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13

第13章 道家的精神原则(2)

称为“自然”的一切都是道的产物;但是,道生万物之后,道在万物之上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因此,只有反过来以“自然”为效法对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

道对万物既然是“生而不有”,那么道与万物的关系,除了发生学(本体)上的先后以外,在共时性上,是彼此相依的,好比规律与事物总是不可分离。卢育三解释“道法自然”时认为:“这里的自然不是指自然界,而是自己如此的意思。

道本身无所作为,无所造作,顺应万物之自然,万物怎样,道亦怎样。正因为如此,道才能生长发育万物。”老子的“自然”观开创了道家乃至后世思想家思索天人关系的一个独特视角,维护“自然”,崇尚无为,反对人为(有为),顺应自然而为便是无为。庄子学派强烈地反对人类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万物,以至于干预万物。在他们的观念中,“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人为是对天然的破坏,这是他们所竭力反对的,于是他们呼吁“无以人灭天”(《庄子·秋水》)。

在庄子学派看来,只有无为才能活出人的尊严:“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庄子·在宥》)天道自然,无为而尊;人道有为,身心俱累。只有以人合天,即无为,才能获得无穷的快乐,即“天乐”,此时人生当处于最圆满的和谐状态:“知天乐者,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故知天乐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能与天同乐的人,当是与天地万物相和谐的人,他们活得洒脱自在,无忧无虑。

《淮南子·泰族训》也认为一切自然现象的变化,便是道运动变化的表征,是自然而然的,作者说:“非有为也,正其道而物自然。”王充在《论衡》中的《自然》等篇中也着力阐发道家“天道自然无为”的命题。他指出:“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施气不欲为物而物自为,此则无为也。”(《论衡·自然》)在魏晋玄学中,自然无为的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挥。王弼在《老子注·第五章注》中说:“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

郭象在《庄子·齐物论注》中也说:“自己而然,则谓之天然。天然耳,非为也,故以天言之。故物各自身,而无所出焉,此天道也。”天道自然,故万物自生自造。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对道家自然观多有肯定和发挥,且对道家“蔽于天而不知人”的缺点有所纠正。他说:“天地之化,无非自然。”(《庄子解·天运》)又说:

“天者,自然之化。人者,因功趣差等而达权者也。”(《庄子解·秋水》)强调人有“达权”之能可以为“天地之心”(《周易外传·复》),亦即人成为自然的主人。

自然是无为的最好表征,无为是自然的必定要求。清静无为是道家的重要行为法则。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识到道家的无为显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蕴藏大为的无为。因为老子之道讲究无为自化,清静自正,无为就是不违反本性,不违背内在规律,顺势而趋,形似无为,实则达无不为之良效,因此有道者法无为,即“为无为”,从而达到“无不治”的功效。《老子》第六十四章说,“圣人无为故无败”,因为他“居无为之事”同于“为无为”,从而享受“无为之益”。

道本身是自本自根、自足圆满的,道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需要依赖于其他东西而存在。《庄子·知北游》说:“无为者,无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法自然就应行无为,这反映出道家对常道的遵循,因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不受道的制约,它们都有内在的规律,各事物都为各自具体的道所制约,自觉地遵循道就能获得逍遥自由,这是因为道(规律)自身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只有为无为,即辅自然,才能有“不行而知,不为而成”的效果,以最少的行为获得最大的成功。

无为是道家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时所采用的态度与方式。它是为人处世的指导思想,既是过程、当下,又是未来、永恒。前者具有工具价值,后者具有目的价值,老子统称之“无为无不为”。

葛荣晋认为“老子所谓无为有两层含义:一是工具价值,即把无为作为达到治身、治国和治天下的工具和手段;二是目标价值,即把无为作为人生的理想追求目标,无为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是道家的最高人生价值理想。为是目的,无为是手段,无不治则是为不为的结果。无为是无不为,是最大之为,绝对之为。”在道家的视野中,无为应当无处不在。并且,无为的过程,恰恰是人们无不为的条件。《庄子·庚桑楚》称,“出为无为,则为出于无为”。这是说,在无为的情况下作为,那么作为是出于无为。无为是一种为,只不过是无为之为。

无为是克服“异化”的重要方法。异化通常指人的行为导致对自身生活境遇的逼迫,是对“无为”的破坏。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异化是一种“有为”的恶果,也可以说,是缺乏对对象的正确认识和理性把握,从而使包括科技活动在内的一切行为未能与自然、社会和个人相协调,而表现为抵牾。道家认为人或万物乃至社会都应当无所束缚地存在,一事物的存在不以伤害另一事物的存在为前提,这才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即道的境界。道家认为实现或维护这种正常状态的方法,即克服异化的方法,便是“无为”。“无为”的表述用《老子》第六十四章的话即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在这里,“为”是在自然范围内作为,违背自然是妄为,合乎自然地为是无为。无为的佳境是《庄子·齐物论》所说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道家认为把握天地万物的程式应当是如《庄子·大宗师》所谓的“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即在思想心态上无为而成为一个真人,然后才有可能获得真知。

道家的“为”实质是以无为的方式“为”。“为”是实质,无为是方法。其精神实质体现在求索世界本质与规律方面,要求认知主体能够把握自己,养成以道观物的客观态度,采用以否定求肯定的方法,在实践中讲究以“损”求“益”,即在“忘我”中,抛弃各种先入之见,从而能够客观地认识事物,进而把种种认识都当成持续认知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样才能不断地趋近对事物本质的真理性认识。

在实现社会和平安宁方面,道家的“无为”理论主要是从教育统治者方面着手来建构的,因为社会治乱的关键在于统治者。总的要求是“爱国治民,能无为乎?”(《老子》第十章)无为,主要是言传身教。

《老子》第二章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关于这种看法,《老子》第三章说得更为明确:“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而《庄子·在宥》也说:“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无为也,而后安其性命之情。”很明显,无为是一种处事方式。“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从容无为而万物炊累焉。吾又何暇治天下哉!”(《庄子·在宥》)圣人要做到百姓无知、无欲,从而消除纷争,就需要从物质方面充分保证百姓的生活,做到百姓能够“安其居、美其服、甘其食”(《老子》第八十章);再者,从精神方面做到“愚人之心” (《老子》第二十章)。这里的愚不是愚蠢,而是愚朴,是无利害之心存于心中。

所以,老子提出震古烁今的“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第六十五章)的治国方法。愚民并不是使百姓愚蠢,而是使民心纯朴。并且,统治者本身也应该是“无私”的,与百姓一样愚朴,即“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只有心怀百姓,才能“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第十三章),得到百姓的爱戴,产生“太上,不知有之”的理想社会状态。在这种社会里,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是“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在道家看来,“无为”是帝王治天下的行为方式。

《庄子·天道》说:“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故古之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庄子后学同黄老道家一样强调君臣行为方式应当不一样:君无为,而臣有为。此两者不可相混,相混则国乱。

道家还强调无为以治身。严君平《老子指归·出生入死篇》指出:“夫立则遗其身,坐则忘其心。澹如赤子,泊如无形。不视不听,不为不言,变化消息,动静无常。与道俯仰,与德浮沉,与神合体,与和屈伸。不贱为物,不贵为人,与王侯异利,与万姓殊患。死生为一,故不别存亡。此治身之无为也。”无为在养生方面,主要是通过养神来影响形体。

因为无为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本身是由人的思想意识指导的,也只有在“神”上实现无为,才能与身体无所违。人的精神应当“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这才合乎《庄子·刻意》所讲的“养神之道”。

(二)贵柔主静

《中庸》借孔子之口阐述南方与北方对“强”的理解差异:南方之强是“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北方之强是“衽金革,死而不厌”。学界通常认为南方的早期道家知强守柔之教以治身,北方儒家推行仁义以治国,两家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

道家更倾向于个体生命自由,儒家更倾向于社会责任意识。其实,老庄道家对“柔”(弱)与“强”(刚)的辩证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老子》第五十二章提出“守柔曰强”的观点。老子认为能守柔才是真正的强者,而“强梁者不得其死”(《老子》第四十二章)的“强”并不是真正的强,是没有生命活力、不能持续发展的刚强。以人来说,出生的时候是柔弱的,而死的时候却是坚硬的。小草春天发芽时是柔脆的,冬天凋零时是枯槁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其道理是共同的,《老子》第三十六章称此为“柔弱胜刚强”。道家所以崇尚“水”,乃是因为水性柔弱,但却能推动巨石,是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第四十三章)。在道家看来,刚强是不能持久的,“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庄子·天下》)。

只有柔强才是最后的胜利者。柔强即是韬光养晦,以静制动,宁静致远。可见,贵柔主静的精神气质在于理性地认清形势,冷静地控制自己,坚忍待时。宋代李昌龄在注《太上感应篇》中“刚强不仁”时着重陈述道家柔刚之义,他说:“太上所戒之刚,乃刚强之刚。忿然常见乎外,小人之刚也,凌人暴物,焉得仁哉。故以不仁。”

老子将为人处事之柔、静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第八章)这就叫做“七善”原则。

第一,善地意味着处下,所以《老子》第三十九章发挥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只有懂得处下的人最终才能处于上,亦即提升而高贵。用人也是如此,《老子》第六十八章说“善用人者为之下”,礼贤下士,方可得道多助。第二,心如渊之静与深,体现在善于容纳不同意见,也善于涵养自己,不断克服“自是”、“自见”、“自矜”、“自伐”、“自贵”,当然还要“自知”,求知。《吕氏春秋·似顺论》发挥老子的精神,指出“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第三,人际关系要“善仁”,即要“慈”,也就是要有爱心。爱心是种无形的力量,《老子》第六十七章认为“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可见,“慈”确实是成就自己的法宝。《老子》第八十一章还说过:“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心胸宽广的人不断地成人之美,不与人争利,从而赢得了人心。魏源就看出这一点,他说:“圣人处柔处下,本以先人而后其身也,而人愈贵之;寡欲无求,本以利人而外其身也,而人愈不害之。”第四,言语要特别谨慎,要讲究信实,也就是要“贵言”、“希言”,努力做到《老子》第七十章所讲的“言有宗,事有君”的慎言。人与人之间应当以信取信,所以《老子》第四十九章强调:“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只有自己讲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第五,正当的事要善于处理,其精神是“为无为”,要走正道,不可投机取巧。第六,事情要善于人尽其能,物尽其用,其关键是以不争成就其“天下莫能与之争”之功效,凡事不显山露水,坚定不拔地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而不贪小利、图安逸,以至于功败垂成。第七,行动要注意抓住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黄帝四经·十大经·观》所说的“圣人不巧,时反是守”正是此意。总之,在道家看来,柔是强的内核,有其柔,强才是真强。

同类推荐
  •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淡定·从容·心安之从容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本书为社会议题探讨,此类别收录了大师八篇言论,包括有大师对环保、经济以及自杀的防治与女性问题等提出的应对之道。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吴言生说禅壹:经典禅语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语》精选流传禅林、脍炙人口的禅宗格言名句,结合富有启迪性的禅门智慧故事,进行生动形象的体悟与诠释,将禅语的精髓要义,呈献于读者面前。全书语言精警凝炼、形象明快、雅俗共赏,能让读者准确全面、生动亲切地领悟、欣赏经典禅语的言外之言、味外之味、韵外之韵,获得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在浮躁烦扰的现实社会中,《经典禅语》将带领读者感悟禅门智慧,培养禅悦心态,为红尘浊世中迷失自我、喧嚣烦躁的现代人找到安稳身心的家。
热门推荐
  • 现古虐恋:妖孽魔王宠妃

    现古虐恋:妖孽魔王宠妃

    她,21世纪的黑暗杀手可是,在自己最幸福的婚礼那天,被自己深爱的人逼下悬崖,只为了超晶蓝冰片。没想到,在死亡之后她的灵魂穿越了——魂穿。但却是一个堪比尘埃的废柴,她,不信是命的安排,她只信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她,一定要掀起一场轰轰烈烈属于自己的强者之路。他是她路上捡回来的,不知道为什么,他一张口就叫自己娘子他的武力强悍,风华绝代,强大到整个大陆都仰望他的存在,可最终也只是个傀儡......然而,当她越来越强她发现她越迷离,似乎谁想取代她,一道枷锁,当枷锁解开,她身上隐藏的秘密也随之揭开!且看现代恋和古恋,谁会拥有美好的结局.....
  • 禽经

    禽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梦回中国古城

    梦回中国古城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生命光辉

    生命光辉

    在这个属于剑与魔法的世界中,一个少年舞动着让世人震颤的魔法,永恒不朽的生命是否存在,我不知,是否能够无敌当世,我亦不知,只因我追寻的是········自由的梦想。新书【尊王记】已发,望收藏·····
  • 听海丿听海岸呼吸声

    听海丿听海岸呼吸声

    一个女孩在海岸边徘徊着,她又想起那个承诺……可是现在再也不可能实现了。“烟,你还在想他啊!”“恩,沫,我是不是很傻。”“呵呵,你要傻,我就更傻了。”
  • 斗阵大师

    斗阵大师

    斗阵化清风,清风伏四方,四方皆天地,天地斗如钢。在这个世界,拥有玄气,拥有斗阵,拥有不一样的唐门!
  • 缘未浅

    缘未浅

    走到最后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幸福结局,那些一步一步践踏出来的情感,像是魏浅生命里的烙印。魏浅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可怨的,这些都是自己固执的争来的。谁让自己是先喜欢上的那个,感情里的两个人谁先喜欢上,必然在最开始是付出的多的那个。魏浅想哪怕是重新来过,自己也还是会走同样的路,做一样的选择,哪怕这个过程会让她满身狼狈。然而当一切真的重新来过,那些曾经以为的根深蒂固,只怕也不过是散落了一地烟花似的残念罢了。
  • 美男我来也

    美男我来也

    一觉醒来出现在荒郊野外也就算了,为嘛身上这么臭,为嘛身上一个子儿都没有,还有这是什么鬼地方。。。按照剧情发展现在不是应该有个美男从天而降来救我吗?为啥没有,不是美男也行啊!
  • 萝莉侦察说

    萝莉侦察说

    故事开始了!一场聚会让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个女孩的失踪,三人的死亡。她不再脆弱,站起来了,只是为了调查姐姐的死亡,可是没有想到陷入了一个更大的局……………………终于……女孩也失踪了……从此没有人调查这个案件,三年后,又是这样!可是她出现了…………………………一道一道地解开了,真相原来这么简单啊!失去消息的女孩也回来了,原来如此啊!可是又陷了进去…………魔鬼出现了…………啊!啊!啊!“是你,我早就应该想好了”“现在晚了”“没有,你错了”……………………………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