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28

第28章 道家的养生智慧(1)

道家以“道”着称,而“养生”则是道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不过,老子之前的道家人物对养生的探索大多停留在养生术方面。从老子开始,道家系统地思考“养生”,将人置于社会、自然、宇宙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老子》首先提出“摄生”概念,而《庄子》则专列《养生主》一篇谈养生之道。

道家的养生之道,又称为“卫生之经”。《庄子·庚桑楚》称:“卫生之经,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能翛然乎!能侗然乎!能儿子乎!”道家的卫生之经要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养形为基,养神为关键,养心为核心,养性为目标。养形如婴儿之柔和,养神贵在知足知止求诸己,养心在于无知无虑不相撄,养性在于顺物自然,与之同波。

一、形神之养

“形”与“神”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本术语。从老庄开始,道家养生就注重形神兼养。在这方面,道家留下了许多珍贵史料,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养生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养生实践而言颇有裨益。

(一)养形

道家养生以养形为基。《庄子》中就提出诸如“活身”、“全形”、“尊生”、“卫生”、“达生”等一系列养生命题。《淮南子·原道训》:“夫形者,生之所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故夫形者非其所安也而处之则废,气不当其所充而用之则泄,神非其所宜而行之则昧。此三者,不可不慎守也。”形体是生命的依托,而生命的活力源泉(物质基础)在于(元)气(精气),生命的主宰是精神。形求其安,气求以充(动),神求其宜。三者皆宜,生乃康健。

1.惜精宝气

人的形体存在基础是“气”。《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说:“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又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的生命产生依靠“气”,人生命的延续也依靠“气”,因此,养气就成为养生的首要功夫了。《老子》第四十二章指出“冲气以为和”,认为人的健康根本上是气经过涌摇运动以达到阴阳平衡(和)的结果。“冲气”便是养气的过程,其结果便是“和气”。

“人生含和气”,人死“和气去”(《老子河上公章句·戒强第七十六》)。人的生命延续当离不开气,而气则直接地来源于天,故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人通过饮食汲取食物的精气,而吸收的精气通过人体的动静相养,使气充溢到四肢,以补充身体日常活动的力量消耗。《老子河上公章句》发挥了此种思想,认为:“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气轻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于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藏于胃。五味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出入于人口,与地通,故口为牝也。”(《老子河上公章句·成象第六》)河上公认为人的精神来源于天,通过鼻孔进入;而形体来源于地,通过口食五味以摄入。《管子·内业》也认为:“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这里的“精”,管子解释为:“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气道(导)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精本质上是一种精微的气,这种气在通导的时候可以产生万物,也可以产生精神。凡物之精,“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管子·内业》)。不过,就人而言,精气毕竟是在形体内运行。故而“四枝坚固,可以为精舍”(同上)。基于精气对形体的重要性,道家特别强调通过呼吸导引等各类运动,来集聚精气,使身体柔和。因为柔和如婴儿才是生命力的体现,所以老子谓:“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老子》第十章)《庄子·刻意》亦言:“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通过各类呼吸方法,“或歔或吹”(《老子》第二十九章),促进体内浊气排出体外,并置换清气,是谓“吐故纳新”。同时,模仿熊鸟等野兽的动作,促进肢体内气血的流通,是谓“导引”,这些都是养形的基本内容。

既然精气是生命的基本要素,就得注重护养。河上公曰:“人能自节养,不失其所受天之精气,则可以长久。”(《老子河上公章句·辩德第三十三》)“治身者爱气则身全”,“治身者呼吸精气,无令耳闻。”(《老子河上公章句·能为第十》)老子认为养生当法道。道是谷神,即生养之神,它生育万物的过程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第六章)。此种思想用在养生,当惜精宝气,不可轻易外用。河上公便是从养生角度注解此句。他说:“鼻口呼噏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有。用气当宽舒,不当急疾勤劳也。”于是,老子指出,养生应当“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否则,“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其中的关键在于,应当懂得“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这里的“光”当为人的精气,“明”当为精气流动的表现,流光溢彩。这句的意义是说,精气在人的活动中会消耗,应当懂得保养它,保持精气的流动性,这样,人的身体才不会受损。这才算是懂得养生的常规,《老子》第五十二章称为“习常”。

2.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上古之人所以长寿,其奥妙在于知“道”,也就是说,明白“道法自然”,懂得与四时偕行,善于运用术数之法,饮食有所节制,起居有常规,当动则动,当静则静,不妄作为,以保证形体与精神美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不会中途夭折,活到天年。《庄子·达生》:“人之所畏者,衽席之上,饮食之间,而不知为之戒者,过也!”作者借孔丘之口告诫饮食起居应当慎重。《老子》第十二章也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老子警戒世人千万不要沉迷于灯红酒绿,美味佳肴,纵情狂欢,因为这些都会对五脏六腑造成伤害。饮食方面,老子特别强调避免“余食赘形”(《老子》第二十四章),一方面要注意节约粮食,不可浪费,一方面要注意不要吃剩余的食物,不要饮食过饱。据陶弘景《养性延命录·食戒篇》所载,吃不要吃太多,喝也不要喝太多,饭后要百步走。吃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吃过热的食品,因为这有害骨头且灼伤皮肤;也不要吃过冷的食物,因为有损内脏且会使牙齿发痛。同时对不同季节的食物的选用也有讲究。春天宜吃辛辣食物,夏天宜吃酸性食物;秋天宜吃苦性食物;冬天宜吃咸性食物,这些都有助于养护五脏。还有不要吃饱就睡,睡时不要对着风,饱食出汗时不要洗脸等饮食起居禁忌。

道家并不禁欲,反对的是纵欲,要求人们对自己的性生活要有所节制。孙思邈《备急千金方》卷二十八《房中补益》指出:“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无女则意动,意动则神劳,神劳则损寿。”不过孙氏特别引彭祖之言曰:“然此方(房中术)之作也,非欲务于淫佚,苟求快意,务存节欲,以广养生也。”男人需要女人,女人需要男人,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情意就会妄作,使自我精神困顿,无形中损寿害身。因此,房中术历来成为道家养生的重要内容,它与行气、服食并列为养生术的三大组成部分。彭祖作为养生家就深明其理。他说:“爱精养神、服食众药,可得长生,然不知交接之道,故有废折之渐;能避渐伤之事而得阴阳之术,则不死之道也。”(《医心方》卷十二八引《彭祖经》)爱精守精,服食药饵尚可长生,而男欢女爱之术则可通不死之道,充分突出了房中术的作用,废弃它,会有渐进的伤害。《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从反面指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作者批评酗酒、放纵情欲、性生活没有节制,以为过度耗损真气,往往早早地衰老了。

《庄子·达生》篇有言曰:“有生必先无离形”,“养形必先之以物”。生命离不开形体,形体需要依靠“物”来养育。然而,有物也未必能养形。老子认为,世人“动之死生”的作为往往有害于生命。这是因为“以其生生之厚”(《老子》第五十章),即求生过头了,不善于以物养生,甚至出现“物有余而形不养者有之矣”的情况。可见,养形应注意把握物养的尺度,不恰当的饮食起居,也会伤害生命。道家强调养形并不是养生的究竟,指出“养形果不足以存生”,因为生活中有些人虽然有形,即活着,但是却如行尸走肉一般,没有生命活力,是谓“形不离而生亡者有之矣”(《庄子·达生》)。

这是养形过度的表现。嵇康在《养生论》中就曾感叹说:“而世人不察,惟五谷是见,声色是耽,目惑玄黄,耳务淫哇,滋味煎其腑脏,醴醪煮其肠胃,香芳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气,思虑消其精神,哀乐殃其平粹。”世人还以为养形就是服食五谷,殊不知,日常生活为声色所困,本欲养生反而害生。五味、五色等所以能伤身,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嵇康于此指出世人“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损成衰,从衰得白,从白得老,从老得终,闷若无端”,可谓是“不知慎众险于未兆”。这种思想有类于老子提倡的“啬”字养生诀。《老子》第五十九章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国与身同,治国如治身。河上公注曰:“治身者当爱〔惜〕精气,不为放逸。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气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人能以气为根,以精为蒂,如树根不深则拔,〔果〕蒂不坚则落。言当深藏其气,固守其精,使无漏泄。”啬为珍惜,节约之意。《辞海》:“啬”通“穑”,说明养生应当如同农夫那样善于耕耘,诸如日常之播种、锄草、浇水、施肥等,又善于收藏俭用。

3.不妄作劳

道家倡导应当适当运动。《养性延命录》曰:“夫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者,以其劳动数故也。”比如吃饱后就不能坐着或躺着,应当散步以促进消化。但是,劳动过头了,也会伤生。因为运动必然会消耗精气,而消耗过多则会损伤生命力。《庄子·刻意》强调:“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

《文子·九守》继承此思想,认为:“形劳而不休即蹶,精用而不已则竭。”可见,道家一直以“不妄作劳”作为养形的重要原则。

(二)养神

“神”一般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即“精神”。河上公认为精神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甚至以精神为生命的标志。他说:“人之所以有生者,以有精神。”(《老子河上公章句·爱己第七十二》)正因为如此,他十分重视养神的作用,提出了“无为养神”、“爱精养神”、“爱气养神”、“育养精神”的主张。道家认为,人由形、神两大部分组成。生命虽离不开形体,但因“精神”而展现光彩。故而道家常常将“养神”置于首要地位。《文子·下德》提出:“治身,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意平,百节皆宁,养生之本也;肥肌肤,充腹肠,养生之末也。”《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得更为具体:圣人“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可见,养神的主要内容在于欲望适度,无贪瞋之念;心境平和,无为自然;虚静恬淡,与世无争。

1.无欲安神

《管子·心术上》:“虚其欲,神将入舍。”这是因为“神”有好洁净的习性,炽热的欲望不适宜“神”安处。“神者至贵也,故馆不辟除,则贵人不舍焉,故曰不洁则神不处。”(《管子·心术上》)为了迎接“神”安住于人心中,首要任务当是去欲。其美妙在于“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则精,精则独立矣。独则明,明则神矣”(同上)。去欲则心通畅;心通畅了就清静;清静了精气就充溢,精气饱满了,心就独立自主了,内心开阔明朗了,精神就充沛,统御四肢就能灵明了。河上公曰:“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老子河上公章句·无用第十一》)可见,养生必须除去情欲,使内心清静,这样人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即有“神”了。“人能除情欲,节滋味,清五脏,则神明居之也。”(《老子河上公章句·虚用第五》)道家吸收中医思想,认同人体百节皆有神。“神,谓五脏之神也。

同类推荐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2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尽心尽力第一,不争你我多少。嗔心起时要思员,熄下怒火最吉祥。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以虛养心,以德养身;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佛家经典智慧故事

    点亮自己的心灯,擦亮迷失的双眼,寻找到内心的安宁,浸润一颗善心而获取生活的幸福。本书从卷帙浩繁的佛经中,精选出多个富含哲理与智慧,充满幽默与诙谐的故事加以独到梳理,并结合现实生活给予精练评析,以阐释佛的博大与精深。
热门推荐
  • 绯红的镇守府

    绯红的镇守府

    整个世界或许只是一场游戏!荒缪的世界中,,舰娘在海上与深海无休止的战斗,魔女与异族在路地上暗无天日,深海?妖怪?血族?魔物?哪个才是真正的敌人!或许是人类自己…(并不是纯粹的舰娘同人,随意之作,什么都没保证…)
  • 雪天一壶酒

    雪天一壶酒

    每个大雪弥漫的时节,一壶酒,一盏灯,一个故事,消磨漫漫长夜。
  • 社恐逆袭

    社恐逆袭

    一个孤僻的学生,一个总是被嘲笑的异类,且看患有社交恐惧症,号称心灵癌症的他如何逆袭,我,是不正常,但,你,没有资格瞧不起。
  • 联邦出击

    联邦出击

    远古古武时代结束,余留下只能强化身体的古武。新联邦时代的来临,伴随了人类能者的诞生,人类能够掌握异能,包括自然系、精神系、生理系、特异系...异能的强大,迫使古武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很少有人知道,具有异能的能者只是古武炼气士的延续。这是个贫民区的孩子,对热血能者有着强烈执着的故事,这是个不断修行的故事。能者,就是在血与泪中铸就的。人生,就是在不断的追求中发现了价值。<新人码字,求点击、求收藏、求票、求抚摸、求支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是小夏码字的莫大动力鞠躬拜谢离场:)>
  • 幻世浮仙

    幻世浮仙

    我一步一步从尘埃中走来,走过无数的泥泞、杀戮、阴谋,走到这天地之巅。不为天下,不为苍生,不为天道,不为永生。只为了你。可你为了我,天魂被封印在过去,人魂被封印在现在,地魂则被封印在未来,变成了三个残缺的灵魂。我付出一切只是想要拼凑出一个完整的你,然而到最后我才发现这一切都不过是一个可笑的骗局。我不过是那些高高在上、俯视凡尘的仙培养出来的一颗棋子。没有生死,不入轮回。我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怪物。当繁华落幕,化为尘土,当天地崩塌,化为坟墓。只有我还在原地枯守万古。以吾神血为天墨,神躯为载体,神魂为魂引,一笔一画精雕细琢出你的倩影。以吾左眼为虚日,右眼为幻月,自成一方幻世。惟愿和你生生世世都在一起。
  • 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有母亲的情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之所以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就是因为有无数的精英人物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有的为民请命,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钻研学问,有的发明创造……
  • 重生之极限蜕变

    重生之极限蜕变

    前一秒,她还在怒骂老天,怨其不公,让她成为孤儿,没钱没势,还要照顾孤儿院的那些弟弟妹妹,日子过得千辛万苦,后一秒,她就在谢天谢地,感谢上苍。为什么变化会那么迅速?那是因为——她,林婧涵,重生了!而且老天还好心的买一送一附送了异能。正所谓异能在手,天下我有!拥有元素感知力,她林婧涵能够感知天下所有元素,阴阳五行,光...
  • 我真是召唤兽

    我真是召唤兽

    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曹逸正在玩着LOL,他很幸运的被雷电击中。醒来后的他发现自己既然穿越了,坑爹的是他成为了美女萝莉的召唤兽,并且意外的和联盟系统融合,能够召唤系统中的英雄为自己战斗。就这样一个召唤兽的传奇召唤之旅由此开始…………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开天帝国

    开天帝国

    我愿则天地可改,日月交替,历史变迁,我不愿则天地破碎,日月无光,历史止步,不能随心所欲,哪怕长生不死也是遗憾,这是一部发生在大西国史前的故事。他从这里而来,也在这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