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压
血压就是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血液加于血管壁的侧压力(血管破损时血液从破口喷射出来,便是这种压力的表现)。动脉内的压力称为动脉压,静脉内的压力称为静脉压。毛细血管内的压力称为毛细血管压。血压是维持人体各脏器正常灌注所必需的。
一百多年前,即使在医学界,人们对血压也知之甚少,医生们并不测量血压,直到二三十年前,血压的重要性才被认识。现在,血压已作为人的一个重要生命体征,为广大医生、病人所重视,随时进行监测。
血压是怎样形成的呢?人体的循环器官包括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它们之间相互连接,构成一个基本上封闭的“管道系统”。正常的心脏是一个强有力的肌肉器官,就像一个水泵,它日夜不停有节奏地搏动着,心脏一张一缩,使得血液在器官内川流不息的循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无论心脏收缩或者舒张,都会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平时我们所说的“血压”,实际上是指上臂肱动脉即上臂肘关节处血管的血压测定,是大动脉血压的间接测定。
2.收缩压、舒张压、脉压
通常我们所指的血压是动脉压,当心脏收缩时,大动脉内产生的较大的压力,我们将此时的压力叫做收缩压,即平时所指的高压;当心脏舒张时,动脉借助大动脉的弹性回缩产生的压力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这时的血压称为舒张压,即平时所指的低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两者之差叫做脉压差。
3.正常的血压范围
严格地说正常血压和不正常血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有一个相对正常的范围,我国健康青年人在安静状态时的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差为30~40mmHg,平均动脉压在100mmHg左右。青年期过后,收缩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缓慢地升高,但不论任何年龄收缩压都应小于140mmHg,舒张压应小于90mmHg,如果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或者小于90/60mmHg,即可认为该血压属于不正常血压。
4.影响血压的因素及血压每日的波动规律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很多,也较为复杂,一般来说,凡是能影响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的各种因素,都能影响血压。
血压二十四小时昼夜变化的规律表现为:清晨血压较高,在7~8点钟实际达到一天的最高峰,然后在一天内相对处于较高水平,在下午5~6点钟时形成第二个高峰,但其峰值不及第一高峰时的血压水平,之后逐渐下降,大约在夜间一点到两点钟时达到一天的最低谷,故呈现出“双峰一谷”的动态血压曲线,部分病人下午峰值不明显,表现为“单峰单谷”变化曲线。
5.高血压的诊断
正常人群血压呈铸钟形分布,有些正常人群的血压偏高,而有些正常人群的血压偏低,正常人群的血压与高血压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危险关系也是呈正相关的。因此,以往以随机一次血压水平来划分正常血压和高血压都是人为的选择,我国实行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也经过了1959年、1964年、1979年、1999年共计四次的修改,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高血压联盟一起,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协会(WHO/ISH)的标准,明确提出了我国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的情况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mmHg或者舒张压大于等于90mmHg,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即称为是高血压。
6.原发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能排除目前已知的任何能引起血压升高的疾病及原因后,仍然找不到原因的一组高血压,这一类的高血压存在着遗传倾向及家族聚集性。双亲是高血压患者的子女患病率为平常人群的五倍,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其中95%起病隐匿、病程长,称为缓进型高血压,其余5%左右起病急骤、进展快、病程短,这一类型称为急进型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一经确诊,就应该根据血压的高低进行分级,结合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情况进行高血压危险性的分层,并进行系统治疗。实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认真服药后,可使得血压得到控制,减少靶器官的损害,使并发症发生几率减少。
7.继发性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找到引起血压升高明确病因的高血压,在这种情况下,高血压只是原发病的临床症状之一,所以我们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症状性高血压约占全部高血压人群的5%,症状性高血压经过对原发病的治疗可使大部分患者得到根治。对于青年人突然发生的高血压,且血压升高幅度较高的,继发性高血压可能性大,需要我们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控制原发病。
8.血压的测量
袖带血压计测量是最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法。正确测量血压非常重要,它不仅为高血压病人的诊断,也为其服药后治疗效果的判断提供了正确的血压数据。袖带测压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检查之前,病人需要安静休息5~10分钟,采取仰卧位或坐位,部分病人还需要测量站立位血压。检查时要充分裸露上肢(冬天时应在温暖的房间进行测量,防止感冒),一般检查右上肢血压。肘部应同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上,上臂伸直并外展,但不需用力。医生先触摸患者肱动脉情况,将血压计袖带气囊对准肱动脉搏动处,紧贴皮肤缚于上臂,袖带不可太紧或太松,其下缘应距肘窝2~3厘米,将听诊器头置于肘窝处肱动脉上,听诊器不可与袖带接触,更不应置于袖带下面,轻压听诊器,然后向袖带充气,充气速度应快一些,边充气边听诊,待到肱动脉搏动消失后再继续充气将血压计汞柱升高20~30 mmHg,然后缓慢放气,当听到第一次声响时读到的汞柱数值为收缩压。随着汞柱下降,声音逐渐增强,继而变小而低沉,直至消失,声音消失时的汞柱数值为舒张压,两者之差即为脉压。
9.原发性高血压的分级
2005年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降血压水平分类、分级如下表:正常血压可分为正常与正常高值两类,原发性高血压分为三级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0.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协会(WHO/ISH)制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分层是根据血压水平、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来确定患者的危险度的。危险度不同,其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程度及比例也不同。因此合理确定危险度极为重要。然而血压水平是人为制定的,并与药物治疗及控制的状态有直接的关系,因此,仅仅根据血压的水平来确定危险度是不够的,还应根据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等条件综合判断,并注意如下问题:
对于无任何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疾病的单纯高血压患者,以血压的高度作为绝对的危险分层评估指标。此时危险度是根据血压的变化及控制情况进行相应的划分。例如:3年前高血压的水平为180/105mmHg(3级),当时分层可定义为极高危,而经过3年治疗血压控制在140/92mmHg(1级),那么分层就可以定义为低危。
对于已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需根据其他危险因素和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疾病的状态进行危险度的分层。因为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及冠心病一旦确定,就已明确分级定位为高危或极高危,逆转的希望极少,即便血压已控制在正常水平其分级仍归类在高危或极高危。例如:一个高血压同时伴有糖尿病的患者,或一个高血压伴有明确的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患者,血压从治疗前的180/110mmHg(3级)降至治疗后的132/84mmHg(正常范围)。此时,这些患者的危险分层仍和血压在3级水平时一样,为高危和极高危。因此,对有主要靶器官损害(左室肥厚、动脉斑块形成、蛋白尿)及脑卒中、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至正常血压水平是重要的,然而危险度的分层是不因为血压变化而变化的。
高血压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有的甚至没有任何感觉。一般情况下,病人仅会头痛、头晕、睡眠不好、颈后发紧不适,也有的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但当血压急剧升高时,且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发生晕厥。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以损害几个主要脏器为主的并发症,如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冠心病、肾动脉硬化等一系列疾病,这些都是高血压的晚期表现,因此,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
11.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
高血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可分为三型:
(1)肝阳偏盛型:
表现为失眠、口干、口苦、头痛、性情急躁、面红目赤、舌边间红、苔黄、脉弦有力。
(2)肝肾阴虚型:
表现为面部潮红、手足心热、腰膝无力、头部空虚感、头痛、眩晕、耳鸣、易怒、心悸、乏力,舌红而干、薄苔或少苔、失眠、健忘、脉弦细或沉细。
(3)阴阳两虚型:
表现为严重眩晕、走路时觉轻浮无力、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胸闷呕吐或者突然晕倒、心悸气促、面部或双下肢水肿、舌质淡嫩、苔薄白或者无苔、夜尿多、记忆力减退、脉沉紧。
12.我国高血压的特点
“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1)患病率高
1991年全国有高血压患者9000万,并以每年350万人的速度增加,据2002年的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人。
(2)致残率高
目前我国由高血压所导致的脑中风患者约有6000万左右,其中有四分之三左右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约40%的人重度致残。
(3)死亡率高
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病在全国人口死因中占40%还要多,在北京地区患心脑血管病导致死亡的比例高达53%。
“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
(1)知晓率低
有调查表明,我国人群中仅有53%的人曾测过自己的血压,44%的人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高血压的知晓率在城市仅为36.3%,而农村就更低,仅为13.7%。
(2)服药率低
知道自己得高血压的人服药率也偏低,只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服用降压药物。
(3)控制率低
没有正规服药,虽然是吃了降压药物了,但血压并未控制到正常水平,在1991年的全国调查中有效控制率还不到3%,也就是说,在我国高血压患者100个人里绝大部分没有把血压控制到正常水平,是高于正常的状况,这就是会造成以后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多的原因。
13.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
经过多年的流行病学研究,现在对高血压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征和规律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高血压流行的一般规律是:
(1)高血压的患病率一般和年龄成正比。
(2)女性更年期前患病率低于男性,更年期后高于男性。
(3)有地理分布的差异,一般规律为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4)同一人群有季节差异,冬季患病率高于夏季。
(5)与饮食习惯有关,人均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就越高,经常大量饮酒者血压水平高于不饮酒或少饮酒者。
(6)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成正相关。经济文化落后的“未开化”地区很少有高血压,经济文化越发达,人均血压水平越高。
(7)患病率与人群肥胖程度和精神压力成正相关,与体力活动水平成负相关。
(8)高血压有一定的遗传基础,直系亲属(尤其是父母及亲生子女之间)的血压有明显相关,不同种族和民族之间,血压有一定的群体差异。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方法很多,而且是一种长期的治疗和预防过程。可以说,高血压患者自患上高血压之后,治疗用药和预防并发症将伴随其终生。所以,一旦患上高血压,必须树立长期治疗和长期预防的思想。从专家多年的防治经验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要长期坚持降压治疗,把血压控制在正常或者基本正常的水平,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并发症,对继发性高血压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才能较好地控制高血压。
14.超重、肥胖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超重、肥胖与原发性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已公认:超重和肥胖是引起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国、美国、日本和欧洲都有报告显示:人群的体重指数增高,血压水平和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均增高。
而且,超重和肥胖对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聚集,起着重要的关键作用。它同时是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血脂异常、高血液黏稠度等疾病的病因。因此,超重和肥胖不仅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而且可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使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
15.遗传与高血压的关系
高血压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临床上约60%的高血压患者可询问到有高血压的家族史。国内调查发现,父母一方有高血压的,子女的高血压患病率达28.3%,父母均有高血压,子女高血压的患病率达46%,而父母无高血压,子女高血压的发病概率只有3.1%,可见高血压与遗传密切相关。动物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父母有高血压的,其子女并不是100%地患高血压,上述调查显示有很多子女并没有高血压。所以高血压不是遗传性疾病,而只是与遗传基因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说,你的父母或上辈直系亲属中有高血压患者,你患高血压的机会就会多一些,但并不是说你一定会患上高血压,只要能够尽量避免一些容易引起高血压的诱因,就可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16.心搏量与血压有什么关系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是由一群特殊分化的肌肉组织组成的,和本人的左拳大小差不多,平均每分钟跳动72次,每天跳动10万次,在跳动之间休息不到1秒时间,以每分钟4.5升的速度向11.2万千米长的血管输送血液,使得血液在人体内不断流动,运输营养物质和带走代谢废物。心搏量就是指心脏每一次跳动所射出的血量,如果把心脏和血管比做一架机器,那么心脏就是这部机器的泵,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心脏的收缩是血压形成的动力因素之一。当心脏收缩时,心脏射出血液,如果射出的血量多,那么主动脉和大动脉中的血量也相应增加,从而出现收缩压增高。当心脏舒张时,如果心率和动脉壁的弹性没有变化,大动脉中增加的血量仍然能够继续流入外周的小血管,因此心脏舒张末期大动脉内的血量较收缩前无明显增加,因此舒张压并无明显增加,脉压差增加。反之,当心脏射出的血量减少时,收缩压降低明显,舒张压降低不明显,脉压差减小。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可反映心搏出量的多少。
17.肾脏和血压有何关系
维持血压流经全身的动力来自心脏和血管,而调节血压需要全身各个器官系统的合作。肾脏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肾脏不仅仅产生和排泄尿液,而对人体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尿液形式清除体内的水和废物,在调节血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通过保钠保水使得体液量增加,使心脏血管做功增加,以维持血流。肾脏中有感受钠浓度的特殊结构,当流过肾脏的血流中钠浓度降低时,肾脏会增加对钠的重吸收,同时增加对水的重吸收,使得体内的液体量增加。
(2)当肾脏保水时,多余的体液积聚在体内各个组织并使其含水量增加,导致血液从动脉流向组织、进入营养细胞的过程更加困难,动脉必须进一步收缩使得血液流向组织和细胞,这样血压就升高了。反之,当肾脏排钠排水时,可使血压相应降低。此外,肾脏还能分泌肾素,与血管紧张素共同发挥作用,可使血压增高。
所以,肾脏在血压的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发生肾脏病变,肾脏的调节功能不能正常实现,血压就会升高。
18.外周血管阻力与血压的关系
人体中有许多血管,分布于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结构。主动脉、肺动脉以及它们发出的最大的分支,血管壁富有弹性和可扩张性,通过收缩和舒张使得血管的口径缩小或扩大,产生不同的阻力,从而调节通过血流的多少。此外,体内的血管还可大致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作为一个整体,对血流有阻碍其通过的力量,称为总外周阻力,心脏射出的血液在流到全身各处时必须克服这个阻力。因此,当外周阻力增加时,如果心脏的一次搏动所排出的血量没有增加,心脏射出的血液就不能顺利流向外周各器官,心脏舒张时滞留在大动脉内的血液增多,使舒张压增高;而在心脏收缩时,由于动脉血压升高使得血流速度加快,因而收缩也升高不如舒张压明显,脉压减少。反之,当外周阻力降低时,舒张压降低比收缩压更为明显,脉压增大。
19.什么是肾素
肾素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经肾脏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在血压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肾脏感知需要增高血压时,就会发出指令分泌肾素,并将其释放入血。调节肾素释放的机制共有三种。
肾内机制:肾脏的血管感受器位于肾脏小动脉壁内,当血管张力降低时,它会立刻感受到这一变化,肾脏还能感受到流经肾小管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含量,当这两种离子减少时,可促进肾脏分泌并释放肾素。
神经机制:肾交感神经末梢也支配肾脏肾素的分泌,当肾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刺激肾素释放增加,当肾神经活动抑制时,肾素的释放减少。
体液机制:前列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肾素释放。在肾素作用下,肝脏产生的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转变为有活性的血管紧张素I,继而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作用下形成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可以直接收缩血管,并能使肾上腺分泌醛固酮,醛固酮有保钠保水排钾的作用,使血容量增加,血压升高。
20.交感神经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
高血压的特征是总外周阻力持续增高导致血压的异常升高,并伴随着心脏与血管的结构性变化。神经调节是血压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多年研究,可以认为至少在部分高血压病人中,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原因。在高血压初期,交感神经活动的增强首先引起:(1)心输出量增加;(2)阻力血管收缩增强;(3)血管肥厚,管腔变小,总外周阻力增高,其结果是血压上升。此后血压的升高主要与外周阻力增加和肾脏的作用有关。部分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发病初期是神经源性的,随后便渐渐依靠非神经因素来维持升高的血压。但并非所有的高血压病人的发病都是交感神经活性的结果。
21.钠与高血压有何关系
钠与高血压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约有30%的高血压病人对盐敏感,他们的高血压部分的与盐的摄入量有关。已经证实,低钠饮食有助于降血压;反之,高钠的饮食可能使得血压增高。实验还发现,中等钠摄入量对正常人不引起血压的增高,但对临界高血压病人和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来说,引起明显的血压增高反应。这说明,如果具有对高血压的遗传易感性,那么过多的盐的摄入会成为高血压进展的诱因。
高钠摄入之所以引起血压的升高,主要是由于钠在体液内的蓄积造成的。每天盐的生理需要量只有220mg,在肾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通过保持钠以增加血容量,提高血压;或排出钠以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如果当饮食中的钠超过了肾脏的排出能力,或者肾脏的排钠能力下降,对钠敏感的病人在体内出现钠集聚,体内钠增高使得小动脉收缩和体液量增加,心脏和血管要做更多的功来维持正常循环,从而使血压增高。
我们平时吃的食盐中,主要成分是钠,含量占到约40%,所以对我们来说,低钠饮食一方面就是需要低盐饮食。另外,食盐中的钠只是饮食中钠的一部分来源,我们所持的各种食物中都含有钠。新鲜水果和蔬菜、海产品和某些肉类含钠量少,而奶制品、面包、饼干含钠量多,各种加工的罐头食品和冷冻食品含钠量更高。所以,轻度限制盐的摄入,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快餐食品,血压可能很快下降。所以,降压的同时需要注意饮食。
22.年龄和性别对血压的影响
动脉血压除了存在个体的差异后,还有性别和年龄差异。一般来说,女性在更年期以前动脉血压比同龄男性低,更年期后动脉血压升高,男性和女性的动脉血压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收缩压比舒张压的升高更为显著。尽管动脉压尤其是收缩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目前对老年人的血压升高已经不再认为是老龄化过程中的自然生理改变,即使是老年人血压也应该控制在140/90mmHg之内,否则仍然被认为是患上了高血压。
23.职业与高血压
许多人在情绪紧张、焦虑时会出现头痛不适,而一些高血压病人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感到不舒服;因此人们一般都知道的是,工作紧张的人更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经调查证实,从事脑力活动较紧张的职业易患高血压,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目前认为这种结果可能与大脑过度紧张而易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血管调节中枢失调,使血压升高的系统作用占优势,以及由此引起的血管收缩、相关的激素分泌增加等一系列变化有关。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人们的压力都很大,很容易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因此劳逸结合十分重要。
24.饮食与血压的关系
饮食对高血压的影响体现在各个方面。
研究表明每天饮酒大于75~150ml以上的人,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适度饮酒或不饮酒的人。酒精虽然可使人们暂时地放松,但是当酒精代谢清除后,机体常常过分代偿这种放松作用,使得血压和心率很快上升超过正常水平。所以,应当限制饮酒。
盐摄入量要控制,每天盐的生理需要量只有220mg,在肾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通过保钠增加血容量,提高血压或者排钠减少血容量,降低血压,如果摄入钠过多或肾脏排钠能力降低,就会造成水钠潴留,造成小动脉收缩和体液量增加,从而使血压增高。因此建议每天钠盐的摄入量在6g以下,并注意多补充含钾多、含钙高的绿叶菜、鲜奶和豆类制品。
动物蛋白摄入量和脂肪摄入量也会影响血压,需要限制脂肪含量高的食物的摄入。
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维生素、食物纤维、低脂肪,可使血压下降,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25.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其发病的主要环节在于小动脉痉挛使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各种外界或内在不良刺激,长期反复地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可使得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以致血压升高。同时,肾脏分泌肾素增多。肾素能使存在于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Ⅰ,后者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具有很强的收缩血管的作用,能使全身小动脉痉挛加重,引起高血压,并能刺激醛固酮分泌,造成水钠潴留,进一步加重高血压。
在疾病的早期,小动脉的紧张性增高,通常是可以逆转的,血压升高也不稳定,容易受情绪波动和睡眠等因素的影响,但随着疾病的发展,血压升高逐渐趋向稳定,此时小动脉可发生硬化,特别是肾小动脉硬化可引起或加重肾缺血。反过来,肾缺血又进一步加重全身小动脉痉挛,这种因果交替,相互影响,进而促使高血压的发展。
26.性别与高血压的关系
35岁以前,青年女性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同龄男性,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35岁之后高血压患病率逐渐随年龄增长而增加,44岁前男性高于女性,45~49岁之间两者基本持平,60岁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升高幅度超过男性。女性血压与年龄之间的关系较男性密切。女性收缩压随年龄升高比舒张压显著,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大血管结构的改变而造成的,如结缔组织弹性减弱和动脉发生硬化,致使动脉的顺应性下降,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另外,男女两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也有差别,女性高血压患者心排血量较高,伴随较低的外周阻力。
妇女高血压发病原因除家族史、体重与男性一致外,还有其自身特点,如月经、生育、服用避孕药等。月经初潮年龄越早,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越高。有妊娠高血压史的妇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远远高于其他生育和未生育妇女。因此,对于有妊娠高血压史的妇女应定期检查,以早日发现高血压。
长期口服避孕药可以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口服避孕药的年限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关。故而妇女避孕应当尽量选用非口服避孕药。需要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者应当第一年每3个月检查一次,以后每半年检查一次,一旦发现血压升高要及时停药。
27.性格与高血压的关系
所谓病由心生,古时医生治病就已经强调“治病先治心,三分药治七分心治”。说明调整心态是治病的关键。当人心情好时,全身各大系统器官的细胞都处在一个活跃状态,新陈代谢的能力强,身体自然好,显得精神焕发;心情不好,全身各大系统器官的细胞就处在一种抑制状态,新陈代谢的能力变差,身体自然会得各种各样的病。
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中医科学理论认为,“千般疢难,不越三条”(《金匮要略方论》),即六淫、七情、饮食劳伤。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毒侵入人体而引发的疾病;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所伤所引起的疾病;饮食劳伤,是指饮食不节、起居不慎等引起的病变。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强烈或反复的、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及情绪波动,使大脑皮质和皮层下中枢的抑制和兴奋过程发生冲突,而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会丧失对皮层下血管舒缩中枢的调节作用,使血管处于收缩状态,为此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而使血压升高。所以,七情有节,不但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亦能治疗和减轻某些疾病。但如果七情太过,则不但有损于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又可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加重。曾有实验证实:如果使一个健康人处于舒适状态,并用语言暗示使之精神愉快,那么此人的血压就可以下降20mmHg左右,脉搏每分钟也可以减少约8次。以上说明,情志是引起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8.无症状性高血压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会出现头晕、烦躁、耳鸣、疲倦、失眠等症状。不过也有一些患者血压虽高,却没有上述所说的症状。无症状高血压患者在临床约占一半,这种无症状的高血压潜在危险更大,尤其需要引起警惕。高血压患者多身体强壮,很少去医院看病,因此错失了健康查体的机会,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或是患者高血压史发展缓慢,病程长,虽患高血压,但机体已慢慢适应了高血压的状态,所以无自觉症状。
29.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动脉血管内的压力异常升高,动脉血管如同流水的管道,心脏如同水泵,管道内的压力异常升高,水泵就要用更大的力量将水泵到管道内,久而久之,水泵就会因劳累而损害;同理,长期的高血压若不及时有效地降压,心脏就会因过度劳累而代偿性肥厚扩大,进而出现功能衰竭,这就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同理,管道内压力过高,脆弱硬化部分的管道就容易爆裂,发生在脑血管,就是出血性脑卒中;同样,肾脏也存在极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种微细的管道在长期高压的影响下发生硬化、狭窄、功能损害,从而使肾毛细血管网排除身体内毒物的功能受损,体内有毒物质潴留于血内,即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如同上述简化比喻的道理,高血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就会受到致命性打击,从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诸如,心: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脑: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梗塞;肾: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而这些问题是可以在发现高血压之初进行预防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但如果对血压不加以控制,当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后,对医生或病人及家属来讲,无论从所花费的精力、财力、体力上都将是事倍功半的。
30.高血压与心理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是当今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又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据流行病学调查,成年人中约有10~17%的人患有此病。目前认为高血压除与遗传、环境、生活习性有关外。心理因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有重要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被德国军队整整围困了一百多天,城内的市民终日忙于挖坑道、修工事、抗御外敌,处于高度的紧张恐惧与持续的极度疲劳状态,最后,许多市民都得了高血压,后来有人将此称为“围城性高血压”。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猫放在一个特制的箱子里。箱子里装有一个压杆,每当猫压一下压杆,就有它所喜爱的食物掉下来,但同时猫爪子也挨了一下电击,每次猫提心吊胆地去压杆,都免不了被电击一下。猫既要吃东西,可又不愿遭到电击,矛盾重重。过了一段时间,这只猫便得了“高血压”病。我们大家肯定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惊慌、愤怒、激动时会感到心脏怦怦直跳、呼吸加快、面部发红,如果此时测量血压就会增高。
目前医学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和应激、冲突、个性类型密切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血压在工业化发达的国家高于不发达国家;城市居民高于农村人群;社会经济状态低下,犯罪率高地区居民的血压水平明显增高;应激水平高的职业,由于思想高度集中,长期的脑力劳动,对视觉、听觉过度刺激的工作环境,均易影响到血压。从个性上看,容易得高血压的人大多表现为争强好胜、急躁易怒、办事紧迫、好激动,对自己要求过高,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和有压力感,长期处于慢性紧张、压力状态之中,神经内分泌系统处于唤醒状态,心血管系统呈高反应性,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紧张性增高,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增高,外周小动脉收缩,同时还可使血脂以及血液的黏稠度增高,血流阻力加大,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持续的血压升高。还有些人,比较容易产生愤怒、敌意、攻击性情绪,常为芝麻绿豆的小事爆发情绪,进而伤害别人,不但血压容易升高,而且长此下去心脏也会“吃不消”,因而上述两类人是心脏病以及脑血管意外最大的潜在患者。此外,多疑敏感、自卑胆小、焦虑抑郁、常有不安全感、对环境适应不良者,这种负性情绪如果持续下去,就有可能造成心血管机能紊乱,影响到血压。
对于那些已患高血压的患者来说,总感到自己的病不能痊愈,而且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而且一直要吃药,又怕副作用。为之经常出现矛盾困惑、自卑消极心理,这种不良情绪又可加快高血压的进程,形成恶性循环。
31.高血压的防治
在高血压的防治方面,应强调采用包括心理社会干预在内的综合治疗。具体做到:
(1)饮食要科学合理,宜清淡,宜减少热量的摄入,食盐要控制在每天6克以内,要多吃水果蔬菜。
(2)因人因地,选择有氧代谢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车、游泳等,既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又能降低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促发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脏器的血供。
(3)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4)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合理地使用抗高血压药物。
(5)心理方面要依据最新医学模式的观点,向患者解释个性、情绪、行为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找出不合理、不现实的非理性思维和错误归因,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全自己的个性,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控能力以及应激能力,避免长期的紧张疲劳,过度的喜怒哀乐,减少血压的大幅波动。
(6)要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如琴棋书画、养花、垂钓等。
(7)对于早期高血压患者而言,以放松功为主的气功疗法效果最佳。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肌肉放松训练。
(8)脑保健及音乐治疗,放松状态下结合音乐及指导语,使人进入到一种空幻状态,可以产生即时的降压效果,其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可较静息时再下降9~6mmHg。
(9)生物反馈治疗就是将机体生物活动的电信号如心跳、呼吸、血压、脑电波、肌电波等用电子仪器转换为外显信号,成为可视可听或感觉的鲜明标志,让患者认识了这些信号,指导患者启动自身的心理能量,进行自我调控某项生物活动,轻症或早期患者单用生物反馈治疗即可有效,严重者应配合药物治疗。
32.家庭如何选用血压计
高血压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建议有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最好准备一个血压计,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血压变动情况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服药时间。
常用的血压计有水银柱式血压计、电子血压计和气压表式血压计。
(1)水银柱式血压计
水银柱式血压计目前主要由医院使用。一般认为,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较高。但如果技术不到位、操作不当,很容易使测得的血压产生误差,主要是由于使用时需要配合听诊器来监听声音测量血压,所以对使用者的技术要求较高,也需要定期校对以保证其准确性。
(2)电子血压计
目前市售的电子血压计,如按测量部位来划分,可以分为手臂式和手腕式。如按测量方法划分,可分为半自动式和全自动式。电子血压计携带方便,外观轻巧,操作简便,显示清晰,血压、心率测量一次完成。一般不需要太多的保养,只要注意平时不摔打、不沾水就可以了,比较适合一般家庭。
购买电子血压计,建议最好选择手臂式的,因为对大多数中老年人特别是那些微循环不畅、血液黏稠度较高的患者来讲。手腕式电子血压计测得的压力值为腕动脉的脉搏压力值,且测血压的时候,手臂的高度应该尽量与心脏高度一致,这较难掌握,所以用手腕式电子血压计与水银柱式血压计测得的结果相比较,经常会有很大的差异。
(3)气压表式样血压计
气压表式血压计(又称无液测压计)部分与水银柱血压计基本相同,但其准确度不如水银柱式血压计。这种血压计形如钟表,是用表头的机械动作来表示血压的度数。
33.如何在家里自测血压
患者自己测量血压有助于检测自己的降压效果,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家里的血压计应定期到医院进行校准,而且要按照正规的方法进行测量。
首先要在有靠背的椅子上静坐约五分钟。露出上臂(最好是右臂),注意肘部要在和心脏一样高的位置。特殊情况下特别是存在直立性低血压危险的患者应再取站位测量。
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的气囊至少应包裹80%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距离肘窝大约2厘米处,将听诊器放在肘窝动脉搏动的位置上,要注意不要将听诊器塞进袖带。
快速充气,当桡动脉搏动消失后,再加压大约30mmHg左右,然后缓慢放气(放气速度是每秒2~6mmHg)。
在放气过程中,仔细听声音的变化,并观察水银柱的读数,当听到第一次有规律的搏动声时的血压计读数,为收缩压。继续放气,当搏动声消失时水银柱的读数为舒张压。
保管好血压计:在家里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血压时,在测完血压后一定要将水银柱向右侧倾斜,使得刻度表内的水银完全流入水银储槽中,再将水银锁插向右方锁住,以防止水银外泄污染血压计,造成对人体的毒害,而且影响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34.测血压的注意事项
(1)测量前要静坐休息约15分钟,安定情绪。不要紧张、过分考虑自己的血压是否正常,反而会影响到血压测量的准确性。
(2)天气寒冷时,不要因为怕冷而不愿意脱衣服,卷起衣袖就量血压,会造成袖带下缘低于肘横纹,血压偏低。
(3)一般测右臂肱动脉,以坐位血压为准,手掌向上不要攥拳,手臂的高度应该相当于心脏的高度。
(4)测量后要将水银放到零点再关闭水银槽,以免引起水银外溢,发生外溢应及时处理,纠正准确度。
(5)成人用的袖带宽度应要求12.7厘米,使用时应均匀而固定地缠在手臂上,不要折叠起来捆缚,也不能过紧或过松,以服帖为度。听诊器不能压得过重,也不能压在袖带下测量,肥胖的人应该选择比较宽的气囊袖带,小儿应该选择特制的袖带,否则会造成血压过高或过低的假象。
(6)初次测量血压的人测得的血压数值若很高,应该休息至少一小时后再次测量。
35.什么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就是使用动态血压记录仪测定一个人昼夜24小时内,每间隔一定时间内的血压值称为动态血压。动态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它们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大于或等于160/95mmHg和140/90mmHg百分数等项目。
理想的血压控制应该包括整个24小时内的血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可排除“白大衣高血压”和安慰剂反应,可正确地评价治疗过程中休息与活动状态下及昼夜节律以及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可以根据血压高峰与低谷时间,选择作用长短不一的降压药物,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有研究比较了美托洛尔、尼群地平及依那普利等药物的降压作用,发现它们降低偶测血压的效应是相同的,但依那普利降低平均动态血压作用却小于尼群地平,而后者的抗高血压的作用实际上是优于前者的。有学者发现柳胺苄心定和氢氯噻嗪,一日两次,都能有效地控制偶测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值,但前者较后者能更有效地降低清晨4时至12时期间的血压上升速率以及该期间的平均血压。
许多血液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如心肌梗塞、心源性猝死、脑卒中等都有明显而相似的昼夜变化规律,如在清晨期间,血流动力学的许多指标开始迅速上升接近峰值,而心脑血管的意外事件发生率也是一天之中最高的,两者之间似乎是由于神经体液因素或血液凝固系统等介导的,这就要求临床使用的任何抗高血压药物应该提供全天的降压保护作用;尤其是在清晨,而不是降低某个时刻的偶测血压或24小时内的平均动态血压值。
总之,随着动态血压测量方法的应用,使人们对血压的易变性、环境刺激对血压的影响、在诊所测得血压值相近人群中区别高危和低危病人以及降压治疗效果的观察方面都提高了认识,为高血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目前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本身还有不少局限性,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动态检测,动态血压值尚无统一标准,且检查费较贵,因此若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这项检查方法仍需积累更多的经验。
有资料提示动态血压监测反映的血压水平、昼夜节律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程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有专家随访了1076例高血压病人,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发现平均昼夜动态血压低于偶测血压者的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全天平均动态血压高于预测者的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显著高于24小时平均动态血压低于预测值者,说明动态血压值对于高血压的临床后果是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另外有学者发现高血压病人的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相关程度明显且大于偶测血压,日均动态血压高者的左心室肥厚重量指数明显大于日均动态血压低者的心室重量指数。夜间的平均动态血压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室后壁厚度和室间隔厚度较日均动态血压值有更高的相关性,说明24小时的动态血压较偶测血压能更准确地预报左室肥厚的发生。血压的昼夜节律作为左室肥厚的预测因子,在预测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方面也是一个独立的重要因素。动态血压监测发现24小时内血压有规律地变化着。血压的这种规律性变化即昼夜节律的特征是白昼血压升高,夜晚血压下降,有资料提示较高的夜间血压值是预后不良的征兆。
36.动态血压检测是如何进行的
动态血压记录仪分袖带式和指套式两类。袖带式动态血压记录仪由换能器、微型记录盒、回收系统组成。可定时给袖带充气,测量肱动脉血压,并自动存储数据,一天最多可存储200多个血压值,然后在全机回收系统分析打印出血压值。这类仪器的主要缺点是袖带频繁地充气和放气,晚间影响病人休息。此外,肢体活动可能干扰测量,使测量结果不准。第二类是指套式动态血压记录仪。有一种是在指套上安装一个压力传感器,测量左手指的动脉血压。用这种血压仪测量时,虽然不影响休息,也可以在立位时测量血压,但是手指活动较多,可能会使血压有较多误差。另一种指套式动态血压仪是测量脉搏传导时间,输入电脑计算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它不受体位和肢体活动的影响,测量时病人无感觉,因此也不影响病人休息,每天可测量2000次以上,所以,这种血压计测得的一系列血压,可以真正反映病人日常活动时的血压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