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与时进,无日不趋新。览历自然山水,品味山风民趣,自然会激发文人墨客创作的欲望。重读古典诗文,油然而生的美将再次带你走进周宁山水,通过语言文字去享受自然的奥妙和生活的美好,也让人真切地想象古人在周宁的作为和心情。
重建灵峰寺记
[宋]杨楫
直长溪之北环地十余里,岩洞邃深,峰峦罗列,如天施地设,奇变万状,是为太姥山。山有三十六峰,一峰发于其麓,自南而北,得地平宽。杨氏五百余年聚族于其傍,是为潋溪。由潋溪之西,盘折迂回,另为壑穴,有招提焉,是为灵峰寺。寺之建不知何所始。考《杨氏族谱》,盖唐代宗大历间,杨氏之祖始卜居潋溪;其《寺记》则咸通元年,杨氏舍田以为子孙植福之地也。俗传乾符间寺遭回禄,堂庑悉为煨烬,独殿内三躯佛,岿然独存。里人以为禅灵,僧智饶于是因旧基重建。
是殿年代浸久,梁栋倾挠,不庇风雨,过者惧将压焉。有大全上人者,实昔住持真教大师法海之弟子也。真教住此山二十余年,道俗归向,钟鱼鼓板之声不绝。丛林号曰小雪峰,后移住董山莲花峰之资国。大全复还灵峰,力行真教道,不忍视其殿之坏,慨然欲起而作新之。众不之许也,疑忌相半,谗毁交作。大全愈坚持不退转,餐风饕雪,择日与里之信士同心比力,庀材鸠工,不三四年成此胜事。栋宇佛像皆增于旧,金碧相辉,动人心目。向之疑者、忌者与谗且谤者,亦皆心悦诚服,无异词焉。然则佛之教盛行于天下,岂尽出于人心之所同然哉?亦由其徒之崇其道者,皆有大全坚持之操,任重之器,故能成就如比。
自仁宗朝诏天下州县皆立学,至于今,有司大率视以为故事。每岁春秋,长吏率生徒行释奠礼。至月之朔,则罗拜于庭下,苟且灭裂,若不获己而为之。异时则闽之学宫,虽像魂缺剥,屋宇颓坏,未有过而动心者焉。举国皆儒服,只以为利禄计,其存心反不如释氏之所以勤奉其教者,其故何哉?祗并书之,以著大全之善于植立,而亦愧夫吾道之不行也欤。
重修东洋公署记
[明]陈勖
春秋之法,兴作必书。时绌举赢非也。若因陋就简而修饰之,以崇正大之体,而肃具瞻之地者,在君子亦有所不废。宁德之有东洋,距邑城二百里,峒迳逶迤声教不逮,芹溪采矿之顽民,日啸聚于间。夫教弛则俗难淳,民顽则化未洽。当道初议立县以镇治之,用鸣我国家全盛,化被海隅之意,旋倭变不果。故先任分巡建宁道,佥事舒公陈议设立公署,分县佐一员,驻劄绥导其民,而七里之赋税咸属焉。至良法也。然天下不难于有治法,而难于有治人。承平日久,任是职者,视公署为传舍,虽圮塌费恤;惟传食以索夫价,厚斯敛以剥常例,至于民苦其渔,而强者梗,懦者逃,则曰:“民不顺道也。”岂父母民之心哉!
万历辛巳夏,三尹吴君文沛,浙江富阳人,淹贯坟书,练达事体。时正堂高侯愈谦,政惟淳大,百废咸兴,因嘉吴君之能荐,诸司可命劄守之寄。即日往诣,见公署百尔荒零,将为禾黍之场矣。乃愁然不悦,曰:“此岂所以崇大体,岂所以振斯民之瞻望,岂以待上司、过客之往来哉。”毅然有修理之志。然犹恐未信劳民也,先以煦乳之政,保息一方:革车马沿门之征,除银盐煎销之弊,加耗羡余,一切蠲免。未几,赋役告完,因示民谒见之礼,称谓之词,而化导寓焉。越明年,政通人和,远迩信悦,咸相率而告曰:“铺舍非所以居吾父母也,愿修葺之。”公跃然喜,遂捐俸金,赎木料、瓦石之费。庶民乐趋。仅一月,遹观厥成。厅堂垣壁,焕然一新,前厂后厨,续增创竖,堂堂然正大之规,具瞻之地也。孰谓敝政不可厘,人心不可感乎?
东洋公署,从来旧矣。废坠于昔,而整饰于今者何?公私之间而已。公则诚心爱下,而下以诚应之;私则急于售欲以济身家,民未信而以为厉,又安问终,事之若是耶?后之寓斯署者,当知民心;欲得民心,必思吴君之善政矣。时绌举赢与因陋就简云乎哉。高侯可以释东顾忧矣。
兹举也,生员周国用、张九卿协其谋、公正周淑六、周池五董其役,而里长周文亮、郑伯春均与力焉法得并书。时万历壬午十年仲春吉旦,进士出身南京吏部云南司郎中陈勖撰文。宁德县儒学教谕陈文书册。训导刘以义篆额。宁德县知县吉轩高愈谦、县丞姚坎、主簿吴文沛暨典史王严、东洋麻岭司巡检谢世远同立。
【三月三看族谱、驮灯习俗】
在鲤鱼溪一带,三月三看族谱、驮灯习俗历史悠久。其中,以龙潭村最为突出。相传,刘氏先祖在落难之时遇神鳌相救,为感谢神鳌,龙潭村人于每年三月三,每户自制板灯,每板镶灯12盏,委派一人驮灯。当日傍晚时分,驮灯队伍自祠堂出发,途径全村大小村弄,以及安后、洋尾、洋中三个刘姓聚居村落。所到之处,家家燃放鞭炮,并在门前插香,意为迎春纳福,祈求平安好运。此外,还请戏班在祠堂演出三天三夜,以酬谢神灵。
钱侯德政碑
从来善为政者,贵得其大体而已。大体既得,则其余自有以相及,故本必家给而户与之也。惟为民生,留其有余,即为造化补其不足,斯政称纯备。倘非才德兼优,恩严并济,何能深洽民心,如《硕肤》之咏彼周公,《甘棠》之歌彼召伯哉?
我仁侯钱公,讳巍业,号嵩麓,河南宛邱人也。簪缨世胄,阀阅名家,亲承简命,以莅兹土。甫下车而声闻远播,逾一载而德泽弥周。摧科勤抚字之劳,遴选获真才之用,听讼则片言可晰,秉公则杂用都蠲,累累善政难以备述。及观其裁节东土,一方向之习于菲薄者,今则安于耰锄矣;向沦之于愚昧者,今则游于弦诵矣。猗欤休哉,何风俗之易也!于是士民相与诵之,曰:“侯之公也,侯之慎也,侯之廉也,侯之明也,而且公非市惠,正非葸事,廉非干誉,明非法苛也。彼乘舆之济,积筐之喻,何足以罄其美耶?正所谓天为苍生生此盛德,帝因民命命此全才者也。将见仁侯异日之勋名,策予朝廷之上,与周、召并垂于千古矣。”
是为记。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七里士民立
重修兴福寺落成序
[清]陈曰球
兴福寺,东洋之名胜也。地属萌源之北,凡鳌峰、凰沼以及眠狮、勒马,与夫金钟、银瓶、双髻诸峰,无不罗列。余于辛酉岁,萧姓延为西席,馆于寺之西偏。
寺之创也,昉于前明宣德四年间。国朝康熙时,亦曾重修,嗣后或时加整顿,大率仍旧而已,从未有议及更新而重建之者也。虽然,重建岂易言哉!工费繁,非囊有余资者不敢举;管谋远,非才堪集事者不敢当。而寺中之禅师号波若者,毅然将前座并左右精舍、崇楼等处,一切扩其旧址而恢张之。始于嘉庆九年冬十一月,至十一年春落成。沙门丕振,法界为之一新,即揆之青鸾之舍,白鹤之居,不过尔尔。是其足为禅林光也不少矣,夫岂瞿昙中谬称皈依者所能办欤?
时适吾友周君绍斌,同阮君芳潮、刘君尔臻览胜至其地,岸巾广座,举杯相于,结香火之因缘,辟风骚之世界。衣钵相传,同诵今朝之佛;烟霞独浪,如闻太古之仙。而波若雅亲道范,迹仿东林,欣然请序于余。
余以为寺之创者难,修者亦复不易,而况辟从前之经筵而光大之者乎?则为之序也,亦宜于是约其始末而志之,庶后之君子游斯寺者,盼旃檀,登莲界,或者于选佛场中而有以知其所由来也夫。
八蒲登龙桥志
[清]余纶光
八蒲于吾邑为密迩,隶周墩分治。两山之间,有大涧,其上横亘为桥,下连县城,上通周墩、松政,为往来孔道。桥之水,源自郭洋村,历二十余里,合诸小涧水来注,顺流而下,又会吾邑之象运、牛岭诸涧与青草渡。合桥之下流,有龙潜焉。两邑比乡旱祷辙应,故名桥曰“登龙”,志神异也。
创桥之始,年代失考。邑志所载,康熙二十六年圮于水;五十六年邑人黄君龙等募建;乾隆三十九年,诸生黄君廷元等募修。今距修又几六十余年矣。风雨摧折,材料坠坏,行者病之。
道光辛卯壬辰间,予尝赴宁邑,取道斯桥,未尝不心恻焉。又予以舌耕故,多在周墩,每慕东洋各乡风气近古,其于建桥亭、修道路,靡岁不举,而独斯桥剥蚀,莫为议建者,由费钞颇巨,相视而莫敢先发也。夫有其心而无其事,则其事弗举;知事之宜行而或畏其难,劳怨交惮,则其事终弗举。故事之大小,要视任事者之精心果力耳。
丙申春,予在榕城襄事馆。洎冬,黄君高捷以书来,谓桥已告竣,窃为狂喜。既上其事于《通志》。及归里视抵斯桥,又为艳羡者久之。桥之规制,焕然一新,而植址源固,取材坚致,视昔有加。桥之下两端悬亘,旧者支以木,今惧其朽也,易砌以石。其上覆以屋,高计四丈三尺有奇,长计十二丈六尺有奇。为柱凡六十有六,辟以窗棂,翼之以夹木,为行者憩息计。盖重建之费,出自各乡诸善众捐输。而黄君高捷,又能上承先志,以一人力总其事,故斯桥之成之速也。桥成,众属予记其事。予故述厥颠末以告来者。俾知斯桥之有举勿废,而节次修举之不易如此。若其各乡募捐首事,兴工落成月日,及捐输各额木石款费,则彼另有书,此不赘。
游显迹岩(二首)
[清]魏敬中
一
隐现楼台缥缈岑,滴珠帘下洞门深。
天开石壁群灵会,路转溪桥独客寻。
化境自然归杖履,好山大半占禅林。
水流花放人间外,一洗尘缘万古心。
二
怪斧何年运五丁?凿开混沌此珑玲。
空中世界原来幻,洞里风幡倍有灵。
雨过万山溪气白,云拖绝壁石痕青。
奇踪不厌追寻屡,三度钟楼仔细听。
峬源八景合题古诗[清]郑贞本
我从岭际瞻双峰,双峰与我若平揖。草香春暖篮舆轻,入云深处征衫湿。
倦行小憩路旁亭,闻道山如半月形。观象羲爻得艮止,定知人杰由地灵。
山坳一片晶莹碧,牧童指是卧牛石。回看天马御空行,疑有仙人振鞭策。
搊衣展拜朝奉公,祠前古树撑穹窿。千年华表令威鹤,木本无忘鼻祖翁。
萍藻荐馨南涧曲,日光杲杲锦鳞浴。经纶雷雨腾翅飞,咫尺龙门吾望属。
路人争说麻岭高,紫云突起尤雄豪。会须一览众山小,俯视森立儿孙曹。
我怀宗风需浩啸,避地迁乔恋耕钓。八景图成小洞天,家乘旋题日月耀。
贺峬源祠
[清]郑盛璜
吾东洋,荥阳堂,书带草香。郑朝奉公兮,肇基此乡。待晋十公,倾橐代输逋负粮。都民感德,积善余庆通德门。奉褒扬,为祖建坊。高树双阙兮,山水增光。往来士夫,过闾长式郑公乡,祟拜孝子,供一瓣香。惟郑氏,居峬源,后起子孙,祠宇重修兮,庙貌弥尊。叨属来宾,敬向贵祠祝一言:“世守家法,美绍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