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告的话听起来让人难以接受,甚至会引起反感或抵抗,取得相反的效果。在商业行为中,对上司提出忠告很有可能招致他的嫉妒,结果自己被炒,走人了事;对于下属的忠告也往往引起他们的不满情绪。
忠告应该是对他诚心诚意的关怀。当你对某人提出批评时,如果对方发现你并不是为了关心他才批评他,而是出于你个人的某种意图,他马上会站到与你敌对的立场上。
忠告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了解真实情况,不要捕风捉影。只有了解事实,你才能清楚地判断是否有必要提出忠告,提出忠告的角度怎么选择,忠告以后会有怎样的效果。如果你是公司的一位职员,你对公司的计划背景缺乏了解就对其提出自己的看法,你不可能获得上司的信赖;相反,他会认为你思考问题不够周到。不了解朋友的意图就对他的行为妄加非议,他会认为你对他没有尽一个朋友的责任。凭借听到的信息忠告别人,容易引起误解。这时补救的办法是与他沟通,听听他怎么说,等了解清楚事实之后再想办法消除误解。
掌握了事实真相和对方的心理,就该拿出勇气来忠告,指出他应该改善的错处。当然要注意你的措辞,得罪了人是无法取得成功的。“现在的年轻人自以为是”,“别理他,反正我们没有损失”,“这样太可笑了……”诸如此类的措辞永远都是失败的。对下属应有深切的爱护之情,以恳切的忠告作为帮助他们进步的动力,能够很快地获得愉快的人际关系。如果害怕得罪人,一味地保持缄默,做个老好人,最终是无法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对人提出忠告的时候,应该抱着体谅的心情。他诚然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对,但是他可能有难言的苦衷。所以在提出忠告的时候,还要体谅他的难处,不要一味地强求或大加责难。必要的时候要深入他的内心,帮助他彻底地解决“心病”。不要急着指责他,让他感到自己的内心深处还有一块自省的空间。
提出忠告,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忠告。因为提出忠告的时候必然涉及他的短处,触动他的伤疤,而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被当众揭短时,情面上很容易下不了台,从而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是善意的,他也会认为你是在故意让他当众出洋相。
在当事人感情冲动的时候不适合提出忠告,因为在他冲动的时候,理智起不到半点作用,他也判断不清你的用意。这时提出忠告,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火上浇油。
提出忠告的时候,要注意简洁中肯,按照“一时一事”的原则。若是再加上回溯起对方过去的缺失,再予以责备,当然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不理睬你的好心了。所以要掌握重点,不要随便提及其他的事情是很重要的方法。
在提出忠告的时候要给对方留有余地,不要把他指责得一无是处。否则很容易引起他的逆反心理,“既然我已经这样了,那就干脆一错到底”。最后反而不如不提忠告。必要的时候可以多列举对方的一些优点,这样他会备受鼓舞,很容易地接受你的忠告。
赞美之后的责备,远较责备之后的赞美来得有效。如果要求对方改正缺点是我们规劝的目的,那么运用的方法本身就充满了弹性。有人喜欢直来直往,实讲明说,但是如果成效不佳,我们就必须改变规劝的方式,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只要能达到目标的方法都是好方法。
常看到一些严厉的主管,不假辞色地责备,甚至叱喝部属。或许部属表面上会屈服,但绝不会心服,不但是制造了紧张,更是打击了士气。既然涂上一些肥皂水,刮起胡子来才不会痛,因此何不用更丰富的爱心、更幽默的言词、更技巧的表达、更诚恳的态度来处理,这都是很好用的肥皂水。胡子刮干净了,对方也不会喊痛,目的达到,皆大欢喜。
那些言语激烈的批评多是毫无作用的。一味对他人进行评判、指责并不是真正的帮助,只能说明你自己有指责别人的心理需要。也许有人不愿意承认。但如果我们到任何一次聚会上去听听那些指责之词,尤其是那些仅仅针对个人的典型的指责之词,回到家里仔细分析一下,究竟有多少能够使情况得以改善呢?极有可能的结论是:一条也没有,统统都是些无用之词!
倘若此举无益也无害,也就罢了,我们可以不管它。但是,对他人横加指责,造成了更多的怒气和猜疑,那就变成有害的了。
即使别人真有缺点过失,也要“养其体面,体其情私”,不要伤害别人的感情。这样,批评别人的缺点的时候,就会如春风拂柳,细雨润苗,使人感到舒畅可从。
戏谑要把握尺度
戏谑是调侃生活的一种方式。人的生活不能过分严肃。过分严肃,精神就会紧而不松,生活便减了情趣,而精神的表现便流于呆板。同时因为你的呆板,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亲热,人家不愿与你接近,所以精神要一紧一松相互调节。所谓精神的松,就是有时你要与人有说有笑,说些风趣的话,说些诙谐的话,是调节精神的好办法。
说说笑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你要说笑话,总不会自己说自己听,或自己逗自己发笑,一定要几个人在一起,触景生情,临时找出取乐的资料。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还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的人只要熟悉,你尽可以和他说说笑笑;有的人却不,平时再熟,你要是和他说个笑话什么的,他会马上一反常态,使你处于尴尬的境地,弄得你啼笑皆非。
普通说笑往往把聚在一起的某人做对象,利用他的缺点,造成一个笑话,或利用他平常的言行,来制造一个笑话。如果对方与你交情很深,彼此原是无所不谈,你向他取笑,也许不会发生误会;如果彼此之交原属泛泛,你向他取笑,往往会被误会成恶意,心理上难免就会发生不快之感;即使彼此交情很深,可是对方气量狭窄,只许讨别人的便宜,不许别人讨他的便宜,你向他取笑,他也会感到不大高兴的。而且取笑也要有个分寸,在分寸以内,大家欢乐,超过了分寸,便要搞得不欢而散了。
这里所谓分寸原没有明确的标准,而对方心理上的反应程度,不能不注意。
谑而不虐,才是善谑,谑而至虐,就是不善谑,谑是分寸的分水岭。说笑的刺激过分强烈,对方不能忍受会发生不愉快的反应。萧伯纳本人很瘦,有一次,一个大腹便便的富人对他说:“先生,我一看到你,便知道目前世界上正在闹饥荒。”萧伯纳马上反唇相讥说:“先生,我一看到你,便知道目前世界上闹饥荒的原因。”在你来我往的讥讽中,富人嘲笑作家的穷困,而作家则谴责了富人的贪婪。
戏谑的语言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巧妙时,它能够杀伤敌人;运用不当时,它便会为你惹来祸端,让你陷于困境之中。
一个人最好是能有说有笑,但说笑的资料最好不要取材于聚在一起的人,而要取其他方面。比方拿眼前某种事或物来做说笑话的资料,丝毫不牵涉到聚在一起的人,或拿最近发生的社会奇闻,做说笑资料,也可以无中生有,临时编造一个笑话。而笑话的内容更要针对听笑话的人的程度:对有地位、有学问的人说粗俗的笑话,只能显出你的鄙陋;对普通人说高雅的笑话,他们无法领会,不会觉得好笑,可见说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说笑话时,还要注意聚在一起的女子。如有女子在坐,她会对坦率事情表现得很敏感,口虽不说什么,心里却要骂你无聊。
说笑话的最高技术是能够用巧妙的语句,化陈腐的为新奇的,虽然轻描淡写,已感到兴味淋漓,这是幽默式的说笑话。
林肯总统也常常取笑自己——尤其是他的外表。有一次,他用一则自己的笑话来自我解嘲。林肯说他有一次在散步,遇见一个老妇。老妇说:“你是我所见过的最丑陋的一个人。”“我是身不由已。”“不,我不以为然!”老妇说,“至少你可以做到待在家里不出门啊!”
说笑话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利用滑稽的态度、滑稽的表情,讲一则轻松的寓言,这是戏剧式的说笑话;也可以引几件相反的事实做一个对照,显出其中可笑的矛盾,这是讽刺式的说笑话;最下等的是把一件事实,绘影绘声,尽量粗俗,不知忌讳,这是小丑式的说笑话。
至于揭露他人隐私,任意攻击以图一快,这不是说笑话;指责一事或一人,冷嘲热讽无所不至,这也不是说笑话。说笑话一定要无损于人我,而且是有益于人我的。
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说笑话,但不应该随便说笑话。你要说笑话,先得学习说笑话的技巧,研究说笑话的方式。不会说笑话以前,还是先听他人说笑话,先学做个听客,不要做说客。因为说笑话不得当而损伤友情,实在得不偿失。如果你说不好的话,那么最好还是三缄其口为上。
“出口乱赞”适得其反
赞美他人作为一种沟通技巧,也不是随口说几句好听的恭维话就可奏效的。事实上,赞美他人也有一定的原则和技巧,“出口乱赞”,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赞美他人首先必须真诚。真诚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尺度,如果你与人交往不是真心诚意,那么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赞美他人也是如此,如果你的赞美不是出于真心,对方就不会接受这种赞美,甚至怀疑你的意图。人性中有一个优点,就是“无功不受禄”。如果你毫无根据地赞美一个人,他不仅感到费解,还会莫名其妙,觉得你油嘴滑舌,有诡诈,想利用他,进而引起他对你的防范。
在赞美他人时,为避免引起类似误会,你必须确认你所赞美的人“确有其事”,并且要有充分的理由去赞美他。比如一位你所熟悉的美貌女士,你可以对她说:“你真美。”这样她可能会感激你对她的赞美。但如果你对一位其貌不扬的女士说这句话,则可能会引起她的反感。同样,如此赞美你所熟识的女性,对方会很愉快地接受;而你如果用这种方式去赞美一位陌生的路人,对方一定会怀疑你心术不正,虚情假意的赞美只能让人觉得你是在嘲笑或嫉妒他。
赞美他人时,越具体明确,其有效性就越高。含糊其词的赞扬会引起混乱,甚至引起一些误会。空泛、含混的赞美因为没有明确的评价原因,常使人觉得不可接受,并怀疑你的辨别力和鉴赏力;而具体的赞美因是有所指的,会让人听起来觉得更加真诚友好。
西方有句俗话说:“每天早晨大夸你的朋友,还不如诅咒他。”培根也这样说过:“即使是好心的赞美,也必须恰如其分。”所谓恰如其分,就是要具体、确切。我们赞扬别人时不一定非要是一件大事不可,而别人的一个很小的优点或长处,只要我们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赞美,同样能收到好的效果。你因为对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赞美别人,人们会对你的赞美感到更加兴奋不已。所以当你要赞美一个人,如果确实从他身上找不出他的具体的优点和长处,你不妨转而赞美他的爱人、小孩,甚至是家具的摆法,只要是具体的就行。
事实证明,在特定时间内,一个人赞美他人的次数,尤其是赞美同一个人的次数越多,其作用力也就越低。所以我们应该记住,人们需要赞美,但千万不要轻易赞美。如果你太频繁地赞美别人,别人对你的赞美就觉得无所谓了,甚至还会认为你是一个以虚誉钓人的献媚者。在这种情况下,你赞美别人一次,别人就会增加一份对你的警惕和反感。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始至终都赞美自己的人和由最初贬低自己逐渐发展到赞美的人,更喜欢后者。因为相对来说,前者容易让人认为他是一个“和事佬”,而人们对后者所产生的印象是更有判断力,进而更喜欢他。借第三者的话来赞美对方,这种间接赞美比直接赞美的效果往往要好得多。比如你见到某甲,你对他说:“前两天我和某乙谈起你,他对你推崇极了。”无论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反正某甲绝对不会去调查是否属实的,但他对你的感激肯定会超乎你的想像,如果碰巧某乙又是某甲平素很敬重的人,那么他对你的感激就会更深。
间接赞美的另一种方式就是当事人不在场时进行赞美,这种方式有时比当面赞美所起的作用更大。一般来说,背后的赞美都能传达到本人,这除了能起到赞美的激励作用外,更能让被赞美者感到你对他的赞美是诚挚的,因而更能增强赞美的效果。
赞美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要,是对他人尊敬的一种表现。恰当地赞美别人,会给人以舒适感,同时也会改善我们的人际关系。
驳斥他人的种种技巧
在生活中常会遇到他人与己见相反的时候,这时我们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论证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另一种是反驳对方的观点。你必须冷静地思考什么是你所希望的,并非彻底地去击败对方,使他投降,而是欲使对方同意你的看法、意见,使他的观点与你一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明知对方所讲的话不对,却不知如何反驳,也往往驳不到点子上,甚至给对方留下反击的把柄。但是,如果我们善于寻找反驳的最有利的突破口,那就能一箭中的,轻易地驳倒对方。
反驳要获得成功,重要的原则就是要言之有理,以理服人。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总结出一条论理的规律,就是充足理由律。充足理由律必须具备两点,一是理由要真实,这是反驳的先决条件;二是理由和论断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前者必须是后者的充分条件,从理由的真实必然地推出论断的真实。推断的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密。整个过程要言诚理真,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