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皇帝义熙六年(公元410年)
魏主嗣以郡县豪右多为民患,悉以优诏征之。民恋土不乐内徙,长吏逼遣之,于是无赖少年逃亡相聚,所在寇盗群起。嗣引八公议之曰:“朕欲为民除蠹,而守宰不能绥抚,使之纷乱。今犯者既众,不可尽诛,吾欲大赦以安之,何如?”元城侯屈曰:“民逃亡为盗,不罪而赦之,是为上者反求于下也,不如诛其首恶,赦其余党。”崔宏曰:“圣王之御民,务在安之而已,不与之较胜负也。夫赦虽非正,可以行权。屈欲先诛后赦,要为两不能去,曷若一赦而遂定乎!赦而不从,诛未晚也。”嗣从之。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要搞城市化建设,把地方郡县的豪门大户往都城迁,这和现在有些国家搞投资移民的本意差不多。我们欢迎您,只要你丫带钱来。当然拓跋嗣还有一个更堂皇的理由,这些豪门大户在乡下欺负平头老百姓,不如都搬迁到我眼皮底下,这样也缓解基层的阶级矛盾。
中国人是不愿离乡背井的,是所谓“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穷人不愿拆迁,是因为穷人最后可依赖的就是穷亲戚穷朋友,一拆迁这最后的保障哪怕是心理保障也没了;富人亦然,离开熟人熟地熟悉的关系网,也同样没有保障,也不能继续发展。
拓跋嗣的拆迁计划遭到了反抗。“无赖少年逃亡相聚,所在寇盗群起。”
由此想起一个成语“五陵年少”,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五陵是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汉代皇帝建陵,都要把全国的富户迁徙到陵区建设高档社区,皇上死后嫌寂寞,便将墓园作乐园。五陵年少就是陵区投资移民的富二代,白居易的诗描写的是富二代争做名艺人粉丝的现象。
中国的富人更宜在家乡发展。曾和一朋友聊天,说到广东摩托车企业的状况,他说老板们都做房地产了。他特意补充道,这些民营老板都在本地搞房地产,精力和资本都花在楼盘上,但是他们做房地产和万科不一样,他们也不想做品牌,只是因为和当地政府有关系,拿地容易,以他们的资本和能耐,他们离开当地是做不了房地产生意的。
在权贵经济体制下,科技不是第一生产力,人脉才是第一生产力,在基层县、镇的房地产市场,品牌资本进不来或不愿意进来,关系资本则畅行无阻,官商一家人,权钱鱼水亲,民营资本被权力侵蚀以后,和大国企一样,创业精神和商业精神渐渐缺失。如果任由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中国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僵化时代,这不同毛泽东时代的“政治僵化”,而是后邓小平时代的“经济僵化”,全国从上到下缺乏活力,人人都想着钻营来改善生活,创造创意以及创业都艰难异常。
拓跋嗣和很多帝王一样,要把富人搞穷,当然打击的是没有政治背景的富人,表面上好像创造出来一个均贫富的社会,实际上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的稳定。
拓跋嗣的迁徙遭到了“豪右子弟”的反抗,引发很多集体事件,怎么处理?古人的思路和今天其实没有什么差别。
拓跋嗣说:“我的本意是要为民除弊,但是地方官员不给力(中央是永远正确的,这也是中国定律之一),所以影响了稳定。我的意思是对参与动乱的年轻人一律予以大赦,这样可以继续和谐,诸位以为如何?”
有个叫侯屈的说:“草民动乱,不把问题的性质搞清楚,一律大赦不好,不如首恶必办,胁从不问。”这个政策好啊!一个政策好不好,关键看它能不能流传到永远,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个政策流传至今,证明它是钻石级的。
又有个叫崔宏的说:“政府不能总是和老百姓较劲,不要单纯为了面子而采取强硬政策,‘首恶必办,胁从不问’既达不到戒恶的效果,也达不到宽恕的效果,反而会培训国人投机的心理。我的建议是一律宽恕,如果大赦以后还有不从,咱们再严惩。”
其实崔宏的办法现在也常用,政府经常三令五申,但是信奉机会主义的中国老百姓经常没反应,忽然来真的了,出头的椽子必须要烂,总有一部分人先倒霉起来。
政策很模糊,对策要小心,任性的权力培育了投机的国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