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72600000013

第13章 沉入生活底层寻觅珍珠

农村文化就像一颗宝珠,或许沾满了泥土,拂去泥土,却是真宝贝

我的视角代表了一批在城市生长的年轻的和不年轻的人,代表了城市对农村的欣赏与挑剔

必须承认,我曾经是以城里人的优越感审视农村,但真正接触之后才知道了自己的浅薄

文学园地里是百花齐放的,既有牡丹花,也是狗尾花,我就是那朵狗尾花

要勤于思考、善于提炼,努力发现身边的真善美,用积极明朗的心态、健康的人格来理解周围的一切

我是其中一棵树,周围有大树小树,许许多多的树

时代之问

沉入生活底层寻觅珍珠

挂职是作家深入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作家如何深入生活,作家如何挂职,陕西省坚持实行作家挂职制度,而作家叶广芩是这一制度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在挂职前,叶广芩已经是一位蜚声文坛的女作家,她的作品《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黄连厚朴》、《采桑子》在读者中掀起了“家族小说”热,中篇小说《梦也何曾到谢桥》获得全国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但她却选择了来到她并不熟悉的农村。对此,很多人表示惋惜,认为她完全可以继续以家庭小说扬名文坛,这样做是偏离了轨道。叶广芩却并不这么认为。于是连绵的大山,无边的林海,以及生活在这里的熊猫、金丝猴等等,都在她的笔下充满灵气。而真正让叶广芩震撼的,则是真实生活的出乎意料。我们从叶广芩的挂职之路能够感受到作家的成才之路,感受到作家的激情和追求。

记者:您是以写家族小说称著的一位蜚声文坛的女作家,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到基层挂职的,您为什么想要到农村挂职?

叶广芩:2000年7月,我由西安市委宣传部和组织的安排,到周至县挂职做县委副书记,一直到2009年退休。

2000年,在我的“家族小说”写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将目光投向了我并不是很熟悉的农村。有些人不理解,认为陕西不缺乏写农村题材的高手,陈忠实、贾平凹都是大家。我不是他们,无法与他们相比。但有一点,我们看待农村的角度是不同的,他们是背靠,我是面对;他们是信手拈来,我是直面冲击;他们关注的是《秦腔》、《土门》,是《白鹿原》上的生生死死,我关注的是秦岭山地的动物和人。

我认为,我的视角代表了一批在城市生长的年轻的和不年轻的人,代表了城市对农村的欣赏与挑剔。寂寞于我固然是需要的,但在我还有精力,跑得动的时候,要向我们陕西的老一辈作家们学习,到生活的基层去,开拓视野,锤炼人格已化作更淳厚的酒。必须承认,我曾经是以城里人的优越感审视农村,但真正接触到农村、深入这里人们的心灵之后,我才知道了自己的浅薄。

记者:您在基层挂职近10年的经历,对您有什么样的启示?

叶广芩:我觉得,作家挂职时应放下架子,尽自己所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出力,农民就觉得你跟他是一条心,是为他们服务的,不拿你当外人。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农村我体会到了文化的“韵味”,这种“韵味”需要用时间、经历进行慢慢品味。农村文化就像一颗宝珠,或许沾满了泥土,拂去泥土,却是真宝贝,不是戏台上耀人眼睛让人炫目的玻璃珠。

我觉得,自己不能单纯沉湎于个人创作,还要带动农村一批业余作者,这些人散布在村村落落,对农村文化发展、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记者:您在农村一呆就是10年,写了不少您想写的东西吧?

叶广芩:这几年在基层跑,在创作上的确有不少收获。创作了长篇散文《老县城》,创作了反映人与自然生态的《老虎大福》中篇小说集,其中有《老虎大福》、《猴子村长》、《熊猫碎货》、《黑鱼千岁》、《山鬼木客》等10篇,这些小说中都有听上去很“离奇”的情节,其实都是以周至县和秦岭山地流传的素材创作而成的。创作了长篇小说《青木川》,其他还有中篇小说《对你大爷有意见》等数篇。

当下文学创作的现状是,农村题材不是读者关注的热点,但文学园地里是百花齐放的,既有牡丹花,也是狗尾花,我就是那朵狗尾花。你在书斋里的千万个设计构思,都会被真实生活撞击得始料不及。

记者:您在周至县做挂职副书记,也算一级官员了,在和基层干部长达近10年的接触中,对他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叶广芩:刚到农村,我与当地干部有个互相磨合的过程,干部们对我不了解,有些疏离。我以自己的率真、人品与大家相处,以学生的姿态虚心求教,彼此很快就成为了朋友,我跟他们学到了不少东西。

在周至县领导班子中,我是最不懂规矩、最无能、最出笑话的官员,干部的许多工作我根本胜任不了。在工作实践中,我知道了他们工作的艰难,体会到了他们的辛苦。比如,县委每周三、四晚上是政治学习时间,研究工作,有时一弄就是半夜。天冷,没有暖气,小干事一遍遍地给大伙杯子里倒白开水,脚冻得丝丝拉拉地疼,我用开水杯捂着手。这一刻,我很感动,他们的认真,他们的敬业,使我觉得我应该记住他们,记住这寒夜的每一刻。

这种时候,我也想到我们的文学不知哪里出了问题,以至一提农村干部就是鱼肉乡里,贪污腐化。其实不是这样,至少我接触的干部不是这样。这一代干部经历了现今农村如此深刻、如此巨大的变革,社会主义大厦、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这些基层干部的支撑便无从谈起。

我们的作品要更多地关注他们、理解他们,不要偏激和想当然。要勤于思考、善于提炼,不能用虚无主义的观点看待生活。要努力发现我们身边的真善美,用积极明朗的心态、健康的人格来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总之我是抱着做学生的心态,虚心向农民学习,向基层干部学习的。

记者:在基层挂职期间,您不但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还用一位文化人的眼光,为挖掘弘扬基层文化做了大量工作。能谈谈吗?

叶广芩:周至县是文化大县,文化上是藏龙卧虎之地,周至使我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在农村有研究甲骨文的农民,有研究哲学的农民,也有老农之间饭后茶余的诗歌唱和,有秦岭深处优美淳朴的山歌等等,在农村越呆,越觉得这里的文化深不可测。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为谁,不用等来者,就是眼前,我都不知为谁,不敢轻易张嘴了。

随着经济发展,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也变得迫切,发展农村的先进文化,营造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风尚也成了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我先后邀请著名作家陈忠实、周明、文兰以及《延河》编辑部的编辑等到周至作过多场文学讲座报告;和西安文联及周至文化局共同举办农民诗会,给周至的中学、老年大学、县政府干部作文学欣赏讲座;联系中国作协,为周至县图书馆及偏僻山村中学赠书数千册;每年数次邀请市文联的文艺家到周至采风,送书画下乡等等。

周至骆峪、九峰、翠峰、厚畛子等各乡争着请省市的书画名家和作家到他们的乡里去采访,这些都影响和带动了农村一批业余作者。目前,周至有300多业余作者、20余文学社团,文学创作的兴旺成为当地的一种文化现象。哑柏的业余作者们散布在村村落落,如一片文学的丛林,作为作家,生活其中,浓重的文化氛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滋养。我是其中一棵树,周围有大树小树、许许多多的树。

记者:您还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和特长,为宣传周至、促进周至经济发展做了不少工作,在周至有口皆碑。是吗?

叶广芩:文化人有着文化人的优势,在文化宣传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县里基层干部们所不及的。在各种场合、不同的环境下将我们周至的文化推出,让中国了解周至,让世界了解周至,这是我应尽的义务。我在《百家讲坛》做过三次讲演,讲当地的山水人情,讲秦岭的生态环保,讲杨贵妃、《长恨歌》与周至。还介绍日本大学到周至考察文化,介绍国外捐款为农村盖学校,资助贫困学生等。

周至的水果主打产品是猕猴桃,要请形象代言人,我就友情出演。到各地去开推介会,在果品市场搞推销,有媒体报道说作家卖桃。为农民办事,实心实意,他们便不把你当外人,会喜欢你、接纳你。2004年,我再进老县城,城头上飘扬的标语“广芩你好,老县城永远欢迎你”,让我站在城门口热泪盈眶。有了这样的评价,作为一个挂职作家,值了。

记者:有媒体又称您为“跨界”作家,如将《全家福》改编成的话剧、将话剧《茶馆》改编成的电视剧均获得了广泛好评,请谈谈这两部戏的改编?

叶广芩:《茶馆》从辛亥革命写到新中国成立,《全家福》从新中国成立写到改革开放后,整个贯穿了100年的历史。可以说,改编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也是一件有难度的工作。

关于话剧《全家福》,起先是应中央电视台之约,为央视写一部关于北京的剧本。写好剧本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郑万隆先生也非常喜欢,希望我能够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于是就有了小说《全家福》。2003年,小说被北京人艺看中,决定由我将它改编成话剧。

我觉得,小说写作是我个人的事,一支笔信手拈来,可以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是,剧本创作要适应舞台演出,还是有些难度的。后来我问了我丈夫的意见,他支持我接,我就接了。当时正是“非典”时期,我住进楼观台,白天的时间主要用来创作剧本,傍晚经常和楼观台的道长任法融在观中的小院里聊天、吃饭,饭后走一走,散散步。现在想起来,在这样的环境下以沉静的心态创作话剧,确实很难得。

要将三幕话剧《茶馆》铺演成30多集的电视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写小说和编剧本完全是操两种语言,但我觉得一个好小说家必定会成为一个好编剧。老舍先生是一个写小说的高手,是驾驭语言的大师。如果没有小说的根底,单纯靠编剧是达不到这种语言上的效果的。要赋予人物典型的性格,用不同的表现方式表现。在一部戏中不能有性格相似的人物出现,否则这部戏就显得很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彩,大家都出彩,戏就好看了。

记者:您是一位女作家,您觉得男作家和女作家的写作状态有什么不同? 叶广芩:现在男作家和女作家的差别越来越小了,就我个人来说,我在写作的时候,虽然是一个女作家,但是更多的时候处于一种中性的状态。如果单纯把我自己女性的角色放在最前边,一考虑到什么就女人怎么样,反而写不出东西,你不要考虑是男是女,写出来以后自然你女性的气味就会带出来的。这个我想,男作家他也不会刻意地去想男作家怎么样,男人女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自的角色,自然不自然地我们扮演着各样的角色。

叶广芩小传

叶广芩,北京市人,满族。1995年调入西安市文联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创作。1999年任西安市文联副主席。2000年开始到周至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关注生态与动物保护,长期蹲点于秦岭腹地的厚畛子乡老县城村。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有家庭题材的小说《本是同根生》、《谁翻乐府凄凉曲》、《黄连厚朴》以及长篇小说《全家福》、《乾清门内》、《采桑子》、《青木川》等,日本题材的小说《日本故事》,纪实题材的《没有日记的罗敷河》、《琢玉记》等。

同类推荐
  • 情书·名人·美文

    情书·名人·美文

    在北京《京报》上,女师大学生为“驱逐校长杨荫榆”而向当时的北洋政府请愿的消息刊登了出来。但“驱杨运动”的初步结果,却是,许广平等6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从此就得了一个害马的绰号。在学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这几个人表现怎么不好,并把表现不好的内容寄给六个家长。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家长误解,认为自己的女儿怎么在学校里面不守规矩,不守纪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鲁迅就和几个老师联合起来写了一个声明。《情书·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生平事迹和家庭婚恋。
  • “网”议红楼

    “网”议红楼

    该书假设《红楼梦》中的女性,如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等的性格,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可能的思想、表现和境遇。
  • 感悟母爱

    感悟母爱

    本书讲述了一系列关于母爱的故事,包括《母亲的鞋架》、《生命的支点》、《与爱同在》、《承载生命之路》、《送盒饭的母亲》、《守候》等文。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灿烂文化,代代相传,继承发展,影响着世界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光芒万丈的瑰宝。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它们是时代精神的凝聚与升华,拥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长久地为人民所赏爱,如列岳峥嵘,百花竞艳,美不胜收。
  •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

    《蛮性的遗留》是美国人类文化学家J.H.Moore的一本通俗伦理学著作。他“先研究家畜中野性的遗留,再研究人类中的”,让我们看出,我们人类的行为并不是上帝规范的,而往往跟我们四只脚的堂兄弟颇有类似之处,这就是“蛮性的遗留”。由野兽进化到家畜,由野蛮人进化到文明人,是一个漫长的克服蛮性的过程。Moore说:“文明是一列车。它拖着不少属于古代的东西——不只是残馀的本能,且有残馀的风俗、信仰、观念及制度。”人类为了创造更高级的文明,就需要发育良知,克服一切旧的残馀的拖累,这就是本书给我们的最重要的启示。
热门推荐
  • 无上神医

    无上神医

    余浩,一个被他人成为“战神”,被队友叫做“当代最强兵王”的男人,却在弱冠之年退隐都市,他武功无敌,医术超群,艳遇不断,畅游百花丛。
  • 意外看风味:奢华酒店

    意外看风味:奢华酒店

    《意外看风味:奢华酒店》以世界最热门旅游地点伦敦、东京、夏威夷、葡萄牙、希腊小岛、越南会安等地方为背景,从当地的世界著名奢华酒店落笔,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推荐去当地作深度旅游的线索,文字细腻,推荐理由实用而独到。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
  • 穿越西游变成猪

    穿越西游变成猪

    2015年4月1号凌晨,张续携带系统入侵了西游世界,立志做那凌驾万仙之上的大猪崽......
  • 逗比女生奇葩男生

    逗比女生奇葩男生

    7个活泼可爱的逗比女生在水泥大学和奇葩男生之间发生的令人爆笑的校园生活故事。
  • 衍生新世界

    衍生新世界

    人类的存在,是造物主在创造世界的时候,按照自身的标准而创造出来。在这个世界上,人类便是造物主的化身。他们凌驾于万物之上,几万万年过后,造物主发现人类终究会将世界弄的千疮百孔。造物主非常痛心。于是,造物主按照原生世界的模样,创造出了另一个世界,因原生世界而衍生的一个世界——衍生世界。一个更丰富多彩,更美好的世界。一个人类再也无法破坏的世界。
  • 随身一个镜像世界

    随身一个镜像世界

    高考结束的苏墨,无意中开启一个属于自己的镜像世界,通过镜像世界,可以连通三千世界,从此各大世界都多了一个大boss……
  • 独家记忆

    独家记忆

    A大英语系的大三女生薛桐一次考试作弊未遂,被“可爱的”青年教师慕承和抓到,从此两人结下“不解之缘”。先是慕老师来做俄语选修课的代课老师,薛桐被叫去补课,令她恨意又增。然而慢慢发现慕老师是一个非常有魅力有内涵的老师……此后,薛同学一直在慢慢发展心中的暗恋,用一句古诗来说就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直到薛桐毕业,在工作和家庭经历一些故事学习长大,更多了解了彼此的过往将来,那朦胧遮蔽的暗恋情愫才得挑去,两人幸福地走到了一起。本书作者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份校园女生青涩的暗恋,年少时最明媚的时光,遇到一份暖暖的爱。
  • 自渡不渡

    自渡不渡

    顾梦澜在十七岁遇见了戚风,把所有的爱情都给了戚风,在二十七岁,她终于放弃对戚风的爱,原来不是所有的事情努力就可以,在最好的年纪遇见你,我却不懂如何去爱你,余生没有我,你要好好过。
  • 青楼外传

    青楼外传

    故事发生在杭州城江南第一青楼中,幕后老板,老鸨,龟公,厨子,青楼女子,账房书生以及各色人物之间发生的那些嘀笑皆非的琐事。恩怨情仇,江湖侠义,官场沉浮都在这间青楼一一呈现。
  • 窥剑

    窥剑

    两个人的复仇,一个人的生命。血的誓言能否持续的最后。绝境下剑走极端,从此成魔?该如何挽回这颗已经失却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