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安稳的安变成了苟且偷安的安,安于现状的安,那这种安稳就得打上引号了。从长远来看,企业如果抱着“偷安”的心理,最终结果大多是“死路一条”。
“原文”
濡需者,豕虱是也,择疏鬣,自以为广宫大囿。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此以域进,此以域退,此其所谓濡需者也。
(《庄子·徐无思》)
苟且偷安的人,就像猪身上的虱子一样。这些虱子挑选猪的脖颈上生有长鬣毛的地方住下来,自以为这就是宽大的宫殿、广阔的花园;或者住在猪的两腿间和蹄子缝隙的曲折隐蔽处,或者住在乳腹和股脚之间,自以为这些地方是最安全最妥当的。它们完全不晓得屠夫一旦摊开柴草用火去烧时,只需举手之劳,它们就会和猪一起被烧焦。而像这种虱子一样的人,随身边的环境一齐前进,随身边的环境一齐后退,受环境束缚限制,就是苟且偷安的人。
这则故事,生动刻画了苟且偷安之辈的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他们安于现状得过且过,或者贪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的后果。
企盼一个安稳的家,企盼天天能睡上一个安稳的觉,本是作为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无可厚非。但如果安稳的安变成了苟且偷安的安,安于现状的安,那这种安稳就得打上引号了。
19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做过一次著名的实验。这组实验的研究人员捉来一只健硕的青蛙,冷不防把它丢进一个沸腾的开水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说时迟那时快,用尽全力,跃出了那会让它丧生的水锅,安全逃生。
隔了半个小时,研究人员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这一回往锅里放入冷水,然后把那只刚刚死里逃生的青蛙放进锅里。青蛙自在地在水中游来游去,接着实验人员在锅底偷偷地用炭火开始加热。青蛙不知究底,仍自在地在微温的水中游来游去。
慢慢地,锅中的水越来越热,青蛙觉着不妙了,但等到它意识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已经为时已晚,它欲跃乏力,全身发软,只能呆呆蹲在水里,坐以待毙,直至被煮死在锅里。
一个企业的兴衰也类似这种青蛙现象。企业真正的危机并不是突然而来的灾难,而是潜在隐含的危机。从长远来看,企业如果抱着“偷安”的心理,最终结果大多是“死路一条”。因为,市场容量终究是有限的,市场的规律是铁定的,加之强势品牌的快速扩展,综合力量越来越强,“苟且偷安”的结果只能是坐以待毙。
20世纪20年代,派克制笔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制笔企业之一,在1954年时,派克制笔公司已在14个国家设有子公司,在全球有120家经销店和专营经销商经营派克金笔。派克制笔公司年产500万支金笔,笔芯3200万个,墨水300万吨,拥有6800名员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档金笔生产企业。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1980年起,派克制笔公司连续5年亏损,到1985年亏损额达500万美元。1986年2月,派克制笔公司不得不被英国一家公司以一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派克制笔公司的停滞具有典型意义。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派克金笔称雄世界,在繁荣的背后,已危机四伏。当时,派克制笔公司的许多竞争对手,针对美国市场发生的变化,纷纷调整生产策略,转而生产书法笔和价格昂贵的高档笔,同时还利用生产厂家在美国的市场代理商,向美国市场推销其产品,发展势头咄咄逼人。在这股汹涌的浪潮冲击下,派克制笔公司在美国的市场相继被占,销售额大幅度下降。
面对危机,派克制笔公司却不屑一顾,还在墨水瓶里描绘着辽阔的蓝天。为什么?因为当时美元疲软,汇率下降,派克金笔在国外仍享有很高的声誉,每年外销量占总销量的70%。这种繁荣的景象冲昏了派克制笔公司决策者的头脑,他们对国内市场的岌岌可危无动于衷。看着许多人上衣兜里别着的已经不是派克了,而签字时亮出的也不是派克的时候,他们的自我感觉依然良好。
与此对应的是,派克制笔公司财务管理松懈,投资目标不明,日常花销甚巨,仅制笔公司的总部大楼,年花销竟达1.8亿美元。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美元升值了,派克制笔公司的王牌顿时倒地。派克的产品出口严重下降,公司利润随之锐减,原先被粉饰的弊端暴露无遗……就这样,终于落到被低价收购的地步。
一个企业或组织中的人,必须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要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惕,不满足现状、不安于现状,切不可在浑浑噩噩中度日,更不可沉溺在暂时的安逸中。要时时保持头脑清醒,善于“见微知著”,敢于“居安思危”。如此,方能引领企业规避各种风险,保持健康永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