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可以激发人的动机,充分发挥出员工的创造性。因此,企业的管理者需灵活运用此种管理方式,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1 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
在竞技场上,一个人跑步也许跑不出好成绩,如果给他找一个竞争对手,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加快速度。如果将此法用在管理上,一定能激起员工的好胜心,让他工作起来既快乐又有成效。
施瓦斯是美国一家钢铁企业的总经理,公司旗下有一个工厂的效益并不是太好,从业人员也没有太大的干劲,虽然该厂的厂长用过很多办法激发员工的士气,但始终都没有什么效果。
于是他亲自出马来到了这个工厂。这个工厂实行的是昼夜两班轮流制,当施瓦斯和该厂的厂长来到工人作业的地方时,正值白班工人下班。施瓦斯向其中的一个员工问道:“你们今天一共炼了几炉钢?”员工答道:“6炉!”
施瓦斯听完后什么也没说,只在一块小黑板上用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6”。然后就离开了。
紧接着,夜班的工作人员进入工厂上班,他们在工厂门口看到了用粉笔写在黑板上的“6”字,问工厂的白班员工是怎么回事,他们将公司总经理来工厂视察的情况如实告知了上夜班的员工。
第二天一大早,白班的员工看见黑板上的数字变成了“7”,大家都暗自想着:一定要超过他们。到了晚上,小黑板上的数字又发生了变化。
在这种方式下,两个班组的员工相互向对方发起了“挑战”,过了一个月,这个工厂变成了公司所经营的几个工厂之中业绩最好的一个了。
在美国硅谷内流行着这样一种工作意识:“业绩是比出来的”,没有竞争,永远出不了一流的成果。团队成员缺乏竞争意识,则必然导致企业的发展受阻。下面列出了团队缺乏竞争意识的三种行为表现。
1)不思进取,对待工作敷衍了事。
2)对外界市场的变化反应迟钝。
3)企业竞争力下降。
4.2 竞争心理:将对手视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人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如果员工失去了强劲的对手,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员工易变得懒散;反之,如果在他周围有个竞争对手,那他则会干劲十足。这是竞争心理在影响我们的行为。
竞争心理是指个人与其他人一起活动时,想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内容,下面提供了两家知名企业将这一心理应用在管理实践中的情况。
日本松下公司每季度都要召开一次各部门经理都参加的讨论会,以便了解彼此的经营成果。开会以前,公司会把所有部门按照完成任务的情况从高到低分别划分为A、B、C、D四级。会上,A级部门首先报告,然后依次是B、C、D部门。这种做法充分利用了人们争强好胜的心理,这样一来,所有人都会努力提高部门的业绩,因为谁也不愿意排在最后。
无论是针对团队成员中的一员,还是针对整个企业,我们都可以看到竞争心理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美国西南航空是世界上最知名的航空公司之一。在公司的内部杂志里,会设有“我们的排名如何”这一版块,以此来让西南航空的员工知道他们的表现如何。在这里,员工可以看到运务处针对准时、行李处置、旅客投诉案三项工作的每月例行报告和统计数字。并将当月和前一个月的评估结果做比较,制订出西南航空公司整体表现在业界中的排名。还列出业界的平均数值,以利于员工掌握趋势,同时比较公司和平均水准的距离。
当某一家同行的排名连续高于西南航空几个月时,公司内部会在短短几天内散布这个消息。到最后,员工会加倍努力,期待赶上对手。
企业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员工的这种竞争意识,有目的地为他们设定出一个合理的竞争目标或对手,来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竞争心理:
1.为下属设定竞争对手,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升。
2.在企业内部引入“鲶鱼型”的人才,来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
3.通过举办各种评比活动、公布业绩排行榜等方式,来构建出一种“比、赶、超”的工作氛围。
4.3 为员工设定一个竞争对手
竞争心理告诉我们,适当的竞争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与进取心。鉴于此,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根据工作的具体内容,为员工设定一个合适的竞争对手。对此,企业管理者至少需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
4.3.1 培养员工的竞争意识
一个企业不能没有竞争力,一个企业的员工不能没有竞争意识。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曾说过,“一个具有强烈竞争意识的员工才能彻底发挥潜力”。因此,他的松下公司很注重培训员工的竞争意识,为公司的发展造就竞争强人。
培养员工竞争意识的方式有多种,如通过日常的培训,帮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竞争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工作评比活动让员工主动参与到竞争中来等。
4.3.2 给予员工充分的竞争机会
企业管理者必须为员工提供各种竞争的条件,尤其是要给予每个人充分的竞争机会。这些机会主要包括培训的机会、晋升的机会等。
在做好上述两项工作的基础上,企业管理者还需有意识地为员工找一个竞争对手,使他时刻感觉处在竞争中,这无疑会大大促进员工工作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