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2400000046

第46章 鲁迅小说对底层群体的否定性描述(2)

有一个插曲颇值得我们思考。《阿Q正传》是鲁迅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读者自然见仁见智,谁都很自然地用自己的眼光来阐释之、发挥之。1930年,北京陆军军医学校教师王乔南,将《阿Q正传》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女人与面包》。单从题名上看,王乔南显然具有左翼作家的关怀角度,想展现阿Q生存上的困难和绝境。对于赤贫者阿Q来说,本来不失为一种阐释角度。但是鲁迅对这种阐释角度完全否定。

他两次给王乔南回信,劝他不要改编,后来王乔南寄来改编好的剧本,鲁迅也不想看,马上原稿奉还。

鲁迅的第一封回信说:“我的意见,以为《阿Q正传》,实无改编剧本的要素,因为一上演台,将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况且诚如那位影剧导演者所言,此时编制剧本,须偏重女角,我的作品,也不足以值这些观众为之一顾,还是让它死去吧。”第二封回信说:“前次因为承蒙下问,所以略陈自己的意见。此外别无要保护阿Q,或一定不许先生编制印行的意思,先生既然要做,请任便就是了。至于表演摄制权,那是西洋——尤其是美国——作家所看作宝贝的东西,我还没有欧化到这步天地。它化为《女人与面包》以后,就算与我无干了。电影我是不懂得其中的奥妙的。

寄来的大稿,恐未曾留有底稿,故仍奉还。”这里所云“就算与我无干”虽然另有语境,但是他不认可王乔南的改编角度和阐释角度是很明显的。

一个作家在写作中当然有权利“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也有权利对别人的阐释角度不予理睬。本文要追问的是,在鲁迅的创作意图中,《阿Q正传》究竟以什么为目的呢?

《阿Q正传》以滑稽的外衣为诱饵,诱导读者去了解阿Q内心真实的想法。赤贫者阿Q能有什么想法呢,不过是想有个女人(只想“一个”,最大的幻想不过是能够挑一个中意的),想有一个或若干个后代,此外最大的非分之想就是有张用来睡觉的宁式床。阿Q有没有别的不轨之思?他想过让全国人民都给他缴纳保护费没有?

他想过在某个风光盖世的地方建一座别墅没有?没有。

一个赤贫者如此低调的愿望,如此底线的需求,激起了当代最伟大思想家的最深广最严肃的忧虑。忧虑什么?忧虑赤贫者太自私了。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如此伟大的变革时代,阿Q一点也不关心民族国家的命运,只想着利用社会变革的机会,满足自私的愿望。这样的穷人,不启蒙行吗?这样的国民,不批判行吗?

可是,革命不就是为了调整一个社会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从而重新安排一个相对合理的新的利益格局吗?在革命之前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中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人,在革命之后相对合理的利益格局中得到一些新的权利和机会,不是天经地义的吗?而且,在一个大的社会变动之中,哪一个群体、哪一个个人不是为了谋求或者扞卫自己的利益而参与其中的呢?

我看不出阿Q错在哪里,但是鲁迅说阿Q错了。他用滑稽的、戏弄的笔调描述阿Q的社会特征:愚、穷、弱;他用严肃的、冷峻的笔调描述阿Q的精神特征:私。

他对于底层人的诊断,与晏阳初、胡适对于底层人的诊断,堪称基本一致。晏阳初所谓“愚、穷、弱、私”,在鲁迅的小说中得到了全面的展现。胡适所云“五鬼乱中华”的五鬼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其中“贫穷、疾病、愚昧”是独属于底层人的,造成“扰乱”除了军阀就是土匪,也有一半是底层人,只有“贪污”一鬼是上流社会的人闹出来的,可是能够揪出来的贪污犯,肯定也是底层人出身的(权贵贪污根本就不叫贪污,不可能被揪出来)。

可见,中国社会的纷乱、国家的溃败,原因都在底层人,责任都在底层人。由于底层人太愚昧,产生不出天才来,使得国家无人收拾;由于底层人太贫穷,拖了国家的后腿,无法抵制殖民掠夺;由于底层人太虚弱,生产不出更多的财富,导致国家贫穷;由于底层人太自私,只知道争抢女人和面包,影响了国家的文明水平;由于底层人太扰乱,宁式床早给他们抢走了,弄得国家的炮火只能对着他们打,对于殖民者和入侵者,只能不断送银子。即使是社会控制集团贪得无厌的掠夺、草菅人命的屠杀,责任也在底层群体。

为什么?鲁迅说:“大约国民如此,是决不会有好的政府的;好的政府,或者反而容易倒。也不会有好议员的;现在常有人骂议员,说他们收贿,无特操,趋炎附势,自私自利,但大多数的国民,岂非正是如此的么?这类的议员,其实确是国民的代表。”这话虽然从精英和底层的互动关系来说未尝没有一点道理,但是从追究责任和寻求改造方案而言,将矛头对着被统治、被压制的底层国民,不能不说是颠倒乾坤之论。

最要紧的是“要国民改革自己的坏根性”

按照五四精英群体的说法,三千年变局,两百年国耻,以及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的全面崩溃,都是那该死的阿Q闹的。

要想民族兴旺,国家发达,社会繁荣,人民幸福,必须好好控制和管理千千万万个阿Q。由谁来控制和管理,当然是由胡适所呼唤的大约一万个“天才人物”构成的“社会重心”,也就是精英群体。要想利用三千年变局实现真正伟大的变革,必须克服阿Q的愚穷弱私,让他们做出贡献。先是当兵的必须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后来的要求变更为“群众不拿一针一线”。他们必须像工蚁那样永无止境地劳动和贡献。贡献给谁?“精英意识形态”中的说法是贡献给国家,给民族。国家是谁?国家就是精英群体。

底层群体创造了巨大财富而自己又“不拿一针一线”,尽数贡献给国家,还不能让精英群体满意。精英群体有一个重要的愿望,那就是要求这个愚昧的底层群体能够理解、配合他们建设伟大的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

于是,“思想启蒙”。

于是,“国民性批判”。

于是,“狠斗私心一闪念”。

如何挽狂澜于既倒、引导中国进入康庄大道?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之后的1925年依然坚持说:“现在的办法,首先还得用那几年以前《新青年》上已经说过的‘思想革命’。还是这一句话,虽然未免可悲,但我以为除此没有别的法。……我希望于《猛进》的,也终于还是‘思想革命’。”

在思想革命的诸般内容中,“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也就是“要国民改革自己的坏根性”。

如果国民性的坏根不予改变,会有什么后果呢?那就诞生不了天才,那就会扼杀精英。

鲁迅一生反复讨论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中主人公绥惠略夫的不幸遭遇。1925年3月18日,在给他最喜欢的女学生许广平写信时,批评绥惠略夫是“个人无政府主义者”的同时,对他寄予了无限同情。“这一类人物的运命,在现在——也许虽在将来——是要救群众,而反被群众所迫害,终至于成了单身,愤激之余,一转而仇视一切,无论对谁都开枪,自己也归于毁灭。”

鲁迅相信绥惠略夫、狂人、夏瑜等等都是意在“救群众”,反被群众所害。他对笔下的精英人物常常如此信任,乐于寄予希望。即使希望落空,也还会加以同情和礼赞。而对于处于卑贱地位的“群众”和底层群体,在鲁迅、胡适的笔下,常常是祸根所在,是黑暗的渊薮。不加以启蒙,不经过思想革命的洗礼,他们永远理解不了精英人物,永远只会吃精英人物的鲜血。

这就是五四精英意识形态的基本倾向。

胡适是五四精英意识形态的理论表述者。

鲁迅是五四精英意识形态的形象展现者。

毛泽东是五四精英意识形态的政治实践者。

把鲁迅对于阿Q的要求落实到现实中,就是让“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的阿Q,将刚割好的麦,刚舂好的米,亲自撑着船全部送到精英群体指定的国库中,然后回到土谷祠中活活饿死。如果那麦和米都给阿Q吃了,岂不纵容了他的愚穷弱私?如果由阿Q享用那些麦和米,这与思想启蒙和国民性批判的文化理想是不相容的。也与精英群体垄断国家权力、控制社会资源的欲望相冲突。正因为这样,鲁迅对于别人关注阿Q的吃饭权利、性权利、婚姻权利,给予完全的否定,并且不屑一顾。

无论是鲁迅建构的精英意识形态,还是毛泽东的政治观念与决策,其目的都是为了尽快地实现国家的富强,而这就要求个人为了国家的最终利益做出牺牲。因此,他们都十分注意遏制底层人的物质欲望,甚至站在道德高度否定在他们看来是自私自利的利益诉求。

毛泽东按照精英意识形态的目标,提出建设一个工业化强国。可是资金短缺,钢材短缺,一切战略物资都短缺,怎么办?只有动员底层群体作出最彻底的牺牲,以便推进工业化建设。

毛泽东成为鲁迅的知音有多方面的原因,对阿Q们必须严格要求当是原因之一。所区别者,毛泽东所做乃是一种政治家的自觉的谋略,鲁迅所写只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精英意识的本能流露,他此时很可能是不自觉的。

同类推荐
  • 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荣辱利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荷事

    荷事

    我国荷文化源远流长,它已融入到诗文、绘画、歌舞、建筑、雕塑、工艺品、宗教及民俗、饮食、医药等诸多领域,传承至今并日益光大。本书作者从荷的起源谈起,将荷花的生态、习性及有关荷花的文章、诗词、集句、歌谣画、饮食文化、民俗等逐一加以解读,是我们了解中国荷文化的一本系统的书。
  •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一个人跳舞:西方文人的独身

    该书探究西方近现代一些知名艺术家、哲学家、文学家的独身现象,包括尼采、叔本华、萨特、卡夫卡、金斯伯格、凡高、安徒生、乔治·艾略特、简·奥斯丁、波伏瓦、梭罗、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他们因着孤高的精神向度,特立独行的生命选择,对存在的根本性的探求,最终选择了独身,这种生存方式的选择,诠释着他们毕生的道德观、伦理观和价值观。该书即从他们的独身问题出发,探究这些文学家、艺术家、哲学家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秘密。
  • 中国文化博览2

    中国文化博览2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便在延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找寻着未来的方向。作为大自然中的一个个体,为了求得生存,人类更是与自然界进行着永无休止的斗争。而工具的产生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往科技文明的大门。栖息于神州大地的炎黄子孙是人类最早的远古居民之一,其中已知最古老的属现在云南省境内的元谋人,他们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70万年。在那个时候,他们已学会制造石器和使用火,我国发现最早的工具就是他们使用的刮削石器。这一时期也就是史学界所称之的“旧石器时代”。
  • 成语故事·第三辑

    成语故事·第三辑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它是历史的积淀。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成语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在让人们了解历史的同时,又获得了现实的收益。
热门推荐
  • 终鬼

    终鬼

    “你到底是和谁?”“你没有必要知道。”那人说道,手里的长刀跳动了起来。
  • 谁的青春不有梦

    谁的青春不有梦

    前言在经历了“中国功夫之星”海选而名落孙山之后,周圣咏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反思,与此同时他整理了自己的随笔,开始《谁的青春不有梦》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8年的辛勤笔耕而化成了这部散发着乡土气息的作品。这部小说的一个特点就是多元化的笔调会让人耳目一新,在叙述主人公童年的时光这一部分时的情节好像借鉴于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穷人》;在小说的结尾部分又酷似安东·巴甫洛维奇·契科夫《凡卡》的暗示手法;无论穿插还是倒叙手法,作者都显得有些刻意和生涩,无疑会让读者们看得一头雾水。即使如此,周圣咏那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却依然会感动那些锲而不舍的有志者们,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曾有过梦想。周圣咏2015.10月
  • 凌冬罗盘

    凌冬罗盘

    叶初夏一直认为人生是充满奇妙的,也就是说,自己脖子上挂着一个摘不下来的罗盘应该算是正常的咯?也就是说,这个罗盘还有时空穿梭这个能力自己也不应该奇怪咯?也就是说,每次穿越后自己面对着那些开了挂的敌人也不能惊讶咯?
  • 错过与珍惜

    错过与珍惜

    那一年,他出现在她世界里,她随着清风在大树下与他擦肩而过。那一年,他在操场上挤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只为与她说句话。那一年,他不羁的字迹出现在她的眼前,她对他打开心扉,只因她家的变故。今年,她们将离开与彼此相识相知的校园,迎接未来。明年,她是否能在人群里再对上他那如墨般眼睛?
  • 有你的青春你我注定相遇

    有你的青春你我注定相遇

    娘娘,你们吃什么?奴婢满足你,"言青青,你死定了居然给我玩猴子偷桃,老娘让你有容乃大!!!
  • 凉暮恋

    凉暮恋

    还没有离婚的林暮,遇见了于凉淼,林暮一直以为于凉淼是个大暖男,其实他是个腹黑大BOSS。对于林暮的前夫于凉淼绝对不手软,带着林暮花式虐狗。。林暮躺在于凉淼怀里听着于凉淼讲着往事。突然林暮炸毛说:“我那个时候把你当朋友,你竟然想着要泡我!”于凉淼抱着林暮说:“那你同意吗?”“嗯。”于凉淼吻上她的唇,又开始了他们刚刚做过的‘运动’。
  • 飞忘G星球的两三个兄弟

    飞忘G星球的两三个兄弟

    几个在一起的兄弟,无意中登上了去火星的飞船,在路上很枯燥无聊,但到了火星,发现了很多秘密,并找了各自的爱情,乐不思蜀了。哈哈。实际上是奇幻的星空把他们发向地球的信息阻隔啦!?。剩下的就是辛苦的探索和继续和进化的恐龙的战斗。
  • 古墓中的恋人

    古墓中的恋人

    她只是一名武将,驰骋的是沙漠;捍卫的是祖国的疆土与最心爱的妹妹.....爱情是什么?她懵懂地以为自己经历过也伤过,但其实属于她的爱情比她想象还要轰烈和久远.....甚至历经3千年的等待,但......3千年后的爱情还能否完整?她爱的人、爱她的人是否依旧?爱情的夕阳后是永远的消逝还是如沙子般恒久就在《古》中一一诠释吧......
  • 足球混混之隐形王者

    足球混混之隐形王者

    这是一个奇怪的男孩,他长得帅,他个子很高,是个不错的音乐剧演员!但是他在职业是足球前锋!
  • 上校追妻路遥遥

    上校追妻路遥遥

    不想再婚的她,经不住他的攻势,最后只能投入他的怀抱。离婚,不孕又怎样?他只要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