三个系统自带的“青梅竹马?”:逗比土豪小爷顾玖黎?高冷傲娇大明星宋言?暖心温柔黑长直陈衍?嗯哼?是不是甜文?你看不就知道了嘛?(猥琐笑)。
  • 火影之刀锋

    火影之刀锋

    被黑涩会头头追杀来到某座寺庙,在如来座下求上帝,于是……PS:本书会上瘾,大大请小心!
  • 网王之另一个我是她

    网王之另一个我是她

    身体里面住了一个人,还是一个女孩子。向日岳人的生活,顿时充满了色彩……剧情开始转动,一切回归原位……女孩再度归来,岳人,你是否能认出她的模样……
  • 古册奇之缘

    古册奇之缘

    一个现代金庸迷意外穿越,来到未知的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他决心不让善良美丽的女孩们为爱流泪,历史也因他的出现而变得波云诡谲。
  • 神恨修罗

    神恨修罗

    人们挖掘信仰的瞬间,神魔仙佛就注定会被创造。次元出现的瞬间,种族就必将划分等级高贵贫贱。可是,被人类创造的神魔仙佛居然身居云端,手握紫玉杯,如同观看小丑的表演般,俯视众生。不服!不甘心!去吧!完成修罗王的遗愿,去为人类开创一个崭新的未来!“要去掠夺神明的一切吗?功法,血脉,天赋,答应我这一切,只手可得!”当大名鼎鼎的第三代英雄阴笑着对着年幼的龙帝枭这样说着的时候。集合世界两大最强传承的怪物出现了!九个次元,划分世界,无上传承,修真修仙修神,遥遥仙路,永无止境。我!将神明扯下王座!
  • 我为龙族

    我为龙族

    他本来就是一条龙,跨越了时空来到都市。从一个平凡的小兵开始,一步一步苏醒着本来的记忆。当红尘袭过,一个又一个红颜知己出现在身边,他,要何去何从。李向前的故事,从坐上火车的一刻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