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气壮山河的铮铮言词,是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一段内心独白,也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一生的真实写照。他和他的作品感染了几代读者,永远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奋勇向前。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苏联30年代的着名作家、坚强的共产党员。他于1904年出生在乌克兰的一个小村庄里。父亲是个酿酒工人,母亲给人家做饭洗衣。他只念过三年书,刚满10岁,就到车站食堂、发电厂里当童工。
种种困苦和磨难,让他从童年起就懂得了生活在最底层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窥见了资产阶级的腐朽、贪婪和罪恶。他的心中埋下了同黑暗社会抗争的种子。
奥斯特洛夫斯基从小就很喜欢读书,他把书揣在衬衫里。一有空,他就拿出书本埋头阅读起来,直到食堂的老板娘跑过来拧他的耳朵,他才不得不放下书本,有一次,他看到书摊上有一本描写意大利反抗奥地利侵略的英雄加里波第的传记小说,很想买下来,可没有钱。他在书摊边站了半天,最后把身上仅有的午餐费掏出来买下了那本书,一回家就通宵达旦地阅读起来。
在工厂做工期间,奥斯特洛夫斯基亲自感受到工人运动的力量。在他哥哥阿辽沙的影响下,他积极地参加一些革命活动。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积极投入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斗。1919年,红军进入了乌克兰,他第一批参加共青团。随后,作为志愿兵在一个骑兵团黑当红军战士。奥斯特洛夫斯基转战疆场,作战非常勇敢。在战火纷飞的前线,他没有放弃读书。他的作战包里,总是藏着他最爱读的小说——伏尼契的《牛虻》和乔万尼奥里的《斯巴达克思》。在行军打仗的间隙,他常常拿出来反复阅读,有时还念给战友们听。
1920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战斗中受了重伤,转业到工厂担任共青团工作。第二年秋天,他响应团组织号召,到博亚尔卡修筑铁路。一次,第涅伯河山洪爆发,他不顾身体虚弱,冒着寒风,跳进冰冷刺骨的水里打捞流散的木材,结果得了伤寒和风湿症。1924年,他加入了共产党。第二年起,健康状况开始恶化,经常卧床不起,但是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在病床上读完了共产主义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1927年,他因脊椎硬化开始瘫痪,眼睛看东西也不清楚了。然而他并不向病魔屈服,拿起笔作为武器,继续战斗。
1928年,他在半失明的状态里写出了一篇反映柯托夫斯基师团战斗生活的中篇小说。但是,唯一的一份初稿,在给战友们看过后寄回的途中遗失了。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挫败地他坚强的战斗意志,反而激励他更加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他决心再写一部。1929年起,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只能永远和病榻作伴了。但他说:“只要我身体里还有一个细胞活着,还能抵抗,我就要活下去,就要战斗。”就在这种情况下,他开始写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起初,他在床上放一块木板,把纸铺在上面书写。但是,因为他什么也看不见,写出来的字行款不齐,而且有许多字是重叠的,别人根本看不清。于是,他请人在木板上刻下一道道深槽,铺上纸后,摸着把字母写在深槽里。这样,分行就清楚了。写成一张,请人誊写一张,逐渐积成本子。后来在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关怀和支持下,改为由他口述,打字员和秘书给他做记录,整理文稿。就这样,他克服了种种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前后花去五年时间,完成了这部文学巨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形象,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的。小说的基本情节是作者一生战斗经历的概括,因而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都非常真切动人。小说通过对保尔·柯察金成长过程的描述,生动而有力地证明了:经过革命大洪炉的锻炼,一个普通工人的子弟,完全可以成长为一位钢铁般的共产主义战士。
1932年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陆续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发表。小说一问世,就立即受到苏联和各国读者的热烈欢迎。全世界的进步青年,都把这部书作为自己生活的教科书,把保尔·柯察金的光辉形象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保尔是无产阶级钢铁战士的光辉典型,人们无限敬佩这位无比坚强的作者。为了表彰作者的伟大贡献,苏联政府给奥斯特洛夫斯基一枚最高荣誉勋章——列宁勋章。
1934年底,奥斯特洛夫斯基又开始写作另一部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全书计划写3卷,然而不幸的是,就在1936年这部小说第一卷出版的那天,年仅32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与世长辞了。第3卷就没有能够最后完成。
这两部光辉的无产阶级战斗巨着,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光辉一生。时光荏冉,前苏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人民不会忘记保尔·柯察金。由中国和乌克兰合拍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2000年春节期间公映后,引起社会巨大的反响。保尔在我们身边依然活着,他是我们永远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