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46500000004

第4章 说话要顾及场合

说话要顾及场合。否则,再好的意思,再优美的话语也收不到好的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试想,在跟朋友谈心时,像作报告那样拉腔拉调,在悲哀、肃穆的葬礼仪式上讲话,像相声演员那样通篇幽默之语,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所以口才施展必须遵循话随境迁的原则。

毛泽东说话是很注意场合的,场合不同,他说话的方式和内容也不一样。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是全国爱国青年最向往的地方。抗战爆发后,随着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形势的发展,大批爱国青年从全国各地千里跋涉来到延安,转入中央党校、马列学院、抗大、鲁艺、陕北公学等院校学习。大批爱国青年的到来,使延安的人口猛增,到1938年秋,新来的人口已达到当地原有人口的3倍多。人口的剧增,使得延安的粮食供应发生了很大的困难。为了减轻延安人民的负担,中央决定把一些院校分散到延安以外的地方去办。

对党中央的这一决定,一些青年同志开始有些不大理解: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延安,来到党中央身边,怎么一到这儿就叫离开呢?他们给党中央、毛泽东写信提出这样的问题。

1938 年 8 月下旬的一天,毛泽东到军政大学讲课。讲课之前,毛泽东说先给大家讲一件“小事”。于是,他针对青年同志们提出的问题,给大家作了一番风趣幽默的解释。

毛泽东说:“对你们提出的问题,我说对呀!中央的许多同志也很同情这些同志的想法。”他话锋一转说:“但是,就有那么一个人不同意,整天叽里咕噜的。这个人是谁呢?”

毛泽东故意停顿一下。“这是谁呢?”大家面面相觑,一时猜想不出来。毛泽东接着风趣地说“这个人就是‘肚先生’,也就是你们的肚子啰!”

一句话,说得大家哄堂大笑。

“你们别笑了”,毛泽东又接着说:“不相信试试看,谁敢同这个‘肚先生’较量较量?中国古代有一个道学家叫老子,他非常信这个邪。他说:‘民以食为天。’我说是吃饭第一。”接着,他把话转入了正题,说:“我要讲的‘小事’,就是动员同志们去洛川‘就食’。把饭吃饱,解决‘肚先生’问题。所谓‘就食’就是古人所说的‘就粮’,也就是把人带到积粮甚多的地方去找饭吃!……今天,我们党中央也学点古人的做法,动员同志们去洛川‘就食’。其目的就是让大家吃饱肚子,学习好,训练好,做好抗日的准备。”

毛泽东的这番动员,语言风趣幽默,道理实实在在,又文绉绉的。在笑声中,大家思想都通了。最后毛泽东问大家:“你们说,该去不该去呀?”

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说:“该去!该去!我们一定去!”

为什么大家的思想都通了呢?这并不是毛泽东权力大压服了大家,而是,他能够把握着场合,针对青年学生怕的实际和心理有的放矢,用杰出的口才晓之以理说服了大家。(8)

说到底,场合对人际关系的影响,是与场合对交际者的心理和情绪的折射作用分不开。场合不同,氛围不同,人们的心情心绪也不同,他们对一些问题的感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不大一样。同样一句话,在A场合会被认为合理,有见解,在B场合则会引起人家的厌恶和反感。因此,在不同的场合就要说符合场景气氛的话,说话要特别注意分寸,否则,不看场合说不合情景的话就必然要碰壁,得罪人。这就是毛泽东的口才智慧。

上面一例是毛泽东在公共场合或正式场合的口才展示,但是在私交时,毛泽东的说话艺术又与之大有区别。

周世钊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的同学,新民学会会员,具有较深的文化功底,解放后任湖南第一师范校长、省教育厅厅长,60 年代代任湖南省副省长。他与毛泽东信件来往颇多,并有诗词唱和。

1958年10月25日,毛泽东给刚当选副省长的周世钊回信说:“古人有云: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二者不可得而兼。我看你这个人是可兼的……我以为聪明、老实二字,足以解决一切困难问题。”毛泽东还说:“聪谓多问多思,实谓实事求是。持之以恒,行之有素,总是比较能够做好事情的。你的勇气,看来比过去大有增加。士别三日,应当刮目相看了。我又讲了这一大篇,无非加一点油,添一点醋而已。”

1961年12月26日,毛泽东在给周世钊的信中引用了唐代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中的“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又用了一副对联“西南云气开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然后说:“同志,你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岂不妙哉。”

1961 年,毛泽东为了抒发对湖南故乡和友人的怀念,赋写了《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这一首诗,描写了毛泽东与周世钊共同的家乡——湖南的美景与传说,在诗情画意中与周世钊共勉。(9)

1961 年“五一”节,毛泽东到了上海,周谷城连同上海各界知名人士,如陈望道、周信芳、金仲华、沈克非、沈体兰等,在锦江饭店楼下晋见了毛泽东。这天晚上11点钟左右,周谷城已经睡下,忽然接到报馆记者的电话,要他写一首诗或一首词,在第二天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以欢迎毛泽东。周谷城知道“主席是内行,要求不能不高”,一再谢绝,但因推辞不了,只好勉强写了一首《五一节晋见毛主席》调寄《献忠心》,词曰:

是此身多幸,早沐春风。蠲旧染,若新生。又这回倾听,指点重重:为学术,凡有一,要争鸣。

情未已,兴偏浓,夜阑犹在海谆谆。况正逢佳节,大地欢腾。人意泰,都奋进,莫因循。

毛泽东看到了这首词后,便打电话叫周谷城5月3日下午3时到他的住处去。周谷城按时到达后,毛泽东正在客厅里看报,见到周谷城第一句话就说:“词一首,看到了,怕不止一首吧!”

“只有一首,我从来没有在报上发表过诗词,这确实是第一首。”周谷城解释说。

毛泽东说:“恐怕不止一首。”意思是说周谷城也像个常常写这些东西的人。周谷城随即转述对记者说过的那句话:“主席是内行,要求不能不高。”

毛泽东笑着说:“主席也只有那么内行。”意思是也不那么内行,完全是谦虚之意。

周谷城接着又说:“平时,我也偶然写几句,那是附庸风雅。”

毛泽东说:“附庸风雅有什么坏处?”

周谷城说:“附庸的人无非是发发牢骚而已。”

毛泽东说:“发牢骚有什么不好?有牢骚不发,过得好吗?”

周谷城接着借题发挥说:“据说,屈原的《离骚》就是牢骚,说是‘离’‘牢”同声。”

毛泽东说:“可能是这样,但也未必一定。”

周谷城接着进一步谈自己的看法,说:“离骚可能就是牢骚,牢骚可能就是啰唆。牢啰同声,骚唆也是同声。念啰唆,可能就是发牢骚。”

毛泽东微笑着没有说什么。

周谷城笑着说:“主席教我们说话要风趣,真该好好注意。”

毛泽东说:“是呀!老是干巴巴,有什么味。”(10)

毛泽东与周谷城的谈话,整个看是谈的文学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写旧体诗词的看法。周谷城认为自己偶尔写点旧诗词,充其量不过“附庸风雅”。“附庸风雅”,本指旧时官僚、地主、商人等为了装点门面而结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这在解放后,带有明显的贬义。但在毛泽东看来,却不以为然。他认为“附庸风雅”没有什么不好,即便是牢骚,也是发出来比不发出来好,这就一扫人们通常的俗见。

其实,这正是毛泽东与人私交时打交道的特点。他很真实又很实际,可亲、可信、可接近。

在私下的场合,毛泽东这样做,正是合了有些文人气质的周世钊和学术人周谷城的雅好。但是附庸风雅,毛泽东与文人们相交,多以文章文事作为话题,或进行讨论,或作为辩说,或引经据典,或诗词连篇。

为什么毛泽东这么做?

这正是毛泽东因人说话的艺术。因为与这些人谈种田施肥,他可能并不会感兴趣,也可能说不出什么真知灼见。

说话的具体场合,即由一定的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交际情景有机组合成为的言语交际场合。交谈时,说和听双方对话语的采用及理解,都要受特定场合的影响和制约。就说的一方来说,无论是话题的选择,还是话语形式的采用等等,都要根据特定场合的需要来确定。毛泽东在说话时,视具体场合,随机应变,力求适切。这正是他杰出口才的体现。

同类推荐
  •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大汉王朝的三张脸谱:红脸光武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天下动荡。为了匡复汉室,刘秀兄弟二人走上革命征程,并拥立刘玄为更始帝。然而,功高震主的他们很快遭到打压,处于绝境中的刘秀只好韬光养晦。王莽被灭后,刘秀趁机逃出虎口,不断壮大实力,先后消灭了王朗等势力,逼降了铜马等义军,推翻了更始政权,扫清了残余障碍,一统天下,开启了东汉新局面。刘秀以柔治国,很快东汉便国富民强。飘雪楼主以史籍为蓝本,以人性为内核,用娴熟流畅的笔法将大汉君王事讲得千回百转,有滋有味。整个故事始终如同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散发着引人入胜的光和热。刘秀的传奇尽在书中。他真的是个近乎完美的帝王吗?千秋功过,任君评说。
  • 舒伯特(名人传记丛书)

    舒伯特(名人传记丛书)

    他对音乐执着追求,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时常陶醉于创作之中。他虽然一生总是遭遇困境与贫乏,但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之作,他谱写的一曲曲乐章都是旷世名曲。本书生动客观地讲述了音乐巨匠弗朗茨·舒伯特短暂又充满传奇的创作生涯,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坚韧顽强的精神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

    《权术之王——曹操》主要内容分为初出茅庐、黄巾之乱、剿灭黑山等章节。《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权术之王:曹操》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曹操传奇的一生。
  • 华人十大科学家:丁肇中

    华人十大科学家:丁肇中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Ting)(1936年1月27日-),1936年出生,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丁肇中》由冯蓓佳、冯成奇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
  • 朱世忠怀念集

    朱世忠怀念集

    《朱世忠怀念集》收进散文、诗歌和评论等体裁文章约百篇,杨文琴、闵生裕等负责征集文稿、下载博文,并核对了文章的作者和写作、发表时间,编辑对文稿重新分辑整理编目。文集现分三辑,其中《青山湿》收进的是2010年8月之后亲人朋友不同时期创作的怀念散文,《梨花雨》大部分是发表于报刊、网络的散文诗、小品文和诗歌,《长相忆》则收进了各个时期对世忠散文、杂文的评论文字及序言、书评、创作论等
热门推荐
  •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多维视野中的比较文学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
  • 冠以宠爱之名我的小小妻

    冠以宠爱之名我的小小妻

    十岁的覃青竹与十五岁的郗(xi)旬墨初次相遇,光线从头顶撒下仿佛在郗旬墨的周身形成了闪耀的光圈,毫无防备的倒影在覃青竹那明亮的双眸里,烙印在那颗炽热的心脏里。一年后再次相遇,父亲因火灾去世。柔软的身体被郗旬墨拥在怀中,那迷人的香味安抚了受到惊吓的心灵。“青竹,你愿意跟阿姨回去,让叔叔阿姨照顾你嘛?”双眸仿佛被蒙上了纱黯淡无光,覃青竹呆滞的点了点头。在郗旬墨十八岁时被告知。等覃青竹成年后便必须娶她为妻。而覃青竹在新婚之夜却没有身为新娘的喜悦与甜蜜感,只是被厌恶的告知“嫁给我!你满意了吗!”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 问题爸爸成长方案

    问题爸爸成长方案

    本书记录了一个个大男人的情感表露,探究问题爸爸教育中的难题。从真实鲜活的案例入手,分析了各种问题爸爸背后的家庭故事,并为问题爸爸的提出解脱的方法。
  • 重生之毒后倾天下

    重生之毒后倾天下

    上辈子瞎了眼睛死的凄惨;这辈子重生归来附有亲妈给的金手指,复仇神马的毫无压力。只是月倾卿没想到,重生除了复仇以外还能更完美——就像她关门,那人便放狗;她刮风,那人便下雨;她一时兴起说要当后,那人便二话不说起兵造反一般。
  • 幸福会到来,悲伤会释怀
  • 大周

    大周

    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我是赵括,我不再是曾经的我。战国的战火,因我而平息。灾难的子民,我将带领你们走向和平。(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绝对是本人查了资料,恶哈哈,装逼开始了。)
  • 重铸河山

    重铸河山

    可耻的“儿皇帝”石敬塘认贼作父,卖国求荣,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遗害四百年:北方战略门户洞开,中原无险可守,契丹、女真、蒙古这些异族以此为跳板,攻略中原腹地,杀戮无数,铁蹄所至积尸如山,流血漂橹,千古之祸未有如此之烈者!宋王朝为了收复幽云十六州两次北伐,败军覆师,伤亡惨重,名将杨令公在“雍熙北伐”中壮烈殉国!雄材大略的周世宗于显德六年北伐,兵不血刃而收三关,契丹震恐,仓皇北遁,“幽云十六州”光复在望,然而周世宗却意外病逝,这段本该名垂青史的历史却半道而废,让无数后人无数次为之叹息!华夏又一次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在这关键时刻黄俊意外地来到这个动荡的时代。当时的中国山河破碎,战乱不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在黄俊的推动下中国历史将走向何方?是继续周世宗未竟的北伐大业,奋击契丹夺回“幽云十六州”,还是一仍历史重演,由赵匡胤建立百年积弱的宋王朝?
  • 我家男神是妖怪

    我家男神是妖怪

    当呆萌少女遇上腹黑男神,当见习捉鬼师遇上千年妖王,一段奇葩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幽兰暗雪再次换网站凑人气作品《我家男神是妖怪》初入江湖,还请大家多关照。
  • 龙临末世

    龙临末世

    末世危机到来,人类陷入了无尽的恐慌之中,本来是拯救地球末世的少年却阴差阳错地来到蓝星,变成了一条神龙。神龙翱翔九州,他的步伐不仅仅止步于此。
  • 独家所属

    独家所属

    分手三年后再相遇,涂画变成了负责唐至意酒店房间的专员。“地板擦的不亮。”嫌弃。“床单上有褶皱。”不满。“床头没有贴心小提示。”挑剔。涂画怒,将工作牌狠狠一摔,“那你找别人吧!我不!伺!候!了!”唐至意面无表情的堵在门口,偷偷藏住了她的工作牌。良久——“你一直不在身边。”委屈。这是一个外表冰冷内里傲娇的男人,想法设法追回自己的旧情人并将她变成自己独家所属的故事。