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愚昧无知、不用大脑、东施效颦式的;另一种是发挥自己创造力的智慧型的模仿或者说创造性的模仿。
“原文”
故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亡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庄子·天运》篇)
“释文”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无论是她的举手投足,还是她的音容笑貌,样样都惹人喜爱。西施略用淡妆,衣着朴素,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人向她行“注目礼”,没有人不惊叹于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见她手捂胸口,双眉皱起,流露出一种娇弱的女性美。当她从乡间走过的时候,乡里人无不睁大眼睛看着她。
乡下有一个丑女,名叫东施,不仅相貌难看,而且没有修养。她平时动作粗俗,说话大声大气,却一天到晚做着当美女的梦。今天穿这样的衣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仍然没有一个人说她漂亮。
这一天,她看到西施捂着胸口、皱着双眉的样子竟博得这么多人的青睐,因此回去以后,她也学着西施的样子,手捂胸口、紧皱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哪知这丑女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就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其结果,乡间的富人看见丑女的怪模样,马上把门紧紧关上;乡间的穷人看见丑女走过来,马上拉着妻儿远远躲开。人们见了这个怪模怪样模仿西施在村里走来走去的丑女人简直像见了瘟神一般。
说起东施效颦,基本上人人都会嘲笑东施,这是人们对简单模仿导致失败的结果进行的深刻批评。
模仿可以分两种,一种是愚昧无知、不用大脑、东施效颦式的;另一种是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有智慧型的。智慧型的模仿或者说创造性的模仿建立在发挥自己的特性、肯定自我的基础上。创造性模仿才能走向超越之路。
“创造性模仿”是由哈佛大学教授西奥多·莱维特最早提出的,他说:“创造性模仿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超越和再创造。”此后,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将其提升为“创造性模仿战略”,彼得·德鲁克认为创造性模仿是“创造性仿制者在别人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
创造性模仿是企业的重要竞争战略,通过比创新者更透彻地了解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关系,创造性模仿能为新技术的应用寻求更准确的市场定位,并借助对新技术的创造性模仿来建立竞争优势。许多企业的成功,就是归于创造性的模仿。
众所周知,日本工业技术的起步和经济的发展,是从模仿他人的先进技术或产品开始的,进而创造出了自己的发展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电子技术和汽车技术均落后于美国十几年,但日本人最后却抢夺了美国的电子和汽车市场。为什么日本人的模仿成功了呢?原来日本人将模仿、仿效建立在推陈出新和超越上,不是死搬硬套,而是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超越,从而超越了美国人,获得了成功。
大家熟悉的IBM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但大家却很少把IBM公司作为计算机的创造者。原因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并不是它制造的。1953年IBM公司推出自己的第一台计算机IBM701之前,宾夕法尼亚大学穆尔电子工程学院就在J·普斯佩·埃克特和约翰·W·莫茨里博士的领导下,于1946年成功地研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它在当时主要作为美军军事用途。ENIAC的问世对当时以生产打印机和产业会计机器为主,而又想在计算器功能上有所创新的IBM公司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次绝好的契机。
IBM公司发现,ENIAC的设计其实更适合于商业用途,例如工资账目等,但它的设计者却不知道这一点。
出于对计算机商业应用前景的乐观预测,IBM公司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采用ENIAC原理,重新设计并大量生产了ENIAC,使之能应用于最常用的一些数字统计。当1953年IBM推出重新设计的ENIAC时,它立即成为商业计算机主机的标准。
因为第一次创造性模仿的成功,IBM迅速占领了商用计算机市场,这次模仿为IBM带来了巨额利润,也使IBM有条件推陈出新,顺利地接连推出了IBM702、703、704、705等新产品。
IBM在个人计算机上同样采用了创造性模仿的策略。个人计算机技术本来是苹果公司的发明。IBM公司的每个人都曾认为不联网的计算机是没有市场的,既不经济,又不合理。但当苹果公司研制出个人计算机,并使计算机市场大有山雨欲来之势时,IBM公司便立即采取措施,模仿并创新苹果公司的技术,制造出一种能够成为个人计算机的标准机,并随时保持自己的领先优势。两年后,IBM个人计算机又取代了苹果机的领先地位,成为最畅销的名牌和标准机。
IBM的模仿创新的成功,是得益于它的借鉴和再创造。它不是一味模仿,生搬硬套,而是根据自身和市场的实际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人之长,避人之短,使自己的创新较对手更上一层楼。
探讨创造性模仿战略不由得让人想起那句有名的格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创造性模仿成功的原因就在于站在了成功先驱者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