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2400000046

第46章 鲁迅小说对底层群体的否定性描述(2)

有一个插曲颇值得我们思考。《阿Q正传》是鲁迅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读者自然见仁见智,谁都很自然地用自己的眼光来阐释之、发挥之。1930年,北京陆军军医学校教师王乔南,将《阿Q正传》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女人与面包》。单从题名上看,王乔南显然具有左翼作家的关怀角度,想展现阿Q生存上的困难和绝境。对于赤贫者阿Q来说,本来不失为一种阐释角度。但是鲁迅对这种阐释角度完全否定。

他两次给王乔南回信,劝他不要改编,后来王乔南寄来改编好的剧本,鲁迅也不想看,马上原稿奉还。

鲁迅的第一封回信说:“我的意见,以为《阿Q正传》,实无改编剧本的要素,因为一上演台,将只剩了滑稽,而我之作此篇,实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其中情景,恐中国此刻的‘明星’是无法表现的。况且诚如那位影剧导演者所言,此时编制剧本,须偏重女角,我的作品,也不足以值这些观众为之一顾,还是让它死去吧。”第二封回信说:“前次因为承蒙下问,所以略陈自己的意见。此外别无要保护阿Q,或一定不许先生编制印行的意思,先生既然要做,请任便就是了。至于表演摄制权,那是西洋——尤其是美国——作家所看作宝贝的东西,我还没有欧化到这步天地。它化为《女人与面包》以后,就算与我无干了。电影我是不懂得其中的奥妙的。

寄来的大稿,恐未曾留有底稿,故仍奉还。”这里所云“就算与我无干”虽然另有语境,但是他不认可王乔南的改编角度和阐释角度是很明显的。

一个作家在写作中当然有权利“不以滑稽或哀怜为目的”,也有权利对别人的阐释角度不予理睬。本文要追问的是,在鲁迅的创作意图中,《阿Q正传》究竟以什么为目的呢?

《阿Q正传》以滑稽的外衣为诱饵,诱导读者去了解阿Q内心真实的想法。赤贫者阿Q能有什么想法呢,不过是想有个女人(只想“一个”,最大的幻想不过是能够挑一个中意的),想有一个或若干个后代,此外最大的非分之想就是有张用来睡觉的宁式床。阿Q有没有别的不轨之思?他想过让全国人民都给他缴纳保护费没有?

他想过在某个风光盖世的地方建一座别墅没有?没有。

一个赤贫者如此低调的愿望,如此底线的需求,激起了当代最伟大思想家的最深广最严肃的忧虑。忧虑什么?忧虑赤贫者太自私了。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如此伟大的变革时代,阿Q一点也不关心民族国家的命运,只想着利用社会变革的机会,满足自私的愿望。这样的穷人,不启蒙行吗?这样的国民,不批判行吗?

可是,革命不就是为了调整一个社会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从而重新安排一个相对合理的新的利益格局吗?在革命之前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中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人,在革命之后相对合理的利益格局中得到一些新的权利和机会,不是天经地义的吗?而且,在一个大的社会变动之中,哪一个群体、哪一个个人不是为了谋求或者扞卫自己的利益而参与其中的呢?

我看不出阿Q错在哪里,但是鲁迅说阿Q错了。他用滑稽的、戏弄的笔调描述阿Q的社会特征:愚、穷、弱;他用严肃的、冷峻的笔调描述阿Q的精神特征:私。

他对于底层人的诊断,与晏阳初、胡适对于底层人的诊断,堪称基本一致。晏阳初所谓“愚、穷、弱、私”,在鲁迅的小说中得到了全面的展现。胡适所云“五鬼乱中华”的五鬼是:“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其中“贫穷、疾病、愚昧”是独属于底层人的,造成“扰乱”除了军阀就是土匪,也有一半是底层人,只有“贪污”一鬼是上流社会的人闹出来的,可是能够揪出来的贪污犯,肯定也是底层人出身的(权贵贪污根本就不叫贪污,不可能被揪出来)。

可见,中国社会的纷乱、国家的溃败,原因都在底层人,责任都在底层人。由于底层人太愚昧,产生不出天才来,使得国家无人收拾;由于底层人太贫穷,拖了国家的后腿,无法抵制殖民掠夺;由于底层人太虚弱,生产不出更多的财富,导致国家贫穷;由于底层人太自私,只知道争抢女人和面包,影响了国家的文明水平;由于底层人太扰乱,宁式床早给他们抢走了,弄得国家的炮火只能对着他们打,对于殖民者和入侵者,只能不断送银子。即使是社会控制集团贪得无厌的掠夺、草菅人命的屠杀,责任也在底层群体。

为什么?鲁迅说:“大约国民如此,是决不会有好的政府的;好的政府,或者反而容易倒。也不会有好议员的;现在常有人骂议员,说他们收贿,无特操,趋炎附势,自私自利,但大多数的国民,岂非正是如此的么?这类的议员,其实确是国民的代表。”这话虽然从精英和底层的互动关系来说未尝没有一点道理,但是从追究责任和寻求改造方案而言,将矛头对着被统治、被压制的底层国民,不能不说是颠倒乾坤之论。

最要紧的是“要国民改革自己的坏根性”

按照五四精英群体的说法,三千年变局,两百年国耻,以及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的全面崩溃,都是那该死的阿Q闹的。

要想民族兴旺,国家发达,社会繁荣,人民幸福,必须好好控制和管理千千万万个阿Q。由谁来控制和管理,当然是由胡适所呼唤的大约一万个“天才人物”构成的“社会重心”,也就是精英群体。要想利用三千年变局实现真正伟大的变革,必须克服阿Q的愚穷弱私,让他们做出贡献。先是当兵的必须做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后来的要求变更为“群众不拿一针一线”。他们必须像工蚁那样永无止境地劳动和贡献。贡献给谁?“精英意识形态”中的说法是贡献给国家,给民族。国家是谁?国家就是精英群体。

底层群体创造了巨大财富而自己又“不拿一针一线”,尽数贡献给国家,还不能让精英群体满意。精英群体有一个重要的愿望,那就是要求这个愚昧的底层群体能够理解、配合他们建设伟大的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这个愿望呢?

于是,“思想启蒙”。

于是,“国民性批判”。

于是,“狠斗私心一闪念”。

如何挽狂澜于既倒、引导中国进入康庄大道?鲁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退潮之后的1925年依然坚持说:“现在的办法,首先还得用那几年以前《新青年》上已经说过的‘思想革命’。还是这一句话,虽然未免可悲,但我以为除此没有别的法。……我希望于《猛进》的,也终于还是‘思想革命’。”

在思想革命的诸般内容中,“最要紧的是改革国民性”,也就是“要国民改革自己的坏根性”。

如果国民性的坏根不予改变,会有什么后果呢?那就诞生不了天才,那就会扼杀精英。

鲁迅一生反复讨论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中主人公绥惠略夫的不幸遭遇。1925年3月18日,在给他最喜欢的女学生许广平写信时,批评绥惠略夫是“个人无政府主义者”的同时,对他寄予了无限同情。“这一类人物的运命,在现在——也许虽在将来——是要救群众,而反被群众所迫害,终至于成了单身,愤激之余,一转而仇视一切,无论对谁都开枪,自己也归于毁灭。”

鲁迅相信绥惠略夫、狂人、夏瑜等等都是意在“救群众”,反被群众所害。他对笔下的精英人物常常如此信任,乐于寄予希望。即使希望落空,也还会加以同情和礼赞。而对于处于卑贱地位的“群众”和底层群体,在鲁迅、胡适的笔下,常常是祸根所在,是黑暗的渊薮。不加以启蒙,不经过思想革命的洗礼,他们永远理解不了精英人物,永远只会吃精英人物的鲜血。

这就是五四精英意识形态的基本倾向。

胡适是五四精英意识形态的理论表述者。

鲁迅是五四精英意识形态的形象展现者。

毛泽东是五四精英意识形态的政治实践者。

把鲁迅对于阿Q的要求落实到现实中,就是让“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的阿Q,将刚割好的麦,刚舂好的米,亲自撑着船全部送到精英群体指定的国库中,然后回到土谷祠中活活饿死。如果那麦和米都给阿Q吃了,岂不纵容了他的愚穷弱私?如果由阿Q享用那些麦和米,这与思想启蒙和国民性批判的文化理想是不相容的。也与精英群体垄断国家权力、控制社会资源的欲望相冲突。正因为这样,鲁迅对于别人关注阿Q的吃饭权利、性权利、婚姻权利,给予完全的否定,并且不屑一顾。

无论是鲁迅建构的精英意识形态,还是毛泽东的政治观念与决策,其目的都是为了尽快地实现国家的富强,而这就要求个人为了国家的最终利益做出牺牲。因此,他们都十分注意遏制底层人的物质欲望,甚至站在道德高度否定在他们看来是自私自利的利益诉求。

毛泽东按照精英意识形态的目标,提出建设一个工业化强国。可是资金短缺,钢材短缺,一切战略物资都短缺,怎么办?只有动员底层群体作出最彻底的牺牲,以便推进工业化建设。

毛泽东成为鲁迅的知音有多方面的原因,对阿Q们必须严格要求当是原因之一。所区别者,毛泽东所做乃是一种政治家的自觉的谋略,鲁迅所写只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精英意识的本能流露,他此时很可能是不自觉的。

同类推荐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

    《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是一部关于甘肃历史文化特色及其发展的专题性研究论著。《甘肃文化传承与发展述论》共分四个专题。每个专题又针对不同的特色及方向,对所研究的文化资源进行了重点的介绍与评价,在此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该历史文化资源对甘肃近现代文化的影响,
  •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

    《日本论日本人》由戴季陶、蒋百里所著,对日本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原始信仰、皇权崇拜、社会阶级的演变、武士和町人的性格、政党的形成、民族主义向军国主义的演变、社会风气、生活习惯、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一一作了分析。《日本论日本人》从日本的自然条件、历史渊源说起,通过分析近代日本的国际局势、经济困境、政党矛盾、阶级隔阂等,综观了日本社会的变迁,指出了日本民族精神上的空虚与矛盾。这两部作品被学界视为中国人研究日本的标杆性的著作,其思想价值经久不衰,在今天天对于中国读者了解日本的民族性格仍有重要作用。
  •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八闽魅力: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

    本书主要指福建文化特色与形态。包括历史传说文化遗产远古文化历史文化思想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等,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热门推荐
  • 永宠娇妻:白总裁追妻还开挂

    永宠娇妻:白总裁追妻还开挂

    身世传奇的她美的不可方物。他独自在F国的商圈掀起一层又一层波浪。他没有贵族公子的脾气,但却在外人眼里冷漠无情。她柔弱像一杯水,坚强像一把利剑。再遇见你,是否还会认识我?再亲吻你,是否还对我有感觉?一切慢慢揭分晓……“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一句誓言,终究圆了这么多年的感情纠葛回首往昔,感谢那些曾在生命里出现的人。倾辰,对你说最美的早安。“白先生,你为什么姓白不姓黑?”“跟你儿子一个姓。”“可我不想要小孩子…好麻烦!”某只男主邪笑“可这由不得你!乖乖就寝。”追妻记,小虐怡情婚后生活,宠的无法无天1v1的同时带你感受最纯真的友情,最浓厚的亲情!欢迎收藏么么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续镜花缘

    续镜花缘

    《续镜花缘》,清宣统二年(1910)上海人华琴珊著。作者从李汝珍《镜花缘》一书末尾入手,着力写女儿国中几个才女理民治国的武功和文治。对一干才女不让须眉的各种才能极力做铺排描写,为几千年遭受歧视和压迫的女性吐气争光,对李汝珍《镜花缘》所写的妇女问题有所继承和发展。
  • 赠你一世温暖

    赠你一世温暖

    【半手游文】“不准欺负我,不许反悔!”她按着技能,刚想躲,就被他杀死。男神微微一笑“下次不会再杀你了,我保护你。”她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笨,她却被他从背后抱住“游戏应该这样玩。”她纳闷,男神这是要手把手实战教学?“本王是不是很厉害?”
  • 巅峰宿命

    巅峰宿命

    他说,我本仁慈,奈何苍天不许!那我便逆天而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f你的故事我可曾来过

    tf你的故事我可曾来过

    呵~我多想做一条深海的鱼,你听不见我心碎的声音,也看不见我的眼泪。你从来没有爱过我,这一切都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当初的誓言,早已落幕!我们终究逃不出命运的安排,忘了也许是最好的。我不后悔认识你,哪你呢?一个转身,也许就已经一辈子错过了。于千万人之中,我只爱你一人,你却只恨我一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妃常毒辣:腹黑王爷太妖孽

    妃常毒辣:腹黑王爷太妖孽

    她虽是嫡女,却只能在别人脚下活得犹如蝼蚁般卑微。大婚之日,她满怀期待等来的却是一杯穿肠毒酒和三尺白绫。当她浴火重生之时,恶毒继母?拉去打死。白莲花妹妹?拖去淹死。腹黑渣男?赏他个五马分尸。本以为自己嫁给一个不受恩宠、身怀恶疾与太监无异的傀儡王爷能顺便捞点好处,谁知对方竟是扮猪吃老虎的豺狼虎豹,啃得她连渣都不剩。他心狠手辣、为求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世人皆传他冷酷无情眼里只有利益,却被一个阴险狡诈企图勾引他的丫头栓得死死的,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 The Oakdale Affair

    The Oakdale Affai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守护甜心之黑沐梦殇

    守护甜心之黑沐梦殇

    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父母,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梦,自己的友情,都变了。我安怡沐,再也不是那无能的日奈森亚梦了,守护者你们受死吧,哇哈哈哈~哇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