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不仅要考虑如何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在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发展学生智力,养成学生良好的品德习惯和性格作风。教师在备课中,只有明确树立全面发展的观点,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做好备课工作
(1)熟悉大纲和教材,掌握教学内容
①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头脑中的精神财富就必须在教学大纲精神的指导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进而牢固地掌握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
②教学大纲规定了本学科总的目的要求和总的原则,并规定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范围。因此,教师必须熟知教学大纲,并在教学大纲精神的指导下熟悉教材。
③熟悉意味着对大纲和教材要多次地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多次地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前后联系起来思考研究。对教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外延,对一些规律性的基本知识(定理、定律、法则、公式、原理等),要弄清是如何论证或推导出来的,以及其运用范围等。熟悉教材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研究,逐步深入地掌握教材内容的过程。
(2)钻研大纲和教材,掌握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
①教师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是为了自己个人增长知识。教师在备课中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是为了教;掌握知识,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育人才,这就需要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掌握大纲和教材所要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②明确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习什么和解决什么。这里包括:弄懂什么——理论、原理、定理、法则、公式、规律等;学会什么——技能、技巧;发展什么——智力、能力,培养什么——道德品质、习惯;形成什么——思想观和世界观。
③在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过程中,掌握各部分知识与完成上述教育目的的内在联系,尤其应注意切实掌握对完成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重点。通过这一系列的备课活动,为驾驭教材而创造条件。
(3)研究和掌握教学方法
①备课中,教师在掌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之后,还必须进而解决如何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学生的智力才能,以及思想观点等问题,即解决教学方法的问题。
②备课中,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准备,必须首先在掌握本单元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找到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焦点,知学生之所不知、及向知的方面转化的条件。要着重抓学生认识上的难点、重点和疑点,以及“难”和“疑”之所在——为什么难,为什么会有疑难问题。特别要着重于重点问题上的难点与疑点的研究和解决。
③在抓住矛盾问题之所在后,就要研究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条件,促使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获得转化。
④为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应从多方面考虑。
⑤备课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遵循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充分考虑此时此刻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可接受情况。每次教学,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是发展变化的,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应是发展变化的,切勿墨守成规,千篇一律。
(4)编写教案,熟悉教案和教具
①教案又称课时计划,是教师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编写教案,可以使教师在备课中所考虑的多种教学活动设想,经过进一步的推敲,使之条理化、科学化,明确地体现于教案文字之中。这是使教师的备课更加系统、准确和深刻的重要一步。写成教案,又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备忘材料。
②教案一般要反映出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的重点及实施的步骤与方法。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工作特点,教案应有详有略,不宜过于繁琐,应系统、鲜明、实用。
③写出教案后,还要熟悉教案,使教案中的内容,融化在自己的脑子里,做到讲课不离教案,但基本上不看教案。否则课堂教学活动,手不离课本,目不离教案,总是照本宣科,学生听起来一定会枯燥无味。熟悉教案,除要熟悉教案所写的内容以外,还应使教案所反映的内容在自己的脑子里过过“电影”。
④对课内所需要的各种教具,要做好准备。要熟悉教具的性能、特点及演示方法,做好功能检查和试验性演示。遇有故障和难题,要在课前及时解决,保证课堂演示能够顺利进行。教师经过编写教案,熟悉教案和教具,使自己形成现实的教学能力,最后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准备工作。
17.听课评课工作制度
课堂教学反映的情况极其复杂,由于听课的指导思想不同,其听课的方法着重点就不同,收获也会大不一样。只有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才能在听课过程中获得全面正确的认识。
目的在于提高质量
听课的根本目的,在于了解教学情况,研究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提高质量。
(1)在听课中无论是发现了优点还是缺点,好的经验还是存在的问题,都必须问个为什么,弄清它和什么事物有内在联系,从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
(2)要避免听课不少,脑子里积累了一大堆材料,却拿不出任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
坚持全面的质量观
(1)全面发展的观点,即看质量就要看学生德智体几方面是否都得到发展,不能只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的品德和健康的发展。
(2)智育也要全面发展的观点,即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还要训练技能技巧,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3)面向全体学生观点,即教师在上课时要对全体学生负责,使上、中、下三类学生都能有所提高。
教学的工程质量观
(1)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通过一定的工作过程来实现的。有什么样的工程质量,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质量。
(2)教师的教学工作过程,一般都要经过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查成绩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工程质量,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了解到,并通过多方面现象,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规律和办法。
教学的目的和效果相统一的观点
(1)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质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检验。
(2)衡量教学效果的好坏,必须从学生的学习效果中来检查,看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否实现了,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了。
教与学相统一的观点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过程,既要看教师怎样教,又要看学生怎样学。有些在听课时重教不重学,看到有些教师不按大纲要求,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启发学生动脑动手,甚至为了表现自己的“才华”,旁征博引,不但不加以说明,反而认为讲得生动,这就助长了一些人“只教书不教人”、“只管教不管会”的思想。
18.教师评课工作制度
在听课以后,应对听课中观察到的课堂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组织计划情况、教学效果等,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分析,并要和教师一起评议,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改进教学的措施。
评课要实事求是
(1)以商量的态度和教师共同分析和评议,不要以检查者的身份自居,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教师。以朋友式的态度关心教师的工作,和教师共同商量和讨论问题。
(2)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一节课。
在听课之后,无需对每节课都做一次评定,更不宜轻易地下一个“成功课”或“失败课”的断语。但是,听了一些课之后,总得对某教师的讲课要有一个适当的评价,没有评价就无法确定哪些是成功的经验,哪些是存在的问题。
一般说来,评价一节课主要是从教学目的出发,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评议时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做出评议。如果脱离实际情况,做出不切实际的评价,教师就会感到不公平,不服气,甚至影响工作情绪。
(3)用典型事例做具体分析,听课后的评议,不能太笼统,要抓住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具体分析。说某一堂课重点不突出,就应帮助教师认真了解教材中哪一部分是重点,为什么是重点,讲课时应该如何突出重点,突出重点对整个教学起什么作用。这样对教师才能真正有帮助。
着重于教师教学思想的提高
(1)教学工作中的任何成败,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水平和对教学规律掌握的情况。
(2)通过听课,评课,只有帮助教师提高了教学思想,进一步掌握了规律,才能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提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