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95600000020

第20章 村庄的倾覆与平衡

见证村庄衰微让我在迷茫中感知城市的力量,我试图抓住村庄衰微的胳膊摇动,让村庄喊出声音挥舞力量。我的努力徒劳无功,不该发生的已经发生或者仍在发生,而我却没有力量逆转,我的心智跟着村庄一起衰微。我明白,当村庄不能留人的时候,村庄就注定走向衰微,但我从心眼里不肯相信村庄衰微是历史的必然。假若这种必然真的存在,那么什么时候又是村庄灭绝之时呢?

我们的版图是倾斜的,城市和乡村已经不能同在一个跷跷板上游戏,城市的重量足以让农村飘起。财富的记忆被很多人忘却,就像把儿子养大了的母亲坐在老屋的门槛上翘望。村庄真的老了,老在国家强盛的时候,老了的村庄门牙都掉了,说话都漏风。其实,衰微的村庄版图又何尝不是倾斜的?村庄资源向着财富流动,人口朝着贫弱沉降,而政治则在多极的迷茫中晃荡,村庄急剧的变迁让人闻到不祥的气息。

村庄物质形态的失衡始于建筑,在老村外扩的过程中,所谓的策划在某一个清晨就完成了。没有测绘没有勘探没有设计更没有奠基这样郑重的仪式,房屋的基脚就在村庄土地上任意一个地方下料,地圈梁浇铸的过程集体意志似乎还没有觉醒,而个人意志则任意而为。我的土地我做主,与旁人何干?与集体何干?当这种思维形成定势之后,村庄或许还没有意识到前途已经被涂上灰暗的颜色。

曾家园村老村地处的位置十分优越,村前有溪流和田野,村后有清澈的池塘,村庄里老树很多,浓阴掩没了村庄的房屋。从村庄的后面走过,潋滟的水波倒映村庄的倩影,村庄像是在一条流动的水上。绕到村庄前面,村庄有如水上行进的船舶,虎虎生气彰显古老村落的魅力。然而村庄的变迁让人始料不及,不长的几年内,村庄对面的山冈上就建起来横七竖八一大堆房子,像是孩子们玩腻了撒落地上的积木。人们从老村搬过去,住房增加了面积,房屋增加了院场,但是那个像是航行中的大船的老村却永远地泊在了废弃的码头。新的村庄找不到审美的视点,失去文化的焦点,缺乏内力的生成点。一个找不到重心的村庄还能够平衡吗?古老村庄的涅槃没有诞生一个新的更有生气的村庄,村庄的倾覆已在不言之中。

村庄物质的形态的失衡是否存在制度上的某些必然呢?在1949年后的几十年中,农村的体制和制度多变,但是集体所有制形式在确立合作化道路之后从来没有变。作为农村的根本经济制度,集体所有制形式始终烙印在农村社会主义的大旗上。然而,农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还有没有集体了呢?如果有,那么集体作为经济主体又体现在哪里?农村土地原本是集体的,可是当经营权和所有权权属混淆之后,在很多地方农村已经没有了集体什么事。宅基地原本也是集体的,作为集体所有的一种福利性质的物项,其处分权应该始终在集体掌控之下,但非常不幸的是,集体的主体地位同样被肢解。水不能分也无法分,所以还是集体的,但也承包给了个人养殖,集体得到些许租金,而个体却无视水的综合效能,贪婪地把水产养殖效益最大化。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留给集体的遗产无一例外不被处置,集体空壳,沦为纯粹的意识形态上的概念,而作为物质的意义已经消亡。

集体被个体肢解,在村庄内部没有掀起惊涛骇浪,但是在村庄局部却静悄悄地发生着一次次革命,而每一次革的都还是集体的命。被革了命的村庄集体资源不可逆转地被强势集中,村庄在物质的占有上永远地失去平衡。不流血的革命没有给村庄人口造成伤害,也没有给村庄留下太多的记忆,却在村庄的心灵上抹上阴霾。

在曾家园村村庄范式变迁的时候,村庄资源悄然变局。1990年代,种田农民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土地在人们心中持续贬值。这时候水电站蓄水在即,移民需要大量外迁,属于安置地的曾家园村表现出了很高的觉悟,两三百块钱一亩的地就交给了移民耕种,集体在其中行使了签字的权力,而拿出承包地的农民则直接收了钱。这个事实到后来演变成了传统,小城镇建设征用土地,同样也是征谁的地谁得钱,集体经济组织名存实亡。到了我的任上,这种状况已经积重难返。我曾经试图改变这种状况,有人却对我说,你能把过去十几年的事都捋平了吗?如果不能,岂不是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吗?分田到户经过30年的演进,过去按人均分配的土地现在已经物是人非,村庄里有地的人家超过十多亩,没地的人家一分都没有。同一个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差别如此之大,不能不让人担心。

村庄土地的非正常流动虽然减少了村庄人口,但减少的却是村庄有劳动创造力的人口,这是村庄的精英,而没有劳动创造力的人口却仍然滞留在村庄,这其中也包括失去了土地的人口。这一事实不是学界某些精英希望看到的,他们可以天真地憧憬,只要土地被流转了,村庄的人口就会随之转出,但是村庄的人们没有能力追随精英们的宏愿。这是村庄的痛处,也是社会的可怕之处。如果村庄不能从纷乱秩序中突围,那么村庄注定要被倾覆。但是,村庄的人口不会也不可能倾覆,倾覆的是村庄的精神和发展的信心。这时候谁来抚慰村庄的心灵?

村庄是否还需要集体,对我而言答案早已在心中,而远离村庄的人们,心目中也许只有私权,似乎唯私有才可救农民,唯私权才可救农村。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私权过度扩张反而助长了村庄乱局。时至今日,曾家园村五成左右的家庭承包地比第一轮承包时减少了八成以上,这些土地或接收了移民,或被小城镇建设征用,还有的是农业税时期不堪税负被迫流转。林地的经营权有的还在手中,但林木的经营权却被流转出去。透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中窥见怎样的玄机?农民在政策波动时期看不到希望,很轻易地就处分了手中的地权、林权,这一点是否可以成为制定农村新政的视点呢?依着学界的某些声音,纵然现在被私有,对于大多数农民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他们手中除了少许地权和林权,就剩下房屋权以及房屋底下的宅基地权。农民用这些资产能够赎买到什么样的发展机会呢?

对农民而言,劳动创造权是有别于生产自主权而表现为更高层级的权利,它是增加村庄财富决定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权利的发挥对劳动者自身要求很高,并不是村庄里的人们都具备这种能力。我一向认为,农民的私权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特别是劳动创造权,但是在村庄内部集体所有同样必须得到强化,通过落实法律赋予的集体产权,增强集体的造血功能,提高集体的凝聚力,最终达到向以村庄为单位的自治过渡。非如此不可以拯救村庄,尤其是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不到村庄。想想看,治理一个村庄需要多少成本呢?村庄规划、村庄设计、村庄环境等,凡属村庄公共领域的部分都需要花钱,这些钱谁来支付呢?乡镇村可以指望吗?不能。村庄的富裕阶层可以指望吗?纵然这些人还留在村庄,同样也不可能指望,因为村庄的精神早已随着物质的分化沦丧。可以依靠的最后还是集体和国家。

重塑集体,让失衡的村庄在物质形态上找回平衡,让村庄沦丧的精神重归集体。我不主张集体化,但我提倡集体主义。在当下什么主义都没有的村庄,有一个主义比没有主义要好。集体主义可以是村庄的精神依归,可以是村庄人们在物质层面的监护,制度设计的门槛怎么就让人踏平了呢?集体这个词真有这么可恶吗?以至于在农村的发展中很少再被人提及。正如单干这个词在中国的政治词汇里充满了苦涩的记忆,其实单干不就是一种劳动形式么?并不具备多少政治含义,有政治意味的是产权,是所有制形式。惟其如此,集体才被诛之,这是不是太可笑呢?单干以来的前20年,国家政策的目标在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性,充分尊重农民生产自主权和劳动创造权,不断地给农民创造就业、创业的机会和环境,让农民的劳动智慧和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两权相加增加了村庄财富,但也加剧了村庄阶层的分化,这种分化不仅是对村庄人群财富占有的量化,也是对村庄劳动者劳动能力的等级评定,分化的结果拉开了人们的精神层级。后农业税时代尤其是去农业税时代,国家实行普惠性农村新政,农民普遍得到了实惠,但村庄阶层分化仍在继续。在同一村庄,人们的精神层级多样,创业的境界多样,而对于居住环境等各方面的诉求也多样,在一个需求多样化的村庄里,唯集体不能实现精神趋同。

集体在村庄消亡,颠覆了村庄的价值体系。在一个失去价值标准或价值标准多样化的村庄,财富的占有成为人们行动的唯一动机。在这样的村庄环境下,一部分村庄精英向外流动,另一部分村庄精英则在历次村庄革命中占有了村庄资源,把握了发展先机,成为村庄富裕阶层。但是村庄资源的不公平占有,加剧了村庄矛盾,在没有集体的环境中炼成了村庄“刺头”,这是个复杂的村庄群体。“刺头”的产生让村庄陷入两难,一方面村庄需要“刺头”来实现平衡,另一方面“刺头”又让村庄管理陷入僵局。这是依靠自治不能完成的工作,也是村庄政治面临的难题。

集体在实现村庄治理中的作用不可或缺,集体主义精神在实现村庄平衡中的作用须臾不可少。其实,村庄的人们对于集体并不陌生,在感情上并不排斥集体主义。集体及集体主义在村庄消亡并非村庄的选择,而是行政力量对于村庄牵引和放纵的结果。实现村庄的平衡,富人要敢于革自己的命,就是把无序占有的村庄资源交出去,让所有村民平等享有权利,把规模化经营带来的污染用标准化的方式解决好,不然弱势的一方总有一天要起来革富人的命,这并不是耸人听闻。

村庄意识有别于政治学上的意识形态,它可能是田野政治中寓意最为深远、最具开掘价值的名词。

村庄精神是村庄意识和村庄血缘、地缘以及村庄性格结合在一起的文化精神,始于村庄意识。

村庄意识是村庄对于目标的觉悟,是村庄对于实现目标的路径的自觉认同,是村庄血缘、地缘认同和文化认同的行动综合。

当下村庄难治理,在于村庄意识难觉醒。纵然是血缘关系十分亲密的村庄,在村庄目标缺乏精英意识的撼动下,村庄意识也难以觉醒。可以肯定的是,村庄意识觉醒必须依靠村庄精英。

同类推荐
  •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怎样培养学生科学发现能力

    学校科学技术普及是指采用广大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目的是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培养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帮助他们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实用公文写作一本通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以现行党和国家的公文法规的规定作为依据,积极体现当前公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效用。本书没有一开篇就介绍各类具体公文的写作与格式要求,而是用比较多的文字讲述了公文的含义、作用以及特点、类型、表达方式等方面的问题。阅读了这些文字,学习了这些内容以后,可以理清思路,更新观念,夯实公文写作的基础。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素质之后,再进一步掌握公文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起草格式,写出高质量的公文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 罗山思踪(第一辑)

    罗山思踪(第一辑)

    本书以场记的形式记录温州大学近两年举办的学术沙龙内容。主题有:1.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性;2.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地方治理模式追寻;3.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温商的机遇与挑战;4.当代具象表现主义绘画漫谈;5.社会进步与体育发展;6.道德力与社会进步;7.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热门推荐
  • EXO之专属少女

    EXO之专属少女

    她,世界排名第一上官集团的大小姐。他们,是世界当红明星EXO。因为家庭关系,住在一起,那么,他们和她会这么样呢?敬请期待。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无上元尊

    无上元尊

    十八年前,武帝强者东方不败屹立东方之巅,却不慎陨落广寒宫。十八年后,后天武者东方凌云强势崛起,重走武帝路,誓要打破九天,成就无上尊位!《返老还童》功法第一页:三生三世,不死不灭;九天十地,唯我独尊。
  • 将门嫡女:拐个皇子生宝宝

    将门嫡女:拐个皇子生宝宝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黑道花痴大姐大。他是天朝云国的腹黑战王六皇子。一朝穿越,她正被抬下葬,欲哭无泪,天要亡我。当他救她破棺而出,她发誓,此生定要睡了他,来报答恩情。从此以后,安瑾年的人生目标便是……睡他,睡他,睡他。“六皇子,只要你带我去参加宫宴,大不了我晚上陪你睡。”“好,成交。”安瑾年瞬间觉得自己掉进了狼窝的深渊,从此万劫不复。
  • 山里那些事儿

    山里那些事儿

    山村少年走上致富之路,在身边女人的帮助下叱咤风云,他有点小花心,中间遇到了几个心仪的妹子,他有点小聪明,狠狠榨了贪官骗来的地契,他有点小胆量,山里天高皇帝远,懂法的人少,和流氓黑警地下势力之间周旋。
  • 牧言晨光

    牧言晨光

    一位出身武学世家子弟,资质逆天,却讨厌武学。修千家文字。唯武学修行不屑一顾。看谢谦行在混迹在江湖与朝廷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生存理念。观世间天下变化,牧百家之言语,纳万物之晨光。创下自己的武道神话。《牧言晨光》
  • 那年夏天我们来过

    那年夏天我们来过

    第一次写校园青春的小说,是按照我自己的校园生活写的,大家可以看看。
  • 虐心模式:全新妈咪

    虐心模式:全新妈咪

    为了救母亲凑医药费,和雇主一夜情。三年后,和男朋友携手回国,偶遇孩子他爸。
  • 荒宅噩梦:婴怨

    荒宅噩梦:婴怨

    《荒宅噩梦:婴怨》中送报工钟墙在给复国路419号的宅子送报的时候,发现这竟然是座无人居住的荒宅。他在午夜跟一个网名叫“午夜准时在线”的人视频,在视频窗口却看到了一个婴儿的吓人图片。“午夜准时在线”与他约会,地点正是复国路419号。
  • 重生之复仇女神回归

    重生之复仇女神回归

    前世他为喜欢的人失去了家族,失去了生命到头来一切都只是一场骗局,今世她要复仇要改写自己的人生在复仇路上冒出来了一个高冷男神哦不是一个吃猪扮老虎的无赖oh,no谁来救救我。莫擎云:老婆你这样说太让老公伤心了唉~~~~···女王:无赖。傲娇的转身离去男猪脚扑上去:老婆看来我们要回家好好聊聊了哼哼哼作者致谢:本小说封面由墨星小说封面网免费制作,还没有封面的赶快去免费申请啦!百度搜索“墨星”即可找到!
  • 你是我的光,之重启

    你是我的光,之重启

    你是我心中的神话-顾浅曦你是我不敢沾惹的毒-夜北零“夜北零,你等着我!等我把你追到手看我怎么玩你!!”“好,我等着,等着你主动”某男邪魅的笑了,某女顿时心中警铃大作,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