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因我将去九龙漈,又听了许多九龙漈传说的缘故,夜晚躺在床上,听着窗外淅淅沥沥雨声,脑海中迷迷糊糊地不断显现出一条条逶迤钻动的蛟龙,腾云驾雾,游弋江河,怒号倾瀑。既然这里的瀑布群有十三级,为什么叫九龙漈,他们告诉我一个神话般的传说。说是这里的溪涧,当地人们称为龙溪,住着龙王,它带着八条小龙。小龙逐渐成长,形成一股强大的家族势力,引起临近山神的恐惧。山神送奏书上天给玉皇大帝,告九龙作恶妄图谋反,玉帝震怒把九龙召回天庭赐死,当龙王和七条龙子在铜铡下一一被铡死后,轮到要铡最小的龙子。最小的龙子灵机一动,忽然掉转头把尾伸向铜铡,又化成一阵龙卷风飞走,回到周宁的龙溪。是哀怨、是咆哮,气汹汹、水滔滔,溪流排空而下,形成了当今的九龙漈。现在每到清明节,龙子都要祭奠父王和七个兄长。其实,雨天连连,山洪暴发,冰雹洒泼而下……中华民族一向是把水和龙联系在一起的,周宁人民在这个基础上,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这样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故事,给九龙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氛围和无穷魅力。
由县城到九龙漈,只有十三公里路程,按原计划我们乘车出发了。天仍然下着雨,时大时小。车出周宁县城,山野的雨天,四处垂帘挂珠,远岱朦胧,近岭滴翠,车辆稀少,人迹罕见,更显得十分旷茫宁静。不多时,我隐隐听到一阵阵闷雷由天际飘忽而下。很快地,那闷雷化成汹涌澎湃的滚滚涛声,空谷回音,折射云嵌,像要把万物吞没。我感到地在动山在摇,恍若漂浮在浩渺的海浪之中,看看四周,依然是山连着山、岭叠着岭,只是前方不远处有座新建的亭阁引人注目。
“九龙漈到了,那就是观瀑亭!”汽车戛然而止,带我们参观的同志指着那亭阁说。
这里是九龙漈整个瀑布群中最为壮观的一级,称龙潭瀑。观龙潭瀑有个好处,可以由上往下俯视,也可以由下往上仰观,景色各异,感受迥然不同。我们先在观瀑亭上倚栏鸟瞰,从两岸繁茂的密林深处缓缓而出的溪水,泛着冷漠悠远的苔绿,在这里突然跌落,变成一股往下倾泻的银色星云,充满奔放不已的热情。静和动的瞬息变化,使人感到一刹那对比的强烈。在跌落处的东侧,有个旋涡,据说是下面的石窟造成的。跌落的水,似乎不那么情愿,正在做顽强的抗争,在这里折回转动。山川奇观,如果不是亲临其境,人们确实是难以凭空想象的!
我们离开观瀑亭,顺着狭窄陡峭的石阶走下山谷。雨大路滑,有时要你扶我携地举步。尽管我们撑着伞,路边的枝蔓还时不时挡着去路,把莹莹的水珠抖落在身上,那滋味当然不会像“穿花露滴衣”那样轻松惬意,但也别有一番野趣。我们来到山谷,离瀑布几十米处有个天然的平台,一块巨大的岩石斜盖头顶,挡着强劲的风口,人们站在那上面可把飞瀑一览无遗。向上仰眺,浩浩溪水排空降,皑皑积雪倾地来,飞鸟惊无踪,古树颤抖动,那汹涌澎湃的气势也令人望而生畏。飞瀑落入涧底,浪花飞溅,卷起的风,带着细碎的水珠,使四周弥漫着一片灰白的雾气。天上下着不停的雨线线,涧底折射而上的水丝丝,交叉网织,茫茫幻幻。我突然忆起曾在某处博物馆看到的一幅“墨龙”古画。那龙蹈浪翻波,水注万顷,威武雄壮,气吞山河,不正是艺术化了的九龙漈吗?当然,那古画中的“墨龙”只有形,没有声,而九龙虎啸雷鸣,更使人感到一种来自自然的、不可抗拒的强大威慑力量!
时逢清明雨纷纷的季节,溪流处于丰水期。九龙漈的神态更显得充沛活泼。说是山后的几级瀑布奇石突兀,姿态显出各自的差异。人们依据变化的形状,分别称之为“龙蛙瀑”、“龙鹗瀑”、“龙牙瀑”、“卧龙瀑”、“龙井瀑”……要不是雨大步履艰难,我真想沿着山涧旁的小路,一一地去观赏。记得唐朝诗人曾有过这样的诗句:“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此情此景,八闽大地有九龙漈这样稀世的奇观,不也令人憧憬,令人惊叹?
九龙漈过去鲜为人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才逐步被外界所注目。由此我不由地想,辽阔的中华大地,还隐藏着多少迷人的山川美景,未被人们发现,未被精心开发,那是一笔多么丰厚而宝贵的财富。
九龙漈瀑布群,总长达1000米,落差300米,其中,第一级瀑布最为壮观,瀑高46.7米,宽76米,丰水期可达83米,被称为华东第一瀑。
童年的廊桥
哈雷
有高山处,必有流水。湍急的水流,穿过茂密的森林,转过崎岖的山道,冲击而下,给寂静的山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我童年生活的村庄在周宁僻静的山岭上,家的门前就有一条小溪,很浅,但却很开阔。从深山里流出的水,在这里汇成一条清洁的小溪,又流向山外。溪里布满各种各样的石头,大的坚如磐石、小的细碎如沙、鹅卵石溜光滑亮、菱形怪状的石头更可以延伸想象力,伙伴们争相做各种动物的猜想,谁说得像谁就是胜利者,现在想来虽然牵强比附,但那时却其乐无穷。白天,那溪里的石头被翻得凌乱,那是我们放学后嬉闹的“游乐场”;可是夜晚,它们竟变成会唱歌的石头,溪水流过每块石头,都要会出清亮的声音———大自然这样厚爱我,在我童年的梦里灌注了这样的天籁,给了我最初的自然的感动。
学校在溪的对面,上学路上一定经过一座廊桥,桥已经十分破旧,不知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踩踏,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冲刷。我依稀记得,当我走过那桥面时,桥总有点晃晃悠悠的感觉,有几处木板已经腐烂,可以看到下面的河床,我总是小心翼翼地走着。那时正处“文革”期间,廊桥里面张贴着毛主席的画像,还有一些批斗公社“走资派”的大字报,即便这样,仍然有人在中间神龛的位置上点香火和摆些水果,那神龛已经被红卫兵涂上了水泥,看不到神像的面目了。记得我还在廊桥上值勤过哩,有一年正值春耕时节,我还是一个“红小兵”,神气活现地拿着红缨枪在桥口站岗放哨,廊桥上贴着许多张毛主席语录,凡是经过的农民不分老幼男女都要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不能背诵的照着贴在桥上的语录念也行,否则就不许过桥。乡下的农民没有多少人读过书识得了字的,大多背不全整段的毛主席语录,所以被处罚的百姓就要被押解到田里去插秧半天,然后才能放行通过。
廊桥也沾上了革命的色彩。但晚上学校排练回来,经过廊桥时却有别一种的感觉,山风袭来穿过黑洞洞的廊桥冷飕飕的,如果风急时,贴在廊桥边上的木板像口琴的弹簧页片,就会发出怪叫声音,令人毛骨悚然。“文革”刚开始,就有个“走资派”吊死在这桥上,还有一个女孩为逃避婚姻从这里跳河自杀的。所以晚上一到这廊桥,许多恐怖的传说突然就浮在我的眼前,每次我都会把心抽紧,脚步加快,兔子似的逃了过去……那年月红小兵文艺宣传队活动都在晚上,我几乎每天都要经历一次廊桥这段心理的“考验”。后来队长传授过桥要秘给我,说那些妖魔鬼怪牛鬼蛇神最怕毛主席了,你只要大声高唱毛主席语录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去,一定不会有事。这招还挺灵,每次我过桥就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那小胆子好像膨胀了好几倍,那风穿过木板发出的声音也变得有节奏感了,为我伴奏。毛主席语录歌就这样为我壮胆,直至我初中毕业离开那地方。
周宁的廊桥遍布各乡镇,仅仅在七步方圆几里路,就有三四座廊桥,只是改革开放初期没有很好修缮保留,大多数廊桥很快就拆除改建成水泥或石墩桥了。
廊桥,是在桥面上搭建廊屋而形成的特殊桥梁,依其结构有木拱、木支架梁(八字撑)、平木梁、石拱等之分。其中木拱廊桥在岁月的变迁中不断增添着愈来愈丰厚的文化底蕴,后来我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看到了廊桥,他所描绘的汴水虹桥,佐证了中国古代造桥术之精湛之鼎盛。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一直认为《清明上河图》中那座优美独特的“汴水虹桥”的技术已经失传,但谁会想到,在我童年生活的崇山峻岭中,还深藏着那么多令人叫绝的木拱廊桥。
廊桥,是隐没在僻壤穷乡的文化遗存和艺术瑰宝。先民们为改善“地僻人难到”的自身生存环境和拓展对外的通衢大道,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群山峻岭之间开路搭桥才有了它的存在。因此它的首要作用是连接两岸的交通,使我们的祖辈能朝觐自然和主宰山河;其次是祭祀场所,桥中央一般设有神龛,主祭观音和陈靖姑,祈求神灵的庇护是人类几千年以来沿袭至今的共同心理和精神寄托;它还如屏风横立,塞镇水口,拦护风水,聚集瑞气。过去在木构桥架上加盖廊屋,是为了遮风避雨和更好地保护桥架不受风雨的侵蚀,而今百姓们也把它作为纳凉、交流、憩息、打牌娱乐的好地方。它承载人生风雨,苦乐年华,有着自己独特禀赋———交通功能、祭祀场所和屏蔽风水。在都市里沉沦至今,我仍然十分眷恋乡间山野的流水之上的静静廊桥,它带给我红尘中忙忙碌碌中难以享受到的闲情野趣,令我心神向往,特别在我异域殊方时,怀恋之情当更加强烈和深切。每一座廊桥的背后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即使在今天,廊桥也依然会常常出现在人们思乡的梦里,梦里的廊桥流转着我们关于童年最深的记忆。
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财富还是文化与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改革三十年就可以让物质的丰富迅速获得,而文化与精神则需要几百年几千年的积累才能蔚为壮观。明清时期的廊桥,从实用主义者看来于我们今日现代人的“生存”已经没有多大的价值,然而,它们却如一把撒落的明珠滋养亮丽了我们的心灵。有了廊桥,才使小城多了些许厚重的人文气息;有了廊桥,才缩短了偏远小县与世界的距离。
“可怜地僻无人赏,抛掷深山乱木中”,李九龄在《山舍南溪小桃花》似乎也写照了这座廊桥,我童年的廊桥。遗憾的是离开十多年后我重返故乡,那座廊桥年久失修已经破损,村里的人在那上面重新建造了另一座桥,石拱桥。
石拱桥上我再也找不到当年那座廊桥的任何痕迹,我在旁边流连,终究没有踏上那石拱桥半步。
离开了山村一晃三十多年,廊桥也如久远的旧梦淡出了我的记忆,风从岁月尽头吹来,我倾听到了多种的音响,但我再也听不到廊桥的乐音了。现在才知道那是绝美奇异的乐声,是百年传送的缥缈迷离的岁月的和声———廊桥,像一个用木质搭建起来的拱起的口琴,唯有自然的山野的嘴唇才能把她吹奏。
深闺美女已长成
唐颐
2004年的阳春时节,福建师大傅朗和黄国盛两位博士生导师,带着福建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的课题,在闽东周宁县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人文与自然旅游资源科考。
送别宴上,他们喜形于色地告诉我,科考的结论是:周宁确实有原始森林与古村落资源,闽东也有“西双版纳”。他们建议我一定要走一趟“后垄大峡谷”,那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女。
气势磅礴大峡谷
后垄大峡谷位于周宁县礼门乡境内,全长30多公里,峡谷两岸群山苍茫,峰奇岭峻,气势恢宏,千米以上的高山有20多座,最高的山峰1285米,两岸多为深切峡谷,坡度平均在30~50度,谷底的“后垄溪”,上连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鸳鸯溪,下续蕉城区的洪口风景区。溪流宽处100多米,窄处也有50米,水丰瀑多,落差达800多米,后垄溪流经礼门乡的陈峭、秋楼、后垄等7个行政村,沿线人口6000多,至今大都维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习俗。两位教授认为,后垄大峡谷为福建省境内最长的峡谷,植被保护完好,山水景观奇佳,堪称“福建第一大峡谷”。
大峡谷海拔落差悬殊,野生动植物种类十分丰富,这里成了猕猴、鸳鸯的自然保护区。山上猕猴成群,多时一山有数百只;每年秋后,鸳鸯鸟成群飞落此地过冬。春天,四处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秋季,红林尽染,一溪碧透。
那日傍晚,我们来到大峡谷的起点站陈峭村,登临村民们祭拜山神的“天地坛”,可谓脚踏万丈峭壁之巅、身临千仞悬崖之渊。气势磅礴的大峡谷就卧在我们的脚下,逶迤延绵的群山,岩奇谷幽。青山厚重矜持,白雾活泼浪漫。它们旁若无人地尽兴缠绵,相依相偎,聚散蒸腾,幻化出瞬息万变的景致。村委主任陈圣通告诉我,“天地坛”还是观云海日出的胜地,一年四季,季季不同。我想,择一日破晓之前来,那一定是:前观山吐红日,云蒸霞蔚;后望云雾聚散,缥缈奇迷。
“天地坛”的脚下,乃奇石林立,形态万千,有的像观音面海,有的似骆驼上山,有的如神龟盗草,至于“挂冠石”和“晒靴石”,大概是哪个朝代的官员公务之余,到此忘情山水,留下了惟妙惟肖的两块化石。更奇的是一块号称将军石的巨石平地兀起,一柱擎天,峥嵘奇崛,莫非是为大峡谷看守门户?
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崇山的观念,历朝历代的帝王,登临泰山而封禅,便是源于这种文化。当我在天地坛远眺大峡谷的千山万壑时,我感悟到了这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