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营者的理性行为主要体现在驾驭公司资金上。经营企业最重要的管理行为是怎么分配公司的资金。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资金的分配和使用决定了股东投资的价值。如何分配公司的盈余,与公司发展所处的生命周期的某一阶段息息相关。当公司沿着自己的经济生命周期向前发展的时候,它的成长发展速度、销售收入、利润、现金流量等经济指标都会发生重大变化。是将盈余继续用于投资,还是当做红利分配给股东?这种选择涉及管理者的逻辑判断和理性分析能力。
比如,一个公司在初期发展的时候,开发产品和建立市场的支出往往大于收入。保留所有盈余还不足以满足发展的需要,需要借贷。这时,管理者就要作出理性的决策,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确定适中的投资规模,制定高效的市场行销模式,为公司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公司到了快速成长阶段,获利能力增强,运营模式逐渐产生自己的特色,产品逐渐站稳市场,但内部生产所需现金流量也随之急剧增加,公司自有的现金流常常无法满足公司快速扩张和发展的需要。在这一阶段,对盈余的分配就需要考虑全面,既要考虑到股东的投资回报,又要兼顾公司的发展。冷静与理性是公司在这一发展阶段对管理者提出的基本要求,那些面对困难手足无措丧失正常判断的管理者只会葬送公司的发展前程。
公司稳步发展时,发展速度会减缓,有剩余现金,此时就是公司回报股东的时候。管理者在这一阶段应该把重心放在降低行销成本和管理成本上,保持利润的不断提高,向股东坦诚,确保股东的利益。等公司进入缓慢发展的时期,公司开始体验到销售的艰难和利润的下降,不过仍然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这一时期,公司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分配剩余利润。如果多余的现金用于再投资的收益率超过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即公司股东要求的收益率,则公司应保留所有的利润盈余进行再投资。
一个优秀的经营者,能够理性处理这些问题,这样的企业,才能发展得更好。经营者除了具备理性外,还应该有自己的个性。拥有个性而不盲从的管理者,是股票获利的保证。在投资市场存在许多所谓的“惯例”,使得公司管理者产生一种盲目行为——模仿市场上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管理者必须明白的是,投资者在市场上能够获得丰厚收益的并不多,从众等于追随平庸。因为市场大众的行为常常是非理性的,甚至是十分愚蠢的。在市场上受“惯例”驱使而放弃理性和独立判断的经营管理者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循老套路、沿袭旧思路,拒绝在当前的经营方向和方法上做任何改变;
(2)在每项业务上,不管经理人员的筹划有多么不明智,都能很快获得由工作人员悉心准备的内容翔实的关于利润率、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报告的支援;
(3)盲目模仿、攀比同类公司的行为,包括扩张、并购、奖励、提高薪金等;
(4)无计划、无步骤地用光所有可支配的资金。
巴菲特认为管理者进入误区有四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1)大多数管理者不能控制自己行动的欲望,从而产生冲动过激行为,在企业扩张并购中寻求近乎发泄的快乐,这正是管理者的死穴;
(2)大多数管理者总是不断把自己企业的销售、盈余以及经理的薪金奖励等和其他同类企业相比,而这种比较往往会导致企业管理者的非理性行为;
(3)大多数管理者常常高估自己的管理能力;
(4)对习惯性规则的解释人云亦云,不动脑筋,生搬硬套地模仿。如果有三家以上的公司采用相同的方式处理问题,那么,第四家公司就会毫不犹豫地跟着做。
巴菲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并不是腐败或者愚蠢导致这些公司的管理者难以抵挡那些会导致毁灭的非理性行为,而是习惯性的力量使得这些公司经理盲从,难以摆脱那些糟糕的行为。
巴菲特曾经和很多商界名人合作共事,如美国广播公司的托马斯·姆菲、唐·伯克,可口可乐公司的罗伯托·格依祖塔,还有富国银行的卡尔·理查德等。这些人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非凡才干让巴菲特深感佩服。其实这些成功经理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不盲从,有深刻的独立判断能力,能够在经营理念上表现出自己的独立自主能力,所以,他们的企业同样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拒绝盲目投资“烟蒂股”
【巴菲特说投资】
以合理的价格买进好公司而不是以便宜的价格买进普通的公司。
——巴菲特致股东函(1992)
【活学活用】
“烟蒂股”是指那些价格低廉,用很少钱就能买到的股票。选择“烟蒂股”的核心思想是处于对成本的考虑,购买这样的股票即便亏损也不会太大,所以,寻找“烟蒂股”早在巴菲特老师格雷厄姆所处的时代就被广泛采用。
在大学期间,巴菲特醉心投资之道,成为“金融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教授的得意门生。大学毕业后,巴菲特来到格雷厄姆的公司——“纽约投资”公司工作,他遵循老师的投资方法,经常研究《股市导向》杂志,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寻找那些被格雷厄姆称为“烟蒂股”的股票。当他确定好股票后,会向格雷厄姆请教,然后力所能及地购买。4年后,巴菲特在股市投下的1万美元变成了4万美元。小小的甜头,让巴菲特相信“烟蒂股”投资方法。后来,他在开办自己的公司后,依然选择那些“烟蒂股”。
但是,寻找“烟蒂股”并非完全可靠,他遇到了第一次挫折。他买下了伯克希尔纺织公司的控股权,虽然纺织行业没有什么前景,但它的低廉价格诱惑了巴菲特。这家公司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当巴菲特接管伯克希尔时,它已经亏损超过1000万美元。巴菲特在接下来的20年里,虽然已经很努力,但权益资本收益率依然超不过10%。最后,他逐渐领悟到,纺织业务已经无法再给他带来利润,即便他再努力10倍,甚至100倍,这个行业已经饱和。最终,在1985年,他关闭了伯克希尔公司的纺织业务,转而将其变成了一家投资公司。这次他获得了一个宝贵的教训:很少有人能够成功地扭转病入膏肓的企业。
经过反思,巴菲特放弃了“烟蒂股”投资法,开始寻找那些股票价格远低于流动资本的公司,非常便宜但又有一点素质的公司,扩大安全边际。
“你满地找雪茄烟蒂,终于你找到一个湿透了的烟蒂,看上去还能抽上一口,那一口可是免费的。你把它捡起来,抽上最后一口,然后扔了,接着找下一个。这听上去一点都不优雅,但是如果你找的是一口免费的雪茄烟,这还是值得去做的。”这是巴菲特在一次演讲中介绍的“雪茄烟蒂式投资”观点。
他进一步解释说,如果你以很低廉的价格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应该在短时间内获得不错的利益后,出脱了结,虽然这家公司从长远来看,没有发展潜力,但让你解了烟瘾,对于瘾君子而言,也不过是举手之劳。
不过除非你是个清算专家,否则买下这类股票非常不明智。首先,从长远来看,原来看似很划算的价格其实没有一点优势,在一个经营比较困难的企业中,各种问题会接踵而来,蟑螂绝对不是你看到的那一只而已。其次,起初的价差优势会很快被企业不佳的业绩所侵蚀。比如,你以800美元买入一家清算价值为1000美元的公司,那么,如果你能很快将这家公司卖掉,你就获得了丰厚回报。但问题是,这样的公司问题一大堆,可能你要用5年甚至10年的时间才能把它处理掉,那么,在这段时间,你就只能拿一点点可怜的股利,得不偿失。所以,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好公司要比用便宜的价格买入一家普通公司要好得多。
如果有足够的安全边际,该公司有发展潜力,那么,买入价格低廉最利于我们投资者。
事实上,寻找“雪茄烟蒂”投资成功的大有人在。“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就是“雪茄烟蒂”理论的受益者。他在2001年底斥资200万美元,以0.8~1美元的价格,在纳斯达克市场买入约200多万股网易股票。这支股票的回报差不多有1亿美元。
“网易的股票每股价值2美元多的现金,才卖到不足1美元”,这就是段永平买入的理由。这是不折不扣的“雪茄烟蒂股投资”。段永平说,他是从介绍巴菲特的书中获得灵感后才购买的。为此,他于2006年以62.01万美元的代价,参加由巴菲特本人发起的网上慈善竞拍,目的是当面向巴菲特致谢。
可见,不要单单寻找“烟蒂股”,更要看它来自什么烟,“雪茄烟蒂股”才有更大的价值,有更大的安全边际。
§§§第5章掌握复利,向时间要价值
了解复利的神奇魅力
【巴菲特说投资】
在投资的王国,真正要做的是得到最大的税后复利。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有人曾经问过爱因斯坦:“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什么?”他的回答不是原子弹爆炸,而是“复利”。所谓复利,也称利上加利,是指一笔存款或者投资获得回报之后,再连本带利进行新一轮投资的方法。复利是长期投资获利的最大秘密。
有这样一个古老而有趣的故事,展现了复利的强大威力。
从前,有一个非常爱下棋的国王,他棋艺高超,从未碰到过敌手。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中说无论是谁,只要击败他,国王就会答应他任何一个要求。
一天,一个小伙子来到皇宫与国王下棋,并最终赢了国王。国王问这个小伙子有什么要求,小伙子说他只要一个小小的奖赏,就是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中放上一粒麦子,在第二个格子中再放进前一个格子的一倍,以此重复向后类推,一直将棋盘每一个格子摆满。
国王觉得满足他的要求很容易,于是就同意了。但很快国王就发现,即使将国库里所有的粮食都给他,也不够其要求的1%。一粒麦子只有一克重,却需要数十万亿吨的麦子才能够满足条件。尽管从表面上看,小伙子要求的起点十分低,从一粒麦子开始,但是经过很多次的乘积,就迅速变成庞大的数字。
复利看起来很简单,其计算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n(n:期数)。很多投资者没有了解其价值,或者即使了解却没耐心和毅力长期坚持下去,这是大多数投资者难以获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原因。如果你想让资金更快地增长,在投资中获得更高的回报,就必须对复利引起足够的重视。
打比方说:1万元的本金,按年收益率10%计算,第一年年末你将得到1.1万元,把这1.1万元继续按10%的收益投放,第二年年末将得到1.1×1.1=1.21(万元),如此,第三年年末是1.21×1.1=1.331(万元),到第八年将达到2.14万元。
同理,如果你的年收益率为20%,那么3年半后,你的钱就翻了翻,1万元变成2万元。如果是20万元,3年半后就是40万元……
可见,复利的确很诱人,但是,想要获得丰厚的复利收入,还要有一些必备的条件。
首先是本金。比如,某人1994年的月收入300元,每个月拿出100元投入到年收益率为10%的股票中,到了2005年年末,也就是100×(1+10%)×11=285(元)。285元,那是他当月收入的90%还多!而今天,这个经过投资收益率达10%的投资得到的285元,相对于他现在的收入来说仅仅是个零头。
由此看来,想要让你的复利来得更为神奇,你的本金可不能是个小数目。对于大多数工薪阶层来说,复利公式中的本金即使以万元为单位,都只能在两位数上停住,多不过几十万元。而当你有了几十万元的时候,你就该看看利率了。
其次是期数。这个期数和你的利率相对应。利率按年利率算,期数就以年为单位,如10年、15年。如果利率按月利率计算,那期数的单位就是月了。
如果以1%的复利来计算,经过72年以后,你的本金就会变成原来的1倍。同样,如果利用5%的年报酬率的投资工具,经过14.4年(72/5)本金就变成1倍;利用12%的投资工具,则需6年左右(72/12),就能让1元钱变成2元钱。
综上所述,要让复利成为我们高效的累积工具,需要三个条件:
(1)拥有足够满意的本金;
(2)好的投资渠道;
(3)足够的耐心和精力。
由此可以看出,要让复利真正地为我们的钱财服务,首先要完成本金的积累,或者持续地对本金进行投入;其次要了解有限的投资渠道,在这些渠道里进行恰当的选择;最后要具备精明的选择能力,这是复利能否发挥神奇作用的分水岭。
持有时间决定复利收益
【巴菲特说投资】
如果你在一笔交易中挣了125美元,然后支付了50美元的佣金,你的净收入就只有75美元。然而如果你损失了125美元,那么,你的净损失就达到175美元。
——巴菲特投资语录
【活学活用】
对于投资者来说,短期投资交易,往往带有很大的投机性,成功与否的不确定性更大,并且往往损失大于收益。打个比方,如果一个投资者能够在短期交易中获得8%的收益率,那么,为了能够弥补上一次的失败交易,需要交易成功三次才可以。这就意味着,必须保证75%的交易是成功的,才不至于损失,这样的成功概率就变得很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