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尧嘱告舜说:“啊!舜啊!上天赐予的王位落到你的身上了,你要公平地执守中正之道。如果你执行有偏差,天下百姓穷困不堪,那么上天赐给你的福命就会永远终止了。”
舜也用尧嘱告他的话嘱咐了禹。
商汤说:“我小子履,大胆地用黑色的公牛来祭祀,冒昧地向光明而伟大的天帝祷告:如果我有罪过,也不敢自己赦免自己。天帝您的臣民有善行,我也不敢隐瞒,这些天帝您是清清楚楚的!如果我自身有罪过,那和天下万方没有关系;天下万方有罪,罪过都在我身上。”
周朝(灭商纣后)大赏天下四海,善人都得到财富。周武王(在即将征战商纣前,告诫将士)说:“商纣虽有至亲的臣子,也比不上我周朝的仁人。老百姓有责难,是我一人的责任。”
(《尚书》上还说:)谨慎地制定、审查度量衡,修建废弃的官职和机构,天下四方的政令就通行了。复兴灭亡了的国家,接续断绝了的世族,推举起用逸民,天下民心就归服了。
国家所重视的是:民食、丧葬、祭祀。做事宽厚,就能得到民众的拥护;诚实守信,就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做事勤敏,就能有成功;做事公平,就能使人民心悦诚服。
说明:上面这段描述尧、舜、汤、周的句子,有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编的,有的是从《尚书》中摘录出来的,有的语句省略了,有的稍作改动。因此,如果不根据《尚书》的原文进行注释,那么势必出现错误的注释。比如“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在《尚书》的原文中与之对应的是“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因此,根据《尚书》对论语这里的话就应该注释为“如果我有罪过,也不敢自己赦免自己。天帝您的臣民有善行,我也不敢隐瞒。”
“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在《尚书》的原文中是说“商纣虽有至亲的臣子,也比不上我周的仁人。老百姓有责难,是我一人的责任。”很多《论语》版本注释为“虽有至亲,却不如有仁德的人。百姓如有过错,都应该由我一人来承担。”
编者认为,从“谨权量”开始到结尾这部分,则是孔子及其弟子根据《尚书》的思想内容概括出来的,其中,“所重:民食、丧、祭”,是完全根据《尚书》原文“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改编而来的。
因此,很多《论语》版本不是根据《尚书》来注释这段的,都存在曲解本意的注释。详细的《尚书》原文和注释,请看下文。
《尚书·大禹谟》:帝曰:“来,禹!洚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贤;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惟汝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绩。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可爱非君?可敬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罔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惟口出好兴戎,朕言不再。”(《尚书·大禹谟》:帝舜说:“来,禹!洪水向我们发出警戒的时候,你能实现诺言,完成治水的工作,只有你贤能;对国家辛勤操劳,对自己很节俭,不自满自大,只有你贤能。你虽然不自称贤能,但天下也没有人能与你争能;你虽然不自我夸功,但天下没有人能与你争功。我赞美你的德行,嘉许你的功绩。上天赐予的王位落到你的身上了,你最终还是要升登君主的王位。人心险恶,道心精微,要精研要专一,诚实保持着中道。没有根据的话不要听,独断的谋划不要采用。民众拥护的不是君主吗?君主害怕的不是民众吗?民众没有了君王,他们还拥护谁?君主没有了民众,还有谁能与他一起保卫国家?所以要恭敬啊!慎重对待你的王位,谨慎施行民众所希望的事。如果天下百姓穷困不堪,上天赐予的福命就将永远终止了。好话坏话我都说出来了,我就不再重复了。”)
《尚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王曰:“……敢用玄牡,敢昭告于上天神后……尔有善,朕弗敢蔽;罪当朕躬,弗敢自赦,惟简在上帝之心。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无以尔万方。”(《尚书·汤诰》:商王成汤灭夏后返回,到了亳邑,便大告天下。商王成汤说:“……成汤我斗胆用黑色公牛祭祀,斗胆明确向天神厚土祷告……如果你们有善行,我不敢隐瞒;如果我自己有罪过,也不敢自己赦免自己,因为上帝能观察得清清楚楚。如果你们各诸侯国有罪过,那就是我的罪过;如果我有罪过,和各诸侯国却没有关系。”)
《尚书·泰誓中》:惟戊午,王次于河朔,群后以师毕会。王乃徇师而誓。曰:“……戎商必克。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虽有周亲,不如仁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百姓有过,在予一人,今朕必往。”(《尚书·泰誓中》:戊午这天,周武王驻兵在黄河北岸,诸侯率领他们的军队都在此会合。武王于是巡视军队并告诫他们。武王说:“……讨伐商国一定能取胜。商纣有亿万民众,都离心离德;而我有十个能治乱的大臣,却都同心同德。商纣虽有至亲的臣子,也比不上我周的仁人。上天所见,出自我们民众所见,上天所闻,出自我们民众所闻。老百姓有责难,是我一人的责任,现在我一定要依从民意前往讨伐。”)
《尚书·武成》:王若曰:“……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尚书·武成》:武王这样说:“……一举灭亡殷商,天下大安。我于是废除商王的暴政,恢复以前的政策……散发鹿台的财货,发放钜桥的粮食,向天下施行大赏,天下万民都心悦诚服。”……注重对民众施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常之教,重视民食、丧葬、祭祀,重视诚信,明道义;崇重有德的,报答有功的。于是周武王垂衣拱手而天下安治了。)
南怀瑾说: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资料,根据我们中国文化最初这本历史资料——《尚书》,第一篇《尧典》。(《尚书》是孔子整理的,他把《尚书》删订为中国历史的第一本书。孔子删订《尚书》以后,才著《春秋》)。为什么《尚书》从尧开始?尧以前还有很长久的历史,如黄帝就更早了,而孔子站在史料的观点,认为尧以前的资料太少太乱,没办法整理,没有采用,所以从尧的时候开始。现在我们研究,孔子还是有问题,这位老师瞒了我们一手。我的看法,固然他手里搜罗的资料是尧的时候最完整,但有一点,他为什么要从尧开始?我们要指出来。因为尧、舜、禹这三代是公天下,而孔子的思想是“天下为公”,但是他当时是在春秋战国的帝王政治时代,没有办法把这个话说出来,所以删订《尚书》从尧开始……
我们看了这段书,感觉到非常严重,也非常敬佩,不禁为之肃然起敬。中国文化谈到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就同佛学讲到菩萨,道家讲到神人、天人一样。就是有好处,也绝没有一点自私,应该是大家的,好处是大家的,不是自己的,自然一点不能要。佛家所谓布施,乃至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交给别人,这个精神多难!所以看了这一段记载历史的资料,懂得中国的政治思想。拿现在西方来的民主精神比较,西方思想无论怎样民主,也没有到达我们这个“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的程度,这种带宗教性的自我牺牲的君主,可不容易。缩小范围来说,如果作一个单位主管,自己的政治道德修养,能够到达这个地步,就是最成功的人。当然对自己本身来说,会是很痛苦的,但是一个成功的人,就要担负所有人的痛苦,自己的痛苦绝对不放在别人的肩上,而部属的痛苦,都由自己替他承担。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孟子说:民众最为贵重,国家其次,君主为轻。所以得到民众拥护的才能做领导民众的天子。)
班固说: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华盛顿说:在民主政体中,每个人都是主人。
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对我们来讲,这是同战争本身一样严重的紧急状况。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决心,同样的紧迫感,同样的爱国主义和牺牲精神来致力于我们的任务,就好像我们处在战争中表现的那样。
杰弗逊说:当一个人受到公众信任时,他就应该把自己看作为公众的财产。
孟德斯鸠说:道德的基础,不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而是对整体的幸福,即对部落、民族、阶级、人类的幸福的追求。
甘地说:最高的道德就是不断地为人民服务,为人类的爱而工作。
史怀哲说:当人献身于帮助其他的生命的时候,人类才是道德的。
林肯说:每个人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也能负。
穆尼尔·纳素说: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这就是考验,是对文明的至诚。它表现在对整体,对个人的关怀。这就是爱,就是主动。
马克·吐温说:我们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为了一个聪明而高尚的目的,必须好好地尽我们的责任。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张问孔子说:“如何才可以从政呢?”孔子说:“要尊重五种美德,摒除四种恶政,就可以从政了。”子张说:“什么叫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使百姓得到实惠自己却无所耗费;使唤百姓劳动却没有怨言;有正当的欲望而不贪婪权利;庄重却不骄傲;威严却不凶猛。”子张说:“怎么样使百姓得到实惠自己却无所耗费呢?”孔子说:“顺应百姓所需的利益而让百姓去获得利益,不就是使百姓得到实惠而自己无所耗费吗?选择对百姓有利的事而领导百姓劳动,谁还怨恨呢?希望实现仁义而得到了仁义,还贪婪什么权利呢?君子无论人多人少,势力大小,都不敢轻慢,这不就是庄重而不骄傲吗?君子衣冠端正,目光严肃,使人望而敬畏,这不就是威严而不凶猛吗?”子张说:“什么叫四种恶政?”孔子说:“事先不进行教育,犯了错误就杀,这叫虐;事先不告诫,而要求马上把事做成,这叫做暴;很晚才下达命令,却要求限期完成,这叫贼;同样是给人东西,拿出手时很吝啬,这叫有司。”
柏拉图说:在任何政府里,一个统治者,当他是统治者的时候,他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属下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为了老百姓的利益。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我们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目的是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
乌申斯基说: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的全部精神灌注到它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说:“不懂得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趋势和自己的责任,就无法做君子。不懂文化礼节,就无法立足社会。不懂分辨人的言论,就无法了解人的善恶。”
南怀瑾说:孔子所讲的命,其真正意义,指宇宙的某一法则,人事、物理、历史的命运,时间空间加起来,形成这一股力量的时候,人对他没有办法转变,这就是命。现在我们称它为“时代的趋势”。势在那里的时候,像汽车那股动的力量还没有完,没办法停止,历史时代有他的前因后果,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会形成这样?所以这个“命”很难讲。就现代来说,我们的八字早已算好了,不过不是生辰八字,而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八个字。中国古代有“天命之谓性”的“命”又是另一种解释,解释作宇宙生命之命,如果我们把《论语》中这一句解释作生命之命,又牵涉到哲学问题了,而命运之命包括了哲学与科学的问题,也是非常难研究的。孔子这里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人不知道时代的趋势,对于环境没有了解,不能有前知之明,无法为君子。
巴金说: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杜维明说:再高的理想、最辉煌的价值如果不能具体实践民主自由的基本价值,都只是空谈。在生命形态不可或缺的生活经验来看,民主和自由不是一个理念而是实践,尼布尔(R。Niebuhr)说:因为人性本善,民主才有可能;因为人性本恶,民主才成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