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西汉]东方朔
领导者要眼界宽广、眼光敏锐,但并不是说什么事都要看在眼里,什么人都要盯在眼里。因为一个人的眼力、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况且,不是盯得越紧、看得越清就越有成效。很多时候,领导者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似见非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更有利于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
领导者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勇于坚持原则,凡事严谨认真,无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但在工作中,并非所有的事都属于大是大非的范畴,尤其在与同事及下属的交往中,如仍延续这种思维及行为惯性,不分场合,不分性质,事事较真,则可能会产生某些负面效应。
一是影响凝聚力。凡原则性过强、遇事过于较真的领导者,往往缺乏人情味和亲和力。他们与同事交往机械而刻板,对下属要求严厉而苛刻,经常大事不放过、小事也较真,使同事们觉得难以与其交流和沟通,从而敬而远之,不愿与其接近。久而久之,彼此必然逐渐疏远,进而削弱整个单位的凝聚力。
二是易激化矛盾。在工作中,领导者与同事及下属之间难免会产生矛盾,而矛盾的激化往往是矛盾双方针锋相对、各不相让的结果。实际上,有时双方稍稍冷静和理性点,就可能冷却和缓和矛盾。如领导者过分较真,得理不饶人,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分个青红皂白,就会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失去与冲突者回旋的余地和缓冲的机会,最终必然导致双方刀剑相见,拼个你死我活。
三是会损害形象。领导者遇事过于较真,会给人以难接近、难沟通,且严厉、刻薄、寡情之感;会给人留下心胸不开阔、行事不大气、缺乏领导应有度量的印象,从而对其公众形象造成损害。
由此可以看出,领导者过分较真,有时并非好事。实际上,领导者并不需要任何时候都保持“清醒状态”,必要时也需来点“糊涂”。这里讲的“糊涂”,并非放弃原则、回避矛盾或是非不辨式的“糊涂”,而是领导者在工作及人际交往中,在特殊的情况下和特定的环境中所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技巧,它对沟通情感、缓和矛盾、优化人际环境、激发下属积极性和增强领导者的亲和力都有着独特的作用。
(1)糊涂领导最精明
人有聪明和糊涂之分。聪明人明察秋毫,反应敏锐,把大大小小的事都记在心里,总要找到解决办法才肯罢手,往往心力交瘁,筋疲力尽;糊涂人对什么事都能看开、看淡,反应迟钝,反而活得潇洒自如,轻松自得。
实际上,生活中的许多事不必看得十分真切,更不必都装在心里。难得糊涂是解脱烦恼的最好办法,这样,才可以集中精力去想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将精力耗费在如何应对别人上。有些人活得累,事业无成,就是把太多的心思用在别人身上,轮到自己做事时,反而没有精力了。
苏东坡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真正精明的领导者往往让自己表现得十分糊涂,他们深知这才是智慧人生。
糊涂领导以无招对有招,无为而治,御人顺其自然,放手让其发展。该精明时目光如电,该糊涂时不会顾及自己的面子、地位和权势。同样是治理,聪明领导事无巨细,披星戴月,事必躬亲,费力伤神;糊涂领导垂拱而治,不管不问,调动了周围人的智慧,以一己之力,发挥了众人之力。
有这样一个话题:国君愚昧无能,但充分授权,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良臣,这是好的国君吗?当然是好国君。业绩出色的如齐桓公,声色犬马,吃喝玩乐,但没误了“一匡天下,九合诸侯”,这是因为他完全信任管仲的缘故。
糊涂是领导的一种修养,了解其精髓的人深沉、老练,可以经受失败的痛苦煎熬,可以平静地享受成功的快乐,可以随时虚心学习和体会,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面临危急形势沉着冷静,泰然相对。
领导者在面对矛盾可能激化时要糊涂。一些矛盾在产生后之所以会失控,造成严重后果,多是矛盾双方不能审时度势、理性处理造成的。因此,领导者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要始终保持冷静,把握矛盾走向,审慎地走好每一步。如果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且有明显激化趋势,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就不要步步紧逼,可放一放、冷一冷,即使是原则性问题,也不可操之过急,期望一蹴而就。对一些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弄清是非曲直又无碍大局的矛盾,领导者也可以“糊涂”点,不要急于“摆平”。在矛盾冲突中,有时自己可能会处于下风,吃点亏,但只要有助于缓和甚至化解矛盾,就不要予以计较。
当领导要讲究方法,要充分发挥副手和全体下属的积极性,如果事无大小,眉毛胡子一把抓,再大的本事、再强的精力,也会难于应付。当领导的,懂得授权,适当地放权,这样,既体现一种信任,一种尊重,一种真诚合作的态度,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也是为了腾出精力抓大事,更好地掌控组织,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
新希望集团老总刘永好的一番经验之谈,便道出了此中的玄机:
在企业管理上,作为一个集团企业,我们新希望集团的六十多家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有些我去了,有些我还没有去过,我们的员工我认识一部分,大多数我不认识;我们公司每天都有好消息报上来,当然也有坏消息。有的事情明明是坏事,我本可以去制止它,但我没有,为什么?因为我认为应该如此,这叫大事精明,小事糊涂。要留有空间,你什么事都管完了,留什么给你的下属做?你的总经理做什么?这是一个现代企业应该考虑到的,有时候装糊涂是有好处的,能够培养一批人。当然装糊涂并不等于真糊涂,要是真的糊涂了,真的变成“二百五”,那就麻烦了。
把大权交给下属,在别人看来是糊涂,实际上正是糊涂领导的精明之处。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做,事业才能不停歇地蒸蒸日上。那些宁肯让事业一步步走向衰落,也要把权力紧紧控制在自己手里的人才是最大的糊涂虫。
(2)小事糊涂,大事清楚
作为一个领导者,首先要分清什么是自己要管的大事,什么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凡是关系到事业发展的大事,一定要慎重对待,绝不可等闲视之。而大事往往不是每天都发生的。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要让下属按照分工自己去解决,不要陷于烦琐的事务之中而不能自拔。但是,也要敏锐地观察和分析一些小事的起因和影响,不要因小失大。但是,一般情况下,不必亲自去处理。
有的领导成天都很忙,可谓“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领导固然要勤政敬业,但如果天天都忙忙碌碌,未必是好事。有的领导成天忙于迎来送往,忙于开会赶场,忙于日常事务,眉毛胡子一把抓,大事小事都要管,看上去很忙,但成效不显。之所以忙而无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善于抓重点。
领导要做最重要的事、最紧要的事,而不是一天到晚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小事糊涂,大事清楚”,即对原则性问题要清楚,处理要有准则,而对生活中无原则性的小事,不必认真计较。人的一生精力有限,若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那就太累了,不如“抓大放小”。小事糊涂而大事精明,既显得宽容大度、潇洒从容,也能活得自在坦然。
吕端,北宋初期幽州人。他幼时聪明好学,成年后风度翩翩,对于家庭琐碎小事毫不在意,心胸豁达,乐善好施。一次,吕端奉太祖赵匡胤之命,乘船出使高丽。突然海上狂风大起,巨浪滔天,飓风吹断了船上的桅杆,船上其他人十分害怕,吕端却毫无反应,仍然十分平静地在那里看书。
宋太宗赵光义时代,吕端被任命为协助丞相管理朝政的参知政事。当时老臣赵普推荐吕端时,曾对宋太宗说:“吕端不管得到奖赏还是受到挫折,都能够十分冷静地处理政务,是辅佐朝廷难得的人才。”
宋太宗听后,便有意提拔吕端做丞相。有的大臣认为吕端“平时没有什么机敏之处”,太宗却认为:“吕端大事不糊涂!”
终于,吕端成为宋太宗的宰相。在处理军国大事时,吕端充分体现出机敏、果敢的才能。每当朝廷大臣遇事难以决策时,吕端常常能较圆满地解决问题。
998年,太宗驾崩,李皇后与内侍王继恩等密谋废太子,“端知有变”,立即将王继恩拘禁起来,辅佐宋真宗即位,挫败李皇后等人的阴谋。
由此可见,吕端的确“大事不糊涂”。后来,“吕端大事不糊涂”就成了典故,“小事糊涂,大事精明”,也成了人们处世的一种智慧。
其实“大事清楚”者怎么可能“小事糊涂”呢?须知大事就是小事积聚起来的。所谓小事糊涂,只是装糊涂而已,因为真正的智者不屑于在小事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事必躬亲会活得很累。诸葛亮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智慧的象征,但是他治理蜀国事必躬亲,最后活活累死了。而他死后不久,“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在三国中最先灭亡。
在处理大事与小事的关系上,有人提出了一种论点:大事小事都精明——少;大事精明,小事糊涂——好;大事糊涂,小事精明——糟。在古罗马律法中就有“行政长官不宜过问细节”一条。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领导者,普通人也时时面对自己的大事和小事,也就没有必要老是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耗费精力了。
何为大事?影响全局的事为大事,决定整体的事为大事,范围内的工作之重为大事,也就是说,以结果来评价事之大小,而不是以事之大小决定。对一个领导者来说,不管其工作性质如何,内容多寡,其工作程序和本质是不变的。工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行为应视为大,在这些问题上,思路必须清楚,不能糊涂。
如果一个领导一天到晚只知道抓小事,那么,他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大事。也没有部下为他卖力,“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因此,糊涂的领导并不糊涂,聪明的领导并不聪明。好领导一定要学会小事糊涂、大事清楚。
(3)对部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人的两眼不能老是睁得大大的。比如说,射击瞄准吧,两只眼都睁着不如闭上一只眼。有时为了达到关键的目标,采取这样的方法更有效。
人的眼睛也总不能连着好几天都不合眼,有时需要闭目养神,需要睡觉。睡觉时,双目也是闭着的。
许多领导,总希望有更多的时间睁着眼睛管事情,总是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事实往往是这样的:越是水平一般、效能低下的领导,越是爱管事,多管了许多不一定要去管的事,多操心了许多不一定由他操心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能力要用到管人、管事上,忘了人的能力是要用到:与周围的人、事物、大自然好好地相处,应该用来滋养生命。
其实,如果有些领导对事务和下属管得少了,甚至有时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或者闭目养神,视而不见,他的单位可能会做得更好。
成功的领导者,应当善于发掘下属的潜力。增强下属的自信心,激活其潜力,使其充分展示才华,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有效的方式之一。例如,可经常给下属布置些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告诉他,这是困扰自己较长时间且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请他帮助想办法、出主意,寻找破解难题的钥匙。当下属提出富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建议时,要给予充分肯定和褒奖,赞扬下属比自己考虑得更完善和全面,以增强下属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即便发现下属的建议和方案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也不能横加指责,而是要设法启发其进一步思考,自行解决问题。
当下属陷于尴尬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下属有时难免会犯错。如果某下属一贯对自身要求严格,只是偶尔犯了非原则性的小错,领导则不必过分在意,稍加点拨即可,甚至可以忽略不问;如果犯错者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颇深,且已经陷入了自责和痛苦之中,领导就不能再雪上加霜地予以批评,必要时还要给予适当的疏导和抚慰;对下属某些无伤大雅的不良习惯,领导更要予以宽容。在下属处于窘境时,领导稍加“糊涂”,不仅能有效地减轻甚至消除其精神负担,维护其自尊,还可以使下属感到温暖,有效地激发其奋进之心,会对组织更忠诚。好领导都会给下属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聪明的领导,对下属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眼重视他的长处,闭眼忽略他的短处。管理之本在于用人。用人的策略,不在于如何减少别人的短处,而是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想要找“各方面都好”的人,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人,结果只能找到平庸的人。强人总有较大的缺点,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能在十项全能中都强,与人类现有的博大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相比,即便是最伟大的天才都不及格。其实世界上本没有“完人”这个概念,因为人只能在某一领域内达到卓越,最多也只能在几个领域内达到卓越。
领导者应充分相信下属,从繁忙的事务圈子中超脱出来,集中精力管大事。领导者授权给下属,就要充分信任他们,放手让他们在职权范围内独立处理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他们的工作除了进行必要的指导和检查以外,不越俎代庖,不随意干涉。因为信任人、尊重人,可以激发下属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从而产生一种向心力,和谐一致地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