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心律失常的特点
年轻人由于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可以出现:
(1)生理性的心律失常:如年轻人易激动、兴奋,从而交感神经兴奋而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如过度劳累、激动、饮酒过量,还可出现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可能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而出现功能性的一度或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2)出现病理性的心律失常:如无明显病史时,往往症状不重,或明显疲劳后出现症状,多见于心肌炎病人,有的无明确病史。据症状体征考虑是较严重心律失常时,多由心肌炎遗留的后遗症所致,或经辅助检查而确诊为先天性的心脏传导系统存在附加束所致。亦有个别患者年轻体壮,心肌炎病史不明确,或有感染、发烧,未引起重视,心脏已存在潜在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但症状不突出,因突然剧烈运动而突然死亡,尸体解剖发现心肌炎症存在。
因此,年轻人也应当有病及时治疗,定期体检有利于健康。
小儿心律失常的特点小儿因处于生长、发育的最旺盛时期,心、脑的生理处于逐渐发育健全的时期。因此,其发生心律失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出生时易发生心律失常,1岁以内婴儿多见,随着年龄增长,发育日臻而自行消失。
(2)新生儿期窦性心律极不稳定,婴儿期易发生阵发性心动过速。
(3)如胚胎发育中,房室结区及房室束不相互连接,导致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
(4)小儿心律失常中以窦性心律失常最为常见,其次为异位心律,其三是传导阻滞。
(5)小儿窦性心动过缓、游走心律失常、不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以学龄期儿童多见。
(6)小儿心律失常的发病与成人不同之处主要是心房颤动较成人显著减少,只占0.6%,成人心房颤动仅次于室性早搏,居第二位。
(7)小儿心律失常病因先天性因素占了一定比例。如三尖瓣下移易并发房性过早搏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大血管易位常并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间隔缺损常发生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单纯心脏传导系统发育畸形可引起心律失常,如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老年人心律失常的特点(1)年龄变化:老年人心肌的解剖、生理和生化变化使心肌的正常生理性质发生改变,产生较高的兴奋性、较慢的传导。如窦房结和结间束及周围区域的弹性和胶原纤维局灶性增厚和脂肪浸润,引起心房性心律失常;如发生于房室结和房室束,以及束支和分支,引起不同部位的传导障碍。
(2)生理变化:老年人常有二氧化碳潴留,可以增加心肌的兴奋性,也可促进心律失常。
(3)心肌疾病:由于窦房结动脉或其发源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房缺血及炎症、纤维化等,导致房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死和心室扩大,可以导致心室过度牵张,缺氧和钾积蓄,改变动作电位,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心室肌缺血,受损心室肌与正常心肌间的电生理不均匀性,可以诱发折返而引起反复发作或持续的室性心动过速。肺心病时,多源性房性早搏、心动过速较多见。在老年性心肌淀粉样变中,心房颤动见于心房内有多量淀粉样物质沉着。老年人二尖瓣环可有退行性变及钙化,病变可涉及到传导系统引起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
(4)药物作用: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在用药物治疗中比年轻人容易发生毒性反应。
由于老年人多窦房功能障碍,在中年人应用无顾虑的药物,可能在老年人引起对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的不良作用。
低血钾为何会诱发心律失常低血钾可诱发心律失常,当细胞外钾或血钾浓度降低时,膜内外的钾浓度差增大,而膜的钾通透性降低。
(1)使兴奋性增高:细胞外钾或血钾浓度降低时,膜内外的钾浓度差增大,按照理论是钾外流增多,而使静息电位增大,但实际上血钾降低时,膜电位不是增大而是减小。这是因为低钾时,膜对钾的通透性减小,所以,尽管此时膜内外钾浓度差增大,膜电位仍降低。由于膜电位降低接近于阈电位,则兴奋性升高。
(2)自律性增高:心肌细胞膜对钾通透性降低,钾离子外流减慢,而相对钠离子内流的作用减弱,结果使舒张期自动除极速度加快,从复极后的舒张期电位到达阈电位的时间缩短因而自律性增高。
(3)传导性降低:由于静息电位降低,钠离子的内流及除极速度和幅度减低,因而兴奋的传导减慢。
由此可见,由于低血钾时兴奋性升高,自律性升高而传导性降低,故容易形成兴奋折返,诱发心律失常。
酸中毒为何易诱发心律失常这是因为酸中毒对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有明显影响,导致心肌细胞的应激性及传导性发生变化。酸中毒引起心律失常的机理可能为酸中毒时细胞内钾外移,以致血钾浓度增高,于是导致心肌细胞膜静息电位减低,甚至接近阈值电位,结果引起心律失常。同时,代谢性酸中毒尚能降低心室颤动的阈值,所以,常引起心动过缓、窦房结暂停、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自身节律、心室停搏、心室颤动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易患心律失常爱尔兰研究人员发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很高,但是这种心律失常可用鼻呼吸道持续正压治疗(nCPAP)加以控制。研究人员利用Holter监测患者24小时的心电图(ECG),并将ECG与患者记录的活动日记联系起来,研究数据表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严重程度与夜间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心肌炎可引起心律失常判定心律失常是否由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常先有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并常有发热、关节疼痛、全身倦怠等症状。
(2)随后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隐痛、头昏、呼吸困难等心肌炎症状。
(3)体检可发现与发热程度不平行的心动过速或其他各种心律失常。部分病人有心脏扩大、心音改变,可听到第三心音或第一心音减低或第四心音奔马律。
(4)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或不高,如急性期红细胞沉降率可增速、血清酶(包括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磷酸肌酸激酶等)均可增高。
心电图可见ST-T改变,R波减低,病理性Q波,约1/3病人可有Ⅰ至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5)病因学检查:咽拭子或粪便中可分离出病毒,血清中特异抗体增高,IgM滴定度增高。如做心肌活检则可从心肌分离出病毒。所以,临床上诊断心律失常是否由心肌炎引起,必须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来判定。
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有关吗心力衰竭多由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所致。而某些心律失常也可诱发心力衰竭,使心室充盈减少和心排血量减低而导致心力衰竭。心动过缓,甚至Ⅱ及Ⅲ度窦房传导阻滞、重型房室传导阻滞,也因心排血量减低而诱发心力衰竭。而一旦出现心力衰竭,则往往伴随窦性心动过速及其他心律失常。
冠心病可引起哪些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后遗留的瘢痕组织,特别是在累及起搏传导系统时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多表现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有些人的心律失常可以是冠心病的惟一症状,多数患者可有心悸、胸闷等症状。心律失常可以作为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冠心病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律失常、异位性心律失常或传导障碍等,这些心律失常一旦出现将持续存在,其中以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为多见,阵发性心动过速亦时有发现。冠心病患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提示其预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