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个时区,一定只有一种时间是正确的,在同一个公司同一个时期,也只能有一个标准,否则执行者就会陷入两难选择。
7.1 标准并非越多越好
很多时候,标准并不是越多越好。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道理,让我们先来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对父子一同赶着毛驴去赶集。刚走出一小段路,就听见有路人嘲笑他们傻,有驴不骑,这位父亲见路人说得有道理,于是便让儿子骑驴,自己赶驴。
走了一段路,又碰到一行路人,其中一位老人说:“你们快看啊,那个儿子多不孝啊,自己骑在驴上,却让父亲在地上走。”于是儿子让父亲骑驴,自己步行。
又走了一段,父子俩又碰到一路行人,只听见有人指责坐在驴背上的父亲不慈,自己骑着驴,却让儿子在地上走。于是父子俩都骑到驴上。
他们很快就来到了集市的城门口。一个市民看到这父子俩又说:“你们快看啊,哪有这么狠心虐待牲口的啊,你们都要把它压死了。”
如何避免路人的议论,可难倒这对父子了。最后他们决定不理会众人的眼光和议论,他们采取了这样的策略:考虑到父亲年老体弱,儿子让父亲骑在驴背上,并将从集市上购买的东西一并搭在驴背上,儿子步行。
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观点也就不同,所以,几乎每件事情都能用很多标准来衡量。正因如此,就会有很多参考意见供你选择。但标准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从众多标准中选择自己想要的,以助我们完成预期的目标。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也存在类似这样的现象,它的存在往往会让员工感到无所适从。
1)存在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
2)存在两个相互冲突的管理制度、考核标准。
3)员工同时存在被两个或多个不同管理方式的领导来领导工作的情况。
7.2 手表定律:同一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套不同的标准
一个企业不应该制定出两个相互矛盾的标准,除非它是处于标准制定的前期,还在征求意见的阶段,就像拿出两块表比较一下,用以验证哪一块表的时间更准确,标准也需要比较验证看其是否合理准确实用,最后留下的一定是一套制度或标准。所以,常规情况下是不会有两种标准同时存在的。这也是手表定律所要阐述的道理。
提起手表定律,就不得不提及如下一则寓言故事。
在一片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很平静。
这种平静的生活因一块手表的到来而改变了。事情是这样的: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弄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巡查,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但“猛可”却有了新的麻烦:每只表的时间指示都不尽相同,哪一个才是确切的时间呢?“猛可”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当有下属来问时间时,“猛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因此变得混乱。
过了一段时间,猴子们起来造反,把“猛可”推下了猴王的宝座,“猛可”的收藏品也被新任猴王据为己有。但很快,新任猴王同样面临着“猛可”的困惑。
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它告诉我们:只有一只手表时,你可以确定是几点,拥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手表时,反而会制造混乱,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同样,如果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可以很快得出结论,无论这个结论是好还是坏;但是如果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同样的一个人或者一件事,你会马上发现,你很难得出确切的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手表定律:
1.制定出的绩效目标与标准朝令夕改,让员工工作失去方向。
2.在同一个公司同一个时期,对同一件事情有多套标准,让执行者陷入两难选择。
7.3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手表定律在企业绩效考核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标准,对此,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标准时,需把握好如下两项工作。
7.3.1 让考核标准具有可操作性
若对员工的考核缺乏明确具体并且可操作的标准,执行起来难免流于形式,失去了绩效考核的意义。
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考核标准时需要尽可能做到量化、过程化、细化。能够量化的指标首先应该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将这个工作内容过程化、行为化,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并考核;不能量化,也不能过程化的指标,进行细化,以增强考核标准的可操作性。
7.3.2 考核标准要保持相对的稳定
作为考核员工工作绩效的指标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才能起到对员工进行规范和激励的作用,另外还需确保制定出的绩效考核标准也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可随意更改,否则会让员工陷入迷茫,令员工无所适从。
当然,一个良好的指标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着环境的改变对标准的具体内容做必要的修订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