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放长线钓大鱼,集中投资不注重短期回报,看的是长期收益。坚持集中投资,长期持有,会大大降低短期投资所带来的风险。投资者要静下心来,找一支好股票,耐心去守护。做到这点,你才能钓到财富大鱼。
投资组合最佳的投资数量
【巴菲特说投资】
我不会同时投资50或70种企业,那是“诺亚方舟”的传统投资法。我喜欢以适当的资金集中投资于少数优秀的企业。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巴菲特一直进行集中投资策略,集中投资策略是巴菲特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产生高于平均效益的股票,把你的大部分资本集中投资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稳中求胜”,这句话表达了巴菲特的集中投资思想。
为了实现集中投资的成功,投资者必须选择有限的股票。所以,巴菲特选择股票时,精益求精,总是在千挑万选的几支股票上投下资金。
巴菲特在1977~2004年长达27年的时间里,投资3年以上的股票只有22支,总计花去61亿美元,但是,它投资的回报却达到了318亿美元,平均投资回报率高达5.2倍以上。
《福布斯》专栏作者马克·赫尔伯特通过数据分析表示:如果从巴菲特所有投资中剔除最好的15项股票投资,那么,他的长期表现将平庸无奇。分析表明,巴菲特对自己集中投资的股票数目限制在10支,事实上他集中投资的股票数目平均只有8.4支左右,占投资组合的比重平均为91.54%。80%的投资利润来自于20%的股票,这正吻合了他一贯倡导的80∶20原则。
他的股票主要集中在美国运通、可口可乐、吉列等,他也曾买入中石油的股票23亿多股,据有关资料显示,他已经抛售了相当一部分。
巴菲特建议投资者持股最多不能超过15种。特别是对于那些资金少于100万的投资者,更不要搞分散投资。比如,一个投资者把几万块钱,分别分散地购买了20支股票,那么,每支股票就只能买几百股,结果,因为投资太过分散,收益被明显消耗。
另外,这么多股票,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根本无暇照顾周全。如果投资者购入太多股票,其中必有一些股票会亏损。亏损带来的损失,往往要经过成倍次数的收益才能挽回,正因为如此,往往亏损大于收益。所以,一般的投资者购买3~4支股票就完全可以了。在投资时,如果通过对公司的分析,确实认为这支股票在一定的时期具有投资价值并能够带来较大的投资收益,那么,就应该集中投资几家企业。
不必贪多,我们投资的目的是获得更多的收益,如果经过慎重选择,找到了几家值得投资的企业,就不必贪求数量,否则无暇顾及,给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当然,任何一种投资都是存在风险的,但是,集中投资几家,长期守护,随时改变策略,定能更好地回避风险,获得赢利。
§§§第15章聚焦市场,让市场为我所用
看似愚蠢的市场是人的贪婪导致的
【巴菲特说投资】
人们的大脑里充满了贪婪、恐惧或者愚蠢的念头,这点是可以预测的,但是,这些念头导致的结果却是无法预测的。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8)
【活学活用】
人们总是抱怨市场变化莫测,感觉市场太愚蠢,自己的投资都被葬送其中。其实,不是市场太愚蠢,而是我们很多投资者太过贪婪。认识到这一点的投资者,能够更好地调节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理性、正确地判断市场。
巴菲特也曾经因为一时的不冷静而导致投资错误,其中,打击最深的一次是投资美国航空公司。1989年,伯克希尔又购买了美国航空公司的股票,其实,巴菲特向来很少投资这样资本密集和劳力密集的航空工业。但这次,他认为美国航空公司的管理很值得信任,很可能未来航空公司的前景比较美好,优势明显。然而,自从投资之后,美国航空公司在动荡不安的航空领域急剧萎缩,内部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因此,伯克希尔到了1994年,也大约亏损了30亿美元。
巴菲特对这次愚蠢的行动多次检讨。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演讲的时候,甚至劝说学生们不要投资航空业。他称航空业是成本过高而生产过剩的最糟糕的投资对象。
市场是由人来操纵的,市场的波动,反映了人群的思维,所以,不要指责市场愚蠢,市场变幻莫测,这都是人的思维导致了市场上发生不可预测的波动。所以,面对市场应该理性操作,避免进入误区。
上海股市从1992年5月的1429点跌至同年11月的386点,跌幅高达73%。许多人手中的股票市值大幅缩水,中国股市对中国股民的第一次考验似乎过于残酷。许多人都坚持不下去了,在黎明前的400点左右绝望离场。据说当时上海有一位股民,颈上挂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长期投资——电真空,2500元——450元”。股民们的绝望可见一斑。但是如果能忍耐下来,上证综指在第二年3月又攀升至1558点,电真空经过拆细也重上2000元之上。从1993年3月上证综指自1558点持续跌至1994年7月的325点,历时1年零4个月,跌幅更是超过了79.1%,不少人又忍痛出局,结果上演了一个个人从大户变散户、由老板成小贩的惨景。但是如果经受了这一考验,1997年5月上证综指又重返1500点。1994年末、1995年初,上海股市曾出现“新上海概念股”的热点,一批批上海的上市公司一上市就被炒得火热。但接下来这些曾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的股票,后又变成了所谓的“死亡板块”。以上菱电器为例,1994年9月最高价为21元,之后,至1997年7月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股价始终在7~10元之间徘徊。随着资产重组热的开始,该股从1997年7月的7元持续攀升至1998年9月的17.5元,仅1年零2个月,升幅就高达150%。
由此可见,股票市场总是有牛市和熊市,高低起伏不定,投资者应该定下心来,将自己的情绪和投资分割开来,不要带着情绪去投资,而应该带着理性的大脑和足够充分的分析证明来投资,这样才有把握成功,才不至于被内心的贪婪毁掉。
市场先生遵循价值规律
【巴菲特说投资】
市场中的价值规律:短期经常无效而长期趋于有效。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市场先生”这一名词是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提出来的。他认为,股票价格受股票市场因素的影响很大。这种市场通常变幻莫测,人力是无法控制的,它就像是一位博大精深、神秘兮兮的“先生”。
然而,这位“市场先生”脾气不是很好,感情特别脆弱。每当他心情好的时候,他看到的都是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因素,这时,它报出的交易价会非常高;有时候,他心情极差,情绪低落,看到的都是企业甚至整个社会的悲观一面,因此,报出的交易价格也非常低。
不过,他也是个讨人喜欢的厚脸皮,他向来不介意没人答理他。如果他今天报出的价格没有人答理,他就在第二天提出一个新的报价来。巴菲特认为,正确看待股价波动的心态,对于能否取得投资成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当然,这位市场先生也有他的缺点,他可以报他的价格,但是,最后他是否能够买卖还是要靠投资者自己来决定。当他报出的价格过高或过低,感到狂躁或烦闷时,投资者恰可以乱中取胜,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很有利的。
由此可见,影响股票价格的,不仅有价值,还有人们的投机行为。但是,不管其报价多么的高或低,它都遵循价值规律: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其实,在格雷厄姆看来,没有人能够精心设计股票的交易价格,但是,它是不同投资者不同心态反映的总体效应。从长远来看,股票的价格终归会对上市公司价值做出真实的反应,但这个过程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就无法确定了。但就他个人经验而言,如果一支股票的价值被严重低估,那么,股价大约需要半年甚至两年半的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总之,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
我们可以利用股票价格的波动来赢利。比如,当股票价格大幅下跌,甚至低于其价值本身,这时,正好是我们买入的好时机。反之,如果股票的价格过高,甚至高出股票价值很多,我们就可以卖出股票。
当然,有时候,我们总是受到他人的影响或者受到股市上价格上涨的诱惑,而没有计划性地一时冲动购买了没有潜力的产品。比如追高买入,随跌卖出。
总之,要记住市场先生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所以,不要过于冲动,应该看其长期的发展,要看其股票价值是否真的有上升空间,是否看好其企业的发展前景。
市场经常是无效的
【巴菲特说投资】
市场效率理论不管已经误导了多少学生,它还是继续被各大企业管理名校中列为投资课程的重要教材之一。
当然,那些已经被骗的投资专家在接受市场无效率理论后,对于我们以及其他格雷厄姆的追随者来说,实在具有很大的帮助。不管在哪项竞赛中,无论是投资、心智还是在体能方面,要是遇到对手我们都会告知他们思考和尝试都是徒劳,对于我们来说,占尽了优势。
——巴菲特致股东函(1988)
【活学活用】
有效市场理论已经是证券从业人员的必学内容。该理论认为:“股价是智慧的化身,在任何时候都准确无误地反映了基本面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市场能够具有这样的智慧,它可以精确认识到存在于基本面中的任何变化和过程。也就是说市场永远正确反映基本面。市场永远不会错,因而,股价就是基本面的一面镜子,真实、及时、准确反映基本面。”这一理论排除了价格与价值产生不一致的任何可能,价格和企业的内在价值永远是完全一致的。简单地说:“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和价格永远不会错,市场和价格永远正确反映基本面”。
但是,巴菲特曾说:“如果市场总是有效的,那么,我只有在大街上手拎着马口铁罐到处流浪了。”的确,像巴菲特、彼得·林奇、格雷厄姆等投资大师,他们以长时期的骄人业绩证明了超出市场业绩是可能的。有效市场理论受到了极大挑战。大量实证证明,股票市场并非如有效市场声称的那样,总能够形成均衡预期收益,其实,市场经常存在无效和错误的情况。
巴菲特认为,有些人会利用市场的错误获利。一旦市场有效理论被广泛宣传,有可能对投资人产生误导,所以,巴菲特坚决捍卫这个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在巴菲特眼里,有效市场理论是荒谬的错误,市场无效和错误才是能够产生超额投资收益和成功投资的根本关键。没有市场无效和错误就没有他的成功。
的确,有效市场理论存在着巨大的缺陷。首先,投资者不可能一直保持理智。但按照有效市场理论的说法,投资者使用所有可得信息,然后在市场上定出理智的价位。大量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投资者并不拥有理智期望值。其次,投资者对信息的分析不准确。他们常常依赖捷径来决定股价,而不是依赖分析公司内在价值的方法。再次,业绩衡量杠杆总是在强调短期回报,这使得人们很难从长远角度考虑击败市场。
巴菲特知道市场并非总是有效的,甚至有时候是无效的,所以,他经常说:“我的成功是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别人贪婪时恐惧。”其实,这种投资理念正是利用市场无效来取得成功。当投资者们陷入一种慌乱、恐惧状态时,市场就进入了错误的两端。当多数人贪婪时,市场就容易陷入极端高估的错误状态,而当多数人恐惧时,市场就进入极端低估的错误状态。利用这个市场失效的空当,投资者可以低买高卖,获得丰厚回报。
总之,市场不是永远都是对的,有时候也会存在非理性和失效,我们要走出有效市场理论的误区,正确认识市场的无效性,回归价值投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规避市场风险,长期战胜市场,获得丰厚回报。
历史记录不能代表未来
【巴菲特说投资】
如果你给我一把枪,枪里面有1000个甚至100万个空位,但是你告诉我枪里面只有一发子弹,然后,你问我给多少钱才能让我拉动扳机。我的回答是,我根本不会那么做。你可以下赌注,即便我赢了,那些钱对于我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我输了,那结果还是很显然的。我对这样的游戏没有一点兴趣。
——巴菲特在佛罗里达大学商学院的演讲(1998)
【活学活用】
有很多投资者存在这样的误区,他们认为历史总是会不断重复,所以在投资时,分析历史统计规律对未来投资进行预测是很有帮助的。其实不然,历史不重复的时候有很多,即便重复了,我们又怎能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重复频率是多少?所以,迷信于历史记录,对自己的投资没有什么帮助。
日本的日立会社,以前股价是300日元,后来经由野村证券在美国代销后,每股涨到了900日元,虽然又因经济不景气而跌回600多日元,但其后又涨回了900日元。在K线图上,谁都无法总结出它可能升值这么多,可见,历史统计记录只能作为参考,重要的是,一切取决于今后的变化。
上帝把人的眼睛造在脸前而不设计在脑后,就是要人类向前看,而不是回顾过去。所以,再陶醉在过去规律的美梦中,是很危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