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深处古名木
苍莽翠绿的大峡谷,两岸树木茂密,自然植被多为灌木林地,面积达八万多亩,有的还是原始森林。在密林深处中,寻访古树名木,就如寻访高人一样,你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才能心诚则灵。
在秋楼村,我们沿着风侵雨蚀的石板路,幽深绵长的古驿道,行走了两个多小时,才一睹两株千年银杏王的风采。它们耸立在峡谷旁,相距四五十米,巍峨挺拔,冠形古雅,华盖亭亭,其“身高”达20多米,其“腰围”六七人才能合抱。村支书张观清告诉我,当地传说它们是一对“夫妻树”,经常有善男信女在树前烧香祈愿。抬头仰望这对“夫妻”,它们朝夕相对、地老天荒,这便是爱情的最好诠释。千年古银杏旁,有几株珍稀的古梅树,优雅绰约;不远处,是一片树龄几百年的擎天老松树,雄伟葱郁;而间杂其中的有青翠欲滴的毛竹林,亭亭玉立。我想,也只有这“岁寒三友”才有资格陪伴这千年不老的“爱情”。
后垄村的大拇指山应是大峡谷的最高峰了,山中野生着100多株南方红豆杉,许多树龄达到三四百年,大的须两人合抱,这古老孑遗植物、世界珍稀树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竟成片而长,实属罕见。那日,秀坑村64岁的张昌坤老人肩荷山锄、腰别柴刀为我们“杀出一条血路”,把我们引进密林深处。那红豆杉树有如隐者名士,或孑然独立,仰天长啸;或三五结伴,谈经论道。三个小时的寻访,就如与智者贤人交流,出了林子,身上似乎还弥漫着哲学的韵味。在寻访红豆杉群的途中,我们还邂逅了一道奇景———几十条粗大的古藤纠缠绕吊挂在古树林中,如此壮观的古藤王国,足以让人惊叹不已,恍如仙境。
奇人奇事古村落
在大峡谷的皱褶里,在悠悠的白云深处,在小桥流水、安谧祥和的田园风光中,散落着众多的古村落。后垄村就是保存完整的古老的自然村落。它三面环山,一条清溪从村前流过,一座古香古色的木拱廊桥飞架于溪谷悬崖峭壁之上,蔚为壮观。站在桥中央,凭窗远眺,两旁青石古道,桥下深潭碧水,四周葱茏绿树,这大概就是桃花源的景象了。
走过古廊桥,登上后垄村的南山古道,半个小时便可到达隐藏在深山老林、溪涧幽幽的秀坑自然村。这里居住着闽东赫赫有名的建造木拱廊桥的世家。该村300多人,多为张姓。据考证,祖先由河南迁入福建,从清乾隆年间至20世纪80年代的近三百年中,张姓家族八代人的祖传手艺便是造桥,闽浙交界山区的许多县市,至今还留着他们的传统杰作。那日在秀坑村,我们围坐在当年用红豆杉木盖起的沿街凉亭里,聆听60岁的张昌智老人神侃当年建造木拱廊桥的经历。前些年,屏南县修缮始建于南宗的棠口千乘桥,还请他去主绳。如今,重修于四十年前的后垄村木拱廊桥又出现扭曲,福建省发改委在该村挂职第一书记的范贤钟同志也不失时机地向他请教修缮方案。那是一位高人,沧桑岁月雕刻在脸上,灵巧智慧闪烁在眼中,祥和稳重都在举手投足之间。我想,近些年,闽浙木拱廊桥越来越受世人瞩目,何不联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而秀坑村的廊桥建造世家,不就是活资料吗?
大峡谷旁的常源村,2004年9月发生了一件奇事,一位8岁女童迷失深山九日,奇迹生还。这位女童名叫黄美娟,9月5日进深山采菇,不见其返回,家中报警,当地曾组织许多人进山搜寻,均无功而返。小美娟如是说:我饿了喝山泉,困了睡山谷,走失的第五天发现丛林中有堆柴火,心想会有人来取,在旁等了两天,因饥渴去找水喝,回来时柴火已被取走。后来又发现两根被人砍倒的桑木,在旁守了三天三夜,可惜的是,同样去找水喝时,桑木又被人扛走。但小美娟仍不灰心,就在死神逼近的时候,她发现了一把砍柴人落下的锯子,这次,她将锯子牢牢抓在手中,足足守候了两天两夜,终于被前来寻锯的同村人黄振兴夫妇发现。后来,这则奇人奇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我想,最好的结论是地灵人杰。大峡谷孕育万物灵长,佑我子民,小美娟聪慧勇敢,顺应天道,便是也。
若说地灵人杰,那陈峭村也是个典范。该村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均为古村风格的土木建筑。人口800多,但目前留在村里的只有300多人,为何如此呢?原来村里出了一位鼎鼎有名的民营企业家陈翔闭,他在上海经营的九星木材交易市场,名震上海滩。陈峭村数百人,周宁县数千人,都在该市场当上了大大小小的老板或从事劳务。今天,陈总经理的资产已以亿计。我曾听他说,当初闯上海滩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有一年,回家缺路费,只好卖血筹盘缠,而今事业发达了,一定要回报大山。他为陈峭村的饮水工程、小学建设慷慨解囊并设立了教育基金,为村道硬化投资数十万元。我想,这不就是大峡谷的风骨吗?
后垄大峡谷,全长30多公里,峡谷两岸群山茫茫,重峦叠嶂,气势恢宏,是鸳鸯和猕猴的天然保护区,被专家誉为“闽东的西双版纳”。
寻找洞天
林立志
眼光总是想穿越障碍,探索无穷,发现无穷。但终究还是明白了仅仅依靠自己上下眼皮的眨巴、皓首穷经的搜索,是有限的。于是,眼光紧紧地通过神经网住了脑,希望脑精骛八极,希望脑纵横荒宇。
眼与脑发现了住着嫦娥的月亮、栖着乌鸟的太阳和睡着神仙的星星,但中间横亘着可望而不可即的旅程;眼与脑发现了深深的海峡和高高的峰顶,但中间依然存在着难以跨越的沟壑与浪涛。眼与脑疲惫了,困乏了,想找个地方休息睡觉,找个地方修身养性,他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隐隐约约的洞天。
一
洞天,是眼与脑在枫桥的夜泊;洞天,是萌动的肉体与宁静的灵魂的悠然际会。
晋时,那位采菊东篱下的老者,不经意间走进了桃花源洞天,那里阡陌纵横,鸡犬相闻,“只知秦汉,不知魏晋”的洞天一族让陶渊明羡慕不已,不再为五斗米折腰,归去来兮,独享那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以遐观,悠然见南山的自在。微风吹过了田园,我仿佛听到了远古的松涛,在这淡淡幽香的气息里,对这位田园神仙不禁有了几分亲近,有了几分想念。
晋朝的陶渊明先生凭借着自身的艺术空灵进入了桃花源洞天,而全真七子之一的谭处端进入洞天就难了。谭处端在华山洞天修炼的时候,白天锤打修炼的石洞,晚上练功。可是当他刚打完一个洞,就有一个道友借去修炼,他也总是慷慨地把千辛万苦打完的洞借给人家,直到他打完了第一百个石洞,突然眼前大放光明,他终于进入了神仙的洞天之境。从晋到宋,我感觉在时空上悄然接近了洞天。
我心驰神往地开始寻找洞天。
十大洞天之首的王屋山在北方,离我太远而遥不可及。武夷山也是著名洞天之一,白玉蟾曾修炼得道于此,在本省内找起来比较便利。于是,两上武夷,登天游,爬一线天,漂七曲到处寻找,未果。后来竟得知三十六洞天之首的霍林洞天就在霍童镇,大为兴奋,邀几位好友走古道,上支提,登大童峰,山峦起伏,流水潺潺,除一山洞阴气逼人不敢进入外,起伏的支提岭留下了我们微喘的呼吸,无法抵达的巉岩留下了我们对洞天的期盼,我们还是不得不感慨仙路难寻仙踪难觅,仿佛之间,洞天又因寻找而远。或许,洞天不是我们这些肉眼凡胎的人能遇到的,或许神仙厌恶了人间的喧嚣,用凄凄的草丛和苍苍的巨岩封闭了洞天之门?
几番的跋山涉水,劳累过后,寻找洞天的冲动也渐渐地蒙上了厚厚的尘垢。丙子年春,我随“走进周宁山水”之旅再次进入周宁。
这次到周宁,最让我动心的就是到大峡谷走一趟,该死的塌方却让我与峡谷的约会落了空。据说蝙蝠洞是这次活动中最远的一个点,需乘车一小时后还得走近一个小时的山路,我心里嘀咕今天又要栽了。
车七拐八拐到了路的尽头,撑着雨伞踏上了脚脖子为之酸痛的山路。穿过一片森林,一条活泼泼的溪涧便跃入了眼帘。有了这一线之水,烦躁之心渐渐有了归宿。中医所说的五行相克,水克火竟然有着这么奇妙的感应。那是一张温润、充满童稚的清唇在山间低吟浅唱,那又是一只凝脂的玉臂在山间灵动挥舞,在抚摸着敲击着那黑色的赭红色的躯体,快乐的哼吟从溪面飘来,充盈着整个峡谷。知趣的红杜鹃,不时地从对面的绿丛中闪出灿烂的眼神,而害羞的鸟儿则躲在高高的枝头里轻轻地招呼着同伴。我感觉这溪流这峡谷就是一个温馨的迎宾厅堂。
洞口前人字形的瀑布,一撇遒劲,沿崖跳落;一捺则是雕刻家的鬼斧神工轻轻地在直立的崖面上斜斜划过。返程途中,我在这崖边树下愣愣地想,这或许是个人界的隐喻符号了吧。
恍惚之间,那个在各种媒体之间亮相率颇高的洞口就展露在我的眼前,这就是那“生命之门”了。也许是有数位美女在场的缘由,撑竹筏的导游没向我们做更多的解说,就把我们轻轻地划向生命之门。
当我们转过了那个标志之门,轻轻的划水声导引我们心神内敛,幽幽的水光映在黝黑的湿淋淋的石面上,变幻着神神秘秘的图案,在这生命的隧道里编织着离奇的古老谶语。尤其是我们这小小的一拨代表着人类重要的两种特征在这缓缓飘过的时候,这些谶语也只有留待洞中清脆的滴水声破译了。
跨出竹筏,我们仿佛到了一个水桶底,一个四面都是壁立千仞的大桶底。就在这一丈方圆的桶底,我见到了天。光从洞中传出,天空是一片混沌初开的光明。这不就是我要找的洞天吗?
二
踏入这方洞天,你不得不放轻脚步。这里的岩台,这里的清泉,你不觉得与花果山很相似吗?青翠的树木长满崖顶,不知名的老藤在层层的叠石间爬来爬去,你不难想象这里是猴子的乐园。他们在树林间觅食,在鹰嘴岩上晒太阳挠痒痒,猴子不小心将捉到嘴边的虱子丢到了水里,说不准化为了溪池的白脊鱼。你看到了那个带着青布毡帽的长者了吗?呵,他可是位“大侠”,他不但武功高强,而且写过若干部武侠小说,他有一肚子的天文地理,有一肚子的草莽奇闻。他像福尔摩斯探案般俯下身子观察、谛听,他在发呆对吧?他肯定又发现了一个自然的秘密,或许可以告诉你他眼前闪现过一只奇异的动物,拖着一条红色的尾巴,如七月流火隐约于丛林。
三
我独独喜欢这洞中有天的文韵。我独独喜欢这隔山隔水的旷达。
这洞天不属于李白,她没有“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豪迈;这洞天也不属于谭处端,她禁不住日日夜夜的敲打。这洞天是属于陶渊明,我执著相信陶公曾神游于此,但在千年前的睡梦中遗忘了出入的生命之门。这里同样不适于鬼魂流连,这里也同样不适于人群结庐,只有那神仙的灵魂可以在此自由自在地飘荡,自由自在地安享清净与快乐。
洞天是属龙的,她是无穷智慧的天才原创。她静静地卧在这方山水之间,她静静地卧在竹简与纸浆构筑的长廊间。歌舞厅中酒气迷漫的吼声进不了洞天,深夜楼居的麻将声也进不了洞天。
洞天,我们离她近吗?洞天,我们离她远吗?
官山五记
江夫
周宁有一座山,从清朝同治五年(1866)开始,两个村的村民为争夺它的所有权闹得不可开交,告到官府。官府十分重视,差人一再查勘,但两村各执一词,都证据确凿,官府十分棘手,迟迟不能明断。拖至同治八年才判决,判词如下:两村都不要争了,该山收归官府,定名“官山”。
官山位于周宁城关东北部,距县城12公里,海拔730米。它由5座宛如并拢的手指连接而成的山峰,临溪拔起,四壁如削,山脚下的龙亭溪沿五指峰形成了一个壮美的大拐弯,使官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半岛。如此横空出世、伟岸峥嵘,难怪周宁史志上将它与石门山、天柱峰合称周宁三大奇山。
路险
官山只有一条险道,就是顺着五指峰的山脊五上五下,直抵龙亭溪。来回连带途中欣赏风景,至少四五个小时,没有足够的毅力和体力怕是走不完全程。由于尚未开发,那条小道还是当年樵夫走出来的。上次我们20多位同仁前去考察,还请当地村民肩荷山锄、腰别柴刀前行引路,每临深渊,如履薄冰。途中,周宁县旅游局局长老肖告诉我,20世纪70年代,在这里砍一担柴火回城关,一天必见“三个太阳”(即凌晨出发,见到未落山的月亮,白天与太阳相伴,归途月亮又上东山),可见路险之难行。只有现在还长得矮小厚实的周宁县水利局局长老林,当年在30天里挑回过31担柴火,创了纪录。
洞奇
官山的洞大小20个,多在花岗岩石中,洞洞有名字有来历,其中两个洞富有传奇色彩。一是“溪边洞”,可容纳三四十人,当年闽东红军独立师的队员曾把它当做营房。叶飞将军1935年在周宁“三湾战斗”中负伤,在此养伤15天。另一个是官山主峰的“溪东洞”,此洞位于绝壁中央,状似人的肚脐眼,洞深莫测。传说唐朝末年,一总兵逃难于此被官山强盗抓获,深夜逃脱,顺绝壁古藤攀入洞中,为阻追兵他砍了古藤,结果也断了自己的生路。后来,洞口时有火光闪烁,村民以为总兵归神,就修宫塑像,称之“溪洞地主”,香火甚旺。此洞至今仍等待着探险者来揭开神秘的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