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12

第12章 道家的精神原则(1)

阐述道家学派的形成、演变历史以及主要理论成果之后,我们接着可以来探讨道家的精神内涵了。不言而喻,道家的精神内涵是丰富的,但能够作为原则的思想却只有最为核心的部分。道家哪些思想处于“原则”的地位呢?从不同的立场来审视可能会得出不同的认识,这就需要对道家文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们认为,道家的精神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道德之原、自然无为与贵柔守静、和谐为道常。

一、道德之原

在日常生活中,“道德”一词使用很广,大家对它并不陌生。不过,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并不是很容易说清楚的。在一般情况下,“道德”乃是伦理学的词汇。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伦理道德”连称的情况。这种语境中的“道德”意味着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准则。然而,在道家文献中,“道德”的意义却丰富得多。

(一)道生万物

《老子》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段话的意思是,道化育了混沌未分的一元之气,尔后一元之气分化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互推动而有了冲和之气。

阴阳与冲和之气交互作用而化生万物。万物不仅包含了阴阳两个方面,而且因为中和之气的协调作用而维持着内在的有序化。在老子心目中,道既是万物的本原,又是万物的归宿,具有无穷的奥妙。《庄子·在宥》把这种奥妙的化生称作“物物者”,也就是使“物”成为“物”的源头。正如《老子》第四章所指出的,它恍惚窈冥,似无实有,其中有象、有物、有精、有信,绵延不绝。

道派生万物,又内在于万物。《老子》第三十四章称:“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大道广泛呀,遍在于一切,万物仰仗着道而化生。在万物化生之后,道却不把万物占为己有。道养育了万物却不会做主。道是无欲的,这可以叫做“小”;万物都归向道,这又可以叫做“大”。道自始至终都不会自大,所以能够成就其大。这种看法在《管子》一书中也有类似的描述,该书《心术上》说:“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故曰不远而难极也。”道是万物之所以成为万物的内在规定,但它又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品不得的存在。所以,《庄子·则阳》谓:“道不可有,有不可无。道之为名,所假而行。”说它“不可有”,是因为“无穷无止”,说它“不可无”,是因为“与物同理”、“与物终始”。

道不是显现之物,而是潜在之物,可谓之“无”。换一句话来说,相对于万物有形、有名、有象、有为而言,道是无形、无名、无象、无为的。《老子》第四十一章说“道隐无名”;《老子》第三十二章说“道常无名”;《老子》第四十一章说“大象无形”。老子连续使用了几个“无”字就是为了形容道的性状。他所讲的“大象”即是大道。它到底是如何存在的,真是难以形容,《老子》第十四章将此称作“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在日常生活中,“状”是某物之状,而道是无物之物,自然是无状之状,既不具有普通之物的形状,当然也没有普通之物的形象了,故谓之“无象”。

不过,无名总是不好称谓、不好表征,所以老子还是勉强给这种无形的东西取个名称。《老子》第二十五章说:“吾不知其名,故强字曰大,强名之曰道。”

在这里,所谓“大”就是“道”;反过来说,“道”也就是“大”,故有“道大”或者“大道”之说。在老子等道家人物心目中,大道虽然无形,却是万物之祖宗。

(二)德蓄万物

《老子》第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蓄之。”这表明“德”在道万物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德”古训为“得”,王弼《老子注》谓:“德者,物之所得。”道是万物生成的根本依据,万物只有“得”于道才能“德”成万物。可见,德是道与物间的中介。《庄子·徐无鬼》曰:“德总乎道之所一”。照此,则德其实是标志“道生一”的成就;但是“道之所一者,德不能同也”。就是说,道能生一,而德不能。

德与物的关系,可以表述为道之在物即见德。德是具体事物所拥有的“道”,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属性。《庄子·德充符》曰:“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离也。”万物之生乃是冲气之和的结果,故而修德之和以成万物,而德非物故“不形”。正如冯友兰所说:“道为天地万物所以然之原理,德为一物所以然之原理。”所以,万物与人都离不开德。人要想诗意地栖息于天地间,就必须涵养此德性,即太和之性。《德充符》载卫灵公接见一个曲足、伛背、无唇的残疾人,此后见正常的人觉得脖子太细了。作者认为这是“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之故。作者这么想其实是强调了“德之贵”超越世间的一切标准。

因此,道家常常“道”“德”连称以表示万物生成变化的内在基础。《庄子·天道》曰:“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作者认为人如能效道德“虚静恬淡寂漠无为”之性,道便在心中,可获得“天乐”,幸福地生存于天地之间。

(三)道德为天下正

上文分别阐述了道与德之与万物及人的先在性与决定性,这里谈道与德间的关系及其意义。

德在道生万物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之“道体德用”。《管子·心术上》谓“道之与德无间”,只不过“生知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一切所化生的万有都是得道之精以成。“德”就是“得”,而“得”是因道之无而有;而“有”作为承载道的存在,故称作“德”。《庄子·天地》亦曰:“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物得以生谓之德……性修反德,德至同于初。”道体无有,起一而生物称为“德”,德正是物的天性,物如能修持天性,即可复归于德,这样就通于泰初大道。可见,德不仅体现道生物之“用”,而且也使物复归于道之“用”。《庄子·庚桑楚》有言:“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道是德的主宰,而德体现道生万物的光辉。需要说明的是,人作为“域中”(宇宙)四大之一,能法道生万物之德,努力保有得(德)于道的天性,此正是与道合同之路,也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庄子·秋水》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德乃是天道赋予人的内在天性,人的外在行为如能与内在天性(德性)相合,是谓“德人”,正如《庄子·天地》所言:“德人者,居无思,行无虑,不藏是非美恶。四海之内共利之之谓悦,共给之之谓安。怊乎若婴儿之失其母也,傥乎若行而失其道也。财用有余而不知其所自来,饮食取足而不知其所从。”这样的人物不会也不能被伤害,因为所谓“德”的本质就是“和”,具有“无不容”(《庄子·缮性》)的品性。德代表一种和谐的力量,包容万有,与物无伤。《庄子·秋水》说:“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可见,道德既将天道立为天下标准,又肯定人间行事含德是得到“道”的保护的条件,修德返道,一切就会吉祥康宁。

正因如此,道家语境中的“道德”成为自然、社会、人生最理想状态的标志。

《老子》第三十八章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第十八章说:“大道废,有仁义。”老子高举与周礼(仁义礼乐)不同的大道观,呼吁世人意识到“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以为仁义礼乐的制度规范不足恃。其实,道家并不是不要仁义,只是说“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庄子·天运》)。道家认为相对于道德而言,仁义是有缺陷的,因为仁义之名会成为社会纷争之器。《庄子·人间世》就说:“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道德之境本是无知、无欲、无为、无名的,但在仁义替代了道德之后,社会就陷入了相争相轧的混乱之中。所以,道家旗帜鲜明地批判仁义,希望世人能惊醒。《庄子·马蹄》曰:“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骈拇》亦言:“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仁义在庄子学派看来好比多余的足趾、手指和附生的肉瘤,是人性的负累。人的天性本来纯朴,但在仁义之说纷起之后,纯朴的天性就慢慢泯灭了。仁义好比诱惑夏娃偷吃禁果的蛇,使人类原始幸福的伊甸园生活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从而导致这样的悲惨局面出现:“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推也,形戮者相望也,而儒墨乃始离跂攘臂乎桎梏之间。”(《庄子·在宥》)可见,道家的“道德”之说诚乃明天道以推人事。

正因如此,《老子》第三十二章才说:“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老子认识到,只有舍去狭隘的仁义而复归于道,在道德的统率下,才能有“不仁”之至仁。庄子学派认为,狭隘的仁义非道德之正。《庄子·骈拇》说:“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反过来说,只有以道德为正,而以仁义为奇,守正御奇,天下才能复归于纯朴。金岳霖曾指出:“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为最终的目标。”因为“道”是自然、社会、人生的正道、大道、常道,是自然清明、社会昌明、人生通明的根本所在。所以《老子》第五十二章把“道”称作“天下母”,《老子》第二十八章则称之为“天下式”。

二、自然无为与贵柔主静

在道家学派中,与“道德”范畴密切相关的是“自然无为”与“贵柔主静”的理念,这在《老子》、《庄子》、《淮南子》等书中有许多陈述。

(一)自然无为

《老子》一书共有五次用了“自然”这个概念,但它的含义有所不同,概括来看,其主要含义有两层:其一,对主体而言,价值意义上的“自然”是“自己如此”之意。与主体(圣人、善为道者等)的“无为”相一致的客体(万物)的“自然”,乃是表明一种状态,可视为形容词或副词。池田知久认为,“古代汉语中的自然,在刚诞生的时候,在文法上是和泰然漠然等相同的副词之一,是形容万物百姓的现有状态(存在样式和运动形态)的用语,并不是意味着客观的对象nature的名词”,比如《老子》第二十三章的“希言自然”即是如此。在这里,“希言”的意思与“行不言之教”相近,而“自然”则起着价值标准的作用。还有《老子》第十七章所谓“百姓皆谓我自然”也是这种意义:百姓在圣人之治下安居乐业,他们只知有圣人在,但没有感到圣人的作为,因此认为自己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所以,我们可以说,自然便是道,不用再到外面去寻找道了。总之,一句话:“自然”是“不用借助别人的力量,靠自身内在的作用,成为如此或者就是如此”,这样的“自然”观是包含在道论之中的。其二,就客体而言,存有意义上的“自然”,就是“自然而然”,即像万物自然那样存在。

“自然”处在与道对待的地位。道创生了万物,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但这并不是道有意识要生育万物,万物对道的尊贵也不是“道”所期望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言下之意是不能用人们的亲疏贵贱标准去衡量这种关系,故而《老子》第五十一章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的尊贵性就体现在“自然”上,即真实性。道以“自然”为存在方式,“自然”便是道的标志。如此说来,存有的“自然”同价值的“自然”是共通的,甚至是交错的。既然老子是个唯道主义者,那么“道法自然”,即以自然作为道的特性就顺理成章了。比如,《老子》第六十四章所谓“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也”便是例证。作为道的忠实履行者——圣人,秉承了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第二章)的本性,对包括百姓在内的万有都抱着一种“圣人皆孩之”的宽容与慈爱,“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为天下浑其心”(《老子》第四十九章),他的作为就是不作为,即“为无为”,具体说来就是,充分发挥辅助的职能,让万物自己生长灭亡,故而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之说,这种思想充溢着“理性自觉”。这里的“自然”是与道以及道的代言人——圣人——相对应的万物特性——自然而然。万物的自然状态就是最真实的存在,人们不应该去破坏这种存在。“道法自然”的论断表明“道”与自然是对应的存在。

同类推荐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清心禅:心是莲花开

    本书分别以禅心、禅悟、禅意、禅机、禅定、禅谛为主题,讲述修身养性、待人处事的人生哲学,教人有良好的日常心态。说理叙事从日常小事入手,将其中蕴藏的禅理娓娓道来,浅显易懂,为读者展示了禅的宗旨:发现自己,不被物欲所奴役,最终获得心灵的自由。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讲述佛教,使读者真切感受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图文的形式将一幅瑰丽神奇的佛教文化地图立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让读者零距离感受佛教文明,全方位接触真实历史。
  • 中国佛教文学

    中国佛教文学

    本书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绪论、佛教的产生与基本要义、萌芽期——汉魏六朝佛教文学、发展兴盛期——唐宋佛教文学、衰变期——元明清佛教文学、余响期——佛教与近现代文学
热门推荐
  • 冷情王爷:王妃,你别跑!

    冷情王爷:王妃,你别跑!

    【女主慢成长】对于穿越,苏浅柒已经不想再说什么了。王爷不喜欢,不要紧反正不是真爱。经常被关小黑屋,我忍。还要配合演戏,我再忍。见不到顾楠了,我不忍了!小小王妃开始跑路。“呜呜~不是说好了不喜欢的吗?把我抓回来干什么?”苏浅柒对面前这个大恶狼哭诉。“爱妃,不哭。我们是真爱。”……
  • 唐传奇选辑

    唐传奇选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婚非得已,男神的闪婚甜爱

    婚非得已,男神的闪婚甜爱

    一觉醒来,身边的美男让她目瞪口呆。“你……”她结结巴巴。俊眉一挑,他大手一勾,下巴抵在她的头顶,嗓音慵懒:“乖,再睡会。”她失声尖叫,为什么她暗恋过的学长男神会在她的床上!*乔瑾怎么都想不到,一次意外后,她被抱上男神的粗大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是靳安硕。他就像是战无不胜的白马王子,驾着五彩祥云来到她的身边。*民政局门口,她死瞪着手里的小红本,一脸狐疑。觉都没睡醒,怎么就结婚了?某个一路拐着她来的男人,淡定的抽走她手里的结婚证,“这个我保管。”她咂舌,小声嘟囔:“结婚证?我,结婚了?”他扑哧一笑,食指挑起她的下巴,轻轻一吻,“老婆,跟我回家。”*这就是一个男神吃掉小迷糊的故事,有宠有疼,还有点虐狗。男女1v1,身心干净,一个心黑手狠,一个傻傻的掉坑里爬不上来,欢迎收藏~推荐完结文:http://www.*****.com/?a/896528
  • 霸道总裁王俊凯我喜欢你

    霸道总裁王俊凯我喜欢你

    不是一次偶遇,只是从小的青梅竹马,但每次都是令人捉摸不透的分手,又是让人永远也搞不清楚的关系,两个组合,但却永远只有一对最后会幸福美满,没有一辈子的延续,只有分分离离的断断续续
  • 君子游

    君子游

    这一辈的武林里,风云辈出。武林中人,多以刀剑相向,以武犯禁,令朝庭不安,皇上得一法曰”以江湖对江湖“。命大内太监韩松为首,收天下高手为己用,以禁江湖。江湖中奇人辈出,又怎肯坐以待毙,出一法为”以庙堂对庙堂“,江湖中人,不明其意。庙堂之高者对弈江湖之远者,谁将是棋子?武林与江湖,庙堂与朝廷……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道“……
  • 重生异界之武神

    重生异界之武神

    在校中职生,学习不好,情感不好,人生不得志,一个雷雨天被雷击中,意外重生异界大陆,从此人生走向岔路口,桃花运接踵而至,挑战巅峰武皇,成就新尊。
  •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1

    阿瑟·柯南道尔作品经典的探案小说《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其中包括《血字的研究》、《四签名》、《冒险史》、《回忆录》、《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 浪漫的梦想

    浪漫的梦想

    为了能使天下打工者每日工作八小时,并且拥有双休日而奋斗终生!本人是一位普通的平凡农民工,为了争取人类真正的公平公正而写作。
  • 围棋入门与实战

    围棋入门与实战

    本书以介绍围棋基础知识为主要目的,立足入门,系统介绍了围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同时为不断提高学习者的水平,还对常见棋形的打入技巧以及实战布局中的战法、战术等都做了细致介绍。
  • 隐香劫十世倾情

    隐香劫十世倾情

    ——时间冰冷无情,盗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可还记得望云台上,那一袭白衣,她为他背负了一切罪责,受尽一切刑罚,只是神魔相恋而已,她成了那个千古罪人。可还记得望云台上,女子那墨色般的三千青丝,被风轻轻吹乱,女子巧笑嫣然“白清绾罪孽深重,愿意十世轮回,只求主神原谅。”女子纵身跳下望云台。却不知一名黑衣男子,长袍如墨。随着女子一起跳下,十世轮回,他陪她一起受。人去楼空,神界再无生命女神,魔界再无魔君第十世,她从一个废物,变成人们仰视的强者,蜕变的过程自然是有了他的帮助笙歌又起,秋风萧瑟。诉说着离愁,爱恨。风起,雾散。十世的苦难,又有几人经受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