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宝宝乳牙陆续萌出,可以给宝宝补充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在给宝宝吃零食方面,妈妈要注意一定不要给宝宝吃容易噎住或卡住的食物,如花生、瓜子等,也要避免食用带骨、带刺的食物。
1.不要一次喂宝宝太大口
9个月以后的宝宝,不但饮食量有所增加,饭菜的种类和性状也会发生变化。
此时,有些宝宝可能已经长出3~4颗小牙,有一定的咀嚼能力,妈妈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较硬的食物,如碎菜叶、面条、肉末等。
妈妈在给宝宝喂饭菜时,一定不要着急,要避免一次给宝宝喂一大口。如果宝宝的嘴塞满食物,根本无法咀嚼,只能吞下去,或吐出来。这样做,会让宝宝感到“吃饭是一件很苦的事情”,会影响宝宝的食欲和意愿。而且,由于咀嚼功能尚不发达,宝宝用吞食的方式,容易被饭菜噎到,这是相当危险的。
育儿亲子小贴士
宝宝刚刚开始尝试吃固体食物,妈妈需要把蔬菜中较粗的根、茎去掉,喂食碎鱼肉末时一定要把鱼刺剔除干净,不要噎着或卡住宝宝。
2.宝宝要适当补充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
9个月的宝宝,要注意补充一些蛋白质、淀粉、维生素、油脂等营养物质,并保持营养均衡,食物多样,避免饮食的单一化。
蛋白质的理想来源之一就是给宝宝吃鸡蛋。9个月以后的宝宝吃鸡蛋时就不再局限于吃蛋黄,而可以吃整个鸡蛋了。
蔬菜类的淀粉主要来自于土豆、南瓜、红薯等一些根茎类食物,这些食物中同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豆类中也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经常食用可以避免出现营养缺乏的情况。一般来说,宝宝在这个阶段可以吃豆腐与蔬菜搭配的食物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妈妈不必再为宝宝做水果泥或果汁,可以直接用小勺舀小块的果肉给宝宝嚼着吃。这样宝宝可以获得丰富的膳食纤维,同时也保留了水果中的大多数水溶性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
在宝宝逐渐过渡吃固体食物的过程中,妈妈还可以增加宝宝饮食的种类,如给宝宝吃些小饺子、小馄饨等,通过改变食物的性状,增强宝宝进食的乐趣。
3.多让宝宝与家人一起用餐
宝宝和家人一起用餐,是宝宝断奶的重要过程之一。
有些已经过渡到吃固体食物的宝宝,喜欢和大人一起吃饭。这是妈妈应该充分利用的特点。在每天的三次正餐中,最好保证午餐或晚餐让宝宝与大人一起吃。这样不但有利于增进宝宝的食欲,更能够增强宝宝与父母的感情。
在与家人一起用餐的过程中,妈妈和爸爸一定要注意每餐饮食的搭配以及口味的多样化,这样做在潜移默化中有助于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更有利于宝宝尝试更多的新食物,开发新口味。
育儿亲子小贴士
为宝宝准备一套专用餐具:不要用大的杯或碗盛满食物,宝宝会有压迫感而影响食欲,尖锐的叉子及易破的餐具不适合给宝宝使用,以免发生意外。
爸爸妈妈不要做宝宝挑食的坏榜样,不在宝宝的面前品评食物的好坏,以免养成宝宝偏食的习惯。
4.培养宝宝自己“抓饭”吃
妈妈不要太早训练宝宝餐桌礼仪。不用太急于把宝宝教养成小绅士或小淑女,而对他们提出不合理的礼仪要求,如:一定要用筷子、喝汤不能滴出来等。
宝宝在进入固体食物阶段后,在获得物质满足的同时需要获得精神享受,进一步感受世界。
宝宝抓饭吃,可以通过抚触、接触的方式来熟悉原本令宝宝感到陌生的食物。
抓食物的动作对于培养宝宝的手眼协调和平衡能力、训练双手的灵巧性有益。
宝宝自己用手抓食物吃或是自己拿勺子喝汤、吃饭,满足他们自己动手的愿望,而且会使他们对吃饭更有兴趣。
经常让宝宝频繁“亲手”接触的食物,减少宝宝将来挑食的可能,宝宝自己接触的食物越多,挑食的可能性就越小。
用手抓取食物吃的时候,妈妈需要限定宝宝吃饭的时间,不要把吃饭完全当成是玩。在宝宝抓饭吃的过程,一定不要责备宝宝把饭粒弄得哪里都是,这样很有可能造成宝宝厌食情绪。妈妈要注意对宝宝饮食卫生以及餐桌安全的照顾,不要让食物卡着或噎到宝宝,避免食物过热,发生烫伤。
5.为宝宝选对果蔬,补充更多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因其具有预防和治疗坏血病的作用,也被称为抗坏血酸。
维生素C从哪里来
维生素主要存在于多水分的植物性食品中,包括各种蔬菜、水果和豆芽当中。但并不是所有的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都很高,如苹果、梨、桃、杏、香蕉等,靠吃它们并不能满足宝宝对维生素C的需要。
含维生素C比较多的水果是柑、橘、柚、橙、鲜枣、猕猴桃、草莓和山楂。蔬菜中如菠菜、辣椒、卷心菜及萝卜叶等,也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维生素C对宝宝健康的益处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质的吸收。
维生素C是体内神奇的解毒剂,由于它的氧化还原作用,可以和很多金属离子结合,减轻这些有毒金属如汞、铅、砷等对肝脏的毒性,有“万能解毒剂”的美称。
维生素C的另一个营养功能是影响牙齿、骨胳的形成,缺乏后可使牙齿、骨胳变得脆弱,容易发生损伤和折断。
维生素C摄入不足对健康的影响
引起蛋白质代谢失调,从而对各种疾病抵抗力减弱。
会导致细胞联结障碍,主要表现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黏膜下出血,即坏血病。
宝宝缺乏维生素C的表现
可出现生长迟缓,发育受阻。
宝宝维生素C的需要量
6个月至1岁的宝宝每日需要30毫克维生素C,相当于每天喝100~150毫升鲜橘水。
6.少给宝宝吃胀气食物
有些妈妈发现宝宝经常肚子胀气,个别宝宝甚至出现几天大便都不正常。一般来说,宝宝肚子胀气的表现很容易辨别,妈妈可以轻拍宝宝的肚皮,听声音判断是否胀气,如有鼓音就是胀气。
宝宝爱肚子胀气通常与妈妈经常给宝宝吃一些豆类及其制品有关。要避免宝宝发生肚子胀气,妈妈可以从调整宝宝的食物种类下手,并检查一下宝宝每天的饮食,也许你会发现已经不知不觉给宝宝吃了不少易胀气食品。
乳糖不耐易胀气
如果喝牛奶一小时内,感到胀气或腹泻,甚至更严重,这是典型的乳糖不耐的症状。如果宝宝因为乳糖不耐而胀气,最好的选择不是放弃牛奶,而是饮用那些不含乳糖的牛奶。
豆类和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蓝花、菜花、卷心菜中含有一种复合糖叫蜜三糖,这种糖比其他种类的糖更难被人体吸收,当它在肠内被艰难吸收的同时,还会产生副产品——气体。
纤维素不宜突然吃太多
富含纤维的食品可以帮助消除胀气,但如果以前吃的纤维素少,现在突然给宝宝加大摄入量,同样会令宝宝感到肚胀难受。因此,在宝宝每天的饮食中逐渐加入纤维食品,能顺利让宝宝摆脱胀气烦恼。
7.宝宝长乳牙需要更多的营养素
宝宝乳牙的萌出和发育需要多种营养素,如矿物质中的钙、磷,其他如镁、氟的作用都是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中以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最为重要。
蛋白质是细胞的主要结构成分,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牙齿萌出时间延迟及牙周组织病变等现象,而且容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维生素A能维持全身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少了它就会使得上皮细胞过度角化,导致出牙延迟,当维生素A缺乏影响牙釉质细胞发育时,就会使牙齿的颜色变成白垩色。
缺乏维生素C,可造成牙齿发育不良,牙骨萎缩,牙龈容易水肿“出血”。
维生素D能增加钙、磷的吸收并促使钙、磷在牙胚上沉积钙化,一旦缺乏时就会出牙延迟,牙齿小且牙间隙大。
若是离开了矿物质钙、磷,宝宝的小乳牙就会长不大,坚硬度差,容易折断;而适量的氟可以增加乳牙的坚硬度,不受腐蚀,不易发生龋齿。
钙主要在虾仁、骨头、海带、紫菜、鱼松、蛋黄粉、牛奶和奶制品中,它是组成牙齿的主要成分。
磷在食物中分布很广,肉、鱼、奶、豆类、谷类,以及蔬菜,能让小乳牙坚不可摧。氟在海鱼、茶叶、蜂蜜中的含量丰富,氟可以防止细菌所产生的酸对牙齿的侵蚀,抑制细菌中的酶而阻碍细菌的生长。
8.避免给宝宝吃生硬、带壳、未剔骨的食物
为避免在吃饭时出现意外情况,妈妈需要对给宝宝的各种食物仔细甄别,特别是不要让宝宝吃一些生硬、带壳、未剔骨的食物。
生硬食物:这类食物通常包括生冷的水果以及花生、杏仁等质地比较硬的食物。这些食物对宝宝的健康隐患在于宝宝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咀嚼能力不佳,这些食物不容易被宝宝消化吸收,造成肠胃不适。而且,坚硬的食物可能会受宝宝吞咽能力的限制,卡住宝宝或误入气管,造成严重后果。
带壳食物:带壳食物包括核桃、花生、栗子等坚果,以及整虾、螃蟹、贝类等海产食品。这些食物都属于带壳的食物,妈妈在给宝宝吃之前,一定要帮助他先去掉外壳,避免对牙齿造成损害。
未剔骨的食物:容易给宝宝带来伤害的主要是鱼类,鱼类的小刺不容易被发现和挑出来,因此妈妈在给宝宝吃鱼肉时一定要多加小心。此外,鸡、鸭等带骨的禽肉,要警惕隐藏在肉中的一些小骨,硌牙或卡住的情况。
建议妈妈们在给宝宝吃肉类食物前,一定要选择刺少的鱼类,仔细加工鸡、鸭等,并剔除全部的骨或刺,使得宝宝可以吃得安心。
9.未满周岁的婴儿不宜喝豆浆
豆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磷脂,维生素B 1、维生素B 2、烟酸和铁、钙等矿物质,尤其是钙的含量高于乳类食物。能否用豆浆代替牛奶给宝宝喝。
宝宝在1周岁前,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豆浆中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却是婴儿所不易消化的。所以最好不要给未满周岁的婴儿喝豆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