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82400000032

第32章 唐太宗鼓励进谏

李世民,唐高祖李渊次子。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李世民亲自带兵,先后剿灭了薛仁杲、刘武周、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多股割据势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尽管他的功业远远超过李建成和李元吉,但由于身为次子,不能继承皇位。李世民不甘雌伏,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称帝,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

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以其“雄才大略而又从谏如流,位及人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他主动引导大臣评论朝政,采取多种方式让臣下把意见反映出来。为了给大臣创造批评朝政的条件,唐太宗特意从制度入手,允许谏官、史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样一来,谏官能够及时了解朝政内幕,政策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指出,三省长官也就不敢谎报政绩,而史官可以更好地记录皇帝和大臣的言行,撰写史书,起到监督作用。

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之下,他的身边聚集着一大批敢于进谏的耿直忠心之臣。唐太宗不仅有鼓励纳谏的举措,更有接受批评的度量。有时候,对那些坚持原则但言语失当的直谏之臣,他也能不予计较,以宽容的心态去包容。

比如,贞观四年唐太宗打算大兴土木,兴建洛阳乾阳殿。给事中张玄素说:“在国家还未恢复元气的时候,您这样做的过失比隋炀帝还大,甚至会得到同桀、纣一样的下场。”对如此尖锐的言辞,唐太宗非但没有动怒,而且接受了意见,下令缓建,还重赏了他。还有一次,唐太宗一气之下要判处一名伪造资历的人死刑,大理寺少卿戴胄坚决反对,认为依法应判处流放。唐太宗受到顶撞,十分生气,戴胄仍然据理力争,说:“法令是国家取信于天下的凭借,皇帝不能因一时愤怒而杀人。”争辩的结果,唐太宗折服了,并且称赞戴胄秉公执法。

至于以“犯颜直谏”著称的大臣魏徵,更是常常与唐太宗面谏廷争,有时言辞激烈,引起唐太宗的盛怒,他也毫不退让,往往使唐太宗感到难堪,下不了台。不过事后唐太宗能认识到,魏徵极力进谏,是为了使自己避免过失。因而先后接受了魏徵二百多次批评规劝,还把他比做可以纠正自己过失的一面镜子。魏徵病死时,唐太宗非常悲伤,痛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今魏徵去世,朕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在这短短的二十三年里,唐王朝走出了隋末战乱的阴影,出现了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升平景象,为国家走向全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历史上被称为贞观之治。

——选自《旧唐书·太宗本纪》

【智慧心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太宗是明智的政治家,善于采纳大臣的批评意见,能接受别人指出他的言行之“非”。他以前朝兴衰为鉴,诚恳要求大臣们进谏,鼓舞他们说:“朕每思之,若欲君臣长久,国无危败,君有违失,臣须极言。”在他的倡导下,贞观年间,进谏和纳谏蔚然成风。有效避免了各种错误政策的颁布,及时改正了执政者的过失,这才有了震古烁今的贞观之治。可善始者未必能善终,唐太宗晚年就变得十分骄横不可一世,他不顾褚遂良等朝臣强烈反对,劳师动众远征高丽,结果无功而返,成为他一生当中少有的败笔。

翻阅历史不难发现与之相似的规律:为政者不听“逆耳”之言,偏信顺耳之言,必然会堵塞言路,最终造成乱世;反之,为政者不怕“逆耳”之言,从谏如流,必然会广开言路,进而开创治世。史载,周厉王为政残暴,国人议论纷纷。于是厉王广派密探,重惩批评时政者。使得百姓不敢相互交流,只能通过眉目传情。厉王见了感到十分满意,洋洋自得地对召公说:“你看,我是多么善于消除诽谤啊!”召公告诫他说:“堵住人的嘴,不让人说话,比堵住河流还要危险哪!治水必须疏通河道,让水流到大海;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必须引导百姓说话。硬堵住河流,就要决口;硬堵住人的嘴,是要闯大祸的呀!”厉王不仅不听,反而变本加厉。不久,国人暴动,厉王被逐。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春秋时郑国的子产不怕人批评,甚至还鼓励百姓指出他的错误和缺点。郑国的都城有一乡校,国人多于此聚会,纵论时政,褒贬官吏。朝廷大夫然明恐怕这种反面的言论会祸乱国家,就劝当时的执政卿子产把乡校撤掉。子产听了以后说:“兴废总得有缘由,你说为何要毁掉乡校呢?”他说:“这些人议论政事,是关心国家,褒贬之语,都有利于国家,他们认为好的,执掌权柄的人就应该立即推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们就应该改正或者不做,这样的议论,堪为我的老师,决不能撤毁乡校。以诚善对人,可减少怨恨,却没听说用威势和暴力能防止怨恨。用权威当然能立刻制止议论,可人们的不平憋在心里,早晚还是要爆发出来的。河不可堵水,人不可堵嘴。否则河决堤伤人更多,人憋久喷发的仇恨更大。不如让乡校存在下去,让人们去议论吧。我们听到这些议论,等于有了治理国家的良药,这不很好吗?”这样一来,言路畅通,国家政治修明,内部安定。当子产去世的时候,郑国的百姓都痛哭失声像死了亲人一样。就连孔子也称赞子产说:“古人的仁爱,只有在子产身上才得以重现呀!”

每个人都乐于听取顺从和赞扬自己的话,不愿意接受批评之言,这是人之常情。可以十分肯定地说,无论是唐太宗,还是子产,在听到批评自己的言论时,他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气愤的。但由于他们清楚集体的智慧是很强大的,集思广益,总能胜过孤军奋战。因此,虚心听取别人的不同意见,是避免失误的一个有效途径。正因为想到这些,他们才最终由怒变喜。正如韩非子所说:“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遗憾的是,有些领导干部喜听顺耳之言,厌听逆耳之言。在这样的领导干部那里,善于溜须拍马的人就会乘虚而入,用甜言蜜语达到营私舞弊的目的,既害了民众,最终也会坑了自己。周厉王就是这类人的代表!

当然,因为社会生活是复杂的,“逆耳之言”也不可能全对。我们倾听不同意见的时候,也应该判断是非,择善而从,如果择非而从,那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古人还提出了接受批评意见的同时要学会“察言”,“三思而后行”。

那么,这里就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我们明明知道真理是站在自己一方的,可是反对者仍然一味地坚持他们的观点,这时对他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比较可行的一种方式就是得理不饶人,对反对者挥以大棒。比如秦始皇嬴政在推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的时候,就是采取的这种方式。

秦始皇兼并六国实现大一统后,为了巩固皇权,避免出现周朝那样天下分裂、各自为政的局面,秦始皇与自己的得力助手李斯决定推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各地的政权由中央委派的官吏掌握,而不是如奴隶制时代分封给皇帝的子孙。

无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嬴氏家族维持统治的角度,这一方案都是很有意义的。但是,当时的儒生和大部分朝臣却泥古不化,纷纷表示反对,要求恢复分封制。丞相李斯建议秦始皇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在,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立刻下了一道命令:除了医药、农耕等书籍以外,凡有私藏《诗》、《书》、百家言论的书籍,一概交出来烧掉;谁要是再私下谈论这类书,办死罪;谁要是拿古代的制度来批评现在,就满门抄斩。最后,大批的珍贵图书化为灰烬,四百六十多个持不同政见的儒生被残忍地活埋。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焚书坑儒”事件。

秦始皇的观点本来是无可非议的,对反对者实施必要的弹压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万事有度,过犹不及。秦始皇的镇压手段过于残暴和激进,一阵腥风血雨过后,举国上下噤若寒蝉,能够留在朝廷上的也只剩下专会阿谀奉承、欺上瞒下的奸贼如赵高之流,或者是善于见风使舵、老奸巨猾的李斯之徒。

谁也不能否认嬴政的智慧和才能,但是毕竟人无完人,嬴政不能永远明察秋毫,洞悉世间。他晚年在统治天下时犯了过于苛刻的错误,在个人生活上又穷奢极侈。仅凭这两点就使得秦朝百姓置身水火,性命倒悬。秦始皇也由一个一呼百应的开国之君,变成了人人欲食其肉、寝其皮的独夫民贼。可是,尽管下面民怨沸腾,秦始皇却毫不知情,还以为秦国如日中天。原因是没有人敢说与帝王的观点不一致的话了。就这样风光一时的秦国,不仅没有能够像秦始皇想的那样,一世、二世、三世,直至万世这样传承下去,反而在始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危机四伏,最后到二世而亡了。

由于人们之间的能力水平有高下之别,对某一领域又有专业与外行的区分,因此,很容易出现错误的反对声音。如果这时候,我们依仗自己的权威加以打击,就会令周围的人或者对你陷入盲目的崇拜,认为只要是你做出的决策一定是对的,或者担心万一自己的想法真的不正确,将来会惹祸上身。时间长了,你就会同秦始皇一样的闭目塞听了。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古时候有一则千金买马的寓言,十分形象地为我们提供了解决方案。寓言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国君愿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三年过去,无人入宫献马。

后来一位侍臣带了千金去寻求良马。三个月后,侍臣返回。他花了五百金买回来的竟是一副千里马的骨头。君王见了十分生气,怒斥道:“我想要的是活着的千里马,你用五百金买一匹死马做什么?”侍臣回答说:“这样才表明国君寻求良马的诚意!”

果然,过了不到一年,就有三个人来献千里马。如果一个人真心希望在自己决策的过程中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以避免铸成大错,就应该具有千金买骨的精神。对提出批评意见的人采取宽容的态度,即使明知对方的观点错误,自己不会采纳,但决不应该去压制或者惩罚,甚至予以保护和鼓励,帮助他们共同进步。这样的姿态会使大家觉得:领导对提出错误言论的人尚且以礼相待,那么我们将来就不必有所顾虑了。不久,就会有人向你提供真知灼见了。

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仅凭一个人的智慧和精力有时很难拨开迷雾,抓住本质。唐太宗的才智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有人能与其伯仲相称的,但有时也难免作出错误的判断,办出荒唐的事来,普通人就更不必说了。因此,我们要谨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警训。以不避良药之苦的精神,积极接受反面意见。

同类推荐
  • 紫雪梦华录

    紫雪梦华录

    一个高中生,穿越古代,去探索历史的秘密,去结交历史名人,思索中华兴衰成败的故事。数古今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观华夏史事,以鉴时势。
  • 三尊帝业

    三尊帝业

    太阳帝星!紫薇帝星!武曲帝星!三星同现,三圣争霸,三王相遇,问苍天大地?谁能争锋?谁主沉浮?王与王不可遇?一父同胞的兄弟怎能才不遇?磕头结义的兄弟怎能不遇?……期待与你讨论创建剧情,征求人物形象动漫形象,期待你我携手,共谱帝王之歌!微信:sl211310qq群333626889
  • 富甲大周

    富甲大周

    一个坏事情做尽的富二代,被杀,,,,,,阴差阳错回到大周,开始了他的第二世的生活。做商,不牵扯朝廷,生活轻松流,希望大家能喜欢。感谢中国素材免费封面支持
  • 风动武周

    风动武周

    武周,中国历史唯一正统女皇帝;云风,在铁血武周中建功立业,威名远震宵小;风云,帝王无情,愿在血与泪中,欲比天公试比高!伴随云风,我们共同见证武周的兴衰更迭,欣赏一个比史书上更加精彩的武周王朝!
  • 倒转世纪

    倒转世纪

    当那个男人打开窗子,清晨的第一束阳光透进房内,新世纪的曙光也随之而来。
热门推荐
  • 凤转世:浴血重生

    凤转世:浴血重生

    前世柴贵妃懦弱无争,最终落到了尸骨无存,灭九族的下场。这一世阎王爷既让我重生归来,我定要你血债血偿。前世的痛苦,今世,我要你加倍偿还。
  • 彼岸花开血染

    彼岸花开血染

    ——------地府“她在哪。”白帝允浩冷冷的说道。“大,大人。。。。”“说。”白帝允浩一记眼刀扫过去。“西陵国,秦家”那个阴官吓得伏在地上微微颤颤的回答道。
  • 赵怀德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赵怀德中医世家经验辑要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古人的这句名言可以说是对中医世家这一学科特色的高度概括,同时也说明中医世家所传经验较之一般医家的经验来说弥加珍贵,而父子相传这种形式更具有中医特色,其中有不少真传,也是其他方式常常无法实现的,这种情况也从反面佐证了祖传世家经验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这套《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对以祖辈相传的中医世家宝贵经验进行系统性总结,就显得极为迫切而重要。
  • 谁是男二

    谁是男二

    谢画央从未想过自己的穿越,遇到的是一般穿越小说结局后的情节。她已经是天底下最传奇又最惹人非议的皇后,六宫为其一人虚设,可惜皇帝死了国破家亡。她的绯闻前男友名单已经集齐了世间所有赫赫有名的男人,可惜连哪个是男二号都不知道。男主死前叫她去投奔男二,她只能带着小皇子从深宫逃往民间,一边想着如何发家致富,一边考虑谁才是之前故事里的男二?过日子难,提防着“旧情人”们找上门更难。带孩子难,给孩子找个平凡的后爹更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大大:娇妻快跑

    总裁大大:娇妻快跑

    某人身为杀手界第一的人装的了小白莲花、做的了恶魔少女偏偏遇上了一个狡猾的狐狸。小白兔逃,大灰狼就洒下了一个大渔网等着某只小白兔乖乖的进来然后开始把她宠上天。“喂,你真的不信我敢杀你是不是?”冰冷的刀子抵在某人的脖子上。而某人只是眨了眨眼慢慢的把脖子上面的刀子给拿了下来,狠狠地“宠爱”
  • 魔兽神座

    魔兽神座

    元荒大世界万族林立,强者为尊,弱者为奴。杀戮,战争,征服充斥着这个荒芜的世界。当漓炎带着魔兽争霸四族基地来到这个世界的以后,一场争夺神座的征服之战拉开了帷幕。
  • 那年夏天,正值青春

    那年夏天,正值青春

    在一座贵族学校中,一个女孩,一个男孩,成了大家心中的校花校草。在朋友与同学之间,他们会如何表现呢?
  • 再怎么美丽也只是曾经

    再怎么美丽也只是曾经

    那年那月那日的相遇,只此一眼便让我别不开眼。少年时期,想起初遇的那一瞬间泪悄声无息的流了下来。或许,我们本就不应该遇见!若,人生只若初见,该有多好?
  • 圣卡魔尊

    圣卡魔尊

    圣力,奥兹大陆特有的力量。圣卡师,奥兹大陆最尊崇的职业。从地球转世而来的凌道,被迫与恶魔签订契约,修炼禁忌的魔道,圣魔同修,纵横异界大陆。圣力爆发,风火水土滔天漫地;魔力狂涌,一拳怒碎江山!
  • 社会底蕴

    社会底蕴

    《哲理美文·社会底蕴》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社会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真正涵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为人处世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