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
1.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按照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的要求建立形成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予以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1)根据学校教育职能,确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策划和实施教学、管理过程。
(3)调整组织结构和职责,以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控制。
(4)提供良好的师资、教学设施、培训设施和校园环境。
(5)通过与主管机关和顾客保持密切的联系、对顾客满意的测量、对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对教育的检查和评价,确保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监视。
(6)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实现对过程有效性和效率的持续改进。
2.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职责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为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应:
⑴向内部传达满足顾客以及法定和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⑵建立质量方针;
⑶确保质量目标的建立;
⑷实施管理评审;
⑸确保获得资源。
以顾客为中心
学校最高管理者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标,确保能准确识别顾客要求,并为满足其要求而积极采取措施。在学校不断向全体教职工灌输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确保全校关注顾客和法律、法规的要求,使质量管理体系在充分关注顾客要求的环境中的效运行。
质量方针
学校由校长批准并发布质量方针,并通过会议、张贴等形式在校内进行宣传,使之被每一名教职工理解并贯彻实施。同时在管理评审时评价其持续的适宜性,必要时予以修订。
策划
(1)质量目标。
学校制定质量目标,并由校长批准发布。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量化体现,其制定遵循持续改进的原则。并在管理评审会议予以评审,在校行政会议、教师大会等场合予以宣传、检查。制定质量目标均须在全校、部门直至个人各个层次展开。
(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最高管理者通过管理评审等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4.1要求,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变更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职责、权限和沟通
(1)职责和权限。
学校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见附录。最高管理者规定各部门、各级人员的职责,见“学校组织机构及管理职责”。
(2)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以任命书形式任命管理者代表一名,负责:
①按ISO9001:2000标准要求建立、实施并保持学校质量体系所需的过程;
②向最高管理者汇报质量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要;
③确保提高全体教职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④就质量体系有关事宜与外部的信息交流。
(3)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在学校内部建立各种沟通途径,包括但不局限于:
①各级会议(见《学校会议制度》);
②按各程序文件规定的信息传递;
③信访与咨询,主动收集的各类信息(见《学校外部沟通管理程序》)包括学校办公室、教科室编辑的《教育信息》《职教研究》等);
④各级管理者主动与下属沟通、交谈;
⑤家访,或直接向学生调查满意程度,并对有关信息予以传递;
⑥教研活动;
⑦管理评审;
⑧其他。
管理评审
(1)总则。
每年召开一次管理评审会议,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具体要求参见《管理评审程序》。
(2)管理评审的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包括以下信息:
①内部审核结果;
②顾客的反馈(包括意见、建议和投诉);
③对顾客满意度的测量结果;
④对教育/培训过程进行常规的检查和评估的结果;
⑤对学生/学员进行常规的考核和考试的结果;
⑥对以往管理评审的决议和落实措施的验证;
⑦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建议。
(3)管理评审的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决定和措施:
①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的决议;
②对顾客要求有关的学生/学员质量的改进的决议;
③对人员、设施、环境等资源的新的需求措施和组织结构的调整;
④对质量手册修改的决议。
3.质量管理体系的资源管理
资源提供
学校确保满足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持续改进所需的资源要求,包括合格的师资及管理人员、符合要求的教学/培训设施、设备、科学的教学手段和优良的校园环境。
人力资源
(1)总则
学校制定并实施《教职工管理程序》,基于其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选择聘用教师及管理人员,并通过培训、提供进修机会、开展专项活动等确保从事教学/培训、管理的人员是能够胜任的。
(2)能力、意识和培训
①师资力量满足上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和顾客的要求;
②学校确定各岗位任职条件,并按相应的条件实行全员聘任;
③新教师实行一年见习期制度,并实行新老教师结对指导;
④教职工充分意识到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协作性,明确认识到应该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而努力。
⑤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质量培训(包括质量意识、质量体系等)和专业知识培训(包括学历进修、知识更新、业务进修等);
⑥对用人单位提出的特殊要求,学校根据需要和可能安排有关人员进行特殊培训;
⑦学校对教职工培训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培训档案,包括教职工的教育、技能和经历的记录。
与此相关的程序文件:《教职工管理程序》
基础设施
学校确定、提供并维护教学/培训所需设施。包括:
(1)办公楼、教室、实验室、活动场馆、学生宿舍等建筑物;
(2)满足教学/培训要求的教材、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3)必要的运输和通讯等支持。
具体要求参见《教学物品管理程序》和《图书管理程序》。
工作环境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教职工、学生拥有合格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1)确保校园各场所卫生整洁、采光良好、无污染、无噪声;
(2)实行卫生值周包干制度,保持整洁的办公环境;
(3)提供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活动场所,确保教职工、学生劳逸结合,保护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4.质量管理体系的产品实现
产品实现的策划
学校对于正常的教学活动形成规范化的策划流程。包括:
(1)专业和培训项目的设置与调整;
(2)教学计划的编制;
(3)教材选编;
(4)组织与展开科研课题,等等。
无论对于正常的教学活动或者特定的教研、培训服务,其策划过程均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并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①明确其质量目标和要求;
②按质量目标和要求,对师资、教材、仪器设备、信息等资源进行规划;
③确定大纲和计划,明确过程;
④根据规模要求,确定相应的资源配置;
⑤事先准备所需的记录。
学校制定并实施《教学准备管理程序》《教育科学研究管理程序》《教学实施管理程序》《实践性教学管理程序》《培训工作管理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策划和控制。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
①相关人员在与顾客的洽谈过程中,应确定顾客的要求;
②如果顾客没有明确,应根据培养目标予以确定要求;
③根据法定和法规确定要求;
④学校为增强竞争力所确定的要求。
(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为充分理解学生的质量需求,保证学校具有满足这些要求的能力,学校应对质量要求进行评审,并在培养目标和计划制定前进行。要确保:
①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任务;
②专业的设置和调整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③师资、设施、时间能满足培养目标的实现。
具体参见《招生与入学管理程序》《教学准备管理程序》有关要求。
(3)与顾客的沟通。
学校在以下方面确保与顾客的有效沟通:
①招生专业、毕业生信息等的定期发布;
②定期召开咨询会、座谈会、家长会等征求专业设置、毕业生和教学质量的意见;
③保持对外联络的畅通,及时接收顾客的反馈信息和投诉,记录并按《学校外部沟通管理程序》办理。
设计和开发
学校教学和培训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主要由《教学准备管理程序》《培训工作管理程序》等规定。
(1)设计和开发策划。
学校按市场、顾客和上级机关的要求,组织相关科室策划专业设置和培训项目,通过必要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编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教务处组织相关教研组制定和组织评审。
培训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培训处组织相关教研组制定和组织评审。
(2)设计和开发输入。
专业设置、培训项目设计和开发,要根据市场、顾客和上级机关的有关要求,参照国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目录》的标准,结合学校师资、设备条件等确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参见《教学准备管理程序》。
(3)设计和开发输出。
根据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包括:开发依据、培养对象和目标、学制、课程设置等;
教学大纲包括:课时安排、教材选用、课程要求等
(4)设计和开发评审。
教务处(培训处)组织相关教研组代表、教研人员、教师等参与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评审。评价其达成要求的能力和提出必要的措施。
(5)设计和开发验证。
学校按市场、顾客和上级机关的要求,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实施进行验证,并保持验证结果的记录。
(6)设计和开发确认。
学校为确保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满足培养目标和质量的要求,实施前经校行政会议审批确认后发放。
(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学校允许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随市场、顾客和上级机关的要求的变化及时按原程序进行修改更新。
采购
(1)采购过程。
学校确保采购的各类教学物资符合教育教学管理的需要。应根据适合学校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采购的范围包括:教学、科研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材料(包括硬件和软件,如:教材、教具办公用品等)和必要的服务(通讯、运输等)。
(2)采购信息。
学校所需采购的内容均需与供方明确达成一致,必要时形成书面要求。适宜时包括:
①物品或服务的批准要求;
②人员资格要求;
③售后服务要求。
(3)采购产品的验证。
为确保采购的物品或服务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学校安排专人实施检验活动。
生产和服务提供
(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学校确保在受控的条件下进行教学活动和服务提供,根据培养目标进行管理:
①学生日常管理采用准军事化管理办法,包括一日常规,内务卫生等制度(见《在校生管理程序》;
②教学管理按《教学实施控制程序》《实践性教学管理程序》《教学准备管理程序》实施控制;
③质量考核按《教学质量检查程序》《质量记录管理程序》实施控制;
④毕业检验、发证按《学生毕业就业管理程序》实施控制;
⑤教学设备使用按《教学物品管理程序》实施控制;
⑥培训学员的管理按《培训工作管理程序》实施控制。
(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由于教学服务产品的特殊性,学校实施一系列管理控制程序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通过以下方法控制教学过程:
①事先策划教学过程并经过评审;
②对教学过程进行检查,并多方面收集信息予以分析,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3)对从事教学的教师资格进行确认;
标识和可追溯性
(1)学生的标识,通过其学号实现,经学校录取的学生均取得唯一学号;
(2)学校建立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操行考核、健康状况及奖惩予以记录,并实行统一管理;
(3)学期使用的工作计划、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试卷、课表、活动表等教学活动文件统一归档编号予以标识。
(4)统计教师工作量,归集教师年度总结,以实现对教师授课资历效果的标识和可追溯性。
与此有关的程序文件有:《在校生管理程序》《学生德育管理程序》《培训工作管理程序》《学生毕业与就业管理程序》《教职工管理程序》等。
顾客财产
学校对于顾客财产进行妥善管理与使用,当发现其丢失、损坏或不适用时,应及时报告顾客并保存记录。顾客财产通常包括:
(1)学生缴纳的、用于购买教材等的杂费;
(2)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产品防护
学校对教育、培训服务及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防护,包括在校内教学、培训,校内外实践性教学等各环节。
监控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1)试卷按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命题,试卷的打印、封卷、领用、拆卷、批阅、存档按程序办理,并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2)校逐步完善各学科的试题库,对主要学科实施教考分离;
(3)各种检测设备(包括软件)有专人负责维护,保证处于适用状态。
与此有关的程序有《教学实施管理程序》。
5.质量管理体系的测量、分析和改进
总则
学校对教学培训质量分平时、期中、期末的进行测量和分析,通过测量以获得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数据和信息,判断教学培训质量的符合性,并作为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基础。
监控和测量
(1)顾客满意。
学校对于顾客(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的满意程度进行不断的调查,包括走访、问卷调查等。学校获得顾客满意度的测量方法有:
①长期接收和统计顾客的投诉;
②每年召开学生家长会议;
③利用学生实习做好问卷调查;
④适宜时发放各类调查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